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0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graph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Dongbo WEI Changfa +1 位作者 XIA Shuaishuai YAN Junfeng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2年第4期394-405,共12页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knowledge graph of“disease-syndrome-symptom-method-formula”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伤寒论》)for reducing the fuzziness and uncertainty of data,and for laying a foun...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knowledge graph of“disease-syndrome-symptom-method-formula”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伤寒论》)for reducing the fuzziness and uncertainty of data,and for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later knowledge reasoning and its application.Methods Under the guidance of experts in the classical formula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he method of“top-down as the main,bottom-up as the auxiliary”was adopted to carry out knowledge extraction,knowledge fusion,and knowledge storage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disease,syndrome,symptom,method,and formula for the original text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and so the knowledge graph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was constructed.On this basis,the knowledge structure query and the knowledge relevance query were realized in a visual manner.Results The knowledge graph of“disease-syndrome-symptom-method-formula”in the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was constructed,containing 6469 entities and 10911 relational triples,on which the query of entit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can be carried out and the query result can be visualized.Conclusion The knowledge graph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systematically realizes its digitization of the knowledge system,and improves the completeness and accuracy of the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disease-syndrome-symptom-treatment-formula”,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sharing and reuse of knowledge can be obtained in a clear and efficient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 《伤寒论》) Knowledge graph ONTOLOGY Graph database Knowledge extraction Knowledge fusion
下载PDF
Heterogeneous graph construction and nod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method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based on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2
作者 YAN Junfeng WEN Zhihua ZOU Beiji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2年第4期419-428,共10页
Objective To construct symptom-formula-herb heterogeneous graphs structured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伤寒论》)dataset and explore an optimal learning method represented with node attributes based o... Objective To construct symptom-formula-herb heterogeneous graphs structured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伤寒论》)dataset and explore an optimal learning method represented with node attributes based on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GCN).Methods Clauses that contain symptoms,formulas,and herbs were abstracted from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to construct symptom-formula-herb heterogeneous graphs,which were used to propose a nod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method based on GCN−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aph Convolution Network(TCM-GCN).The symptom-formula,symptom-herb,and formula-herb heterogeneous graphs were processed with the TCM-GCN to realize high-order propagating message passing and neighbor aggregation to obtain new node representation attributes,and thus acquiring the nodes’sum-aggregations of symptoms,formulas,and herb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downstream tasks of the prediction models.Results Comparisons among the node representations with multi-hot encoding,non-fusion encoding,and fusion encoding showed that the Precision@10,Recall@10,and F1-score@10 of the fusion encoding were 9.77%,6.65%,and 8.30%,respectively,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n-fusion encoding in the prediction studies of the model.Conclusion Node representations by fusion encoding achieved comparatively ideal results,indicating the TCM-GCN is effective in realizing node-level representations of heterogeneous graph structured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dataset and is able to elev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ownstream tasks of the diagnosis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GCN) Heterogeneous graph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Shang Han Lun 《伤寒论》) Node representations on heterogeneous graph Node representation learning
下载PDF
Text Mining and Analysis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Based 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被引量:2
3
作者 Kai Zhao Na Shi +3 位作者 Zhen Sa Hua-Xing Wang Chun-Hua Lu Xiao-Ying Xu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第1期67-73,共7页
Objective:With using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 technology to analyze and process the text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TFDs)"for the sake of finding important inform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Objective:With using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 technology to analyze and process the text of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TFDs)"for the sake of finding important inform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pply NLP in the field of text min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literature. Materials and Methods:Based on the Python language, the experiment invoked the NLP toolkit such as Jieba, nltk, gensim,and sklearn library, and combined with Excel and Word software. The text of "TFDs" was sequentially cleaned, segmented, and moved the stopped words, and then implementing word frequency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keyword extraction,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NER) and other operations, finally calculating text similarity. Results:Jieba can accurately identify the herbal name in "TFDs." Word frequency statistics based on the word segmentation found that "warm therapy" is an important treatment of "TFDs." Guizhi decoction is the main prescription,and five core decoctions are identified. Keyword extraction based on the 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 algorithm is ideal.The accuracy of NER in "TFDs" is about 86%;latent semantic indexing model calculating the similarity,"Understanding of Synopsis of Golden Chamber (SGC)" is much more similar with "SGC" than with "TFDs." The results meet expectation. Conclusions:It lays a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applying NLP to the field of text mining of unstructured TCM literature.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deep learning technology,NLP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ll have broader application prospective in the field of text mining in TCM literature and construction of TCM knowledge graph as well as TCM knowledge ser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nowledge discovery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ext m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原文传递
译介学视域下中医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研究
4
作者 潘海鸥 周方圆 +3 位作者 崔鸿嵘 王睿 乔文军 杨宇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47,共4页
由于中医典籍成书年代久远,其在翻译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文化对应空缺词汇,因此,中医典籍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成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难点。为了使中医文化更好、更广泛、更有效地传播,译者必须针对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基... 由于中医典籍成书年代久远,其在翻译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文化对应空缺词汇,因此,中医典籍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成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难点。为了使中医文化更好、更广泛、更有效地传播,译者必须针对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基于译介学理论,从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出发,立足文化视角,通过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等中医典籍中的文化负载词的识别和解读,提出了中医文化负载词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熟练运用语言维转换、文化维转换、交际维转换等转换方法,总结了中医典籍文化负载词可以使用直译、音译/音译和注释相结合、省译或意译的方法。目的是通过中医典籍文化负载词的界定和提出的翻译策略的同时,有助于为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提供新的翻译视角、拓宽研究思维,旨在为解读文化差异、探寻更加合理有效的文化交流路径和方法提供新的启发和切入点,对推动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及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进程的加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典籍 黄帝内经 伤寒论 文化负载词 译介学
下载PDF
外感热病共性病机及传变机制探讨
5
作者 魏凯峰 杨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9-233,共5页
探讨外感热病共性病机及传变机制。指出外邪侵袭,导致卫气抗邪,正邪相争,阳气壅郁,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热病证候,病机特点为“郁-虚”。以“气血-体用”论概括热病证候传变规律,将热病病程概括为气、血两个阶段,其中气分阶段包括卫分等,... 探讨外感热病共性病机及传变机制。指出外邪侵袭,导致卫气抗邪,正邪相争,阳气壅郁,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热病证候,病机特点为“郁-虚”。以“气血-体用”论概括热病证候传变规律,将热病病程概括为气、血两个阶段,其中气分阶段包括卫分等,以功能失调为主;血分统营分,以实质损害为主,兼有更加严重的功能失调。外感热病重症转化病机包括热盛动血、热闭心包、热盛动风、化源欲绝、少阴寒化及正气外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共性病机 传变机制 卫气郁 伤寒论 温病条辨
下载PDF
浅谈仲景胃食管反流病诊治思路
6
作者 王媛媛 李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5期45-48,共4页
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条文的研读,归纳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证型,为肝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痰气交阻证、肝郁化火证、水饮内停证、脾虚痰壅证、胃虚有热证、脾胃虚寒证、阴虚内热证。对每种证型的方药... 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条文的研读,归纳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证型,为肝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痰气交阻证、肝郁化火证、水饮内停证、脾虚痰壅证、胃虚有热证、脾胃虚寒证、阴虚内热证。对每种证型的方药结合的临床体会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典型临床医案举隅,浅析经方治疗胃食管病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伤寒论》《金匮要略》问诊研究
7
作者 徐玲 焦锟 王东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4期48-50,共3页
问诊是医者重要诊病技能。善问者,有条不紊并处处直指要害;不善问者,天马行空且杂乱无序。文章试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来探讨问诊在临床中的应用,分别从问以获知发病诱因、问以知治疗史、问以知既往史、问以获知现症、问以指导辨... 问诊是医者重要诊病技能。善问者,有条不紊并处处直指要害;不善问者,天马行空且杂乱无序。文章试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来探讨问诊在临床中的应用,分别从问以获知发病诱因、问以知治疗史、问以知既往史、问以获知现症、问以指导辨证、问以知药后情况这六方面展开。在此基础上,挖掘问诊背后的思维,归纳出整体观、联系观、主次观、恒动观、除外观等思维观念。最后,介绍自拟问诊思维歌诀以助记忆,并提醒临床问诊应主动运用。希望文章所做出的工作成果能有益于中医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问诊 中医思维
下载PDF
基于六经辨病浅析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及验案举隅
8
作者 刘锐 崔书克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5期3115-3118,共4页
“六经辨病”指的是一种中医临床诊疗思维。即先诊断疾病,分属六经病范畴,再辨别方证,寻找方证对应线索,一一对号入座,精准用药。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属《伤寒论》六经病中少阳病范畴,临证首先把握少阳病特点,再结合其方证要点(往来寒热、... “六经辨病”指的是一种中医临床诊疗思维。即先诊断疾病,分属六经病范畴,再辨别方证,寻找方证对应线索,一一对号入座,精准用药。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属《伤寒论》六经病中少阳病范畴,临证首先把握少阳病特点,再结合其方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但头汗出、周身无汗、口渴而不呕、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适证选方,则药随方出。如此,病证方药,环环相扣,病下是证,证下是方,药出方下,呈无缝对接,具有精准性及可重复性,更有助提高临证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辨病 《伤寒论》 少阳病 柴胡桂枝干姜汤 经方 验案
下载PDF
卞嵩京论经方汤液派六经提纲
9
作者 徐立思 陈晓晖 +1 位作者 蔡珏 卞嵩京(指导) 《浙江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伤寒论》六经提纲千百年来观点林立,众说纷纭。经方汤液派,肇始于廖季平,奠基于刘民叔,发展于卞嵩京,于六经提纲有其独到见解,即“太阳病以脉浮为提纲,阳明病以腹满为提纲,少阳病以胸胁苦满为提纲,太阴病以吐利腹痛为提纲,少阴病以下... 《伤寒论》六经提纲千百年来观点林立,众说纷纭。经方汤液派,肇始于廖季平,奠基于刘民叔,发展于卞嵩京,于六经提纲有其独到见解,即“太阳病以脉浮为提纲,阳明病以腹满为提纲,少阳病以胸胁苦满为提纲,太阴病以吐利腹痛为提纲,少阴病以下利脉微细为提纲,厥阴病无提纲可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汤液派 伤寒论 六经提纲 刘民叔 卞嵩京
下载PDF
基于六经方证探赜痛风的证治
10
作者 王婷 陈文辉 +8 位作者 李双蕾 白蕊 蒋云霞 金鑫艳 郑洪香 曾施琪 贾洪洋 吴瑞杰 谭思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34-37,共4页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障碍而导致的异质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关节的疼痛及痛风石的形成,现已日益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代谢类疾病。《伤寒论》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力最广的医学著作之一,医圣张仲景以理、法、方、...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障碍而导致的异质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关节的疼痛及痛风石的形成,现已日益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代谢类疾病。《伤寒论》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力最广的医学著作之一,医圣张仲景以理、法、方、药为基础,开创了六经辨证体系的先河。文章执《伤寒论》六经辨证方法,结合痛风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中的不同临床特点,探赜痛风的六经传变规律,发掘治疗痛风的经典方剂,为临床指导痛风的辨证论治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六经 辨证 《伤寒论》 临床
下载PDF
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Kappa一致性分析
11
作者 何德英 陈勇 +1 位作者 南瑞雪 任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96-99,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纳入门诊患者共747例,医生通过四诊的采集得出治疗处方,再以手机终端录入采集的相关症状、体征后得到系统推荐处方。利用Kappa一致性检验来... 目的分析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纳入门诊患者共747例,医生通过四诊的采集得出治疗处方,再以手机终端录入采集的相关症状、体征后得到系统推荐处方。利用Kappa一致性检验来评价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的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1,P<0.001)。结论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具有一致性,可辅助临床医生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体系 中医辨证模型 一致性
下载PDF
“精诚合一”理念下《伤寒琢》辅助伤寒学课程的实践研究
12
作者 马俊杰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4期21-22,36,共3页
目的:明晰《伤寒琢》在中医学生伤寒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在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两个同年级相同专业中医本科大三班级,分别设为对照组(n=53)及试验组(n=51),每组总课时皆为72学时,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伤寒论教... 目的:明晰《伤寒琢》在中医学生伤寒学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在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选择南京中医药大学两个同年级相同专业中医本科大三班级,分别设为对照组(n=53)及试验组(n=51),每组总课时皆为72学时,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伤寒论教学,而试验组则在传统教学基础上,适当压缩教材教学时间,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融入《伤寒琢》相关教学内容。学期末课程结束后,两组分别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临床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考核及统一试卷考试,具体为中医临床诊疗操作、医德考核及SP打分,各占总成绩20%,而试卷考试占总成绩40%;最后将2大考核部分、4个项目成绩按比例计算总成绩。结果:对照组缓考3人,试验组缓考2人。SP考核中,中医临床诊疗操作、医德考核及SP打分成绩两组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卷面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最后两组总成绩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伤寒琢》内容融入中医学生伤寒学教学实践中,并不影响学生卷面成绩,且对学生的医德修养、临床诊疗水平及总体学习成绩皆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诚合一 伤寒琢 伤寒学教学 标准化病人
下载PDF
《伤寒论》治疗反应病机观探微
13
作者 刘玉良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15,共5页
目的提炼《伤寒论》中通过分析治疗后的反应而得出病机认知的思辨方法的规律与精华。方法通过对《伤寒论》体现治疗反应病机观的原文进行客观全面的探析,对《伤寒论》中治疗反应病机观理论进行精准提炼和详细阐释。结果《伤寒论》中治... 目的提炼《伤寒论》中通过分析治疗后的反应而得出病机认知的思辨方法的规律与精华。方法通过对《伤寒论》体现治疗反应病机观的原文进行客观全面的探析,对《伤寒论》中治疗反应病机观理论进行精准提炼和详细阐释。结果《伤寒论》中治疗反应病机观包括:根据药物治疗之后药效反应进行病机分析、根据药物试探的药效反应分析病机,以及根据误治后治疗反应分析病机(包括误汗、吐、下、火疗或针刺)等内容。结论对《伤寒论》中治疗反应病机观理论进行详细阐释,对于《伤寒论》病机理论和中医学辨证理论的研用,以及临床疗效的提高均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指导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治疗反应 药效反应 病机观
下载PDF
经方治疗癌症临床运用与若干学术问题的探讨
14
作者 周岱翰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诊疗技能的典范,奠定了中医临床各科(包括中医肿瘤学)的临床诊疗规范,其中所载方药被尊称为“经方”。在癌症成为慢性病、多发病的今天,经方治癌在临床广泛展开并获得较好的疗效,成为中医肿瘤学“消癥散结、扶...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诊疗技能的典范,奠定了中医临床各科(包括中医肿瘤学)的临床诊疗规范,其中所载方药被尊称为“经方”。在癌症成为慢性病、多发病的今天,经方治癌在临床广泛展开并获得较好的疗效,成为中医肿瘤学“消癥散结、扶正补虚”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提出癌症是古老的现代性疾病,高龄癌症、有共患病者是经方治疗的敏感性人群,采用辨病与辨证结合能提高疗效,选用“他山石”为我“攻玉”之需要,将有利于开拓经方治癌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伤寒杂病论 肿瘤 中医药 中医肿瘤学
下载PDF
中医经典课程主题式教学及考核评价的探索
15
作者 马俊杰 《医学教育管理》 2024年第2期168-172,共5页
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是中医教育的核心,通过将多年伤寒论课程教学的心得体会进行了总结,形成了中医学九年制本博贯通专业学生的伤寒琢课程。其以主题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在前期的模拟病案教学研究中,凝练了24个教学主题,并且通过课堂提... 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是中医教育的核心,通过将多年伤寒论课程教学的心得体会进行了总结,形成了中医学九年制本博贯通专业学生的伤寒琢课程。其以主题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在前期的模拟病案教学研究中,凝练了24个教学主题,并且通过课堂提问、组织讨论、查阅文献及心得分享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针对多维度的教学培养模式,该课程除传统主观题笔试外,又尝试引入学生试批、试诊、试写及试讲等多种考核方式,以此探索构建伤寒琢主题式教学课程的分类评价体系。同时,除中医本博贯通专业学生外,这一教考模式亦可在中医研究生、临床中医师等相关课程中进行阶梯式教学考核的拓展尝试,以此培养其岗位胜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经典教育 伤寒琢课程 主题式教学 课程分类评价体系 阶梯式教学考核
下载PDF
三焦学说的传承与演变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俊廷 赖慈爱 +6 位作者 张琳琳 郑颖 李永春 宫凤英 林锦韬 刘钊汝 吕英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1期5-9,共5页
三焦的形态结构模糊,病变之变证、兼证繁多,故历代医家对于三焦学说都有不同见解。在形态结构方面,历代医家主要继承了《黄帝内经》的三焦“有名有形”论和《难经》的三焦“有名无形”论,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脂膜、腔子、腔府、油膜、膜... 三焦的形态结构模糊,病变之变证、兼证繁多,故历代医家对于三焦学说都有不同见解。在形态结构方面,历代医家主要继承了《黄帝内经》的三焦“有名有形”论和《难经》的三焦“有名无形”论,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脂膜、腔子、腔府、油膜、膜腔、缝隙腠理等学说,并结合现代医学剖析三焦的形态结构。在功能方面,从《黄帝内经》的“决渎之官”“中渎之腑”“传化之府”到《难经》的“三焦为原气之别使”,历代医家大多立足于三焦的气化功能,探讨营卫、少阳、五脏、命门相火、温病等与三焦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 《黄帝内经》 《难经》 《伤寒杂病论》 温病
下载PDF
基于六经辨证理论的针灸辨治思路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若飞 谭颖颖 +1 位作者 李小会 陈丽名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六经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张仲景在《黄帝内经》六经分证的基础上丰富六经内涵发展出六经辨证理论,其与经络学说密切相关。本研究以《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为基础结合经络学说,根据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经临床疾病特点... 六经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张仲景在《黄帝内经》六经分证的基础上丰富六经内涵发展出六经辨证理论,其与经络学说密切相关。本研究以《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为基础结合经络学说,根据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经临床疾病特点确定六经病取穴原则,指导腧穴配伍针灸辨治六经病,初探六经病的针灸选穴配伍原则,以求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 经络 针灸
下载PDF
经典名方小柴胡汤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文 杜旭辉 曹兰秀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68-173,共6页
经方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柴胡、黄芩、生姜、半夏、人参、大枣、炙甘草等7味药组成。《伤寒论》载小柴胡汤应用广泛,不仅适用于少阳病证,还可应用于太阳、阳明、厥阴等多种类似病证中。现代实验研究证明,小柴胡汤含有皂... 经方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由柴胡、黄芩、生姜、半夏、人参、大枣、炙甘草等7味药组成。《伤寒论》载小柴胡汤应用广泛,不仅适用于少阳病证,还可应用于太阳、阳明、厥阴等多种类似病证中。现代实验研究证明,小柴胡汤含有皂苷类等多种有效成分,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抑郁、解热等药理作用。小柴胡汤在现代临床应用方面卓有成效,已广泛应用于肿瘤、肾脏、消化系统、肝脏、呼吸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咳嗽)等疾病中。文章通过理论探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4个方面对小柴胡汤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意在将小柴胡汤的传统六经辨证与现代临证相结合,以期为小柴胡汤后期深入探讨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汤 《伤寒论》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伤寒论》六经方证思路论治乙型肝炎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重麟 蒋开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以伤寒六经辨证为切入点,以方证路径为导向,总结蒋开平教授论治乙型肝炎的学术经验。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者,在太阳病经证、腑证、兼证、变证中寻觅相应的方证;病情持续进展为里热实证者,可仿阳明病论治,并区分实证... 本文以伤寒六经辨证为切入点,以方证路径为导向,总结蒋开平教授论治乙型肝炎的学术经验。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者,在太阳病经证、腑证、兼证、变证中寻觅相应的方证;病情持续进展为里热实证者,可仿阳明病论治,并区分实证、热证、变证而择选相应的方剂;病情慢性化进程中表现为“相火上炎,枢机不利”者,则按少阳病论治,并因兼表、兼里、兼水饮之不同而针对性选方;病从寒化而为太阴病者,基于太阴病的病机特点而借用方剂;病情发展为重症乙型肝炎出现伤阳、耗阴之象者,可从少阴病论治,并因寒化、热化、兼变之不同而重点选方;难治性患者或抗病毒治疗耐药患者,出现寒热虚实错杂时,可从厥阴病论治中寻求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 方证 乙型肝炎
下载PDF
管窥“千般疢难,不越三条”
20
作者 马坤 张明妍 +1 位作者 张涛 卢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7-49,共3页
围绕“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之含义,检索古今诸家之评述,挖掘、归纳前人立论理论依据,寻求思辨切入点。在立足《黄帝内经》《伤寒论》《类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揣度仲景之意,最终发掘此段为疾病发生的主要矛盾:“一者”的主要矛盾为人体... 围绕“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之含义,检索古今诸家之评述,挖掘、归纳前人立论理论依据,寻求思辨切入点。在立足《黄帝内经》《伤寒论》《类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揣度仲景之意,最终发掘此段为疾病发生的主要矛盾:“一者”的主要矛盾为人体脏腑气血盛衰,“二者”主要矛盾为天时运气变化,“三者”的主要矛盾为行为程度,并据此提出“一者”“二者”虽主要矛盾不同,但邪气均自外而来,由表及里,发病具有一定规律;“三者”发病毫无规律,此为外感与杂病的重要分章依据,亦为王叔和将《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金匮要略 病因 病位 主要矛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