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汉毛织品上红色染料主要成分的鉴定 被引量:18
1
作者 解玉林 熊樱菲 +3 位作者 陈元生 胡立宏 殷梦龙 陈仲良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1年第1期1-7,共7页
对一批西周—汉毛织品上的红色染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毛织品上提取、分离得红色染料一主要成分,经质谱(EIM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H核磁共振谱(HNMR)、C核磁共振谱(CNMR)分析鉴定,其主要成分为紫茜素。所有毛织品红色染料的高效液... 对一批西周—汉毛织品上的红色染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从毛织品上提取、分离得红色染料一主要成分,经质谱(EIM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H核磁共振谱(HNMR)、C核磁共振谱(CNMR)分析鉴定,其主要成分为紫茜素。所有毛织品红色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与标准品茜草素、紫茜素一致,只是两成分之间的含量不同,因而判断这些毛织物上的红色染料均来源于茜草属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毛织品 红色染料 鉴定 紫茜素 茜草素
下载PDF
山普拉墓群出土毛织品上蓝色染料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元生 解玉林 +2 位作者 熊樱菲 贾应逸 黄小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0年第1期15-21,共7页
本文采用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及快原子轰击质谱法的分析测试 手段,通过综合比照认定毛织品上的蓝色染料的主要成分应是靛蓝素,染色过程中可能采用了复染
关键词 新疆 山普拉墓群 蓝染料 鉴定工作 毛织品
全文增补中
新疆山普拉遗址人头马武士图像渊源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立波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5-22,共8页
本文以新疆和田地区山普拉遗址中毛织品上织制的人头马武士形象为切入点,根据西方神话与中国古代《山海经》中关于"半兽人"形象,进行文献梳理和对比分析是,以期说明新疆考古发现的人头马图像,具有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重要历... 本文以新疆和田地区山普拉遗址中毛织品上织制的人头马武士形象为切入点,根据西方神话与中国古代《山海经》中关于"半兽人"形象,进行文献梳理和对比分析是,以期说明新疆考古发现的人头马图像,具有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重要历史印痕。通过它的演变和发展,为当今影视媒体创作、电玩角色设置、博物馆衍生品、旅游纪念品、毛绒玩具研发提供新的创作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普拉遗址 人头马造型 毛纺织品 衍生品设计
下载PDF
新疆山普拉墓地出土金线结构形貌与材质特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党小娟 郭金龙 +1 位作者 柏柯 杨军昌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8,共6页
山普拉墓地出土的珍贵纺织品与新疆其他古墓葬群出土的纺织品一样,是研究世界古代纺织史、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标本,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技价值。为研究古代纺织品的用金技术,以新疆和田洛浦县山普拉墓... 山普拉墓地出土的珍贵纺织品与新疆其他古墓葬群出土的纺织品一样,是研究世界古代纺织史、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标本,承载着人类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技价值。为研究古代纺织品的用金技术,以新疆和田洛浦县山普拉墓地出土金线为研究对象,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金线的形貌进行显微观察,以揭示金线及其芯线的结构特征,获取了金线相关几何尺寸等信息。同时结合能谱仪分析,对金线的成分进行检测,获得了金线合金中各元素的比例。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古代纺织品的用金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且期冀通过今后逐步积累的大量金线分析数据能够揭示出中国较早时期纺织品用金技术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 山普拉墓地 纺织品
下载PDF
纤维包埋切片法在出土纺织品研究中作用的探讨——以山普拉出土纺织品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菁 《吐鲁番学研究》 2020年第2期88-92,155,156,共7页
纤维包埋切片法是在纺织品文物的分析检测、修复保护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因为需要的样品量非常少,常常作为出土纺织品检测的第一步。山普拉墓葬出土的纺织品文物颜色鲜艳,并且保存较好。本文选取了山普拉墓葬出土的11个样品,对纤维包埋... 纤维包埋切片法是在纺织品文物的分析检测、修复保护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因为需要的样品量非常少,常常作为出土纺织品检测的第一步。山普拉墓葬出土的纺织品文物颜色鲜艳,并且保存较好。本文选取了山普拉墓葬出土的11个样品,对纤维包埋切片法在出土纺织品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得出结论,通过观察纤维切片,可以收集文物基本信息,包括保存状况、原材料、是否为染色、染色状况、老化状况等,为后续的染料分析、污染物分析以及保护修复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山普拉 纺织品文物 形貌分析 纤维切片
下载PDF
新疆和田洛浦县山普拉人物栽绒毯艺术特征及风格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禾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5-116,F0002,共13页
本文对山普拉乡发现的人物及文字栽绒毯的艺术母题、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编织技术等方面展开分析讨论;通过与中亚和罗马时期的地中海东南岸地区纺织物的比较,与新疆其他地区出土地毯的比较,推论总结这批栽绒毯的艺术特征、出产地点,以... 本文对山普拉乡发现的人物及文字栽绒毯的艺术母题、风格特点、表现手法、编织技术等方面展开分析讨论;通过与中亚和罗马时期的地中海东南岸地区纺织物的比较,与新疆其他地区出土地毯的比较,推论总结这批栽绒毯的艺术特征、出产地点,以及它们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绒毯 编织技术 艺术母题 艺术风格 洛浦县山普拉
原文传递
新疆洛浦山普拉出土人物栽绒毯内容再探——兼论印度教传入和田的年代及途径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禾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74,140-141,共15页
本文集中探讨了有印度教内容的人物栽绒毯的历史渊源、年代以及在新疆出现的原因。根据毯子中于阗文字采用的形式、画面的内容及艺术表现形式,作者把五张毯子制作时间的上限定于公元4世纪中叶。由于载有印度教内容的文物在新疆是第一次... 本文集中探讨了有印度教内容的人物栽绒毯的历史渊源、年代以及在新疆出现的原因。根据毯子中于阗文字采用的形式、画面的内容及艺术表现形式,作者把五张毯子制作时间的上限定于公元4世纪中叶。由于载有印度教内容的文物在新疆是第一次发现,这给我们提出一个新课题:和田地区或新疆是否有过印度教的传播甚至存在过印度教社区。通过对和田出土的从战国到唐代末期文物及历史文献的研究,作者认为在汉初至唐初这段时间,或者更早,和田以及楼兰地区不仅有印度教传播的土壤和条件,而且存在过印度教社区。印度教传入的时间应该以贵霜和笈多时期的可能性为最大,路线以克什米尔为主要通道。和田官方文字在4~5世纪时由佉卢文转为笈多体婆罗迷文字,而地毯上同时现有印度教故事和笈多体文字,说明地毯更可能是受笈多影响的产品。传入印度教的信徒有可能是来自印度北部或西北部以及克什米尔地区已经皈依印度教的塞人,他们的到来给早已生活在和田的塞人注入新的宗教热情和自我管理的社会文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教 于田塞语 贵霜 克什米尔 山普拉 人物栽绒毯 克利希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