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吕梁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思考
1
作者 郭建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14-19,共6页
劳务输出直接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多少,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大问题,对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贫困地区吕梁市为例,从劳务输出的三种主要形式即自发输出、"裙带"输出、组... 劳务输出直接影响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多少,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大问题,对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贫困地区吕梁市为例,从劳务输出的三种主要形式即自发输出、"裙带"输出、组织输出入手,分析新农村建设下劳务输出的现状。针对吕梁市劳务输出规模和地域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日益显著、劳务输出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的特点,吕梁市提出了多项劳务输出保障措施。保障措施从政府、农民、用人单位以及中介组织等多角度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职业技能培训为先导、制度创新为动力,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中介服务、法律维权等手段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县域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格局。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劳务输出途径、规模及质量上不断求创新、谋发展,推动吕梁市尽快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吕梁地区 农村贫困地区 劳务输出
下载PDF
山西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冀钦 杨建平 徐满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54-59,共6页
运用AHP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综合评价山西省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连片特困区整体而言,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结果与农民生活水平的现代化... 运用AHP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综合评价山西省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连片特困区整体而言,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结果与农民生活水平的现代化程度依次降低;市域层面,3市农业现代化程度均不高,为忻州市&临汾市&吕梁市;县域层面,农业现代化程度差异较大,忻州市各县位于起步阶段高级亚阶段,吕梁市各县位于起步阶段低级亚阶段。县域农业现代化程度整体呈现中间低、南北部较高的空间格局;(2)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结果与农民生活水平对现代农业的贡献分别为16.4%、29.7%和53.9%。农业电气化与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条件落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导致生产结果效率低下,农民可支配收入低,农民生活水平低是该区现代农业发展迟缓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现代化程度 吕梁山连片特困区 山西省
下载PDF
山西省吕梁西属巴一带铝土矿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侯旭勤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0年第11期83-85,共3页
通过对山西省吕梁市西属巴一带铝土矿区地质特征、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矿体平面形态不规则,厚度较稳定,矿石品位较高,类型以碎屑状、粗糙状为主,有少量半粗糙状、致密状。
关键词 西属巴 铝土矿 矿床地质 山西吕梁
下载PDF
吕梁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武丽伟 张晶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期155-158,共4页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吕梁市出现了耕地面积日趋减少、人地矛盾尖锐等问题。因此,转变粗放的耕地利用方式,走集约利用道路变得极为重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选取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益...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吕梁市出现了耕地面积日趋减少、人地矛盾尖锐等问题。因此,转变粗放的耕地利用方式,走集约利用道路变得极为重要。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选取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益3个方面的10个指标,建立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的吕梁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计算出全市2013年的耕地集约度,评价其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结果表明,吕梁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差异较大,表现为吕梁山区中部及其西坡地区耕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而晋西黄土丘陵和晋中盆地地区较高;2013年吕梁市集约利用综合指数低于平均水平;吕梁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4个等级,Ⅰ级集约利用区有3个县,占所有县(市、区)的23%;Ⅱ级集约利用区有4个县,占31%;Ⅲ级集约利用区有5个县,占38%;Ⅳ级集约利用区仅有1个县,占8%;吕梁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集约利用评价 山西吕梁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以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暴甜 孙丽 +2 位作者 许昌 张涛 师玥 《林草政策研究》 2021年第1期81-85,共5页
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2020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文中针对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下辖自然保护地存在的边界不清、范围交叉重叠、矛盾冲突较多、保护地空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自然... 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2020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文中针对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下辖自然保护地存在的边界不清、范围交叉重叠、矛盾冲突较多、保护地空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梳理核实边界、主动协调权属争议、依规调处矛盾冲突、减少破碎化和天窗、新建自然保护地,以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生态保护红线 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 山西
下载PDF
山西吕梁地区三种林分土壤养分与碳密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曹晓阳 王百田 +2 位作者 迟璐 王文静 聂森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90,共5页
通过在山西吕梁地区分别在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内设置样地进行林分结构和土壤调查采样,测定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养分含量,分析了不同林分对土壤有机碳积累... 通过在山西吕梁地区分别在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内设置样地进行林分结构和土壤调查采样,测定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养分含量,分析了不同林分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研究区三种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山杨林(57.08kg/m2)>落叶松林(16.54kg/m2)>油松林(6.71kg/m2);油松林、落叶松林土壤有机碳密度随着土层深度递减,山杨林则在1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碳密度最低,土壤表层与深层都具有富集作用。土壤中的TN、TP和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有机碳之间的差异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山杨林也表现出表层和深层含量较高的特点,相关分析结果说明三种林分类型土壤养分与土壤有机碳碳密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吕梁 土壤有机碳 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 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原文传递
吕梁山地区新近纪晚期地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建星 岳乐平 +3 位作者 徐永 孙勃 孙蕗 王晓勇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2,共6页
通过对吕梁山西部保德和柳林两个典型剖面的研究,认为山西柳林卫家洼保德组剖面结构与保德剖面相同,完全可以对比。保德组下部的砂砾石确为水成堆积无疑,但是上部的棕红色黏土与棕黄色的钙质结核层越来越被广大学者认为是风尘堆积,中部... 通过对吕梁山西部保德和柳林两个典型剖面的研究,认为山西柳林卫家洼保德组剖面结构与保德剖面相同,完全可以对比。保德组下部的砂砾石确为水成堆积无疑,但是上部的棕红色黏土与棕黄色的钙质结核层越来越被广大学者认为是风尘堆积,中部则为下部水成堆积物与上部红黏土与钙质结核的过渡地段。《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规定:组的含义在于岩性、岩相和变质程度的一致性,除去变质程度不说,保德组下部水成堆积物和上部风尘堆积根本不是同一相环境所能包含的岩石组合,因此不能用一个组来定义,应予解体。保德组下部的水成堆积物划为芦子沟组,相当于初始定义的"芦子沟系"或"芦子沟砾岩";保德组上部风尘堆积仍称之为保德组,相当于初始定义的保德红土;在这种划分下芦子沟组为不整合于前新生代基岩之上,整合伏于红黏土之下的山前冲积扇相堆积。保德组为整合于芦子沟组之上静乐组之下的所有风尘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德组 静乐组 芦子沟组 新近纪 吕梁山 柳林 保德 山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