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视域下晋剧文化在山西高校的传承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岩峰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1,共3页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于高校育人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晋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着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自信。晋剧文化融入山西高校课程思政,面临着教学模式单一和评...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于高校育人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晋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蕴含中华传统美德,传承着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自信。晋剧文化融入山西高校课程思政,面临着教学模式单一和评价机制缺失的问题,应探索多元化教学形式,并科学完善新型评价机制,形成“戏曲+思政”协同育人的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晋剧文化 山西高校 传承 教学模式 评价机制 协同育人
下载PDF
从晋南清代戏曲碑刻看《汉语大词典》之微瑕
2
作者 游秋璐 郭洪义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4-70,共7页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规模最大、收词最广、最具权威性的一部语文辞书,注重“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释义准确,书证充实,是一部重要的工具书。但由于规模宏大,编纂任务繁重,《大词典》出现部分书证迟后、孤证、义项未收、词形未收等情况...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规模最大、收词最广、最具权威性的一部语文辞书,注重“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释义准确,书证充实,是一部重要的工具书。但由于规模宏大,编纂任务繁重,《大词典》出现部分书证迟后、孤证、义项未收、词形未收等情况。因此,我们主要以前人关注较少的晋南清代戏曲碑刻为主要语料,从提前书证、补充孤证、增补义项、补充词形四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大词典》词语的编纂进行有益的修订和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南 清代 戏曲碑刻 《汉语大词典》 书证 义项 词形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山西晋城戏曲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研究
3
作者 陈宁 张睿馨 胡思琪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0,155,共11页
通过田野调查和系统研究,以山西晋城为例,了解该地区戏曲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分析当前该地区戏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政府部门的形式化保护、边缘化管理,戏台戏曲的同质化展示、程式化表演,戏曲产业的局部化发展、空洞化研... 通过田野调查和系统研究,以山西晋城为例,了解该地区戏曲文化遗产的保存现状,分析当前该地区戏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政府部门的形式化保护、边缘化管理,戏台戏曲的同质化展示、程式化表演,戏曲产业的局部化发展、空洞化研究,文化遗产的独立性保护、相离性传承等,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组织分工不明、地方管理遇阻、戏台分布散乱、保护难度加剧、社会参与不够、民众意识淡薄、文保人才稀缺、资源整合匮乏等。提出该地区戏曲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策略,即通过整体规划、人才培养、产研融合、动静结合等方式,来推进其保护、传承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文化遗产 山西晋城 整体性保护 乡村振兴战略
下载PDF
山西晋剧数字化非遗文创产品的包装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建丰 《绿色包装》 2023年第5期157-160,共4页
本文从数字化入手,以山西晋剧做为突破口,结合文创产品的实用性,研究新型非遗文创产品在推广阶段的包装风格、包装题材、包装类型,以此带动山西晋剧的大发展,通过数字化的信息采集和软件技术的智能生成与设计,将单一的视觉、听觉的非遗... 本文从数字化入手,以山西晋剧做为突破口,结合文创产品的实用性,研究新型非遗文创产品在推广阶段的包装风格、包装题材、包装类型,以此带动山西晋剧的大发展,通过数字化的信息采集和软件技术的智能生成与设计,将单一的视觉、听觉的非遗艺术转化为数字化、可视化、创新性的山西非遗文创包装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山西晋剧 非遗文创 包装设计
下载PDF
MG动画在晋剧服饰推广中的优势及应用策略研究
5
作者 张文君 《西部皮革》 2023年第16期19-21,共3页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在传播与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潮流;远离城市市场的同时也逐渐失去农村市场;盲目商业化导致晋剧在当代社会的认同感不强,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等。文章将当下发展迅速的MG动画艺术与受大...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在传播与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没有跟上时代发展潮流;远离城市市场的同时也逐渐失去农村市场;盲目商业化导致晋剧在当代社会的认同感不强,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等。文章将当下发展迅速的MG动画艺术与受大众青睐的戏曲服饰相结合,探究MG动画在晋剧服饰推广中的优势及具体应用方法,为新时期晋剧的传播与发展进行探究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动画 晋剧 戏剧服饰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藏戏面具与山西爱社傩面具之异同
6
作者 贾潇晴 《吕梁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5-38,共4页
通过对藏戏面具、山西爱社傩面具二者的历史渊源、面具的色彩、面具的造型进行考察,藏戏起源于公元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山西爱社傩演绎了歌功颂德的创世英雄神话传说,二者面具在色彩、造型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不同,在表演场域、时空构建... 通过对藏戏面具、山西爱社傩面具二者的历史渊源、面具的色彩、面具的造型进行考察,藏戏起源于公元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山西爱社傩演绎了歌功颂德的创世英雄神话传说,二者面具在色彩、造型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不同,在表演场域、时空构建、色彩意蕴方面又体现了相同、相似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藏文化艺术各自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戏面具 山西爱社傩面具 异同性
下载PDF
当代戏曲现代化的探寻——漫谈秦腔《狗儿爷涅槃》 被引量:6
7
作者 汪人元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9-52,共4页
秦腔《狗儿爷涅槃》这出戏的好是全方位的,编、导、演、音、美各个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当然,更值得一说的是该剧的导演艺术。作为新世纪杰出导演,张曼君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她有着清晰的艺术追求,即始终体现、并不断深入地... 秦腔《狗儿爷涅槃》这出戏的好是全方位的,编、导、演、音、美各个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当然,更值得一说的是该剧的导演艺术。作为新世纪杰出导演,张曼君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她有着清晰的艺术追求,即始终体现、并不断深入地对戏曲现代化的推进。张曼君对戏曲叙述方式的创新在于两点,一是歌舞化的圆熟运用对现代戏"话剧加唱"的突破,二是,从"戏在演员身上"到"戏在戏剧整体"的观念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秦腔《狗儿爷涅槃》 张曼君 戏曲现代化 叙述内容 叙述方式 歌舞化 戏剧整体
下载PDF
清代乾隆时期京腔消歇及秦腔色情戏兴盛原因述论 被引量:2
8
作者 戴和冰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2期110-123,共14页
魏长生进京,秦腔盛行,一时成为剧坛霸主。但是,京腔并没有因此"衰败",只是受到极大的冲击,而且,受冲击的不限于京腔,同时还有一大批声腔剧种;京腔也没有绝迹,直到道光六年还在演出。魏长生的艺术成就是在晚年,秦腔之所以短期... 魏长生进京,秦腔盛行,一时成为剧坛霸主。但是,京腔并没有因此"衰败",只是受到极大的冲击,而且,受冲击的不限于京腔,同时还有一大批声腔剧种;京腔也没有绝迹,直到道光六年还在演出。魏长生的艺术成就是在晚年,秦腔之所以短期内能在京城盛行,不是因为京腔衰老到理应退出历史舞台的地步,更不是秦腔技艺高人一等,而是秦腔钻了清政府管理上的空子,以批量的色情戏充斥并影响了整个剧坛,造就了一个色情戏时代。色情戏在天子脚下公行长达五六年之久,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长生 京腔 秦腔 色情戏
下载PDF
论清代山陕梆子在燕赵地区的兴起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倩 杨子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8-150,共3页
清代山陕梆子在燕赵地区的传播过程中,作为传播者,魏长生等艺人和山陕商帮有力地推动了山陕梆子的发展;从戏曲本身讲,山陕梆子所具有的一些特质迎合了北方观众的审美需求;作为观众,燕赵人包容和吸收外来文化的性格与习惯、山陕移民的迁... 清代山陕梆子在燕赵地区的传播过程中,作为传播者,魏长生等艺人和山陕商帮有力地推动了山陕梆子的发展;从戏曲本身讲,山陕梆子所具有的一些特质迎合了北方观众的审美需求;作为观众,燕赵人包容和吸收外来文化的性格与习惯、山陕移民的迁入、山陕与燕赵地区共同的人文背景成分,促成了燕赵人对山陕梆子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求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山陕梆子 燕赵地区 传播
下载PDF
山西戏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邵云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34-36,共3页
山西是戏曲文化的摇篮,戏曲文化之丰富,戏曲剧种之多,在全国首屈一指。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山西剧团数量在逐年减少。为了满足海内外戏曲爱好者的需求,保护山西戏曲文化的重要性日渐突显。本文通过对山... 山西是戏曲文化的摇篮,戏曲文化之丰富,戏曲剧种之多,在全国首屈一指。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山西剧团数量在逐年减少。为了满足海内外戏曲爱好者的需求,保护山西戏曲文化的重要性日渐突显。本文通过对山西戏曲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研究,目的是传承山西戏曲文化,并将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渗透到旅游活动中去,进而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戏曲 保护 发展
下载PDF
秦腔脸谱四大谱式演进述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志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124-130,共7页
秦腔脸谱在发展初始,受元明戏曲脸谱影响颇大,因而在清同治之前,秦腔谱式相对固定,主要以整脸为主。同治之后西府脸谱受凤鸟崇拜影响,秦腔脸谱开始勾凤眼、两膛绘凤纹,发展为泰山眉谱式;泰山眉谱式在光绪中期,加绘日月形旋眉,封闭两膛凤... 秦腔脸谱在发展初始,受元明戏曲脸谱影响颇大,因而在清同治之前,秦腔谱式相对固定,主要以整脸为主。同治之后西府脸谱受凤鸟崇拜影响,秦腔脸谱开始勾凤眼、两膛绘凤纹,发展为泰山眉谱式;泰山眉谱式在光绪中期,加绘日月形旋眉,封闭两膛凤纹,演进为三页瓦谱式;后因鼻纹太宽,在三页瓦眼下加绘滴血状纹理,演进出了狼窝子谱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脸谱 整脸 泰山眉 三页瓦 狼窝子
下载PDF
乡野中的传统文化坚守者——关于《秦腔》中的夏氏兄弟形象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洪丽霁 杨沥娇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1-37,共7页
《秦腔》是贾平凹近年来创作的一部颇具影响力的乡土文学力作,它绵密而又真实地描述了中国农村在当代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变化与衰落态势,突出地反映了遭受市场经济及外来文化冲击和挟制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与消逝问题。小说里的两个父... 《秦腔》是贾平凹近年来创作的一部颇具影响力的乡土文学力作,它绵密而又真实地描述了中国农村在当代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变化与衰落态势,突出地反映了遭受市场经济及外来文化冲击和挟制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与消逝问题。小说里的两个父辈形象夏天义、夏天智,用一生守护着他们所热爱的土地、秦腔和儒家的道德、伦理,希图达成对以生产方式、民间艺术和价值观念等为表现形态的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正因为他们的坚守和付出,使伴随广袤的乡间土地上因社会与文化的变迁而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得到了更为普遍的直面与关注,让人们在感受到焦虑和不安、痛苦与无奈的同时,真正开始思考、探讨中国农民乃至农村的现实处境和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夏氏兄弟 传统文化 坚守 农民 农村
下载PDF
《秦腔》叙事时间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苗变丽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第4期84-88,共5页
《秦腔》采取了一种"乡俗"的叙事策略。从文本时间特性方面看,细说慢写的风格形成了重复、弥散和绵延的日常性时间特征。对人物产生实际影响的,是日暮晨昏、节气变化、寒暑交替,这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但... 《秦腔》采取了一种"乡俗"的叙事策略。从文本时间特性方面看,细说慢写的风格形成了重复、弥散和绵延的日常性时间特征。对人物产生实际影响的,是日暮晨昏、节气变化、寒暑交替,这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但同时作者又采取了两种方法来超越日常时间庸常性的拘囿。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世代生成性时间,二是疯癫叙事的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秦腔》 叙事时间 叙事手法
下载PDF
佛教乐神“摩睺罗”衍变而成的古老剧种——山西地方戏曲“耍孩儿” 被引量:1
14
作者 孔繁洲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60-62,共3页
“耍孩儿”是以古老曲牌命名的山西地方戏曲。其产生渊源与汉唐以来从西城传入中原的佛教乐神“摩睺罗”以及流传数百年的传统七夕乞巧化生习俗等有直接联系。其曲体结构与宋代的缠达和元曲的结构也有相似之处。
关键词 山西地方戏曲 耍孩儿 摩睺罗
下载PDF
贾平凹:踯躅于废乡和废都之间——兼论《秦腔》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国义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96-98,共3页
贾平凹曾执着于对乡村的歌颂,现在的他却踯躅于废乡和废都之间。面对传统乡村生活终结时刻的废乡景象,他不知道该回归和留恋,还是该告别和弃绝。《秦腔》是揭示他的踯躅的典型文本。如何继续今后的创作道路,是他面临的谜团。
关键词 贾平凹 《废乡》 《废都》 《秦腔》
下载PDF
为了忘却的回忆——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赏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曹桂玲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03-105,共3页
贾平凹用长篇小说《秦腔》展现了故乡的凋敝现状和乡村文化道德的一步步衰落,是为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所作的"挽歌",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
关键词 贾平凹 秦腔 传统文化 忘却
下载PDF
西皮溯源
17
作者 杜亚雄 沟红飞 周永利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0-153,共4页
西皮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之一"皮黄腔"中的一种腔调,有不少学者认为"西皮来自秦腔"。文章采用民族音乐学的方法,在分析研究文献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实地田野考察,认为西皮并非源于"秦腔",而是源于"西秦... 西皮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之一"皮黄腔"中的一种腔调,有不少学者认为"西皮来自秦腔"。文章采用民族音乐学的方法,在分析研究文献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实地田野考察,认为西皮并非源于"秦腔",而是源于"西秦腔",后者的意思不是"西边的秦腔"而是"西秦"的腔调。"西秦"系指甘肃省陇南地区,当地流传的民间小戏"陇南影子腔"的音调和西皮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音乐 西皮 西秦腔 秦腔 陇南影子腔 民族音乐学
下载PDF
秦腔在乌鲁木齐传承形式探究
18
作者 陈丽霞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63-66,共4页
秦腔跟随陕、甘、青等地的移民来到新疆乌鲁木齐。秦腔在乌鲁木齐的传承形式,一是专业团体的传承,二是业余班社的传承,两者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关键词 乌鲁木齐 秦腔 传承形式
下载PDF
明代山西戏曲兴盛考论
19
作者 柴国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4-59,共6页
明代中国戏曲的兴盛、繁荣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 ,而北方戏曲衰落似成定论。通过对较为丰富、详实的明代山西地区戏曲文物史料的把握 ,即从戏曲舞台兴建、服饰化妆、乐队的组成、唱腔和剧目这几方面去考证明代山西戏曲的兴盛史 ,可以为缺... 明代中国戏曲的兴盛、繁荣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 ,而北方戏曲衰落似成定论。通过对较为丰富、详实的明代山西地区戏曲文物史料的把握 ,即从戏曲舞台兴建、服饰化妆、乐队的组成、唱腔和剧目这几方面去考证明代山西戏曲的兴盛史 ,可以为缺少明代北方戏曲史料记载的中国戏曲史作一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山西 戏曲 戏台 服饰 化妆 乐队 唱腔 剧目 戏曲史
下载PDF
《秦腔》:城市化进程的活标本
20
作者 秦香丽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35-41,139,共7页
贾平凹的《秦腔》堪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文学活标本。在主题内容上,它直面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裂变,聚焦于"农民与土地的分离"、"家族的衰落与伦理的变迁"、"民俗与传统文化的衰落",揭示和批判了乡... 贾平凹的《秦腔》堪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文学活标本。在主题内容上,它直面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裂变,聚焦于"农民与土地的分离"、"家族的衰落与伦理的变迁"、"民俗与传统文化的衰落",揭示和批判了乡土价值观念的失范;在艺术形式上,它直面21世纪乡土文学的叙事焦虑,采用日常生活叙事,重建文学与现实的意义关联。借助《秦腔》,我们可以发掘城市化与文学的紧密关系,清醒地认识到城市化进程中乡土文学创作的曙光和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城市化 活标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