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论》药对使用规律关联规则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丽平 蔡永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08-811,共4页
目的探索《伤寒论》中药对的使用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伤寒论》中的方(除单方)采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的方法,分2组统计出药对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找出支持度和置信度高于0.05的药对。结果第1组前6对高频药对为:桂枝、芍药;桂枝、麻黄;干姜... 目的探索《伤寒论》中药对的使用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伤寒论》中的方(除单方)采用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的方法,分2组统计出药对的支持度和置信度,找出支持度和置信度高于0.05的药对。结果第1组前6对高频药对为:桂枝、芍药;桂枝、麻黄;干姜、附子;人参、半夏;人参、干姜;黄芩、黄连。第2组前6对高频药对为:桂枝、甘草;大枣、生姜;大枣、甘草;甘草、生姜;大枣、桂枝;桂枝、生姜。结论六经病证的基本方是以第1组的6对高频药对为主药,第2组的高频药对体现了仲景善用生姜、甘草、大枣组配顾护胃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药对 关联规则
原文传递
民国“伤寒新论现象”评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农汉才 王致谱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208-215,共8页
民国时期,受到西医传人以及当时特殊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的影响,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呈现出与既往不同的特点,即借鉴西医学及(或)日本古方派的观点来阐述《伤寒论》,可称之为“伤寒新论现象”。“伤寒新论现象”具有以下特... 民国时期,受到西医传人以及当时特殊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的影响,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呈现出与既往不同的特点,即借鉴西医学及(或)日本古方派的观点来阐述《伤寒论》,可称之为“伤寒新论现象”。“伤寒新论现象”具有以下特点:借鉴西医学知识;在《伤寒论》版本和学术观点上受到日本古方派的影响;注重实证。在学术内容上,民国医家就六经的实质、病因学说、中医药治愈病菌感染的机理、方药作用机理以及中西医学的比较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就其历史作用而言,“伤寒新论”成为民国重振中医学术的主力军之一,在中医是否科学及存废之争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对其后的中西医结合和《伤寒论》研究思路的多元化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伤寒新论 中医近代史
原文传递
经方中干姜药证发微 被引量:3
3
作者 沈柯 赵鸣芳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98-500,共3页
干姜药证可归纳如下:呕逆;咳喘、下利、烦躁、厥逆、痛、出血,病性为寒。故其功效有温中止呕、温肺止咳、散寒止痢、抑阴扶阳、回阳救逆、温经止痛、温中止血。仲景使用干姜尤重视配伍,合理配伍亦有利于疗效提高。干姜配甘草治疗中阳虚... 干姜药证可归纳如下:呕逆;咳喘、下利、烦躁、厥逆、痛、出血,病性为寒。故其功效有温中止呕、温肺止咳、散寒止痢、抑阴扶阳、回阳救逆、温经止痛、温中止血。仲景使用干姜尤重视配伍,合理配伍亦有利于疗效提高。干姜配甘草治疗中阳虚衰之吐逆,如甘草干姜汤;加人参、白术即为理中丸,加附子即为四逆汤,加白术、茯苓即为甘姜苓术汤治疗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干姜配半夏治疗呕吐痰涎,如半夏干姜散;加人参即干姜半夏人参丸,治疗妊娠呕吐不止。干姜配蜀椒、人参治疗心胸大寒痛。干姜配附子治疗下利厥冷脉微,如四逆汤之类。干姜配半夏、黄芩、黄连治疗寒热错杂之心下痞,如半夏泻心汤等。干姜配五味子、细辛治疗咳嗽,如小青龙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 药证 经方 呕逆 咳喘 下痢 出血 “寒” 烦躁 厥逆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