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平洋洋底高原和海山成因--重点以Shatsky海隆成因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庞洁红 李三忠 +3 位作者 戴黎明 吴婷婷 索艳慧 IODP324航次科学团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0,共10页
太平洋洋底虽然有大规模的洋底高原和大量大大小小的海山,但西北太平洋的Shatsky海隆不管在构造位置上,还是在理解洋底高原成因所特有的重要证据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对研究太平洋各隆起形成的机制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对Shatsky海隆的... 太平洋洋底虽然有大规模的洋底高原和大量大大小小的海山,但西北太平洋的Shatsky海隆不管在构造位置上,还是在理解洋底高原成因所特有的重要证据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对研究太平洋各隆起形成的机制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对Shatsky海隆的形成有3种主要假说:(1)地幔柱头假说;(2)洋中脊假说;(3)陨星撞击假说。这些假说都需要大规模的、始于地球深处的热异常,把地幔深部物质运送到板块底部。其中(1)、(2)假说中,依泽奈崎、法拉隆和太平洋板块形成的RRR三节点是关键。西北太平洋海隆的形成与板块运动速度改变、洋中脊/三节点跃迁重组有关。对于Shatsky海隆来说,哪种假说更适合解释其形成?通过综合磁条带、钻孔岩心等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面的已有数据,以及IODP324航次FMS测井得到的节理及火成岩接触的倾向玫瑰花图,从构造角度分析了其形成历史时期内发生的构造过程和机制。认为组成Shatsky海隆的三大地块中,Tamu和Shirshov地块是由三节点跃迁过程中洋中脊之间相互作用形成,Ori地块很可能是地幔柱成因,但不排除洋中脊和地幔柱相互作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地幔柱头 三节点 洋中脊 shatsky海隆
下载PDF
IODP324航次FMS成像测井资料处理及其在Shatsky海隆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婷婷 李三忠 +3 位作者 庞洁红 王健 戴黎明 IODP Expedition 324 Scientific Party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53-765,共13页
FMS成像测井是较为先进的测井技术,由于其具有高分辨率、直观性等特点,在原始产状恢复、沉积相态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位于西北太平洋的Shatsky(沙茨基)海隆是综合大洋钻探计划324航次的重点研究区域,通过对该航次U1347A、U1348A、U134... FMS成像测井是较为先进的测井技术,由于其具有高分辨率、直观性等特点,在原始产状恢复、沉积相态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位于西北太平洋的Shatsky(沙茨基)海隆是综合大洋钻探计划324航次的重点研究区域,通过对该航次U1347A、U1348A、U1349A3口钻井中的FMS成像测井资料的处理及相应地质构造的解释、产状恢复,进行了构造应力场的探讨。得出结论是,Shatsky海隆TAMU地块的形成比较符合大洋中脊扩张学说,而对Ori地块的应力场分析则显示Ori地块的形成较符合地幔柱头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S IODP324航次 shatsky海隆 节理 应力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