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夬”“韘”——从“夬”字考释谈到文物中扳指的命名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春桃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5-182,共8页
趞曹鼎铭文中"橹"前一字,长期以来被学界误释为"虎",其实该形为"夬"字。"夬"字像手指上戴有扳指之形,为表意字。铭文中"夬"用为本义,指周王所赏赐的物品扳指,在铭文中其与弓、矢并列... 趞曹鼎铭文中"橹"前一字,长期以来被学界误释为"虎",其实该形为"夬"字。"夬"字像手指上戴有扳指之形,为表意字。铭文中"夬"用为本义,指周王所赏赐的物品扳指,在铭文中其与弓、矢并列,类似用例也见于传世文献,文例极其合适。目前,学界一直称扳指为"韘",其实并不严谨,扳指应有更合理的称呼——夬。联系出土资料、传世文献,可以看出"夬""韘"二者有别,"夬"是射箭时所戴扳指,而"韘"为"夬"中的衬垫,两者并不相同。包山简(260号)形旧释为"昷",实际为""字的误释,在简文中可读为"韘"。包山楚墓中出土的扳指,内部衬有皮垫——韘,与简文所记相合,也说明了"夬"、"韘"之间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趟曹鼎 扳指
原文传递
鲜卑折掘氏与党项折氏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海霞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4,共6页
鲜卑折掘氏与党项折氏均为我国古代西北部族。唐初,吐蕃势力北上,鲜卑折掘氏部随党项羌北迁至府州等地。鲜卑折掘氏与党项羌经历了长期的民族融合,至唐末五代时期,鲜卑折掘氏逐渐融入党项羌,并开始以党项折氏之名见于史籍。宋代以... 鲜卑折掘氏与党项折氏均为我国古代西北部族。唐初,吐蕃势力北上,鲜卑折掘氏部随党项羌北迁至府州等地。鲜卑折掘氏与党项羌经历了长期的民族融合,至唐末五代时期,鲜卑折掘氏逐渐融入党项羌,并开始以党项折氏之名见于史籍。宋代以后,折氏随着与汉族的长期通婚,又逐渐融入汉族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掘氏 党项羌 折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