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thnic Groups in Southwest China
1
《China Today》 1997年第4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ethnic groups in southwest China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形成与铸牢实践——以浙南畲汉民族“三交”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怡妃 方明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27,共1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简称“三交”)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浙南畲汉民族“三交”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其行为所体现的以“自在”“自觉”“自为”为特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阶段非常鲜明。在清代...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简称“三交”)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浙南畲汉民族“三交”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其行为所体现的以“自在”“自觉”“自为”为特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阶段非常鲜明。在清代,当地畲汉民族已实现了经济、文化、精神由浅至深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在近现代的革命斗争中,通过党的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在畲汉人群中“自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畲汉民族在党群互动下同舟共济、深入交融,“自为”性得到显现。浙南畲汉民族“三交”所形成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经验可以为当下民族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浙南 畲汉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壮族传统乡村聚落“那空间”形态研究——以桂西南地区村落为例
3
作者 张东 黄媛婷 程明洋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广西西南部珠江支流左江、右江是壮族先民的发源地,民族村落极具特色。“那”在壮语中意为水田,桂西南壮族的民族文化体系以独特的“那”文化为主,“那空间”是该区域中与壮族民族文化相对应的传统村落典型空间形态。本文结合民族学系... 广西西南部珠江支流左江、右江是壮族先民的发源地,民族村落极具特色。“那”在壮语中意为水田,桂西南壮族的民族文化体系以独特的“那”文化为主,“那空间”是该区域中与壮族民族文化相对应的传统村落典型空间形态。本文结合民族学系统总结少数民族壮族的民族文化体系,基于建立整体壮族村寨空间形态认知的目的,运用空间句法中的轴线分析量化样本村落的空间形态。桂西南壮族村落根据整体形态可以分为条带状、团块状和散布团块状,分别对应线性的、村落与自然交接的空间和紧凑空间关系代表的“那空间”。结合壮族传统村落整体空间可理解度数值均小于0.7、民族性节点“那空间”与核心轴线差值范围为0.05~0.5,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且波动范围较大等量化结果,提出壮族村落空间是整体弱边界形态、空间规律呈强秩序、节点空间高灵活分布的民族特色“那空间”,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和壮族乡村空间形态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壮族 空间形态 “那文化” “那空间” 桂西南地区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民间信仰的结构与内涵
4
作者 黄龙光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48,共15页
西南地区自古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脆弱区,相应地西南少数民族普遍具有灾害神话叙事。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是一种超自然观、神祇崇拜、仪式展演与禁忌实践相结合的民间信仰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性灾害神话叙事体系,神话是民间信仰... 西南地区自古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脆弱区,相应地西南少数民族普遍具有灾害神话叙事。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是一种超自然观、神祇崇拜、仪式展演与禁忌实践相结合的民间信仰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性灾害神话叙事体系,神话是民间信仰实践的权威经典,而仪式实践则是民间信仰的效验机制,它们有机形成一种互文互释的内在结构。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以神祇的名义,动员每一个民族成员具身参与神话叙事,通过共同在场强化其灾害记忆与文化认同,从而实现防灾减灾的祈愿目的,促进地方社会的自我治理。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民间信仰蕴含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并以其交互性实践实现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民间信仰 神圣叙事 生态秩序 防灾减灾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国西南山地民族传统赛马研究:回眸、困境与进路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江龙 龙宇晓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5-34,共10页
赛马运动是栖居西南山区的诸多少数民族中比较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回眸以往的西南山地民族传统赛马研究,可以看到这一领域迄今已形成了一批作者群和研究热点,但又面临着多方面的学术困境。当下亟需大力拓展研究视域,设立一系... 赛马运动是栖居西南山区的诸多少数民族中比较重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内容。回眸以往的西南山地民族传统赛马研究,可以看到这一领域迄今已形成了一批作者群和研究热点,但又面临着多方面的学术困境。当下亟需大力拓展研究视域,设立一系列新的研究议题,并引进多物种民族志、行动者网络理论、本体人类学等前沿理论和方法,以实现研究上的创新突破,从而为我国山地民族地区传统赛马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山地民族 传统赛马运动 多物种民族志 行动者网络 困境与进路
下载PDF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西南各民族水文化进展评析和趋势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崔海洋 袁倩莹 陈子华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111,163,共11页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水文化相关议题越来越重视。本文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对西南各民族水文化研究进行进展评析,发现中国民族学视角下水文化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学术群体,同时水文化概念的不断引申一定程度上...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术界对水文化相关议题越来越重视。本文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对西南各民族水文化研究进行进展评析,发现中国民族学视角下水文化研究成果较为丰硕,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学术群体,同时水文化概念的不断引申一定程度上搭建了与国际学界水文化研究的对话点,但少有超出族别研究园囿,存在定义泛化、方法固化、对象简约化等问题。当下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水污染、水治理、水安全议题凸显,面对这些挑战,水文化研究不应该被定位为片面、泛化的文化表征,而应当同现实的水文生态环境紧密关联,并对国家水情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议题作出积极、直接的回应。因此,在了解民族与水环境共存、共生态势基础上,加强水文化调查资料整理、多学科理论研究体系构建,以及西南民族水文化与国家政策的互动关联性探讨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评估其适应机制、适应效能,并在现代发展中加以利用,这是中国民族学视角下水文化研究的一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 西南各民族 生态民族学 知识图谱 共被引关系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铜鼓传说与中华文化认同 被引量:3
7
作者 熊威 韩雨霏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119,共8页
西南少数民族的铜鼓传说内容丰富多彩,与当地节日文化、习俗仪式等密切相关,深刻影响着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铜鼓传说不仅是西南少数民族表达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强化着西南少数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通过对... 西南少数民族的铜鼓传说内容丰富多彩,与当地节日文化、习俗仪式等密切相关,深刻影响着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铜鼓传说不仅是西南少数民族表达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强化着西南少数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铜鼓传说的研究,发现民间传说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资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鼓传说 西南少数民族 中华文化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抗战政治动员刍议
8
作者 刘建设 陈利平 吴仁明 《昆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02-113,共12页
抗战时期,伴随抗日战争形势日趋严峻,西南一域于抗战时局而言愈发重要,而其间,久处边缘的西南少数民族备受重视,国民政府亦比以往更加关怀西南边域,对西南少数民族产生了特殊的民族认知与政策。在此种特殊的环境、认知与政策驱动下,抗... 抗战时期,伴随抗日战争形势日趋严峻,西南一域于抗战时局而言愈发重要,而其间,久处边缘的西南少数民族备受重视,国民政府亦比以往更加关怀西南边域,对西南少数民族产生了特殊的民族认知与政策。在此种特殊的环境、认知与政策驱动下,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了内含情感、利益、统治、政党等多重逻辑而又独特典型的政治动员,政府与边疆、汉族与少数民族等多方互动由此渐趋频繁。尽管国民政府竭尽全力地对西南少数民族进行抗战政治动员,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其政治动员的开展状态,反映着互动过程的逻辑展开,更反映着动员失败的内在顽疾,致使其自始至终均未获得西南少数民族群体的真心认可。故此种立体、动态而又终归失败的典型动员案例,无疑对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地区共同富裕提供颇多历史殷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西南少数民族 国民政府 政治动员 民族政策
下载PDF
西南地区文化多样性时空格局 被引量:8
9
作者 沈园 毛舒欣 +2 位作者 邱莎 李涛 邓红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7596-7606,共11页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类别众多,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生态意识。本研究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民族类别及其人口定量测度了西南地区的文化多样性指数,并比较了1990年、2000年与2010年的动态变... 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类别众多,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生态意识。本研究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民族类别及其人口定量测度了西南地区的文化多样性指数,并比较了1990年、2000年与2010年的动态变化。西南地区文化多样性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整体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格局。虽然文化多样性指数在时间序列上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总体上县域尺度的文化多样性水平偏低。此外,随着空间尺度的扩大,文化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加,即西南地区整体上表现为"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省域尺度上,文化多样性的差异总和与各组分差异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同时,其民族构成的相似性趋于增加,表明西南地区各民族人口的分布更加融合,民族交融成为趋势。在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空间分布与平均坡度密切相关。研究探讨了民族融合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了阶梯过渡带具有较高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并呼吁加强对西南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多样性 民族 分布格局 生态要素 西南地区
下载PDF
中国西南氐羌民族溯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段丽波 龚卿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48,共5页
通过考古材料及文献分析,认为古氐羌始居于中国西北,源于属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和相继发展的齐家文化的"西戎"民族集团,并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南下、西进、再南下,到达了中国西南地区,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 通过考古材料及文献分析,认为古氐羌始居于中国西北,源于属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和相继发展的齐家文化的"西戎"民族集团,并随历史的发展不断南下、西进、再南下,到达了中国西南地区,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民族的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氐羌民族 源流
下载PDF
西南民族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关系述论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文光 翟国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5,共7页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 先有地区性的局部统一, 再逐步向多元一体过渡。从西南的地理环境、早期的文化起源、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及中原王朝的互动关系、郡县制度对西南民族融合的影响和西南民族内部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 先有地区性的局部统一, 再逐步向多元一体过渡。从西南的地理环境、早期的文化起源、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及中原王朝的互动关系、郡县制度对西南民族融合的影响和西南民族内部多元一体的形成等方面看, 这一历史规律在西南民族的发展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 中华民族 多元一体
下载PDF
两汉魏晋时期的西南族群地理观念及其格局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俊 武友德 +2 位作者 潘玉君 骆华松 肖翔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文章以《华阳国志》《史记》《汉书》《后汉书》为基本史料,旁补及其他两汉魏晋史志,论述了两汉魏晋西南族群地理观的族群意向、文化意向、环境意向三个基本问题。以《华阳国志》政区为空间解析单位,基于如上三个方面的论述,结论将两汉... 文章以《华阳国志》《史记》《汉书》《后汉书》为基本史料,旁补及其他两汉魏晋史志,论述了两汉魏晋西南族群地理观的族群意向、文化意向、环境意向三个基本问题。以《华阳国志》政区为空间解析单位,基于如上三个方面的论述,结论将两汉魏晋西南的族群地理观念格局划分为多文学多稻田区、少文学少稻田区、无文学无稻田区、俗妖巫或环境恶劣或有"怪物"区(不含史料不详或缺载郡)四种类型。文章同时发现:两汉魏晋西南"汉""夷"的划分与族群原本的身份世系没有刚性的关联,但与族群间的政治、文化关系有关,也与地缘有一定关系;族群地理观念格局与族群客观分布格局具有相当的重合性,二者均反映了族群演进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地理观 文化意向 环境意向 族群意向 西南地区 两汉魏晋
下载PDF
中国西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的形成及其族群认同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何平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2-128,共7页
中国西南边疆地区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跨境民族是随着中国南部与南亚国家边界的变迁和最后确定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诸多民族不断迁徙发展而形成的,因此,这一地区的跨境民族在认同各自所居住的国家的同时,许多人又一直对他们的故土保持着一... 中国西南边疆地区与东南亚地区之间的跨境民族是随着中国南部与南亚国家边界的变迁和最后确定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诸多民族不断迁徙发展而形成的,因此,这一地区的跨境民族在认同各自所居住的国家的同时,许多人又一直对他们的故土保持着一种认同,并与中国境内的相同民族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个群体也就成为了联系云南乃至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一条天然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东南亚 跨境民族 族群认同
下载PDF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宗教与巫术 被引量:11
14
作者 宋蜀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1,共4页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都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西南地区复杂的地理、历史和社会变迁过程,使这里的宗教文化也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不同发展类型的宗教并存于西南地区。巫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西南地区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都与宗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西南地区复杂的地理、历史和社会变迁过程,使这里的宗教文化也表现出各自的特点,不同发展类型的宗教并存于西南地区。巫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有其特定的发展过程,并与当地人们对自然及社会的朴素认识结合在一起,对当地社会起到一种控制作用,对此有必要做去伪存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南 少数民族 宗教 巫术
下载PDF
以盐制夷: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管窥 被引量:15
15
作者 董春林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5-142,共8页
传统视域里民族政策只是反映政府对民族地区由上而下的管理,较少关注民族需求及上下交互式的政策演变。宋朝政府在西南地区实施的羁縻政策发生了变化,主要缘于溪峒与政府之间物质价值认同的迁移。食盐作为溪峒民族的生活必需品,曾一度... 传统视域里民族政策只是反映政府对民族地区由上而下的管理,较少关注民族需求及上下交互式的政策演变。宋朝政府在西南地区实施的羁縻政策发生了变化,主要缘于溪峒与政府之间物质价值认同的迁移。食盐作为溪峒民族的生活必需品,曾一度成为溪峒与政府之间价值认同的媒介,一方面,缘于溪峒民族对食盐的需求程度高涨;另一方面,宋朝政府抓住食盐的货币职能谋求区域社会的稳定。从北宋前期"以盐易米"到南宋中后期的"以盐转易多物",食盐交换成为宋朝政府在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的重要手段。这种与宋代茶盐专卖制度背道而驰的食盐交换手段,不仅实现了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有效控制,也反映出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或推行必须先期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双向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西南民族 羁縻政策
下载PDF
历史时期“西南”区域观及其范围演变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轲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37-45,共9页
"西南"空间范围演变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西汉时期,已奠定了以西南夷分布区域为基础的"西南"范围,即以川、滇、黔为"西南"核心区域。而至少从明代开始,广西逐渐体现出稳定的"西南&qu... "西南"空间范围演变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西汉时期,已奠定了以西南夷分布区域为基础的"西南"范围,即以川、滇、黔为"西南"核心区域。而至少从明代开始,广西逐渐体现出稳定的"西南"省份地位。近代以来,则以湘、粤二省同属"西南"的意见逐渐增多,湖北也间有体现。至民国初年,受到地域政治因素的直接影响,则形成了西南六省说(川滇黔桂粤湘)这一影响颇大的主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 区域观 空间范围 西南夷 西南六省
下载PDF
试论中国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的地位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文光 翟国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101,共7页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发展受到了中原青铜文化的强烈影响,在我国青铜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此时的西南地区相继出现若干区域性统一体,既构成了西南自身多元的历史发展框架,也奠定了西南民... 中国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发展受到了中原青铜文化的强烈影响,在我国青铜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此时的西南地区相继出现若干区域性统一体,既构成了西南自身多元的历史发展框架,也奠定了西南民族逐步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民族 青铜文化 地位
下载PDF
西南跨界民族的边界意识与身份认同——基于相关研究的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丽娜 朱金春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7-52,共6页
跨界民族因现代国家边界而分布于不同的国家,其边界意识与身份认同必然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通过研究西南边疆跨界民族的边界意识与身份认同发现,其边界意识具有模糊性,其民族认同也超越了国家认同,这将会对我们的边疆稳定与国家安全带... 跨界民族因现代国家边界而分布于不同的国家,其边界意识与身份认同必然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通过研究西南边疆跨界民族的边界意识与身份认同发现,其边界意识具有模糊性,其民族认同也超越了国家认同,这将会对我们的边疆稳定与国家安全带来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边疆 跨界民族 边界意识 身份认同
下载PDF
西南少数民族妇女外流与传统社会文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筑慧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42,共6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南农村的少数民族妇女大量外流。这一现象的产生,除了因经济差距所产生的“推拉力”、“求异心理”和国家的政策外,传统文化对妇女的外流产生了一定的“迫力”。主要表现为在传统社会中,妇女的地位低下,对妇女劳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南农村的少数民族妇女大量外流。这一现象的产生,除了因经济差距所产生的“推拉力”、“求异心理”和国家的政策外,传统文化对妇女的外流产生了一定的“迫力”。主要表现为在传统社会中,妇女的地位低下,对妇女劳动成就评价较低,女性没有话语权等。当然,社会转型时期的多重价值观,也为妇女选择离开家乡减轻了心理压力,而这一选择也说明了在传统文化下,她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妇女 迁移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桥头堡建设与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和少英 李闯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1-228,共8页
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处于联接整个中国西南与南亚、东南亚的关键性区域,被英国著名地理学家戴维斯(H.R.Davis)称作"联系印度与扬子江的链环"。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了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 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处于联接整个中国西南与南亚、东南亚的关键性区域,被英国著名地理学家戴维斯(H.R.Davis)称作"联系印度与扬子江的链环"。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了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目标;近期,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国家对桥头堡建设的战略部署进入了全面实施的新阶段。对地处桥头堡建设最前沿的云南跨境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头堡建设 跨境民族 文化繁荣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