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寒痛”治疗腰痛、四肢关节痛133例临床观察
1
作者 谢克庆 郑良希 +4 位作者 谭万信 谢克蓉 李祖伦 曾毅 杨宗勇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11-13,共3页
为观察自制外用涂擦剂“消寒痛”治疗腰痛、四肢关节痛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前后对照及与麝香舒活灵作组间对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69例中,临床治愈22例,显效25例,有效19例,无效3例,其总有效... 为观察自制外用涂擦剂“消寒痛”治疗腰痛、四肢关节痛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前后对照及与麝香舒活灵作组间对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69例中,临床治愈22例,显效25例,有效19例,无效3例,其总有效率为95.65%,总显效率为68.12%。对照组64例中,临床治愈8例,显效22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63%,总显效率为46.88%。两组间综合疗效比较经统计学等级序值法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消寒痛治疗组疗效优于麝香舒活灵对照组。同时,两组对四肢关节疼痛、冷痛及皮色、皮温、喜暖等症状和体征均有显著疗效(P<0.05),治疗后病人功能障碍程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减轻,而治疗组除对上述各症有显著疗效外,还对腰痛、肌肉肿胀等有显著疗效,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冷痛及改善患者喜暖症状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寒痛 腰腿痛 关节痛 中医药疗法 外治法
下载PDF
仪式、信仰与乡土社会秩序建构——以青海湟中葛家寨村的社火表演为研究个案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岩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80-86,共7页
社火是在古老的土地崇拜与火崇拜的影响下产生的祭祀"社"与"火"的仪式。从形式到内容,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既能印证出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和习俗信仰,又能体现当地人民的文化、艺术与审美水平,... 社火是在古老的土地崇拜与火崇拜的影响下产生的祭祀"社"与"火"的仪式。从形式到内容,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既能印证出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和习俗信仰,又能体现当地人民的文化、艺术与审美水平,更可表现出他们的思想感情及精神面貌。葛家寨社火作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具有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本文即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以葛家寨村社火表演为代表的个案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火 仪式 信仰 乡土秩序 建构
下载PDF
西宁城乡社火的表现形态及其文化功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岩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58-63,共6页
社火是民间节日期间举行的各种游艺杂戏活动的总称,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意味和浓烈的文化色彩,在中国各地城乡、尤其是广大农村流行颇广。作为城乡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火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社火表演过程... 社火是民间节日期间举行的各种游艺杂戏活动的总称,蕴涵着丰富的民俗意味和浓烈的文化色彩,在中国各地城乡、尤其是广大农村流行颇广。作为城乡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火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社火表演过程中,人们除获得情感释放外,还实现了一系列的文化及社会功能。城市社火和乡村社火作为同一民俗事项,具有许多相同点,但由于表演语境等诸因素的不同,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差异。本文即重点对西宁城乡社火的表现形态和文化功能作一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地区 社火 表现形态 文化功能
下载PDF
晋城地区庙宇中的金代舞亭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寄斯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4-136,151,共14页
山西晋城地区泽城汤帝庙、封头汤帝庙、下交汤帝庙之内的三处舞亭建筑,是现知仅存的创建自金代的舞亭建筑实例。本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这三处实例的建筑布局、石作、木作、彩画做法及营建背景进行初步分析。在总结此类建筑特点的... 山西晋城地区泽城汤帝庙、封头汤帝庙、下交汤帝庙之内的三处舞亭建筑,是现知仅存的创建自金代的舞亭建筑实例。本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这三处实例的建筑布局、石作、木作、彩画做法及营建背景进行初步分析。在总结此类建筑特点的基础上,指出金代舞亭是晋城地区民间庙宇中为进行演礼、乐舞、社火等祭祀活动而建的祭祀建筑,是了解晋城地区金代村镇社会生活面貌的重要建筑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庙宇 舞亭 社火
原文传递
杂语与狂欢——河湟社火表演与“花儿”演唱活动的几点思考
5
作者 苏延寿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37-145,共9页
作者认为,社火表演和"花儿"演唱活动是河湟地区乃至西部民间典型的民俗事象.两种习俗发生的时空及其表现形态虽然不同,但在深层次上具有显明的共性和交叉点,话语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以及狂欢精神是两种习俗所共有的特性.由此不... 作者认为,社火表演和"花儿"演唱活动是河湟地区乃至西部民间典型的民俗事象.两种习俗发生的时空及其表现形态虽然不同,但在深层次上具有显明的共性和交叉点,话语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以及狂欢精神是两种习俗所共有的特性.由此不但形成了这一区域文化的地域特点,同时也实现了不同族群之间沟通和对话的族际交流功能,从而推动着民族杂居地区文化的向心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火表演 “花儿”演唱 区域文化 杂语 民族文化 河湟地区 杂语
原文传递
地方社会变迁与庙会社火传承的嬗变——以鲁西北地区临清为例
6
作者 周嘉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114,共14页
作为城市里的一类公共空间,庙宇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能吸引民众,而依托庙会举办的社火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文化形式,并构成基层社会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位于鲁西北地区的临清久负历史盛名,它是明清时期大运河上的漕运枢纽与商业都... 作为城市里的一类公共空间,庙宇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能吸引民众,而依托庙会举办的社火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文化形式,并构成基层社会非常重要的文化传统。位于鲁西北地区的临清久负历史盛名,它是明清时期大运河上的漕运枢纽与商业都会,也是泰山奶奶信仰极为盛行的地区,每年的庙会活动与社火展演更是将信仰实践推向高潮。临清社火应当视为地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套礼仪和传统,层累地积淀成一种所谓"标志性民俗活动"的"礼仪标识"。它建立在礼仪革命的基础之上,具有"正统化""标准化"的意涵,融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体系为一体,体现出"礼仪经济"抑或庙宇经济的"复合"实践逻辑。通过代际承传行动者的文化自觉,建构了地域性的文化经济网络,也为社会的基本联结提供了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清社火 礼仪标识 正统化 复合逻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