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应力作用下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uPA)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1
作者 蒲丽君 黄颂敏 柳飞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9-1321,1343,共4页
检测切应力作用下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uPA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糖尿病肾病早期小管间质细胞外基质重塑的可能机制。用5 dyn/cm2和10 dyn/cm2的切应力处理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作用时间分别为1、3和6 h,用RT-... 检测切应力作用下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uPA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糖尿病肾病早期小管间质细胞外基质重塑的可能机制。用5 dyn/cm2和10 dyn/cm2的切应力处理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作用时间分别为1、3和6 h,用RT-PCR法检测tPA及uPA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切应力呈大小和时间依赖性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tPA及uPA mRNA的表达。在糖尿病肾病早期,高滤过引起的切应力增加可抑制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tPA和uPA mRNA表达,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参与小管间质细胞外基质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应力 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 upa
下载PDF
肺癌患者血浆中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水平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同梅 鲁葆华 +2 位作者 贾红彦 王敬萍 李宝兰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在不同病理类型、分期及治疗状态的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ELISA法对62例初治和治疗后肺癌患者血浆中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 目的探讨凝血及纤溶指标在不同病理类型、分期及治疗状态的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ELISA法对62例初治和治疗后肺癌患者血浆中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进行检测。结果PLT、PT、APTT和TT的含量在不同分期、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治疗状态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在Ⅳ期和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中含量高于其他分期和类型患者,P值分别为0.028和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D在腺癌患者血浆中含量较其他类型患者有升高,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PAR在腺癌患者血浆中水平低于其他类型患者,在Ⅲ期患者血浆中高于Ⅳ期患者,而治疗后患者血浆uPAR的水平低于未治疗者,P值分别为0.03、0.045和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A在小细胞癌患者血浆中含量高于其他类型,P值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后患者血浆uPAR的水平低于未治疗患者;腺癌患者血浆D—D含量高于其他类型患者;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临床分期肺癌患者表达凝血及纤溶指标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纤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治疗
下载PDF
切应力对内皮祖细胞t-PA基因表达和小径人工血管移植通畅率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震 陶军 +5 位作者 王洁梅 涂昌 潘仕荣 唐安丽 董吁刚 马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研究切应力对内皮祖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基因表达和种植内皮祖细胞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移植通畅率的影响。【方法】诱导健康成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种植内皮祖... 【目的】研究切应力对内皮祖细胞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基因表达和种植内皮祖细胞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移植通畅率的影响。【方法】诱导健康成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种植内皮祖细胞到小径人工血管表面后,分为静态组、低切应力组(5dyn/cm2)、中切应力组(15dyn/cm2)和高切应力组(25dyn/cm2)4种不同处理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时间点培养液中t-PA的水平,并用荧光定量RT-PCR分析内皮祖细胞t-PA的基因表达。19只家犬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0只用中切应力处理后内皮祖细胞种植的小径聚氨酯人工血管移植犬颈总动脉,对照组9只用未经切应力处理内皮祖细胞种植的人工血管移植。移植术后2个月,比较2组小径人工血管的移植通畅率。【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呈典形的"纺锤样"梭形细胞,ac-LDL吞噬及lectin抗体荧光标记双阳性,FLK-1和VWF免疫荧光抗体染色均为阳性。流体切应力增加内皮祖细胞t-PA的产生,并上调内皮祖细胞t-PA的基因表达。行移植术后2个月,实验组10只人工血管均获通畅,对照组通畅率为55.6%。【结论】切应力处理可上调内皮祖细胞t-PA的基因表达,并改善内皮祖细胞种植后小径人工血管的移植通畅率,这为解决临床小径人工血管通畅率低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应力 内皮祖细胞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小径人工血管 通畅率
下载PDF
下调PAI对HpG2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建时 赵晴 +1 位作者 刘卓 王嘉桔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1758-1759,共2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发卡样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对人肝癌HpG2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PA(uPA)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短发夹状PAI siRNA的寡核苷酸链,将其插入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SilencerTM 2.1-...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发卡样小干扰RNA(siRNA)真核表达载体对人肝癌HpG2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尿激酶PA(uPA)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短发夹状PAI siRNA的寡核苷酸链,将其插入到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SilencerTM 2.1-U6 neo载体中构建重组载体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将构建的重组载体导入人肝癌细胞HpG2中,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转染细胞PAI mRNA和蛋白对tPA和uPA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后细胞中PAI含量降低,tPA和uPA的表达减少(均P<0.01)。结论测序结果表明发卡样的PAI 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pG2细胞后获得稳定表达,并可特异性封闭PAI的表达,PAI siRNA能有效阻断PAI的蛋白合成,同时抑制细胞中tPA和uP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小干扰RNA(siRNA) 纤溶酶原激活物 肝癌细胞系
下载PDF
流动切应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皮分化后t-PA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思远 石应康 +2 位作者 伍长学 赁可 吴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 探讨生理范围内的流动切应力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其定向内皮诱导所得细胞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MSCs,将其制作为细胞爬片,待其培养至80%融合后,取其中2... 目的 探讨生理范围内的流动切应力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后,其定向内皮诱导所得细胞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MSCs,将其制作为细胞爬片,待其培养至80%融合后,取其中26张爬片放入流室中,施加5dyn/cm2的切应力3 h,再定向内皮诱导10 d后,取出其中13张(组Ⅰ),另13张(组Ⅱ)继续培养3~4 d后,按1∶3的比例传代.同时设定向内皮诱导前后均不施加切应力的MSCs为对照组(n=13).用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检测3组的t-PA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大鼠MSCs定向内皮诱导7d后,具有典型内皮细胞形态.组Ⅰ和组Ⅱ的t-PA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组Ⅱ虽较组Ⅰ稍降低(P>0.05),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流动切应力对MSCs体外诱导所得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并可随着细胞的传代而得以保持.这一结果将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治疗和心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选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切应力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信使核糖核酸
下载PDF
切应力对高糖培养大鼠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
6
作者 黄颂敏 蒲丽君 柳飞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观察切应力对高糖培养的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其抑制物(PAI-1)mRNA表达及对细胞骨架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肾病(DN)早期高滤过致肾近端小管切应力作用增加对小管间质细胞外基质(ECM)重塑的作用。方法:... 目的:观察切应力对高糖培养的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其抑制物(PAI-1)mRNA表达及对细胞骨架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肾病(DN)早期高滤过致肾近端小管切应力作用增加对小管间质细胞外基质(ECM)重塑的作用。方法: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组,以5dyn/cm2、10dyn/cm2的切应力作用于各组细胞,分别作用1h,3h,6h。RT-PCR法检测tPA及PAI-1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标记检测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和甘露醇组tPA/PAI-1mRNA及细胞骨架肌动蛋白均有表达,高糖组tPA和细胞骨架肌动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AI-1表达明显增加;切应力呈大小和时间依赖性地下调tPAmRNA及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表达,上调PAI-1mR-NA表达。结论:在DN早期,除高糖因素外,高滤过引起的切应力增加可诱导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tPA/PAI-1mRNA表达失衡,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骨架肌动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导致ECM的降解减少,参与ECM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切应力 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细胞骨架肌动蛋白
下载PDF
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分泌t-PA和PAI-1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玉泉 姜宗来 +3 位作者 张炎 丛兴忠 张传森 杨向群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期93-96,共4页
目的 探讨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分泌t-PA和 PAI-1的影响。方法 应用发色底物法研究 40dyn/cm2切应力作用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分泌 t-PA和 PAI-l的量的变化,以... 目的 探讨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对内皮细胞分泌t-PA和 PAI-1的影响。方法 应用发色底物法研究 40dyn/cm2切应力作用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分泌 t-PA和 PAI-l的量的变化,以静态条件下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和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为两对照组。结果 静态条件下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分泌t-PA的量较单独培养的内皮细胞分泌的量显著增多.同期PAI-l的分泌量减少。切应力作用下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t-PA的分泌量进一步增多,PAI-l的分泌量在整个切应力作用过程中没有显著的变化。结论 切应力作用下,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联合培养的内皮细胞的抗血栓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平滑肌细胞 联合培养 切应力 组织纤溶酶 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组织工程
全文增补中
流体切应力调节内皮祖细胞分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杨震 陶军 +4 位作者 涂昌 徐明国 王妍 王洁梅 潘仕荣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40-84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流体切应力对内皮祖细胞分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的影响,探讨切应力调节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成内皮祖细胞,通过acLDL及lectin荧光抗体标记... 目的研究不同流体切应力对内皮祖细胞分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的影响,探讨切应力调节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成内皮祖细胞,通过acLDL及lectin荧光抗体标记鉴定。种植一定数量内皮祖细胞到小径人工血管表面后,分为静态组、低切应力组(5dyn/cm2)、中切应力组(15dyn/cm2)和高切应力组(25dyn/cm2)4种不同处理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时间点(0、5、10、15、20、25h)培养液中tPA的水平。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成为内皮祖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呈典型的“纺锤样”梭形细胞,acLDL及lectin双抗体荧光标记阳性。流体切应力增加内皮祖细胞tPA的产生,tPA的合成与切应力的水平和时间有关。结论切应力调节内皮祖细胞tPA的分泌,提示流体切应力不仅是维持正常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干细胞 切应力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管内皮功能 流体切应力 细胞分泌 调节 plasminogen
原文传递
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孔令胜 刘丽艳 +4 位作者 常焕显 韩学聃 赵平 洪波 任孝林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1年第10期2119-2124,共6页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东方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4例,发病均在4.5 h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东方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4例,发病均在4.5 h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为其标准剂量,最大使用剂量不超过90 mg)静脉溶栓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溶栓24 h后加用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第1~2天,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静脉滴注24 h;第3~7天,阿加曲班注射液10 mg静脉滴注3 h,2次/d,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14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检测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标志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检测血清炎症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监测出血性转化(HT)发生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血清MDA、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MBI评分及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P<0.01)。两组患者治疗14 d内,H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加曲班注射液具有抗炎、抑制氧化应激作用,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卒中安全有效,与单独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相比,可显著改善预后,且未增加HT风险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急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抗炎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