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连地区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保护调查与研究——以小珠山遗址、郭家村遗址、王家村遗址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曹明玉 董成 《大连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33-40,共8页
大连地区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分布广泛,但整体保存状况不容乐观。本文探讨了大连地区贝丘遗址的保护状况、模式和价值等问题。相关职能部门重视与监管、遗址学术价值与文保级别、普通民众关注与参与等是影响一个地区遗址保护的重要因素,... 大连地区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分布广泛,但整体保存状况不容乐观。本文探讨了大连地区贝丘遗址的保护状况、模式和价值等问题。相关职能部门重视与监管、遗址学术价值与文保级别、普通民众关注与参与等是影响一个地区遗址保护的重要因素,大连地区贝丘遗址的保护状况,反映了目前国内古文化遗址保护普遍面临的窘境,其中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推广,深刻的教训则应引以为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 新石器时代 贝丘遗址 保护调查
下载PDF
井头山遗址在世界史前史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童杰 龚缨晏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7-141,160,共6页
距今8000年前的井头山遗址,是中国现今所知最早的贝丘遗址。它不仅为深入研究史前全球海平面的升降过程提供了难得的材料,而且也为研究世界史前史提供了珍贵的实例。井头山遗址表明,当时浙江沿海曾经生活着一批“滨海狩猎-采集-渔捞者”... 距今8000年前的井头山遗址,是中国现今所知最早的贝丘遗址。它不仅为深入研究史前全球海平面的升降过程提供了难得的材料,而且也为研究世界史前史提供了珍贵的实例。井头山遗址表明,当时浙江沿海曾经生活着一批“滨海狩猎-采集-渔捞者”,他们已经利用独木舟之类的“早期水上航行器”在附近的浅海上活动。史前浙江文化的璀璨全图,就是由包括贝丘文化在内的多种文化共同构成的。井头山遗址还表明,中华文明在来源上来说是多元的、开放的、包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头山遗址 贝丘遗址 史前社会 滨海狩猎-采集-渔捞者
下载PDF
古耶遗址双肩石锛类石器工序等相关问题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斌 李玫 伍和辉 《南方文物》 2012年第4期128-134,共7页
古耶遗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古耶村东北,东距西江1.8千米,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所知保存最好、信息量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遗址中发现石制品共计7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及其进一步加工的各类工具。本文运... 古耶遗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古耶村东北,东距西江1.8千米,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所知保存最好、信息量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遗址中发现石制品共计7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及其进一步加工的各类工具。本文运用类型学、数量统计和操作链等方法对遗址内出土的双肩石锛类石器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研究,为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文化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演变以及与周边同期考古学文化的对比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耶遗址 双肩石锛 新石器晚期 贝丘遗址 石器研究
下载PDF
扶绥敢造洞穴贝丘遗址初探
4
作者 潘秀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7-69,共3页
长期以来人们所认为的敢造台地贝丘遗址是扶绥左江流域人类最早的发祥地,这样的说法其实不对;敢造洞穴贝丘遗址才是这一区域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乃至整个左江流域人类最早的发祥地。
关键词 敢造洞穴 贝丘遗址 左江流域 人类发祥地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sea-island prehistoric dune sites,Holocene sea levels,and aeolian sand activities in Fujia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1
5
作者 JIN Jianhui LING Zhiyong +7 位作者 LI Zhizhong ZUO Xinxin FAN Xuechun HUANG Yunming WANG Xiaoyang WEI Changfu REN Yongqing QIU Junjie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2年第6期1157-1176,共20页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and its adjacent areas were among the most active prehistoric archaeological areas in Fujian Province.The accumulation types of Neolithic archaeological strata are roughly divid...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and its adjacent areas were among the most active prehistoric archaeological areas in Fujian Province.The accumulation types of Neolithic archaeological strata are roughly divided into dune sites and dune/shell mound sites.The sites can also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estuarine,coastal,and sea-island sites based on their geomorphic features.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se prehistoric sit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migration and spread of Austronesian civilization.Based on luminescence dating of typical Neolithic sites on Haitan Island,their quartz-OSL(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cesence)burial ages were determined.Synthesizing previously published results,the temporo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island sites on Haitan Island are discuss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olithic human activities and regional geomorphic processes is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the Haitan Island Neolithic sit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mall-scale geomorphic features and are controlled by mesoscale geomorphic processes.The site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foothills of two high hills along an NNE-SSW trend.With an increase in altitude,the features were distributed as“single site(I)–superimposed site–single site(II)”and appear successively.Single type sites(I)mainly appeared at low sea level,whereas single type sites(II)mainly appeared at high sea level.Superimposed sites were not subject to sea level changes.The relative elevation of the superimposed sites in the study area indicates the optimal residential area for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region.The single site with an elevation lower than the optimal residential area was mainly restricted by the lowest residential area,whereas the single site at a higher elevation than the optimal residential area was mainly affected by livelihood patterns.(2)High sea level caused by the“backwater effect”in low latitude area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and coastal aeolian sand activity influenced by sea level fluctuations in the middle Holocene correspond well with human activities recorded in the cultural stratigraphy of sea-island type sites.The altitude of coastal aeolian sand accumulation can be used as an indirect index to estimate the age of coastal du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lithic period dune/shell mound site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HOLOCENE sea level change aeolian activity
原文传递
广西东兴市社山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发掘简报
6
作者 何安益 袁增箭(文/绘图) +4 位作者 叶长玖(绘图) 谢广学(绘图) 何守强(文/摄影) 罗宁(摄影) 邵天伟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3,F0002,共11页
社山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交东村西南。1958—1978年,广东和广西两省(区)文物工作队先后对该遗址进行调查。2012年2—4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联合防城港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实际发掘面积6平方米,发现了丰... 社山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江平镇交东村西南。1958—1978年,广东和广西两省(区)文物工作队先后对该遗址进行调查。2012年2—4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联合防城港市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实际发掘面积6平方米,发现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其中石器139件,以打制为主,有蠔蛎啄、砍斫器和尖状器等,磨制石器有斧、磨棒;陶片数量较多,可辨器型有罐、釜和钵;骨器7件,均为骨锥。大量海生软体动物外壳和鱼骨的发现证明了遗址以采集海生资源为主的生业模式。社山遗址属海滨贝丘遗址,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本次试掘对进一步了解北部湾地区海滨贝丘遗址的文化面貌以及新石器时代古人类的生业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丘遗址 社山 新石器时代晚期 海滨
原文传递
浙江余姚市井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被引量:19
7
作者 孙国平 梅术文 +4 位作者 陆雪姣 王永磊 郑云飞 黄渭金 李永加(摄影)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26,F0002,共25页
2019~2020年对井头山遗址的发掘,遗迹有灰坑、食物储藏坑、器物加工场所及食物处理场所等,遗物有陶器、石器、骨角器、贝器、木器、编织物,动物遗存、植物遗存和石块。遗址的年代为距今8300~7800年,是中国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 2019~2020年对井头山遗址的发掘,遗迹有灰坑、食物储藏坑、器物加工场所及食物处理场所等,遗物有陶器、石器、骨角器、贝器、木器、编织物,动物遗存、植物遗存和石块。遗址的年代为距今8300~7800年,是中国沿海地区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埋藏最深、遗存最丰富的史前贝丘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余姚市 井头山遗址 贝丘遗址 新石器时代
原文传递
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37
8
作者 金英熙 贾笑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25,I0001,I0002,共12页
2006年和2008年对辽宁长海县小珠山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20余平方米,发现8座房址、10个灰坑、10座野外灶址和数十个柱洞。出土遗物以石器、陶器和骨器为主。小珠山遗址可分为五期,其中陶器演变特征最为明显。该遗址的发掘,为进一步... 2006年和2008年对辽宁长海县小珠山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20余平方米,发现8座房址、10个灰坑、10座野外灶址和数十个柱洞。出土遗物以石器、陶器和骨器为主。小珠山遗址可分为五期,其中陶器演变特征最为明显。该遗址的发掘,为进一步研究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文化内涵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长海县 小珠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 辽东半岛 贝丘遗址
原文传递
广东三水市银洲贝丘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子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4-36,共13页
银洲贝丘遗址位于三水市白坭镇东南约6公里处,北距市府所在地西南镇约15公里。坐落在银洲村东侧一座孤立的椭圆形岗丘上,当地村民称其为豆兵岗。
关键词 广东 银洲 贝丘遗址 石峡文化晚期 墓葬 陶器
原文传递
广东东莞市圆洲贝丘遗址的发掘 被引量:15
10
作者 吴海贵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1-23,共13页
圆洲遗址位于东莞市石排镇东南1公里、沙径村的北面,北距东江4公里多,是一处高出周围田地约4米、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小山岗,属于地跨庙边王、下沙两个管理区、由众多小岗组成的龙眼岗其中的一个(图一)。山岗上密布着近现代坟墓,文化堆积... 圆洲遗址位于东莞市石排镇东南1公里、沙径村的北面,北距东江4公里多,是一处高出周围田地约4米、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小山岗,属于地跨庙边王、下沙两个管理区、由众多小岗组成的龙眼岗其中的一个(图一)。山岗上密布着近现代坟墓,文化堆积破坏殆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圆洲 贝丘遗址 新石器时代 陶器 石器
原文传递
广西南宁市豹子头贝丘遗址的发掘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龙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2-34,T001,共14页
豹子头遗址是南宁地区一处重要的河旁贝丘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史前人类生活用具、生产工具以及人类食用后遗弃的水、陆生动物遗骸。遗址可分为早、晚两期,属顶蛳山文化范畴。另外,遗址中发现的原... 豹子头遗址是南宁地区一处重要的河旁贝丘遗址,该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遗物,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史前人类生活用具、生产工具以及人类食用后遗弃的水、陆生动物遗骸。遗址可分为早、晚两期,属顶蛳山文化范畴。另外,遗址中发现的原始制陶遗迹,在广西乃至华南地区尚属首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南宁市 贝丘遗址 豹子头遗址 顶蛳山文化 地层堆积 文化遗存
原文传递
云南晋宁河泊所和西王庙青铜时代贝丘遗址试掘简报 被引量:7
12
作者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美国芝加哥大学 +6 位作者 杨薇(文/绘图) 蒋志龙 姚辉芸 杨新鹏(绘图) 邢翔宇(绘图) 乔豫(绘图) 杨成洪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29,共13页
2014年和2016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美国芝加哥大学,分别对晋宁河泊所和西王庙遗址进行了试掘。遗址位于滇池东南岸,毗连石寨山墓地,是石寨山文化的核心居址。两次试掘发现了商周时期的灰坑、房址等遗迹,出土了陶片、石器、玉器等... 2014年和2016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美国芝加哥大学,分别对晋宁河泊所和西王庙遗址进行了试掘。遗址位于滇池东南岸,毗连石寨山墓地,是石寨山文化的核心居址。两次试掘发现了商周时期的灰坑、房址等遗迹,出土了陶片、石器、玉器等遗物,为认识石寨山文化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晋宁 河泊所遗址 西王庙遗址 青铜时代 贝丘遗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