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重烧伤患者感染创面病原菌分布耐药性调查研究
1
作者 王菲 李肇蕤 +2 位作者 崔岭峰 薛飒 孙彦威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4-7,共4页
目的分析与研究危重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96例危重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创面、静脉血、脓液、痰液等分泌物,另对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变化分析。结果96例危重烧伤... 目的分析与研究危重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96例危重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创面、静脉血、脓液、痰液等分泌物,另对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变化分析。结果96例危重烧伤患者,其中76例感染病原菌,感染率是79.17%,检出病原菌株215株,主要来源于创面分泌物,占37.67%,其次是静脉血、脓液、痰液、其他、尿液,分别占26.98%、12.56%、8.84%、7.44%、6.51%,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检出率由23.26%上升到45.12%;革兰氏阳性菌1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株占16.28%,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40.00%;共91株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占14.42%,其次是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是8.84%,真菌共13株,占6.05%;MRSA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敏感,并未出现耐药菌株,而对氟喹诺酮类、利福平、庆大霉素抗菌药物耐药率均<2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达85.71%;在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为最高,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头孢替坦耐药率高,而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率低;在大肠埃希菌中,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并呈逐年升高趋势,对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无耐性。结论危重烧伤患者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出现多重用药,因此,通过定期监测病原菌分布、耐药性迁移能有效控制耐药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创面 烧伤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复方黄柏液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对烧伤合并多重耐药菌创面感染患者创面愈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张建伟 王超 +1 位作者 杨凯 宋明辉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对烧伤合并多重耐药菌(MDROS)创面感染患者创面愈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烧伤合并MDROS创面感染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 目的探讨复方黄柏液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对烧伤合并多重耐药菌(MDROS)创面感染患者创面愈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烧伤合并MDROS创面感染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和观察组(给予复方黄柏液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每组各43例。比较2组患者创面中医症状评分、创面面积、创面愈合率、炎性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主症、次症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创面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感染病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烧伤合并MDROS创面感染患者采用复方黄柏液、磺胺嘧啶银乳膏联合治疗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控制创面细菌感染,缓解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多重耐药菌 创面感染 复方黄柏液 磺胺嘧啶银乳膏 创面愈合 炎性因子
下载PDF
Bacteriological profile of burn wound isolates in a burns center of a tertiary hospital
3
作者 Amankwa Richcane Tay Samuel CK +3 位作者 Agbenorku Pius Frimpong Enoch Gyampomah Thomas K Osei Sampene PaulPoku 《Journal of Acute Disease》 2017年第4期181-186,共6页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bacteriological profile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patterns of burn wound isolates.Methods:Swabs were taken from burn wound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Ward D2C and Burns Intensive Care Un...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bacteriological profile and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patterns of burn wound isolates.Methods:Swabs were taken from burn wound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Ward D2C and Burns Intensive Care Unit (BICU) from Dec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5. Samples were processed at the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for identification and sensitivity. Bacteria isolated were identified using thei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ram staining reaction and biochemical tests. Th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was done using Kirby-Bauer disc diffusion method. Questionnaires were also administered to study participants to obtain information on demography, kind of first aid received, antibiotics received prior to culture and sensitivity.Results:A total of 86 patients comprising 45 patients from Ward D2C and 41 from BICU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Males were 51(59.3%) and females 35 (40.7%). Age of participants ranged from 0–56+ years.Pseudomonas aeruginosawas the commonest pathogen isolated 26(30.2%), followed byPseudomonas spp. 21(24.4%),Escherichia coli 17(19.8%),Klebsiellaspp. 12(14.0%). Coagulase negativeStaphylococcusaccounted for 2(2.3%). Overall prevalence of infection in the study was 90.7%.Conclusions: Burn wound infection continues to be a major challenge in burn centers. Regular surveillance of commonly identified pathogens in the ward and thei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will guide proper empiric selection of antibiotics for management of burn woun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N wound infecti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bacteria PATHOGEN ANTIBIOTICS
下载PDF
危重烧伤患者感染创面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肖宏涛 李晓亮 +2 位作者 李琰光 娄季鹤 夏成德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目的探讨危重烧伤患者感染创面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9例危重烧伤创面感染患者为感染组,59例危重烧伤创面未感染患者设为未感染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感染组感染创面病原... 目的探讨危重烧伤患者感染创面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9例危重烧伤创面感染患者为感染组,59例危重烧伤创面未感染患者设为未感染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感染组感染创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对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病原菌分布。59例危重烧伤创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2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7株,占比65.28%,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24株,占比33.3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株,为光滑念珠菌,占比1.39%。(2)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95.00%,对多粘菌素B、美满霉素无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0.00%、80.00%,对多粘菌素B无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100%,对美满霉素无耐药性。革兰氏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4.74%,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无耐药性;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对呋喃妥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无耐药性。(3)感染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面积≥50%、烧伤程度为特重度、烧伤深Ⅱ度面积>50%和(或)Ⅲ度面积>20%、有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3联、创面用药≥3种均为危重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临床可根据严重烧伤患者感染创面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结合感染危险因素,予以针对性用药和干预,降低创面感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烧伤 创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感染因素
下载PDF
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2
5
作者 姚新宝 李娟 +1 位作者 刘利华 马金山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2期1538-1540,1558,共4页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烧伤科123例烧伤患者,收集创面分泌物中分离的病原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分析主要致病菌...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烧伤科123例烧伤患者,收集创面分泌物中分离的病原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分析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结果 123例患者共分离出17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67株(38.5%),革兰阴性菌103株(59.2%),真菌4株(2.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等药物耐药率分别为92.2%、68.6%、58.8%、54.9%,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氨苄西林/舒巴坦100%敏感;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氨曲南、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等药物耐药率分别为100%、100%、87%、87%、82.6%、82.6%、82.6%,对头孢西丁、氯霉素100%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耐药率分别为85.7%、76.2%、76.2%、71.4%、61.9%,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氯霉素100%敏感。结论烧伤患者创面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治疗时应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不同烧伤面积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薇 程翔 +1 位作者 梁玉龙 郭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烧伤面积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15—202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细菌培养结果,根据患者烧伤面积与体表面积比例的不同,分为<10%烧...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烧伤面积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15—2020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细菌培养结果,根据患者烧伤面积与体表面积比例的不同,分为<10%烧伤面积占总体表面积(TBSA)、10%~49%TBSA和≥50%TBSA 3组,分析不同烧伤面积下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测定抗菌药物对主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烧伤面积组间细菌的耐药率。结果共分离456株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细菌,其中烧伤面积<10%TBSA组120株,10%~49%TBSA组135株,≥50%TBSA组20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2.2%(238株),以铜绿假单胞菌(104株,占22.8%)、鲍曼不动杆菌(39株,占8.5%)及肺炎克雷伯菌(27株,5.9%)为主;革兰阳性菌占47.8%(218株),以表皮葡萄球菌(50株,占11.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44株,占9.6%)为主。不同烧伤面积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不同。烧伤面积<10%TBSA时,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0%~49%TBSA组及≥50%TBSA组则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50%TBSA组的细菌耐药率升高,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分别为87.9%(58/66)、93.9%(62/66);检出的25株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100%(9/9),高于<10%TBSA组和10%~49%TBSA组烧伤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6,P<0.05)。结论不同烧伤面积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不同,烧伤面积<10%时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烧伤面积达10%以上时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烧伤面积≥50%时细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烧伤面积 创面感染 细菌 耐药
下载PDF
抗生素应用与烧伤创面细菌药敏变迁 被引量:8
7
作者 申烨 罗志军 张承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55-56,共2页
目的 :了解烧伤创面菌种及其耐药性变迁与抗生素应用的关系 ,指导抗生素选择。方法 :采集 1992~2 0 0 0年烧伤住院病人分泌物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对 1992~ 1994年、1995~ 1997年 (抗生素更替期 )、1998~2 0 0 0年 (三代头孢广泛应... 目的 :了解烧伤创面菌种及其耐药性变迁与抗生素应用的关系 ,指导抗生素选择。方法 :采集 1992~2 0 0 0年烧伤住院病人分泌物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对 1992~ 1994年、1995~ 1997年 (抗生素更替期 )、1998~2 0 0 0年 (三代头孢广泛应用期 )三个阶段的菌种及药敏分析比较。结果 :金葡菌检出率相对稳定 ,位居前列 ,对万古霉素保持 10 0 %敏感率。绿脓杆菌检出率在第二阶段下降到第 6位 ,第三阶段又上升到第 3位 ,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逐年下降。大肠杆菌、肠球菌为常见菌种 ,阴沟杆菌检出率逐年增高。结论 :抗生素的更换影响烧伤创面菌种类型和比例 ,广泛长期使用三代头孢和喹喏酮类抗生素 ,使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金葡萄、绿脓杆菌仍然是烧伤创面的主要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细菌 抗生素 耐药率
下载PDF
皖南地区898例糖尿病足病及烧烫伤创面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家林 张魏 +9 位作者 刘春声 朱玉 夏礼斌 陈月平 赵咏莉 何春玲 邢春燕 王勇 张斌华 陶秀彬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7期796-801,共6页
目的:分析本院糖尿病足和烧烫伤创面感染患者病灶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院感防控提供依据资料。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5月本地区898例糖尿病足病及烧烫伤感染创面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及药敏数据进行汇总,回顾性分析病... 目的:分析本院糖尿病足和烧烫伤创面感染患者病灶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院感防控提供依据资料。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5月本地区898例糖尿病足病及烧烫伤感染创面分泌物培养病原菌及药敏数据进行汇总,回顾性分析病原菌株分布,耐药情况,利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病原菌年龄分布差异的相关性。结果:共898例次样本,698人次分离出病原菌株,240例次未分离出病原菌,有效分离率73.27%,创面呈现多种菌混合感染的趋势,检测到两种菌的比例占18.37%。病原菌分布以G-菌为主,共550株,占66.34%,主要构成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7.01%)、鲍曼不动杆菌(16.52%)、大肠埃希菌(11.22%)、肺炎克雷伯菌(5.79%)。G+球菌272株,占32.81%,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9%)、表皮葡萄球菌(6.99%)。主要G-菌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均高度耐药,对三、四代头孢、氨基糖苷类耐药率相对较低。在半合成青霉素中,大部分G-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仍保持一定敏感性。除鲍曼不动杆菌外,主要G-菌对亚胺培南仍具有高度敏感性。主要G+菌,除对青霉素高耐药外,对其余大部分抗生素仍保持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不同病原菌年龄分布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多数病原菌感染具有年龄分布的显著性差异。结论:皖南地区近5年糖尿病足病感染及烧烫伤创面的病原菌分布具有地区特异性,其耐药情况,年龄分布差异分析有助于区域内的院感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烧烫伤 创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纳米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景哲 陈凤平 +2 位作者 耿琪瑛 冯欣姝 温海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511-2514,共4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与纳米银敷料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 3组,A组(n=30):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n=30):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n=30):rhGM-CSF涂... 目的比较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与纳米银敷料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 3组,A组(n=30):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n=30):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n=30):rhGM-CSF涂抹创面。分别于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炎症反应,计算愈合率,细菌培养并计数。结果 A、B、C 3组均在第10天出现明显的血管化和上皮化,A组创面伤后红肿明显,并且在第14天出现痂下积脓,向皮下潜行,切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聚集、迁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管化和上皮化进程较慢;B、C组创面伤后红肿,在伤后第4天炎症反应最重,切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聚集、迁移,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管化和上皮化进程较A组明显加快,至第14天因为创面溶痂,炎症反应较前略有加重。创面愈合率方面,C组>B组>A组,第14、2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C组分别于伤后第4和10天出现细菌生长,第10、14、21天,B组、C组比A组细菌生长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结论 rhGM-CSF和纳米银敷料外用,均能减少深Ⅱ度烫伤创面细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方面,rhGM-CSF优于纳米银敷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纳米银 烧伤创面 细菌
下载PDF
rhGM-CSF联合纳米银外用对深Ⅱ度烫伤创面细菌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景哲 陈凤平 +2 位作者 耿琪瑛 冯欣姝 温海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研究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联和纳米银敷料外用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细菌变化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D 4组,A组给予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给予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给... 目的研究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联和纳米银敷料外用对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细菌变化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度烫伤模型,分为A、B、C、D 4组,A组给予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给予纳米银敷料覆盖,C组给予rhGM-CSF涂抹创面,D组给予rhGM-CSF+纳米银敷料覆盖,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炎症反应情况及愈合情况,进行细菌培养并计数。结果炎症反应,A组>B组>C组>D组;4组均在第10天出现明显的血管化和上皮化;创面愈合率,D组>C组>B组>A组;A组、B组/C组、D组分别于伤后第4,10,14天出现细菌生长,D组与A组、B组、C组相比,B组/C组与A组相比,细菌生长数量少,并且第10,14,21天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GM-CSF和纳米银联合外用,可加速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减少细菌生长,减轻炎症反应,并且优于rhGM-CSF、纳米银单独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纳米银 烧伤创面 细菌
下载PDF
台州医院1996~2003年烧伤住院患者创面细菌学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礼岳 韩春茂 余素飞 《浙江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404-406,409,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烧伤科住院患者烧伤创面细菌学变迁情况,为烧伤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6~2003年我院烧伤科烧伤创面培养细菌1079株,应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VITEK6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以2000年新老... 目的了解我院烧伤科住院患者烧伤创面细菌学变迁情况,为烧伤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6~2003年我院烧伤科烧伤创面培养细菌1079株,应用法国Biomerieux公司VITEK6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以2000年新老病房搬迁为界,1996年1月~1999年12月收集标本为Ⅰ组,2000年1月~2003年12月为Ⅱ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的烧伤创面培养菌,其中不动杆菌占首位。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居第1位。Ⅱ组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总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显著下降,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及总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则显著增高,真菌占检出菌种第4位。Ⅱ组检出的细菌菌株对所试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Ⅰ组普遍降低。结论检出菌株因抗菌药物应用、早期手术、病房条件的改善而发生变化;临床应重视细菌学调查工作,并采取综合措施延缓细菌耐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州医院 1996-2003年 烧伤 创面 细菌学 微生物 抗药性 病原菌
下载PDF
我院烧伤患者创面细菌耐药性分析及抗菌药物的选择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成贵 黄纯友 曹琼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烧伤科患者创面细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7年我院收治的108例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及焦痂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在分离的169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2... 目的:了解我院烧伤科患者创面细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7年我院收治的108例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及焦痂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在分离的169株细菌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23株,占72.78%,革兰阳性球菌为46株,占27.2%。主要菌种有:不动杆菌48株(28.4%),金葡菌38株(22.48%),大肠埃希菌17株(10.6%),铜绿假单胞菌16株(9.47%),肺炎克雷伯菌14株(8.28%),阴沟肠杆菌12株(7.1%)等。结论:我院烧伤科细菌耐药性的情况比较严重,与病房条件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存在一定的关系。抗菌药物的选用应参照烧伤患者近期的细菌生态学调查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和患者的临床表现,所选药物尽量覆盖所有的致病菌,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依据结果调整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创面 细菌 耐药性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下载PDF
烧伤病人细菌学调查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成群 贺全勇 +2 位作者 周鹏翔 朱颉 李萍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1998年第2期10-11,5,共3页
本文对我科自1995年8月建科以来烧伤病。创面分泌物、血液195份标本的细菌生态学和药物敏感进行调查,结果细菌培养阳性133份(68.2%),其中创面分泌物送检155份,阳,隆131份(84.5%),血液送检40份,阳性2份(5%),共检出细... 本文对我科自1995年8月建科以来烧伤病。创面分泌物、血液195份标本的细菌生态学和药物敏感进行调查,结果细菌培养阳性133份(68.2%),其中创面分泌物送检155份,阳,隆131份(84.5%),血液送检40份,阳性2份(5%),共检出细菌28种14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居第一位,占18.7%,常见的绿脓杆菌在本组中退居第八位。药敏结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96.2%),其次为氟哌酸、先锋铋、复达欣,绿脓杆菌对复达欣敏感率为100%。从上述资料不难看出本组病人感染率较低,也由此证明作者采取的防治措施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 细菌学调查 MEBO
下载PDF
烧伤创面痂下组织细菌培养和耐药监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配合 齐顺贞 +1 位作者 彭毅志 赵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 :进行烧伤病人痂下组织菌量及种类检测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 36 5例病人痂下组织 ,采用常规方法培养、鉴定细菌并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4 5 0份标本中 390份为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最常见种类 ;舒普深... 目的 :进行烧伤病人痂下组织菌量及种类检测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 36 5例病人痂下组织 ,采用常规方法培养、鉴定细菌并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4 5 0份标本中 390份为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最常见种类 ;舒普深在所选择药物中敏感性最高。结论 :可选择舒普深为经验性用药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创面 痂下组织 细菌培养 耐药监测
下载PDF
贝类分泌液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彭宣宪 陈艳萍 +2 位作者 胡克平 罗红琴 周永灿 《江西科学》 1992年第2期115-118,共4页
探讨贝类分泌液对烧伤伤口保护作用的机理。实验采用背角无齿蚌、圆顶珠蚌、河蚬、中华圆田螺、铜锈环棱螺、耳河螺的分泌液制成四种不同浓度的药敏纸片和离心得到可溶性及不溶性组分,分别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甲型副... 探讨贝类分泌液对烧伤伤口保护作用的机理。实验采用背角无齿蚌、圆顶珠蚌、河蚬、中华圆田螺、铜锈环棱螺、耳河螺的分泌液制成四种不同浓度的药敏纸片和离心得到可溶性及不溶性组分,分别对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进行了药敏和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其机理不是抑菌,而是生物保护膜的作用。从而,为贝类分泌液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分泌液 预防 烧伤 并发症 脓毒败血症
下载PDF
15年来烧伤创面感染常见菌和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谭谦 马文熙 +3 位作者 王磊 宁官森 周栩 宋王君辉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 :总结 15年来烧伤创面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情况 ,以分析创面细菌菌株变化及抗生素敏感性变化规律。方法 :3 4 5例烧伤病人 ,分别于入院后 1周内及换药前不定期取创面分泌物或脓液标本 ,接种于血平皿 ,3 5℃培养 2 4h ,纯培养后... 目的 :总结 15年来烧伤创面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情况 ,以分析创面细菌菌株变化及抗生素敏感性变化规律。方法 :3 4 5例烧伤病人 ,分别于入院后 1周内及换药前不定期取创面分泌物或脓液标本 ,接种于血平皿 ,3 5℃培养 2 4h ,纯培养后常规鉴定 ,并用K B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 4 5例病人中分离出 2 7种细菌 ,3种真菌 ,共 5 3 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 49.3 % (金黄色葡萄球菌 173株 ,占 3 2 .2 % ) ,革兰阴性菌占 48.1% [铜绿假单孢菌 (绿脓杆菌 ) 15 2株 ,占2 8.3 % ]。结论 :1.烧伤创面感染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孢菌为主 ,金葡菌感染更占优势 ;2 .耐药菌株增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感染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3 .少见菌感染有增加的趋势 ;4.真菌感染是梅雨季节难以避免的问题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伤口感染 微生物抗药性 药物耐受性
下载PDF
烧伤早期创面细菌菌种分布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遵江 薛忠信 +2 位作者 黄新明 张保德 章荣涛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6年第7期1200-1203,共4页
目的 对烧伤早期创面细菌菌种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245例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创面细菌培养、鉴定细菌菌株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45份标本中237份阳性,检出细菌13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1株,革兰阳... 目的 对烧伤早期创面细菌菌种分布和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245例烧伤患者伤后早期创面细菌培养、鉴定细菌菌株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45份标本中237份阳性,检出细菌13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71株,革兰阳性球菌6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8株,铜绿假单胞菌27株,大肠埃希菌12株,肠杆菌属11株,肠球菌属9株,真菌4株,其他细菌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笨唑青霉素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9%、80%、38%、39%、6%、0%,革兰阳性球菌株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笨唑青霉素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在6%~89%之间,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派酮/舒巴坦、头孢他定、亚胺培南、妥布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8%、8%、18%、11%、14%,革兰阴性杆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派酮/舒巴坦、头孢他定、亚胺培南、妥布霉素耐药率在8%~18%之间。结论 目前烧伤早期创面细菌菌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次之;且这些细菌耐药性明显升高,另外肠球菌和真菌也有所增加。提示在烧伤早期应正确使用抗生素,不宜滥用广谱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创面 细菌 耐药性 抗生素
下载PDF
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1期6-7,共2页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与耐药性情况。方法:2009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烧伤创面感染患者300例,分析患者的感染检测结果;对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到革兰阴性菌171株,革兰阳性菌141株,真菌6株。铜绿假单胞...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与耐药性情况。方法:2009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烧伤创面感染患者300例,分析患者的感染检测结果;对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到革兰阴性菌171株,革兰阳性菌141株,真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耐药情况: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和氨曲南耐药率较低,耐药率分别为10.0%、27.7%、33.7%、35.4%;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79.2%、69.3%、65.3%。不动杆菌属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奈替米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46.9%、50.0%。结论:烧伤早期创面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通过药敏实验选择合适有效抗菌药物,有助于烧伤早期创面感染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早期 创面感染 药敏实验 病原菌
下载PDF
烧伤创面菌株调查及耐药性研究
19
作者 瞿亚红 饶忠 林旭常 《农垦医学》 2004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 :了解我院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指导临床医生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方法 :对我院 1997至 2 0 0 2年 2 2 3例烧伤患者进行创面分泌物微生物培养及常规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细菌 15 3株 ,革兰氏阴性杆菌 92株 ,占... 目的 :了解我院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 ,指导临床医生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方法 :对我院 1997至 2 0 0 2年 2 2 3例烧伤患者进行创面分泌物微生物培养及常规药敏试验。结果 :共检出细菌 15 3株 ,革兰氏阴性杆菌 92株 ,占 6 0 .1% ;革兰氏阳性菌 4 4株 ,占 2 8.8%。其中 ,阴沟杆菌占首位为 2 0 .3% (31株 ) ,铜绿假单胞菌居第二位 19.0 % (2 9株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第三位 17.0 % (2 6株 ) ,其次分别为弗氏枸橼酸杆菌及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有 5例发生真菌感染。感染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造成烧伤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调查 耐药性 病原菌 抗生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243例烧伤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自认 黄志群 +8 位作者 陆钢 谷世行 唐强 滕景存 梁飞腾 卢柳 韦达隆 李树宵 陈玲 《右江医学》 2019年第8期579-583,共5页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病例特点及创面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烧伤创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243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感染相关因素。结果由243例烧伤患者烧伤创面标本中培养出病原...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病例特点及创面感染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烧伤创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243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感染相关因素。结果由243例烧伤患者烧伤创面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92株,烧伤创面感染79例,烧伤创面发生细菌混合感染16例。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烧伤患者发生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烧伤严重程度、烧伤后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预防使用抗生素种类、住院时间为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订定合理预防性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创面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