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从文辰河小说之自由意志内涵——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1
作者 鲁娅辉 吴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5,77,共6页
沈从文以其辰河小说独特的地域风情和人文关怀吸引了广泛关注。文章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沈从文辰河小说中自由意志的内涵,揭示人物性格、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全面阅读和分析,提炼出辰河小说自由意志内涵模型,... 沈从文以其辰河小说独特的地域风情和人文关怀吸引了广泛关注。文章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沈从文辰河小说中自由意志的内涵,揭示人物性格、命运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全面阅读和分析,提炼出辰河小说自由意志内涵模型,运用扎根理论对人物形象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出沈从文辰河小说自由意志的规律。结合社会历史背景,探讨自由意志的来源,背景、内涵形成和发展以及表现形式,以突显其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研究揭示了辰河小说自由意志内涵的多重维度,为理解作家创作意图和作品艺术价值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辰河小说 自由意志 扎根理论
下载PDF
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生态审美建构
2
作者 任秀霞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1-173,共3页
沈从文小说以独特的原生态美学著称。生态文明建设重新定位了沈从文小说的生态审美意义。当前对生态审美建构的理论支撑不足,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沈从文小说的生态审美建构则从根源上展现了生态审美元素和表达内涵及美学价值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生态审美文学 意蕴美
下载PDF
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的精神价值论
3
作者 李雯静 田华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2-106,F0003,共6页
鲁迅和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大家,其人与其文所呈现出的真诚而不虚伪、独立而不附庸、呐喊而不逃避、反思而不沉默、创新而不守旧的精神,为后世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让我们能够重新审视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审视当下的生活和价... 鲁迅和沈从文作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大家,其人与其文所呈现出的真诚而不虚伪、独立而不附庸、呐喊而不逃避、反思而不沉默、创新而不守旧的精神,为后世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让我们能够重新审视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审视当下的生活和价值观,这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和广大读者在阅读和反思中养成探索创新、独立求真的品格是迫切且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沈从文 乡土小说 精神价值
下载PDF
恋爱的危机及其克服——论沈从文早期小说中的恋爱书写
4
作者 刘世浩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4-101,共8页
恋爱话题是沈从文早期小说中的重要话题之一。他笔下那些“怯汉子”无一不是恋爱中的失败者,恋爱的危机使他们时刻处于自卑的心理状态之中。可即便如此,这些男性人物在面对女人时,几乎无一例外地会产生神经质式的心理波动,这反过来又加... 恋爱话题是沈从文早期小说中的重要话题之一。他笔下那些“怯汉子”无一不是恋爱中的失败者,恋爱的危机使他们时刻处于自卑的心理状态之中。可即便如此,这些男性人物在面对女人时,几乎无一例外地会产生神经质式的心理波动,这反过来又加重了主人公的自卑,从而将恋爱的失败感扩大。但随着作者生活阅历的增加以及社会地位的变化,此类描写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即主人公逐渐寻找到了克服恋爱危机的方式。对这一转变进行系统考察,对于解读沈从文早期小说而言,不失为一个别样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早期小说 恋爱危机 恋爱书写 女性美
下载PDF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叙事空白
5
作者 代苗雪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在叙事文本中,“空白”指的是文本中没有呈现的、或是没有完全呈现的内容。作者在叙事文本设置某些“空白”,增添了作品的含蓄与韵味,召唤读者参与其中,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边城》存在多处叙事空白,而这些“空白... 在叙事文本中,“空白”指的是文本中没有呈现的、或是没有完全呈现的内容。作者在叙事文本设置某些“空白”,增添了作品的含蓄与韵味,召唤读者参与其中,给予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边城》存在多处叙事空白,而这些“空白”不但没有降低小说的艺术性与信息量,反而在最大程度上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本的内容趋于多元化,实现了叙事文本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城》 沈从文小说 叙事空白
下载PDF
沈从文早期湘西小说中的地理景观
6
作者 陈治宏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24年第1期144-148,共5页
作为一位“地理感知”极其强烈的“文体小说家”,沈从文早期湘西小说中含有丰富的地理景观,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得以呈现:首先是通过绘画笔法来展示,借以抒发作者个人的“原乡情结”;其次是以线性时间为线索,在今昔对比中揭示地理景观的“... 作为一位“地理感知”极其强烈的“文体小说家”,沈从文早期湘西小说中含有丰富的地理景观,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得以呈现:首先是通过绘画笔法来展示,借以抒发作者个人的“原乡情结”;其次是以线性时间为线索,在今昔对比中揭示地理景观的“常”与“变”;再次是以空间维度为脉络,选取了地理区域、性情气质和地理意象三个角度作定点透视,在还原湘西本相的基础上,见微知著,为湘西的地方重造提供路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早期湘西小说 地理景观
下载PDF
虔诚的乡土歌者——论蹇先艾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创作 被引量:1
7
作者 舒瑶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6-40,共5页
乡土文学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以鲁迅为首的写实主义乡土小说创作,坚持“为人生”的书写目的,代表着乡土文学的崛起与成熟,孕育了一批新生的青年作家。蹇先艾受鲁迅影响,在“老远的贵州”开创了属于其独特的“山国世界”。而... 乡土文学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以鲁迅为首的写实主义乡土小说创作,坚持“为人生”的书写目的,代表着乡土文学的崛起与成熟,孕育了一批新生的青年作家。蹇先艾受鲁迅影响,在“老远的贵州”开创了属于其独特的“山国世界”。而以废名、沈从文等为首的京派作家群体,代表了乡土文学发展的另一创作方向,恬静抒情的乡村世界形成了乡土文学的另一传统。沈从文以“乡下人”的立场切身表达着对乡土的眷恋与亲近,诠释出一个奇特的“湘西世界”。蹇先艾与沈从文始终虔诚地书写着故乡的一切事物,探讨两个维度不同的乡土作家,能够清楚地分析出乡土在他们视野中不同的价值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蹇先艾 沈从文 乡土小说
下载PDF
沈从文小说中的雾意象
8
作者 陈娟 卢晓玉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4-118,共5页
雾是沈从文小说中一个显著意象,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如晨起与夜暮的时间流转、水光与天色的辉映变幻、孤独与忧愁的情绪蕴含,以及对于隔阂、生死、家国未来的象征等等。雾气缭绕的湘西给了沈从文创作雾意象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让... 雾是沈从文小说中一个显著意象,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如晨起与夜暮的时间流转、水光与天色的辉映变幻、孤独与忧愁的情绪蕴含,以及对于隔阂、生死、家国未来的象征等等。雾气缭绕的湘西给了沈从文创作雾意象的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让他攫取到了雾意象之美,而雾意象也符合沈从文的创作偏好,是其写作过程中的主观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小说 雾意象
下载PDF
论沈从文小说对狗的书写
9
作者 周春燕 蓝善康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5-105,共11页
沈从文的小说刻画了众多“狗”,其笔下的狗呈现多种类型与形象。沈从文小说描写了与狗相关的活动,表现为民间信仰与饮食文化两个方面。他通过细腻描摹真实再现民俗事象,让读者透过文字了解到一个地区的文化风貌。在小说中,作家将叙事与... 沈从文的小说刻画了众多“狗”,其笔下的狗呈现多种类型与形象。沈从文小说描写了与狗相关的活动,表现为民间信仰与饮食文化两个方面。他通过细腻描摹真实再现民俗事象,让读者透过文字了解到一个地区的文化风貌。在小说中,作家将叙事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对狗类型作了简要划分,大致可分为作为情感中介的家狗、无所依靠的流浪狗、凶狠强悍的恶狗等三种类型。作家将神采各异的狗的形象审美化,丰富了小说的趣味性。动物形象可作为一种象征符号,这个符号具有暗示性意义。在沈从文的笔下,狗被当作男性的象征,身份低贱者的象征,聪明、忠诚、勇敢的象征。沈从文的小说巧妙地借助“狗”相,使人生事相和自然百态一一尽现。狗的叙事深化了沈从文小说的内涵,成为研读沈从文小说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小说
下载PDF
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叙事倾向的四重差异分析
10
作者 李雯静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18-123,共6页
作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大家,鲁迅和沈从文分别体现了乡土小说叙述的两大倾向,即以鲁迅为代表的“揭丑”与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构美”。这两大倾向主要表现在审美追求、叙述立场、写作方式、情感归属四重差异上:崇真与尚美、国民性批判与... 作为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大家,鲁迅和沈从文分别体现了乡土小说叙述的两大倾向,即以鲁迅为代表的“揭丑”与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构美”。这两大倾向主要表现在审美追求、叙述立场、写作方式、情感归属四重差异上:崇真与尚美、国民性批判与健全人性重构、真实刻画与诗性写作、无奈逃离与深情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沈从文 乡土小说 四重差异
下载PDF
“揭丑”与“构美”——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叙述倾向差异之原因
11
作者 李雯静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8-81,99,共5页
现代乡土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作者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语体风格、所采取的写作视角与立场等不同,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大体上呈现出两种叙述倾向:以鲁迅为代表的“揭丑”与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构美”。究其原因表... 现代乡土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作者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语体风格、所采取的写作视角与立场等不同,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大体上呈现出两种叙述倾向:以鲁迅为代表的“揭丑”与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构美”。究其原因表现为:社会现实与人生关系的不同立场,启蒙主义思想影响下对过于西方化的不同反拨,农耕文化与中国古典哲学影响下的不同艺术呈现。这三个方面的差异形成了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叙述倾向差异之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沈从文 乡土小说 “揭丑” “构美”
下载PDF
劳动视域下的沈从文乡土小说《长河》研究
12
作者 陈瑜琳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8-61,共4页
与20世纪20年代乡土作家对劳动的苦难书写不同,沈从文对劳动的书写具有特殊表征和意义指向,在《长河》中对劳动场景的审美图像化和劳动过程的趣味化书写等都凝聚着其对人性和审美的深沉思考。在沈从文笔下,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健全人格,... 与20世纪20年代乡土作家对劳动的苦难书写不同,沈从文对劳动的书写具有特殊表征和意义指向,在《长河》中对劳动场景的审美图像化和劳动过程的趣味化书写等都凝聚着其对人性和审美的深沉思考。在沈从文笔下,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健全人格,更在于在自然的劳动过程中唤起人对美和世界的感知力,而这种对劳动的审美观念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长河》 乡土小说 劳动书写 审美观念 童年经验
下载PDF
守候乡土的魂灵——论迟子建对沈从文散文化小说的继承及其流变 被引量:5
13
作者 樊星 赵涵漠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3-155,共3页
黑龙江籍的女作家,萧红和迟子建无疑是最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两位。然而,将迟子建视为萧红的追随者和继承者无疑是有失偏颇的。而迟子建和沈从文的自我觉醒倒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具有强烈的文化溃败感的主流意识形态下,他们通过重新发掘... 黑龙江籍的女作家,萧红和迟子建无疑是最具有地域代表性的两位。然而,将迟子建视为萧红的追随者和继承者无疑是有失偏颇的。而迟子建和沈从文的自我觉醒倒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具有强烈的文化溃败感的主流意识形态下,他们通过重新发掘自身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记忆,从而完成了"自我觉醒"。故乡深印在他们灵魂的深处。对于城市文明的对立和抗争,使他们的乡村故事,在精神上获得了更深远的回归。与沈从文不同的是,在迟子建的作品中,死亡和生存并非以二元尖锐对立的姿态存在,而是在生命的轮回与永恒的怀念中获得和谐的统一。迟子建的独特风格还在于:她在表现那片土地的神秘的同时,也展现了神秘中的诗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子建 沈从文 散文化小说
下载PDF
现代都市小说中的北京想象——以老舍、沈从文、张恨水的创作为中心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卫平 刘栋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9,共5页
北京以独特的地域文化,影响着现代作家的小说创作。现代作家在其各自的都市小说中以各自的叙事和言说方式赋予文本以各自的都市想象和文化记忆。对北京无比眷恋的老舍,强烈的爱中掺杂着一丝怨恨,产生复杂的情感体验;对北京感到无所适从... 北京以独特的地域文化,影响着现代作家的小说创作。现代作家在其各自的都市小说中以各自的叙事和言说方式赋予文本以各自的都市想象和文化记忆。对北京无比眷恋的老舍,强烈的爱中掺杂着一丝怨恨,产生复杂的情感体验;对北京感到无所适从的沈从文,营造出梦幻般的湘西作为精神的依托,同时对都市人的揭露使其作品形成鲜明的城乡对立;对北京观察细致的张恨水,情感上的倾向造成了小说中雅俗错位的现象。他们的北京想象各有各的优长,也各有各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小说 北京想象 老舍 沈从文 张恨水
下载PDF
沈从文乡土小说模式的三种意向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心宪 陈孝军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90-94,共5页
每位作家的创作经历中都或明或暗的有某种规律性的模式追求,因此研究沈从文乡土小说模式就有了特定价值。从叙事结构设计、文化冲突建构及审美理想表现三种模式意向的具体存在,可见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及抗战时期的社会文化语境,对作家&q... 每位作家的创作经历中都或明或暗的有某种规律性的模式追求,因此研究沈从文乡土小说模式就有了特定价值。从叙事结构设计、文化冲突建构及审美理想表现三种模式意向的具体存在,可见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及抗战时期的社会文化语境,对作家"湘西"乡村经验记忆更新、深化与超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乡土小说 模式 意向
下载PDF
论沈从文湘西系列小说的生态哲学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纪江明 张乐天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0,共4页
在湘西系列小说中,沈从文从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哲学思想高度,把对自然、人性、社会和谐之美的追寻和探索作为贯穿于整个创作中的主线,审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乡土中国的冲击,批判过分注重物质发展所造成的人性异化,提出"人... 在湘西系列小说中,沈从文从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哲学思想高度,把对自然、人性、社会和谐之美的追寻和探索作为贯穿于整个创作中的主线,审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乡土中国的冲击,批判过分注重物质发展所造成的人性异化,提出"人与自然契合"的生存状态是最理想的"人生形式",彰显独特的个性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湘西小说 自然 人性 社会和谐 生态哲学
下载PDF
沈从文小说的故事形态及其现代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洪涛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7-133,共7页
在中国现代小说追求抒情化的潮流中,沈从文逆势而动,高举“故事”大旗,对小说叙事性因素给以格外关注。沈从文采用民间故事素材和母题,改写佛经故事,模拟口传故事,创作了《月下小景》框架故事集;此外,他还善于布置悬念和伏笔,制造逆转效... 在中国现代小说追求抒情化的潮流中,沈从文逆势而动,高举“故事”大旗,对小说叙事性因素给以格外关注。沈从文采用民间故事素材和母题,改写佛经故事,模拟口传故事,创作了《月下小景》框架故事集;此外,他还善于布置悬念和伏笔,制造逆转效果,突出题材的非凡性与人物身心反应的平和之间的张力,这些都使沈从文小说的故事形态丰富多彩。故事性具有保存素材、原料的特质,它与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之间具有内在同构关系。故事性要求小说回归本体,给叙事性和情节铺排演绎予以突出关注,这对现代中国小说追求抒情化的倾向是一个反拨。沈从文要求小说在回到基本面和本体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主张,对中国小说现代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故事 叙事性 抒情化 现代化
下载PDF
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自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森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1,共4页
本文从自然的呈示方式、自然与人两个方面论述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自然。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自然主要是以"物尽自然"方式呈示;而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上,则表现为一种反和谐的和谐。沈从文对自然的表现和思考,从根本上显示出其生... 本文从自然的呈示方式、自然与人两个方面论述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自然。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自然主要是以"物尽自然"方式呈示;而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上,则表现为一种反和谐的和谐。沈从文对自然的表现和思考,从根本上显示出其生命观念的非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自然 湘西小说
下载PDF
论沈从文小说的宿命意识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光芒 张立杰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23-26,共4页
沈从文小说具有独特的宿命色彩,表现为三种情形:“必然”所导致的宿命,寓于“偶然”中的宿命及“循环”式的宿命。作家试图通过以“美和爱的宗教”为核心的生命意识超越这一宿命,但对“此在”的理性判断使其最终又回归宿命。其小说... 沈从文小说具有独特的宿命色彩,表现为三种情形:“必然”所导致的宿命,寓于“偶然”中的宿命及“循环”式的宿命。作家试图通过以“美和爱的宗教”为核心的生命意识超越这一宿命,但对“此在”的理性判断使其最终又回归宿命。其小说意义的重心在于企图超越宿命悲剧的过程之中:其一是从生命的深层对封建主义的有力一击;其二是启蒙文学在生命美学上的一次闪光;其三是建构生命存在的理想形式;其四表现为从生命的根柢对文化重建的一次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 宿命意识 生命形式
下载PDF
“传奇”传统与“边城”想象——论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传奇”叙事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文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2,共4页
传奇是中外小说共通的叙事模式与浪漫传统,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生与发展是在传奇传统影响下的现代"转型"。沈从文因自身特殊的边城记忆和文学体味,形成了特殊的传奇思维与目光,在他"湘西小说"的创作中,用佛经演义、原... 传奇是中外小说共通的叙事模式与浪漫传统,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生与发展是在传奇传统影响下的现代"转型"。沈从文因自身特殊的边城记忆和文学体味,形成了特殊的传奇思维与目光,在他"湘西小说"的创作中,用佛经演义、原始人生和边地人事等几种传奇类型,以"说-听"故事场的结构、"过去"的模糊时空、"常"与"非常"的故事演绎等为基本叙事模式,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传奇"的"边城"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传奇传统 边城想象 小说叙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