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柏祛毒袋泡剂药效学和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贾菲 王晓锋 +3 位作者 李国栋 王彦云 潘健 李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9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参柏祛毒袋泡剂药效学和安全性指标。方法SD大鼠60只(雌30只,雄30只),体重150~17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参柏高(1.050 g生药/ml)、中(0.525 g生药/ml)、低(0.263 g生药/ml)剂量组,皮炎平(0.600 g/只)组,各12只。... 目的观察参柏祛毒袋泡剂药效学和安全性指标。方法SD大鼠60只(雌30只,雄30只),体重150~17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参柏高(1.050 g生药/ml)、中(0.525 g生药/ml)、低(0.263 g生药/ml)剂量组,皮炎平(0.600 g/只)组,各12只。大鼠左后足跖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0.1 ml,各组给药后测量1~5 h足跖容积,计算肿胀度。昆明小鼠48只,雌性,体重18~24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空白组,参柏高(1.750 g生药/ml)、中(0.875g生药/ml)、低剂量(0.438g生药/ml)组,各12只。测定小鼠基础痛阈,再以40℃温度药浴各组分别泡足20 min,测量给药后5个时间点小鼠痛阈,计算痛阈提高百分率。豚鼠30只,雌雄兼用,体重280~32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空白组、2,4-二硝基氯苯组、参柏组,各10只。取参柏0.2 ml持续6 h涂在右侧去毛区,第7天和第14天各重复1次,末次给药后14 d,将各组药物0.2 ml涂于豚鼠左侧去毛区,即刻和24、48、72 h观察局部皮肤及全身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参柏高剂量组、中剂量组5 h较3 h足肿胀度低(P<0.05)。参柏高、中剂量组较空白组2~3 h足肿胀度低(P<0.05),低剂量组较空白组3 h足肿胀度低(P<0.05)。参柏高剂量组0.5~4.5 h,参柏中剂量组1.5~4.5 h,参柏低剂量组3.5~4.5 h较本组基础痛阈高(P<0.05)。参柏高剂量组0.5~4.5 h痛阈高于空白组(P<0.05),中剂量组1.5~3.5 h痛阈高于空白组(P<0.05)。参柏祛毒袋泡剂无致敏性。结论参柏祛毒袋泡剂具有明显的抗感染、镇痛作用,且药物外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毒汤 参柏祛毒袋泡剂 药效学 安全性
下载PDF
黄芪葛根袋泡茶制备工艺研究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1
2
作者 方优妮 程光明 《现代食品》 2023年第6期55-57,共3页
本课题以黄芪葛根汤的基本配方为依据,优选黄芪葛根袋泡茶中黄芪用量与葛根用量比例,以袋泡茶冲泡后品质评价作为检验方法,探讨黄芪葛根袋泡茶的制作方式以及黄芪与葛根配伍比例对茶汤感官质量的影响,最优的配伍比例是黄芪∶葛根(3∶1和... 本课题以黄芪葛根汤的基本配方为依据,优选黄芪葛根袋泡茶中黄芪用量与葛根用量比例,以袋泡茶冲泡后品质评价作为检验方法,探讨黄芪葛根袋泡茶的制作方式以及黄芪与葛根配伍比例对茶汤感官质量的影响,最优的配伍比例是黄芪∶葛根(3∶1和2∶1)比例。比较黄芪葛根袋泡茶和水煎液中葛根素的含量,结果显示,配伍比例为黄芪∶葛根(2∶1)的袋泡茶中葛根素的含量最优,而袋泡茶中葛根素的含量小于水煎液中葛根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葛根 袋泡茶
下载PDF
八珍袋泡茶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韦开听 罗朝亮 +5 位作者 蒋莉 龙立活 邓秀芝 苏炼礽 吴芳芳 陈路 《食品与药品》 CAS 2023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 提升八珍袋泡茶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当归、川芎、茯苓和甘草4味中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制剂中芍药苷和藁本内酯的含量。结果 当归、川芎、茯苓、甘草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 目的 提升八珍袋泡茶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制剂中当归、川芎、茯苓和甘草4味中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制剂中芍药苷和藁本内酯的含量。结果 当归、川芎、茯苓、甘草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阴性对照无干扰;芍药苷、藁本内酯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9~127.1μg/ml(r=0.9998),14.0~112.0μg/ml(r=0.9996);芍药苷、藁本内酯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4%(RSD=1.36%,n=9),98.34%(RSD=1.64%,n=9)。结论 本方法简单、准确,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八珍袋泡茶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珍袋泡茶 薄层色谱 芍药苷 藁本内酯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不同辅料配比下黑糯玉米须水提液生物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研究
4
作者 张博凡 赵文欣 +3 位作者 汪九江 刘泽宇 田雅静 薛建福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3期71-78,共8页
玉米须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开发以玉米须为主、其他辅料为辅的茶饮产品对缓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有重要意义。梳理当前主要购物APP上玉米须茶饮产品的主要辅料成分,并以黑糯玉米须为主材料,与梳理得出的辅料分别进行搭配,比较... 玉米须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开发以玉米须为主、其他辅料为辅的茶饮产品对缓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有重要意义。梳理当前主要购物APP上玉米须茶饮产品的主要辅料成分,并以黑糯玉米须为主材料,与梳理得出的辅料分别进行搭配,比较质量比在1∶2、1∶1和2∶1条件下水提液中生物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8款购物APP销售的139种玉米须茶饮产品中,筛选出了桑叶、山楂、葛根等出现次数占总产品数比例超过20%的13种辅料。黑糯玉米须与大多辅料在质量比2∶1条件下,水提液中总多糖、总皂苷和总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但抗氧化能力表现一般。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考虑生物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得出,黑糯玉米须分别与葛根、栀子、菊花、陈皮、苦荞在质量比2∶1搭配下的综合效应最佳。综上,1.5 g黑糯玉米须与0.75 g葛根、栀子、菊花、陈皮、苦荞搭配可作为玉米须袋泡茶潜在的产品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糯玉米须 水提液 生物活性 抗氧化能力 袋泡茶
下载PDF
赶黄草保健袋泡茶的配方及冲泡工艺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杜鹤阳 詹儒君 +1 位作者 徐应丽 杨艳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以赶黄草、红枣和菊花为原料,研制一款具有保健功能、口味协调的袋泡茶。方法:根据感官评价确定袋泡茶配方,再以冲泡液中黄酮含量为指标,以加水量、冲泡温度、冲泡时间为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赶黄草保健袋泡茶最佳... 目的:以赶黄草、红枣和菊花为原料,研制一款具有保健功能、口味协调的袋泡茶。方法:根据感官评价确定袋泡茶配方,再以冲泡液中黄酮含量为指标,以加水量、冲泡温度、冲泡时间为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赶黄草保健袋泡茶最佳冲泡工艺。结果:赶黄草、红枣与菊花的最佳配比为7∶2∶1;每袋为4 g时,加水量250 mL,冲泡温度90℃,冲泡时间25 min,冲泡效果最佳,此条件下冲泡液中黄酮含量达到6.970 mg。结论:本研究为赶黄草在食品生产中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黄草 袋泡茶 配方 黄酮 冲泡工艺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通袋泡茶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作用机制
6
作者 李梦萍 邓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5期64-67,共4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清通袋泡茶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OIC)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药物的化合物和靶点,并在Cytoscape软件中构建“中药-活性化合物-...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清通袋泡茶治疗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OIC)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药物的化合物和靶点,并在Cytoscape软件中构建“中药-活性化合物-靶点”网络图。使用GeneCards数据库得到OIC的靶点,与药物靶点形成交集得到靶蛋白。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最后运用R语言进行靶蛋白的GO/KEGG分析。结果得到清通袋泡茶活性化合物43个、对应靶基因共164个,OIC相关疾病靶基因51个,与药物对应靶基因映射筛选出靶蛋白22个。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588条,其中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1536条、细胞组分(Cell component,CC)28条、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24条。KEGG通路富集得到信号通路142条。结论通过对活性化合物、靶点、通路的分析,探讨清通袋泡茶治疗OIC的机制,为进一步药理实验验证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清通袋泡茶 阿片类药物 便秘
下载PDF
清咽宣肺袋泡茶的质量标准研究
7
作者 郑黎明 梁小蕾 梁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7期74-77,共4页
目的 建立清咽宣肺袋泡茶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分别对袋泡茶中的薄荷、荆芥进行显微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对袋泡茶中的法半夏、桔梗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袋泡茶中的薄荷脑与胡薄荷酮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 目的 建立清咽宣肺袋泡茶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分别对袋泡茶中的薄荷、荆芥进行显微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分别对袋泡茶中的法半夏、桔梗进行定性鉴别;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袋泡茶中的薄荷脑与胡薄荷酮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安捷伦气相色谱HP-INNOWAX毛细管柱(柱长为30 m,内径为0.25 mm,膜厚度为0.25μm)。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荆芥、薄荷的显微鉴别特征清晰可见;薄荷脑进样量在5.0290~100.5800 ng,胡薄荷酮进样量在5.0105~100.2100 n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薄荷脑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7%,RSD为1.87%;胡薄荷酮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5%,RSD为1.83%。结论 该方法简单、可靠、专属性强,适用于清咽宣肺袋泡茶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咽宣肺袋泡茶 质量标准 薄层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总挥发油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罗布麻无花果叶复合茶包配方优化
8
作者 李飞飞 石淼 +5 位作者 周慧雯 高琛瑜 董荣 乔丹 刘明臣 张珍珍 《茶叶学报》 2023年第4期29-36,共8页
【目的】研制一款复合功能性保健茶包。【方法】以罗布麻茶和无花果叶作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罗布麻茶无花果复合茶包进行工艺优化,采用模糊数学法对罗布麻茶无花果叶复合茶包的色泽、滋味、香气和风格进行感官评分... 【目的】研制一款复合功能性保健茶包。【方法】以罗布麻茶和无花果叶作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罗布麻茶无花果复合茶包进行工艺优化,采用模糊数学法对罗布麻茶无花果叶复合茶包的色泽、滋味、香气和风格进行感官评分。【结果】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无花果叶杀青5 min,无花果叶与罗布麻茶复配比为1∶3,包装材料为玉米纤维,感官评分最高为84分,香气均衡,口感柔和,无苦涩感。【结论】采用本法研制的罗布麻茶无花果叶复合茶包成品香气浓郁,而且工艺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茶 无花果叶 复合茶包 模糊数学法 工艺优化
下载PDF
杜仲复合袋泡茶配比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黄友谊 李林 +3 位作者 宁祖林 胡伟 王珠娜 孙乾秋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4-86,共3页
以杜仲茶为主料,研制成复合袋泡茶;结果表明杜仲茶、炒青、绞股蓝茶三者的配比(重量比)熏香气品质以90押20押1为佳,汤色品质以90押15押1为佳,滋味品质以90押20押1为佳,综合品质以90押20押1为佳。
关键词 杜仲茶 复合袋泡茶 配比 品质
下载PDF
葛根袋泡茶的配方及冲泡参数优化 被引量:5
10
作者 楠极 李远志 +1 位作者 梁焕秋 杨璐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56-59,共4页
以感官评分和葛根素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标准,研究了以枸杞子、金银花为辅料的葛根袋泡茶配方,以及浸泡时间、温度和用水量对袋泡茶综合评分的影响。最佳配方为葛根皮∶葛根肉=4∶1(质量比),枸杞子∶金银花=1∶4(质量比)。通过单因... 以感官评分和葛根素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标准,研究了以枸杞子、金银花为辅料的葛根袋泡茶配方,以及浸泡时间、温度和用水量对袋泡茶综合评分的影响。最佳配方为葛根皮∶葛根肉=4∶1(质量比),枸杞子∶金银花=1∶4(质量比)。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冲泡参数进行了优化。葛根袋泡茶在50 m L 80℃的水浸泡13 min时,其冲泡饮用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袋泡茶 配方 冲泡 参数优化
下载PDF
荷叶复合袋泡茶的研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朱珍 吴晖 +2 位作者 安辛欣 李晓凤 余以刚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1-143,159,共4页
以荷叶为主料,将其与绞股蓝、西洋参复配,研制出功能性袋泡茶配方。通过感官评定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产品的感官质量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当荷叶、绞股蓝和西洋参的比例为1.8∶0.2∶0.2(W∶W)时所得袋泡茶的感官品质最... 以荷叶为主料,将其与绞股蓝、西洋参复配,研制出功能性袋泡茶配方。通过感官评定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产品的感官质量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当荷叶、绞股蓝和西洋参的比例为1.8∶0.2∶0.2(W∶W)时所得袋泡茶的感官品质最佳,荷叶苦涩味被掩盖,有效成分黄酮含量较纯荷叶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叶 袋泡茶 模糊评价 绞股蓝 西洋参
下载PDF
胸腺五肽肽库制备及其免疫活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朱颐申 姚忠 +3 位作者 邱芊 屠春燕 韦萍 应汉杰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合成胸腺五肽D型氨基酸取代肽库,并测定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方法利用组合化学技术,采用简便的茶袋法固相合成制备肽库化合物,对得到的粗肽进行分离纯化,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纯度,免疫活性测定采用氚标记胸腺嘧啶掺入... 目的合成胸腺五肽D型氨基酸取代肽库,并测定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活性。方法利用组合化学技术,采用简便的茶袋法固相合成制备肽库化合物,对得到的粗肽进行分离纯化,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纯度,免疫活性测定采用氚标记胸腺嘧啶掺入法。结果粗肽得率平均在54%左右。通过HPLC分离得到纯肽,经质谱及HPLC分析,所制类似物相对分子质量与胸腺五肽一致,精制后的肽得率平均在36.4%左右。对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作用发现,肽库中两个类似物具有明显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作用。结论D-氨基酸置换的胸腺五肽类似物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比胸腺五肽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五肽 肽库 茶袋法 固相多肽合成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拼配型枇杷花茶袋泡茶的加工及冲泡条件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蒋晓东 刘琼琼 杨晓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对拼配型枇杷花茶袋泡茶的加工工2艺及冲泡条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杀青和干燥工艺对新鲜枇杷花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审评结果影响较大,新鲜枇杷花不需要杀青,直接经热风或远红外线40℃干燥,粉碎,过孔径0.425-1.180mm筛后,与大宗... 对拼配型枇杷花茶袋泡茶的加工工2艺及冲泡条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杀青和干燥工艺对新鲜枇杷花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审评结果影响较大,新鲜枇杷花不需要杀青,直接经热风或远红外线40℃干燥,粉碎,过孔径0.425-1.180mm筛后,与大宗炒青绿茶按质量比5:12拼配、装袋,所得袋泡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均优于原枇杷花与茶叶;该袋泡茶最佳冲泡条件为用90-100℃的水冲泡2min后饮用,冲泡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花 袋泡茶 拼配型 加工工艺 冲泡条件
下载PDF
桑黄灵芝袋泡茶制作及冲泡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洪文龙 谢春芹 +3 位作者 许俊齐 桂行知 张雪松 凡军民 《保鲜与加工》 CAS 2022年第4期52-58,共7页
以桑黄、灵芝为原料,以冲泡液中黄酮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并结合模糊数学法研究桑黄灵芝袋泡茶制作及冲泡工艺。结果表明,桑黄灵芝袋泡茶的最佳配方及冲泡工艺为:桑黄与灵芝质量比为3∶2,... 以桑黄、灵芝为原料,以冲泡液中黄酮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并结合模糊数学法研究桑黄灵芝袋泡茶制作及冲泡工艺。结果表明,桑黄灵芝袋泡茶的最佳配方及冲泡工艺为:桑黄与灵芝质量比为3∶2,冲泡时间20 min,冲泡水温75℃,茶泡袋材质为玉米纤维。采用该工艺配方制作的产品色泽黄润透亮,有桑黄及灵芝的独特香气,感官评分为(87.2±0.3)分,冲泡液中黄酮含量为(12.95±0.23)mg/L。本研究为桑黄、灵芝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方法,为其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灵芝 袋泡茶 配方 冲泡工艺
下载PDF
金针酸枣袋泡剂与煎剂的水溶性浸出物、总黄酮含量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婷 孙伟宁 +4 位作者 崔勇 付晓芸 罗晓煜 万军 周霞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3542-3544,共3页
目的:比较金针酸枣袋泡剂与其煎剂的质量控制指标,探讨该袋泡剂对煎剂的补充替代性。方法:分别采用热浸法和水煎法制备金针酸枣袋泡剂和煎剂供试品溶液,测定并比较2种制剂中水溶性浸出物和总黄酮的含量;另考察袋泡剂浸泡不同时间(0、5... 目的:比较金针酸枣袋泡剂与其煎剂的质量控制指标,探讨该袋泡剂对煎剂的补充替代性。方法:分别采用热浸法和水煎法制备金针酸枣袋泡剂和煎剂供试品溶液,测定并比较2种制剂中水溶性浸出物和总黄酮的含量;另考察袋泡剂浸泡不同时间(0、5、10、15、20、25、30 min)的浸出率以优化浸泡时间。结果:袋泡剂与煎剂中水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分别为50.56%、44.45%(P<0.05),总黄酮含量分别为0.64、0.69 mg/g(P<0.05)。袋泡剂在前20 min溶出量不断增加、浸出率升高,25 min后逐渐达到平衡状态。结论:综合考虑袋泡剂的便捷性及各指标的考察结果,认为2种制剂在主要的质量控制指标上差异不大,袋泡剂可作为煎剂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酸枣袋泡剂 金针酸枣煎剂 水溶性浸出物 浸出率 总黄酮
下载PDF
热研4号王草袋泡茶的加工制作及活性成分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广龙 蒋盛军 +2 位作者 张伟敏 刘国道 虞道耿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2期1883-1886,共4页
热研4号王草是象草和美洲狼尾草的杂交种。热研4号王草是一种植株高大、产量高、嫩茎多汁而略具甜味,叶柔嫩,动物适口性好的热带禾本科牧草。本研究通过低温干燥王草,粉碎形成草粉,分装制成王草袋泡茶;王草袋泡茶浸泡后,茶汁呈橙黄色,... 热研4号王草是象草和美洲狼尾草的杂交种。热研4号王草是一种植株高大、产量高、嫩茎多汁而略具甜味,叶柔嫩,动物适口性好的热带禾本科牧草。本研究通过低温干燥王草,粉碎形成草粉,分装制成王草袋泡茶;王草袋泡茶浸泡后,茶汁呈橙黄色,略带甜味,具新鲜牧草芳香味,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禾本科牧草茶饮料。对袋泡茶的活性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王草中总黄酮含量为28.90mg/g;多酚含量为12.63mg/g;维生素C含量为41.39(mg/100g),这表明王草中含有丰富的对人体具有保健作用的活性成分。同时,王草袋泡茶加工制作的成功对开发其他热带禾科牧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研4号王草 袋泡茶 黄酮 多酚 维生素C
下载PDF
蒲公英根烘焙工艺优化及类咖啡风味茶包研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珊珊 刘亚琼 +2 位作者 林浩鹏 张琦 李志帅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86-92,共7页
以蒲公英根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蒲公英根烘焙工艺进行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为:粉碎程度为40目~80目,烘焙温度为120℃,烘焙时间为30 min。以烘焙后的蒲公英根、苦荞、决明子为原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制... 以蒲公英根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蒲公英根烘焙工艺进行研究,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为:粉碎程度为40目~80目,烘焙温度为120℃,烘焙时间为30 min。以烘焙后的蒲公英根、苦荞、决明子为原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制出一种具有类咖啡风味的茶包。最佳的制作参数为:蒲公英根颗粒40%,苦荞颗粒35%,决明子颗粒25%。此配方下茶汤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80%,多糖含量为16.03 mg/100 mL,黄酮含量为7.98mg/100 m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8.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根 烘焙工艺 类咖啡风味 配方 茶包
下载PDF
加压膨化工艺用于清音袋泡剂制备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丹菲 王溶溶 潘建明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0-243,共4页
目的研究加压膨化工艺用于清音袋泡剂制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加压膨化法和水煎法两种工艺制备清音袋泡剂,并对其样品进行药效学考察;对加压膨化前后的方中君药甘草进行溶出度试验,考察加压膨化工艺对甘草酸铵溶出速率的影响。结果以甘... 目的研究加压膨化工艺用于清音袋泡剂制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加压膨化法和水煎法两种工艺制备清音袋泡剂,并对其样品进行药效学考察;对加压膨化前后的方中君药甘草进行溶出度试验,考察加压膨化工艺对甘草酸铵溶出速率的影响。结果以甘草酸铵为指标,加压膨化前甘草的T50为20.25min,Td为56.20min;加压膨化后甘草的T50为7.975min,Td为18.975min,两者差异具有极显著性。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加压膨化工艺处理的样品作用略优于水煎法制备的样品。结论采用加压膨化工艺制备清音袋泡剂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音袋泡剂 工艺研究 溶出度试验 药效学
下载PDF
楂七降脂袋泡茶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肝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孟君 羊敏 +1 位作者 周薪蓓 李俊贤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楂七降脂袋泡茶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肝组织的影响。方法以喂基础饲料方法建立SD大鼠正常组,以喂高脂饲料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给大鼠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血脂康组和楂七降脂袋泡茶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 目的观察楂七降脂袋泡茶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肝组织的影响。方法以喂基础饲料方法建立SD大鼠正常组,以喂高脂饲料方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给大鼠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血脂康组和楂七降脂袋泡茶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30 d后,从颈A采血测定血脂各项指标,采血后处死剖腹进行形态学显微镜检。结果对大鼠体质量的影响:造模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0.05);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血脂康组和楂七降脂袋泡茶高、中、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楂七各剂量组间比较(P>0.05)。对大鼠血脂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楂七降脂袋泡茶剂组及血脂康组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大鼠肝组织的影响:模型组肝组织损害严重,肝细胞几乎全部破坏,间质增生,并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楂七降脂袋泡茶剂组为正常肝组织,仅高倍镜下可见少量肝细胞有小空泡样变。结论楂七降脂袋泡茶剂能有效调节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脂代谢,为临床运用其防治高脂血症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楂七降脂袋泡茶 高脂血症 肝组织 大鼠 山楂 三七
下载PDF
玉米须大麦茶的研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玮 李佳梅 +1 位作者 孙丽华 李兰红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3年第3期45-48,共4页
以玉米须为主要原料,大麦、甜叶菊、绿茶为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指标为评价标准,研制了玉米须大麦茶,其最佳配方为玉米须4g、大麦0.52g、甜叶菊0.08g、茶0.1g。玉米须大麦茶浸泡液多糖含量99mg,玉米须多糖浸泡得率70%... 以玉米须为主要原料,大麦、甜叶菊、绿茶为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指标为评价标准,研制了玉米须大麦茶,其最佳配方为玉米须4g、大麦0.52g、甜叶菊0.08g、茶0.1g。玉米须大麦茶浸泡液多糖含量99mg,玉米须多糖浸泡得率7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大麦 袋泡茶 多糖 水溶性干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