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思想家嵇康
1
作者 顾农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52-57,共6页
在中古玄学清谈的热门话题中,"养生"与"声无哀乐"这两个题目是由嵇康率先提出来的。《养生论》全面论述了嵇康的人生哲学,其不过问政治、坚决不肯出仕等可以由此得到解释,此论中关于养生长寿之道的意见至今仍有相... 在中古玄学清谈的热门话题中,"养生"与"声无哀乐"这两个题目是由嵇康率先提出来的。《养生论》全面论述了嵇康的人生哲学,其不过问政治、坚决不肯出仕等可以由此得到解释,此论中关于养生长寿之道的意见至今仍有相当大的影响。《声无哀乐论》高度重视欣赏者的主体性,将传统观念加在纯音乐上的教化负担予以剥离,批评前人有关音声接受方面的某些记载乃是故神其说,并明确指出讨论问题应当首先明其"自然之理",对经典中的"俗儒妄记"应当用清明的理性加以分析而不能迷信,表现了一位大思想家的丰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学 嵇康 《养生论》 《声无哀乐论》 “自然之理”
下载PDF
声、音、乐的审美维度 被引量:3
2
作者 廖幸瑶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9-33,共5页
本文从声、音、乐的审美维度对《乐记》和《声无哀乐论》两者进行具体辨析,通过比较去发现它们音乐美学观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力求找出其异同的原因,并说明批判继承两者音乐美学观对建构当代中国音乐美学的... 本文从声、音、乐的审美维度对《乐记》和《声无哀乐论》两者进行具体辨析,通过比较去发现它们音乐美学观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力求找出其异同的原因,并说明批判继承两者音乐美学观对建构当代中国音乐美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记》 《声无哀乐论》
下载PDF
论嵇康对儒家乐教的解构
3
作者 张小雨 《文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5-72,共8页
嵇康《声无哀乐论》的所有论点,其实皆根基于音乐的本质是气这一观念。首先,音乐是天地和合过程中禀气而生成的客观物质,能独立于人而存在。人自身的情感,无法影响到音乐所具备的客观独立性。其次,音乐与人情感的关系是,旋律节奏的“舒... 嵇康《声无哀乐论》的所有论点,其实皆根基于音乐的本质是气这一观念。首先,音乐是天地和合过程中禀气而生成的客观物质,能独立于人而存在。人自身的情感,无法影响到音乐所具备的客观独立性。其次,音乐与人情感的关系是,旋律节奏的“舒急”会使人产生“躁静”之反应。人一旦进入“躁静”状态便会失去平和,从而将事先已积压在内心但并未表现出来的情感状态进行显露。音乐的教化作用、道德意义只表现在是否能帮助人实现平和,这也是雅乐与郑声的根本区别。最后,嵇康与儒家皆提倡以乐为教,二者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对乐这一概念的定义上。嵇康并不否定乐教的价值,而是要对究竟什么是乐,音乐与人内在究竟存在什么关系,如何具体实现乐教等根本问题提出异议。嵇康试图以一种符合于其持有的气化宇宙论、自然哲学的音乐观念与乐教主张取代儒家乐教,这是其“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儒家乐教 儒家乐论 礼乐教化
下载PDF
从比较的视角看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
4
作者 刘沁 《中国美学》 2018年第2期125-135,共11页
本文以音乐的形式性为切入点,兼以中西方美学的比较视野,试图澄清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声无哀乐论》以形式性为音乐的本质,音乐的形式中没有确定性的内容,而是对作为终极实在的'道体'的直接呈现。音乐的形式中也不... 本文以音乐的形式性为切入点,兼以中西方美学的比较视野,试图澄清嵇康《声无哀乐论》的美学意义。《声无哀乐论》以形式性为音乐的本质,音乐的形式中没有确定性的内容,而是对作为终极实在的'道体'的直接呈现。音乐的形式中也不包含确定性的情感,二者之间的关联是非确定性的,也就是'无常'。但是音乐的形式性以其在秩序上的和谐与至善,可以规范与引导人的情感。因而,音乐以其社会功能作为自身的最终评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无哀乐 名实 形式性 形式主义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