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说文解字注》与《说文通训定声》比较分析
1
作者 李超 郝继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6期52-56,共5页
《说文解字注》和《说文通训定声》都是清代学者对传世本《说文解字》进行研究后写成的经典之作。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二书虽皆重视音义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又各有侧重:前者更倾向于还原《说文解字》原貌,保留《说文解字》原有体系,更重视本... 《说文解字注》和《说文通训定声》都是清代学者对传世本《说文解字》进行研究后写成的经典之作。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二书虽皆重视音义之间的相互关系,但又各有侧重:前者更倾向于还原《说文解字》原貌,保留《说文解字》原有体系,更重视本义和本字,属于文字学著作;而后者则是打乱《说文解字》原有体系,建立自己的说解系统,属于语言学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注》 《说文通训定声》 比较
下载PDF
现代编辑出版家的编辑力初探 被引量:10
2
作者 唐银辉 朱宝林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37,共4页
文章从介绍编辑力入手,探讨了现代编辑出版家在出版物策划组稿、编辑加工、出版发行等阶段表现出来的比较典型的编辑力,包括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眼力、精细审慎的加工力、紧扣读者心理的营销力等。研究目的是为当代各类编辑修炼编辑力... 文章从介绍编辑力入手,探讨了现代编辑出版家在出版物策划组稿、编辑加工、出版发行等阶段表现出来的比较典型的编辑力,包括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眼力、精细审慎的加工力、紧扣读者心理的营销力等。研究目的是为当代各类编辑修炼编辑力提供一个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力 现代编辑出版家 鲁迅 叶圣陶 巴金 邹韬奋 郑振铎
下载PDF
《宝训》、《圣训》考 被引量:2
3
作者 倪道善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15,共3页
《宝训》和《圣训》是历代王朝官修的、专辑某个皇帝诏令谕旨及其言论的语录类档案史料编纂物。本文全面地探讨了宝训、圣训的产生和演变、编纂体例、史料来源及其编修机构,并对其史料价值和编修目的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 档案文献 《宝训》 《圣训》
下载PDF
鲁迅、高晓声对农民心路探寻的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吉鹏 赵月霞 《北方论丛》 2003年第2期69-73,共5页
 鲁迅和高晓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农民题材小说创作的两座奇伟的高峰。他们都深切地关注农民的命运,揭示农村的苦痛和悲哀,为农民书写时代的生活篇章是他们共同的艺术追求。同样的题材选择、共同的关注对象使他们笔下的人物延续了农民所...  鲁迅和高晓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农民题材小说创作的两座奇伟的高峰。他们都深切地关注农民的命运,揭示农村的苦痛和悲哀,为农民书写时代的生活篇章是他们共同的艺术追求。同样的题材选择、共同的关注对象使他们笔下的人物延续了农民所特有的精神特质,但同时他们又带有各自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主题的深刻和思想内容的巨大包涵力,而时代氛围、个人气质、人生经历以及文学素养的不同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高晓声 农民心路探寻 比较
下载PDF
试论《说文》声训的解释形式 被引量:1
5
作者 方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2-474,共3页
声训是《说文》的一种重要释义方法。本文主要讨论《说文》声训的解释形式。文中将《说文》声训分为“以音同音近字为训例”、“形声字与声符字相互为训例”、“从某,从某;从某某;从某,某声例”等九种形式并分别加以剖析。这对《说文》... 声训是《说文》的一种重要释义方法。本文主要讨论《说文》声训的解释形式。文中将《说文》声训分为“以音同音近字为训例”、“形声字与声符字相互为训例”、“从某,从某;从某某;从某,某声例”等九种形式并分别加以剖析。这对《说文》释文体例和早期声训的深入研究都是颇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声训 解释形式
下载PDF
《说文解字》女部声训与汉代妇女地位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志云 黄振华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373-375,共3页
《说文解字》声训基于汉代汉字形义关系的疏离和当时文化背景,其文化蕴涵十分丰富。从许慎的思想观念和认识角度出发,分析《说文解字》女部声训并佐证以相关历史文献,可以描摹出汉代社会妇女地位的概貌,并能对此作出符合当时文化环境的... 《说文解字》声训基于汉代汉字形义关系的疏离和当时文化背景,其文化蕴涵十分丰富。从许慎的思想观念和认识角度出发,分析《说文解字》女部声训并佐证以相关历史文献,可以描摹出汉代社会妇女地位的概貌,并能对此作出符合当时文化环境的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女部声训 汉代妇女地位
下载PDF
论声训的性质 被引量:6
7
作者 孙雍长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52-55,共4页
“声训”相对于“形训”和“义训”而言。其主要原理是“声义同源”。它是中国古代训诂家对汉语声义同源规律的一种素朴的、直接的体认和解释。并非一切以音同、音近之字相释的训诂形式都是“声训”。因为取音同、音近之字相释只是“声... “声训”相对于“形训”和“义训”而言。其主要原理是“声义同源”。它是中国古代训诂家对汉语声义同源规律的一种素朴的、直接的体认和解释。并非一切以音同、音近之字相释的训诂形式都是“声训”。因为取音同、音近之字相释只是“声训”的外在形式,而非“声训”的全部内容,更不是“声训”的本质属性。“声训”的性质、旨趣是以音同、音近之字来揭示语词在其命名之初的“所以然之意”,即命名立意之义。这一点,才是“声训”与“形训”、“义训”之不同的重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学 声训 声义同源 定义 命名立意
下载PDF
陆深及其《圣驾南巡日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兴亮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78,共4页
《圣驾南巡日录》是明嘉靖十八年(1539)陆深伴随世宗南巡承天府旧邸过程中所记日记,对研究明代“大礼仪”之争之余绪及世宗南巡这一段历史有重要价值。目前可见的有《说郛三种》本、扫叶山房本、涵芬楼本以及《四库存目》四个版本,本文... 《圣驾南巡日录》是明嘉靖十八年(1539)陆深伴随世宗南巡承天府旧邸过程中所记日记,对研究明代“大礼仪”之争之余绪及世宗南巡这一段历史有重要价值。目前可见的有《说郛三种》本、扫叶山房本、涵芬楼本以及《四库存目》四个版本,本文指出了这四个版本在文字、内容上存在的细微差别,同时对陆深生平及著述作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本 日记 历史 过程 内容 著述 文字 嘉靖 大礼仪 生平
下载PDF
《楚辞章句》声训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宝利 《云梦学刊》 2006年第2期42-45,共4页
《楚辞章句》是汉代重要的训诂著作之一,汉代是声训发达的时期,从声训用语、字形关系、语音学关系、语义学关系及其作用等方面探讨《楚辞章句》的声训用例,有助于深化对声训的认识。
关键词 声训 《楚辞章句》
下载PDF
汉字的意义发展与读音分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会兵 谭礼奎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81-84,共4页
变音别义、变音造词是上古汉语词汇的突出特点。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密切而复杂的关系,读音、字形是表示词语意义的形式,意义是汉字读音和字形的内容,是推动读音、字形分化的决定力量。汉字读音分化是汉语词汇发... 变音别义、变音造词是上古汉语词汇的突出特点。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密切而复杂的关系,读音、字形是表示词语意义的形式,意义是汉字读音和字形的内容,是推动读音、字形分化的决定力量。汉字读音分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衍音”,汉语里出现了大量同源词、孳生词,是汉语声训的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的形 意义发展 读音分化 一字多音 声训
下载PDF
《伤逝》创作目的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4
11
作者 耿庆伟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7期49-51,共3页
《伤逝》是鲁迅创作的唯一一部爱情小说,也是一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作品。本文着眼于文本分析,从作品的内容出发,结合鲁迅当时的创作心境,以男女主人公和鲁迅本人等为研究对象,较为客观地分析了鲁迅小说《伤逝》的创作目的,并对《伤... 《伤逝》是鲁迅创作的唯一一部爱情小说,也是一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作品。本文着眼于文本分析,从作品的内容出发,结合鲁迅当时的创作心境,以男女主人公和鲁迅本人等为研究对象,较为客观地分析了鲁迅小说《伤逝》的创作目的,并对《伤逝》所蕴含的思想主题进行了合理的推测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逝》 涓生 子君 鲁迅
下载PDF
汉语传统语言学的语义场——字族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亚丽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96-98,共3页
语义场的概念源于西方,用于系统描写语义结构。汉语的训诂研究中聚集的为数不少的字族可以看作汉语传统语言学的语义场。随着训诂学的发展,不同的训释方式聚集了不同的字族,按照训释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声训字族、形训字族、义训字族。
关键词 语义场 声训字族 形训字族 义训字族
下载PDF
“硬汉子”精神与“软汉子”形象——桑提亚格与涓生人物形象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惠转宁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8-81,共4页
海明威和鲁迅在各自的民族文化环境中,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地探讨着个体生命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硬汉子”和“软汉子”是以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着的两类人的人格象征,他们面对现实中的失败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海明威热情讴... 海明威和鲁迅在各自的民族文化环境中,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地探讨着个体生命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硬汉子”和“软汉子”是以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着的两类人的人格象征,他们面对现实中的失败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海明威热情讴歌了桑提亚格式的生活的强者,而鲁迅则痛惜地否定了涓生式的生活的懦弱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鲁迅 桑提亚格 涓生
下载PDF
《同源字典》对《释名》的引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闰吉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86-90,共5页
王力的《同源字典》多处引用《释名》,其引用方式有二:一是采用《释名》的声训作为同源字,一是以《释名》训诂见义。王力对《释名》的引用仍十分谨慎,但比以往已有些微改变。其对《释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 王力的《同源字典》多处引用《释名》,其引用方式有二:一是采用《释名》的声训作为同源字,一是以《释名》训诂见义。王力对《释名》的引用仍十分谨慎,但比以往已有些微改变。其对《释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字典》 王力 《释名》 引用 训诂
下载PDF
明代养生著作《厚生训纂》考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孙彪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7-10,共4页
周臣《厚生训纂》一书成书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后几经刊刻,现存版本主要有:文会堂本、孙名成本、涵虚阁本、《寿养丛书》本、映旭斋本、种德堂本、《寿养丛书》精抄本。该书以保健、防老、长寿的理念为基础论述养生,针对个人睡眠饮... 周臣《厚生训纂》一书成书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后几经刊刻,现存版本主要有:文会堂本、孙名成本、涵虚阁本、《寿养丛书》本、映旭斋本、种德堂本、《寿养丛书》精抄本。该书以保健、防老、长寿的理念为基础论述养生,针对个人睡眠饮食、日常起居、性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提出细致规范,认为养生并非玄虚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可加以实践的身体言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生训纂 养生 成书年代 版本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声训与群书对《释名》的引用
16
作者 王国珍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98-102,共5页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大量地引用了《释名》作为例证。《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在引用《释名》时出现了一些失误。致误原因主要是不明白《释名》的声训性质。《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是成...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大量地引用了《释名》作为例证。《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在引用《释名》时出现了一些失误。致误原因主要是不明白《释名》的声训性质。《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是成功引用《释名》的典范,它充分认识到了《释名》的声训性质,多方面挖掘了《释名》的价值。因此,《释名》的声训性质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使用值得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名》 引用 失误 声训
下载PDF
也谈声训的互训
17
作者 张国良 《湘南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7-70,共4页
理论上,声训的训释词是被释词的源词,所以不能互训,否则就倒流为源了。实际上,直接推求语源的声训确实不当互训;如果被释词和训释词都可以离析共同的"义类"和相对应的"事类",则可以以"义类"为枢纽而互训。
关键词 声训 互训 义类 事类
下载PDF
对《说文通训定声》中“假借”的认识
18
作者 宋海荣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2-34,共3页
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里把假借定义为"本无其意,依声托字"。他认为假借必有本字,假借包括同声通写字、讬名标识字等内容。其假借虽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对于我们理解音近义通、探求词和词之间的语源关系有很重要的参考... 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里把假借定义为"本无其意,依声托字"。他认为假借必有本字,假借包括同声通写字、讬名标识字等内容。其假借虽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是对于我们理解音近义通、探求词和词之间的语源关系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 假借
下载PDF
《释名》声训的验证标准 被引量:2
19
作者 鲍思陶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54,共10页
东汉刘熙的《释名》一书试图运用声训的方式来推求语源,但是他和他的前辈们使用的方法是一样的,这种声训是在“一对一”的意义层面上进行的,缺乏词族内部语源意义的推求,也没有经过同族词的验证,所以往往是“射覆”式的。应该从人类文... 东汉刘熙的《释名》一书试图运用声训的方式来推求语源,但是他和他的前辈们使用的方法是一样的,这种声训是在“一对一”的意义层面上进行的,缺乏词族内部语源意义的推求,也没有经过同族词的验证,所以往往是“射覆”式的。应该从人类文化、人类思维和名实关系的角度为之建立验证声训是非的标准,以便能够条分缕析地研究《释名》声训的个案,给其以正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熙 《释名》 声训 验证标准 语源学 训诂学
下载PDF
从声训、“右文说”到同源词——兼谈词的音义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建立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03年第2期37-39,共3页
声训方法的产生表明古人已经认识到音义之间的联系 ,“右文说”已经从在一个平面上进行共时的孤立研究发展为纵向的研究 ,同源词的研究把对词的音义关系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关键词 声训方法 “右文说” 同源词 音义关系 训诂学 词源学 汉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