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洪《神仙传》创作理论考源——以《左慈传》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剑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6,共8页
战国至秦汉的神仙方术传统和魏晋之际输入中土的佛教神通观是葛洪《神仙传》中左慈等方士变化之术的两个理论来源。其中后者极大丰富了道教物类变化术的表现类型,对中古志怪小说表现神通情节和神通道人起到示范作用,而此一特征早在葛氏... 战国至秦汉的神仙方术传统和魏晋之际输入中土的佛教神通观是葛洪《神仙传》中左慈等方士变化之术的两个理论来源。其中后者极大丰富了道教物类变化术的表现类型,对中古志怪小说表现神通情节和神通道人起到示范作用,而此一特征早在葛氏写作《抱朴子内篇》时已肇其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仙传 左慈 变化术 神通 志怪小说
下载PDF
《云笈七籖》卷113(上)所收14则仙传归属置疑 被引量:3
2
作者 罗争鸣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年第2期48-50,共3页
《云笈七籤》卷一一三(上)收录的14则仙传,通常以为《逸史》佚文,李剑国先生《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虽曾怀疑为《神仙感遇传》内容,但经过分析,还是归为《逸史》佚文。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考察,认为这14则仙传乃是杜光庭改编自《... 《云笈七籤》卷一一三(上)收录的14则仙传,通常以为《逸史》佚文,李剑国先生《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虽曾怀疑为《神仙感遇传》内容,但经过分析,还是归为《逸史》佚文。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考察,认为这14则仙传乃是杜光庭改编自《逸史》的篇目,与《逸史》原文已经有很大差别,应属在《神仙感遇传》名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光庭 《云笈七签》 《逸史》 《神仙感遇传》
下载PDF
康儒博英译道教典籍《神仙传》的互文解读模式
3
作者 何立芳 李丝贝 《国际汉学》 CSSCI 2020年第1期77-83,204,共8页
本文围绕美国汉学家康儒博研究、翻译的东晋道教学者葛洪《神仙传》的著作《与天地同寿:葛洪〈神仙传〉翻译与研究》,从译本与疏解内容的相互关联、译本与相关研究之间的关系两个维度,探讨该译本的翻译模式。研究发现,该翻译成果将疏解... 本文围绕美国汉学家康儒博研究、翻译的东晋道教学者葛洪《神仙传》的著作《与天地同寿:葛洪〈神仙传〉翻译与研究》,从译本与疏解内容的相互关联、译本与相关研究之间的关系两个维度,探讨该译本的翻译模式。研究发现,该翻译成果将疏解内容、前期对《神仙传》以及葛洪的另一作品《抱朴子内篇》的相关翻译研究、译本等同置于一个开放、交叉、吸收、转化的动态网络之中,这种互文关联的翻译模式可有效引导读者从《神仙传》源文本语言所彰显的神仙文化研究走向翻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儒博 道教典籍翻译 互文解读模式 《神仙传》
下载PDF
唐前仙传小说与尸解理论——以《列仙传》《神仙传》《洞仙传》为例
4
作者 徐胜男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5期36-40,共5页
尸解是道教假死托形的一种成仙方术,其早期内涵较宽泛,包括灵魂飞升、肉体成仙、死后复生等不同形式,至南北朝时其理论内涵逐渐定型,专指假死托形、解化成仙之术。唐前仙传小说对尸解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表现,《列仙传》视尸解为神仙的... 尸解是道教假死托形的一种成仙方术,其早期内涵较宽泛,包括灵魂飞升、肉体成仙、死后复生等不同形式,至南北朝时其理论内涵逐渐定型,专指假死托形、解化成仙之术。唐前仙传小说对尸解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表现,《列仙传》视尸解为神仙的神异法术,其尸解形式多样,故事情节简单,是对汉代尸解概念的演绎;《神仙传》中尸解理论内涵逐渐明确,死后托形解化成为魏晋时期尸解的主要内容,其掩饰死亡的目的也得到明确;《洞仙传》全面反映了六朝上清派尸解理论,如剑解、杖解等尸解形式的发展,尸解复生理论的完善,对儒家思想的援引,尸解仙等级的划分等。此外,《洞仙传》尸解故事还体现了道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与政权统治之间的冲突及保持政治平衡关系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传小说 尸解 《列仙传》 《神仙传》 《洞仙传》
下载PDF
《神仙传》中的女仙研究
5
作者 沈婷玉 陈洪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69-71,82,共4页
葛洪《神仙传》共记载九位女仙,较《列仙传》而言,她们开始独立于男仙,自成神仙系统,且大多来自民间具体可感的真实人物,民间色彩增强;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来看,葛洪对她们的塑造明显体现出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她们的故事被后世古籍... 葛洪《神仙传》共记载九位女仙,较《列仙传》而言,她们开始独立于男仙,自成神仙系统,且大多来自民间具体可感的真实人物,民间色彩增强;结合当时社会背景来看,葛洪对她们的塑造明显体现出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她们的故事被后世古籍竞相收录、改编,并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仙传》 女仙 形象 故事演变
下载PDF
道教始祖张陵形象的文化嬗变
6
作者 汤洪 李丹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7-184,共8页
道教产生于西蜀鹄鸣山(鹤鸣山),由张陵糅合先秦道家学说,创制道书,将原始道教“五斗米道”阐扬光大。《三国志》始载张陵,历史信息异常简略。《华阳国志》《后汉书》不断增补史料,但张陵历史人物形象依然模糊。魏晋时期,道教繁盛,《神... 道教产生于西蜀鹄鸣山(鹤鸣山),由张陵糅合先秦道家学说,创制道书,将原始道教“五斗米道”阐扬光大。《三国志》始载张陵,历史信息异常简略。《华阳国志》《后汉书》不断增补史料,但张陵历史人物形象依然模糊。魏晋时期,道教繁盛,《神仙传》《魏书》已敷演出更为丰腴的张陵形象,遂使张陵从史述走向仙化,并完成塑造张陵道教开山始祖的天师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张陵 鹤鸣山 《神仙传》
原文传递
《神仙传》的词汇特点与研究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方一新 柴红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9,共6页
晋葛洪《神仙传》词汇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丰富的道教语词、大量的六朝常用语词、芜杂的后出语词和仅见于《神仙传》的语词。当前语言学界相关研究少见。文章意在通过上述几类词语来看《神仙传》的词汇特点,进而揭示其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 晋葛洪《神仙传》词汇的主要特点是具有丰富的道教语词、大量的六朝常用语词、芜杂的后出语词和仅见于《神仙传》的语词。当前语言学界相关研究少见。文章意在通过上述几类词语来看《神仙传》的词汇特点,进而揭示其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的语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仙传 词汇特点 价值
原文传递
汉晋仙传的博物想象与仙家修辞
8
作者 陈斯怀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0年第2期416-443,共28页
汉晋仙传作为中国最早期的神仙传记,是构建神仙世界的主要作品。它们以故事性的传记形式吸收先秦以来的服食与博物文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服食求仙的博物传统:以《列仙传》为代表的世俗化草木博物,众多草木存在广泛的现实来源,与社会医疗... 汉晋仙传作为中国最早期的神仙传记,是构建神仙世界的主要作品。它们以故事性的传记形式吸收先秦以来的服食与博物文化,形成不同类型的服食求仙的博物传统:以《列仙传》为代表的世俗化草木博物,众多草木存在广泛的现实来源,与社会医疗关系密切;以《神仙传》为代表的方士化丹石博物,丹石的服食对技术和物质有更多要求,重视经方依据和专门知识的传承;以上清仙传和《汉武帝内传》为代表的虚幻化仙药博物,各种仙药多是对奇异之物的想象,或者经过特别的文辞修饰。汉晋仙传所记服食求仙的博物特征呈现出由实而虚的变化,想象的程度逐渐增强,这种变化与道教的发展紧密相连,确立了中国古代仙传服食求仙的博物特征和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仙传》 《神仙传》 服食 博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