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调对神韵的兼容——从《清诗别裁集》选王士禛诗看沈德潜的“格调说”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98-502,共5页
清代,中国古代诗学四大流别呈现出相互接纳、融会的特点。沈德潜的"格调说"充分吸收了王士禛"神韵说"的部分特质,在审美追求上,既崇尚阔大朗健的气象,又表现出对"神韵"古淡、清远的美学风格的喜好。这是... 清代,中国古代诗学四大流别呈现出相互接纳、融会的特点。沈德潜的"格调说"充分吸收了王士禛"神韵说"的部分特质,在审美追求上,既崇尚阔大朗健的气象,又表现出对"神韵"古淡、清远的美学风格的喜好。这是因为古淡清远这一美学风范与文人阶层的理想和品格大体一致。另外,从艺术的表达方式上看,"格调"和"神韵"都追求不切,也就是不落实处。这种艺术表达方式,正可以沟通古淡清远和阔大朗健这两种看似不同的美学风貌。当然,沈德潜的"格调说"在融会"神韵说"的基础上,也坚持了自身的独立品格。在题材的选择上,沈德潜的"格调说"坚持对社会的关注。所以,在《清诗别裁集》中,沈德潜虽然以诗作入选数量的方式,肯定了"神韵说"倡导者王士禛诗坛盟主的地位,但他却不顾王士禛对五绝的偏好,大量地选取了王士禛创作的七绝,因为七绝这一体式与现实人生的关联更紧密。这样,沈德潜就以巧妙的方式把"神韵"王士禛改造成了"格调"王士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王士祺 《清诗别裁集》 格调 神韵
下载PDF
“意”辨:论汉语古典诗学形式理论的诠释学之维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方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60,共6页
汉语古典诗学史上有“诗言‘志’”、“诗言‘意’”、“诗缘‘情’”等说法 ,从厘清这其中的“意”与“志”、“情”等之间的区别出发 ,本文将诗歌的“意义”与“形式”置于由“言不尽意”而“意无穷”这一超越过程中来考察。从“言不... 汉语古典诗学史上有“诗言‘志’”、“诗言‘意’”、“诗缘‘情’”等说法 ,从厘清这其中的“意”与“志”、“情”等之间的区别出发 ,本文将诗歌的“意义”与“形式”置于由“言不尽意”而“意无穷”这一超越过程中来考察。从“言不尽意”出发、从“所以道”入手 ,汉语古典诗学揭示 ,“声情”、“意象”所道之“意”为“辞情”所不能道 ,“声情”、“意象”乃是堪与“辞情”并列的“意”之“所以道”的两种独特方式 ;从“意无穷”出发 ,从对“神韵”的分析来看 ,汉语古典诗学揭示 ,“象外之象”、“声外之音”所道之“意”乃是超越性的无穷之意 ,此无穷之“意”为普通语言形式所不能道 ;而对诗歌语言活动中“主体性”与“超主体性”高度统一的强调 ,充分体现了汉语古典诗学形式理论诠释学视界的深刻性与独到性——这一点可以构成我们与西方现代诠释学对话的切入点。本文是“汉语古典诗学形式说法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辞情 声情 意象 神韵
下载PDF
“气韵生动”论新释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公善 《巢湖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62-66,共5页
中国当代美学对气韵生动的解释不够全面。气韵生动是从绘画的角度对艺术的形神提出的总体要求,即神要有气韵,形要生动。气韵生动论在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具体化。气韵生动论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其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性。意境乃气韵生动... 中国当代美学对气韵生动的解释不够全面。气韵生动是从绘画的角度对艺术的形神提出的总体要求,即神要有气韵,形要生动。气韵生动论在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具体化。气韵生动论的强大生命力来源于其根深蒂固的民族文化性。意境乃气韵生动之境,气韵生动是意境之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学 气韵生动 绘画 艺术 文化 意境 哲学
下载PDF
明代复古派论格调与诗体关系
4
作者 李思涯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3,共3页
格调作为中国诗学重要的术语被明代复古派发挥使用,本身与文体关系密切,不仅是体的特征,而且也是体发展变化的表现,通过还可以辨析体之间的差别。同时代的另一重要诗学概念性灵却与体无关而与心学思想有关,比较二者差异,可以看出诗学术... 格调作为中国诗学重要的术语被明代复古派发挥使用,本身与文体关系密切,不仅是体的特征,而且也是体发展变化的表现,通过还可以辨析体之间的差别。同时代的另一重要诗学概念性灵却与体无关而与心学思想有关,比较二者差异,可以看出诗学术语的选用与特定文化精神内在的一致性。同样,与格调比照,诗学概念神韵与体关系也不大,却因而摆脱了诗体的束缚,成为更高位的诗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调 性灵 神韵 文论
下载PDF
从诗歌声音的角度看陆时雍“神韵”论
5
作者 李国新 《学术探索》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7-151,共5页
陆时雍的神韵论是清代王士祯神韵论的前奏。陆时雍的神韵论有较清晰的层次:气是意,色、声、情、景的根源;情、景促成境,意、色促成格,声促成调;通过无、微的方式,格、调、境向韵过渡,并最终形成神。陆时雍通过声色、情景而构建神韵的做... 陆时雍的神韵论是清代王士祯神韵论的前奏。陆时雍的神韵论有较清晰的层次:气是意,色、声、情、景的根源;情、景促成境,意、色促成格,声促成调;通过无、微的方式,格、调、境向韵过渡,并最终形成神。陆时雍通过声色、情景而构建神韵的做法实质就是希图借用这些概念来提升六朝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的价值与地位、贬低唐诗的价值与地位,从理论与实践上达到了祛唐扬齐的目的,并最终批判"以盛唐为诗"的复古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时雍 神韵 声音 声色 情景
下载PDF
醇雅论与神韵说之比较
6
作者 李瑞卿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72,共5页
朱彝尊认为醇雅之美的核心是道德之美,是儒者人格和学养在作品中的艺术显现。它与王士祯标举的"神韵"之美大异其趣。神韵则是诗人追求的诗歌妙境,是对世界的感悟。神韵指向妙理,醇雅则坚守品格。醇雅论与神韵说的提出来源于... 朱彝尊认为醇雅之美的核心是道德之美,是儒者人格和学养在作品中的艺术显现。它与王士祯标举的"神韵"之美大异其趣。神韵则是诗人追求的诗歌妙境,是对世界的感悟。神韵指向妙理,醇雅则坚守品格。醇雅论与神韵说的提出来源于不同的文学史观念和诗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雅 儒者精神 神韵 人格 宗唐
下载PDF
王船山《唐诗评选》简析
7
作者 曾也鲁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0-12,共3页
王船山《唐诗评选》是清代最早的一部披沙淘金的好选本。受儒家"诗教观"与"神韵观"的局限,对某些作家及其作品的评价失之偏颇。
关键词 王船山 唐诗评选 诗教 神韵
下载PDF
王士祯“神韵说”中文学创作理论的三个层面
8
作者 赵理直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8期25-27,共3页
王士祯的"神韵说"是清初"四大诗歌理论"之一,涉及到诗歌的创作、评论诸多方面,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神韵说"中有关诗歌创作理论的脉络十分清晰,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面:"识自本心"、"伫兴... 王士祯的"神韵说"是清初"四大诗歌理论"之一,涉及到诗歌的创作、评论诸多方面,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神韵说"中有关诗歌创作理论的脉络十分清晰,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面:"识自本心"、"伫兴而就",强调作家的悟性和创作灵感;学力深,始能见性情,强调作家的学识;"舍筏登岸、无迹可求",学养、悟性、灵感结合后达到最高创作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韵说” 创作论 顿悟 学力
下载PDF
释“神韵”:钱锺书的诗贵清远说——古典今释的地缘语境 被引量:3
9
作者 夏中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共10页
王士禛(字渔洋)以标举“神韵”而名载批评史。然历代(含当代)批评史家对其“神韵”说实分“青年版”“晚年版”两种,对其晚年撰《池北偶谈》才将“神韵”定位于“诗贵清远”,堪称“破题”一案,则语焉未详。至于为何说钱锺书才是系统阐... 王士禛(字渔洋)以标举“神韵”而名载批评史。然历代(含当代)批评史家对其“神韵”说实分“青年版”“晚年版”两种,对其晚年撰《池北偶谈》才将“神韵”定位于“诗贵清远”,堪称“破题”一案,则语焉未详。至于为何说钱锺书才是系统阐明“神韵”,以期奠定“诗贵清远”说的现代解人,则当代学贤几近无感。本文旨在“双肩挑”。一方面,针对渔洋“神韵”说,既澄清其“青年版”不如“晚年版”,是前者将“李杜”与“王孟”硬提成一个“神”字,系逻辑参照紊乱所致;又追认其“晚年版”优于“青年版”,是因为后者终将“神韵”落到“清远为尚”,郭绍虞在这方面比张少康更具识鉴。但另一方面,晚年渔洋虽将“神韵”定位于“清远为尚”,然又不说明何谓“清”,何谓“远”,何谓“清而不远”抑或“远而不清”,又何谓“清远兼圆”。自清代迄今,唯钱锺书对“神韵”给出了无愧为“现代解人”的诗学答卷。钱锺书以释“神韵”为平台重构“诗贵清远”之现代学说,是依次从“源头(谢赫《古画品录》)”“拐点(借南宗画理来‘以画论诗’)”“机制(范温‘余味即韵’)”三层次来纵深营造,所有的诗学建材皆取自千年国故,然其落成的诗学建筑(内涵)却极具现代理论之严整浑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今释 神韵 钱锺书 诗贵清远说 地缘语境
下载PDF
严羽“优游不迫”“沉着痛快”审美风格论析说——兼论其与入神之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丽明 《红河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4-37,共4页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中提出诗之“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本文试对“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二词作纵向与横向分析,并进而结合严羽诗歌理论本身及后世尤其是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探讨其与“...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中提出诗之“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本文试对“优游不迫”与“沉着痛快”二词作纵向与横向分析,并进而结合严羽诗歌理论本身及后世尤其是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探讨其与“入神”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游 优游不迫 入神 神韵
下载PDF
《音韵日月灯》与《洪武正韵》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辛彩凤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8-433,共6页
《音韵日月灯》"标榜"羽翼《洪武正韵》,然其韵部体例使用"沈韵"一○六韵,反切也更多地来自诗韵系韵书,使得后人对其标榜多有质疑。文章发现,《音韵日月灯》不合于其所规定之一○六韵的"混切"全部来自《... 《音韵日月灯》"标榜"羽翼《洪武正韵》,然其韵部体例使用"沈韵"一○六韵,反切也更多地来自诗韵系韵书,使得后人对其标榜多有质疑。文章发现,《音韵日月灯》不合于其所规定之一○六韵的"混切"全部来自《洪武正韵》,这些数据表明,《音韵日月灯》实际韵部的确遵用了《洪武正韵》"切法",来自《洪武正韵》的反切在相当程度上冲击了《音韵日月灯》一○六韵的韵系框架。由于年代相隔较久以及个性的差异,《音韵日月灯》在细节上表现出一些与《洪武正韵》所代表的明初官话音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日月灯》韵部“沈韵”《洪武正韵》明代官话
下载PDF
神韵内涵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全国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58-72,共15页
文学活动系统理论的发展为研究神韵提供了新的视野。依据文学活动四要素即生活、作者、作品、读者,从现实生活、创作主体、作品和接受主体这四个角度来探讨神韵。现实生活的内在精神是神韵产生的源泉。创作主体通过养气,形成富有神韵... 文学活动系统理论的发展为研究神韵提供了新的视野。依据文学活动四要素即生活、作者、作品、读者,从现实生活、创作主体、作品和接受主体这四个角度来探讨神韵。现实生活的内在精神是神韵产生的源泉。创作主体通过养气,形成富有神韵的审美气质和个性,进而创作出富有神韵的作品。作品是神韵的载体,神韵在作品中表现为超越语言、由作品整体产生的深远无穷的意蕴。接受主体在接受作品时,在创作主体意图的指引下感悟出人的生命意义、人生存在的价值以及现实生活的意蕴,形成富有个性的认识,丰富作品神韵的内涵,实现对神韵的再创。现实生活、创作主体、作品、接受主体构成了文学创作活动连续的、上升的循环系统,神韵在这一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韵 现实生活 创作主体 作品 接受主体
下载PDF
王国维“境界为探其本”质疑
13
作者 杜冉冉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09-114,141,共7页
王国维认为在《人间词话》提出的"境界"说的概念触及了艺术创作及欣赏的本质,而中国传统文论中的"兴趣"及"神韵"等概念不过是"道其面目",对此,国内学界对此看法颇多。实际上,"境界"... 王国维认为在《人间词话》提出的"境界"说的概念触及了艺术创作及欣赏的本质,而中国传统文论中的"兴趣"及"神韵"等概念不过是"道其面目",对此,国内学界对此看法颇多。实际上,"境界"说更多的来源于西学话语体系,和"兴趣"、"神韵"等中国传统文论概念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文化鸿沟,其间并不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 兴趣 神韵 探其本
下载PDF
王渔洋“神韵”说——以《唐贤三昧集》为中心
14
作者 李小雨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62-65,69,共5页
王渔洋所倡"神韵",主要体现为诗歌"清""远"的艺术风格。正因为以"神韵"来概括盛唐诗歌气象,故而《唐贤三昧集》不取李、杜二家诗。此外,王渔洋自作诗虽喜用僻事、多用地点,然而他自觉追求诗歌... 王渔洋所倡"神韵",主要体现为诗歌"清""远"的艺术风格。正因为以"神韵"来概括盛唐诗歌气象,故而《唐贤三昧集》不取李、杜二家诗。此外,王渔洋自作诗虽喜用僻事、多用地点,然而他自觉追求诗歌创作的"清""远"风格,因此与"神韵"说并不相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渔洋 唐贤三昧集 神韵
下载PDF
深云立交桥梁检测及加固改造
15
作者 刘印华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06年第2期47-50,共4页
根据深云立交桥梁的检测结果,对该桥目前的整体状况、工作状态,及其使用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对桥的病害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加固方案。
关键词 深云立交桥梁 检查 检测 加固改造
下载PDF
王士禛“神韵”说生命意蕴浅析
16
作者 丁修振 《淄博师专学报》 2006年第3期63-66,共4页
王士礻真"神韵"说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艺术经验与民族审美传统的总结,具有很强的传承性。诗歌历来具有关注生命,关注人生的传统。剖析"神韵"说背后的生命意蕴,就是对中国传统文... 王士礻真"神韵"说是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艺术经验与民族审美传统的总结,具有很强的传承性。诗歌历来具有关注生命,关注人生的传统。剖析"神韵"说背后的生命意蕴,就是对中国传统文人生命认知与感悟的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韵 传统文人 生命意蕴
下载PDF
王士禛艳体诗论
17
作者 贺琴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40-45,共6页
"艳体诗"是王士禛诗歌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其艳体诗的创作包括"香奁体"和"无题诗"。顺治年间王士禛分别与王士禄、彭孙遹以"香奁体""无题"诗唱和,两次唱和的作品体现出对两种艳体诗... "艳体诗"是王士禛诗歌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其艳体诗的创作包括"香奁体"和"无题诗"。顺治年间王士禛分别与王士禄、彭孙遹以"香奁体""无题"诗唱和,两次唱和的作品体现出对两种艳体诗的不同理解,具有一定辨体意识。王士禛的艳体诗创作既受到诗坛大环境的影响,也出于其探索诗歌路径的自觉需要。他将艳体诗含蓄蕴藉的创作手法和惝恍迷离的审美特质引入其后来的"神韵"诗中,确立了其诗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艳体诗 辨体 神韵诗
下载PDF
钱锺书对严羽《沧浪诗话》的误解与原因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顺庆 郑澈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122,共6页
虽然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是王渔洋"神韵"说的理论渊源之一,但严羽在《沧浪诗话》里却并没有正式提及"神韵"一词。钱锺书在《谈艺录》和《管锥编》两书中多处征引的严羽所谓"诗之有神韵者",从文献上考... 虽然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是王渔洋"神韵"说的理论渊源之一,但严羽在《沧浪诗话》里却并没有正式提及"神韵"一词。钱锺书在《谈艺录》和《管锥编》两书中多处征引的严羽所谓"诗之有神韵者",从文献上考证,是一个子虚乌有的命题。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界已经出现了以讹传讹的现象:由于钱锺书在学界的权威地位,有些研究者未加辨别就直接引述了钱锺书的错误观点。事实上,"神韵"这一概念范畴在严羽所处的南宋尚未出现,但严羽的诗论主张与"神韵"说确有着密切联系,而钱锺书在《谈艺录》和《管锥编》两书中论述"神韵"的相关内容,则是混淆了"神韵"的提法和它的理论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沧浪诗话》 神韵 误解
原文传递
从“身韵”看中国古典舞艺术形态的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彦池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47,共4页
中国古典舞尽管是当代创建的舞蹈种类,但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所倡导的理性精神与和谐统一的古典审美理念,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动作形态、形象规约和艺术范式之中。笔者分别从"以和为美"、"程式严谨"和&qu... 中国古典舞尽管是当代创建的舞蹈种类,但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所倡导的理性精神与和谐统一的古典审美理念,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动作形态、形象规约和艺术范式之中。笔者分别从"以和为美"、"程式严谨"和"典雅温润"三大特征出发,分析和阐释以"身韵"为典范的在当代中国古典舞美学追求下的艺术形态特征,由此指明中国古典舞"身韵"将古典艺术情怀和当代艺术复现之中所暗含的传统美学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韵 古典艺术 中国古典舞 传统美学
原文传递
舞蹈继续教育教材中中国古典舞身韵与基本功训练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安歌昕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5,共4页
长期以来,我国的舞蹈成人教育由于缺乏相关的教材使得教学成果受到相应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不论是现今成人舞蹈教育的需求还是未来的持续发展,都迫切需要解决自身教材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继续教育阶段的"中国古典舞"基... 长期以来,我国的舞蹈成人教育由于缺乏相关的教材使得教学成果受到相应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不论是现今成人舞蹈教育的需求还是未来的持续发展,都迫切需要解决自身教材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继续教育阶段的"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教学中,采用"基训"与"身韵"相结合的施教办法,通过"融韵于技"、"以韵促技"、"技韵相融"的训练方式,不但可以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学习和训练纳入基本功训练的范畴,而且可以使"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增强韵律性、趣味性和可舞性,提高学习效率。这样,既解决了当下继续教育阶段"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存在的问题,也是继续教育阶段"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长远发展的可行之路。这种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特点以及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法,才是真正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继续教育 中国古典舞 基训 身韵 结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