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进深港合作打造世界级“高教-科创-人才”枢纽的战略思考
1
作者 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共9页
深圳和香港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两个核心引擎,两地优势互补、珠联璧合。深港合作打造世界级“高教-科创-人才”枢纽,有利于建设全球科创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 深圳和香港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两个核心引擎,两地优势互补、珠联璧合。深港合作打造世界级“高教-科创-人才”枢纽,有利于建设全球科创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作用,依托香港优质高校资源,强化深港两地教育和人才的深度合作与高效协同,形成国际化人才吸附与培养的“磁场效应”,打造世界级优质“高等教育枢纽”;其次,要深化两地科技与金融合作,强化企业在促进深港协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优化“深圳科创+香港创科”的成果转化衔接机制,打造“创投-创新-创业”铁三角,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和创富环境,形成“创新-创业-创富”的“金三角”;最后,要抓住河套科技创新合作区这个深港“强强联合”的关键着力点,形成“一核多极、多层联动”格局,促进制度型开放和规则衔接,把深港的“制度之异”变成“制度之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港合作 高等教育 创新人才 科技金融 产业创新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下载PDF
深港“双城三圈”的空间布局与运行机制探索--基于区域经济合作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赖明明 庆东瑞 李治 《特区经济》 2023年第10期7-10,共4页
本文从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与政策文件相结合的视角进行分析,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下,分析深港合作的发展历程,以及前海与河套,指出“北部都会区”的提出是深港区域合作的深化,是深港合作在空间布局... 本文从区域经济合作理论与政策文件相结合的视角进行分析,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背景下,分析深港合作的发展历程,以及前海与河套,指出“北部都会区”的提出是深港区域合作的深化,是深港合作在空间布局上的重大转机,为此,在进一步研究“北部都会区”与“双城三圈”关系、“双城三圈”空间布局与运行机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双层三圈”空间布局的清晰界定与探索运行机制需要同步进行,“双城三圈”的运行机制要在坚持“一国两制”制度基础上,在遵循共赢原则、平等原则、差异化原则、开放原则的前提下,构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港合作 “双城三圈” 空间布局 运行机制
下载PDF
文化迁移视角下的中国香港建筑师在前海实践--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2013-2020建设简述
3
作者 刘劲 肖映博 《世界建筑导报》 2023年第2期46-51,共6页
本文从文化迁徙的角度回顾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一、二期工程策划设计全过程。梦工场项目是深圳前海践行深港合作的重点项目,具有深港合作多元文化背景基因,从策划开始,就得到了内地与中国香港的高度关注和多方位、多层次深度合作,前海各... 本文从文化迁徙的角度回顾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一、二期工程策划设计全过程。梦工场项目是深圳前海践行深港合作的重点项目,具有深港合作多元文化背景基因,从策划开始,就得到了内地与中国香港的高度关注和多方位、多层次深度合作,前海各相关部门亦给予了鼎力支持。但在“1.5级城市开发”时空受限的情景下,前海的快速建设与变化的环境文脉,将中国香港建筑专业模式与“惯习”的边界一次次重新构建,中国香港建筑师则经历着时间压缩与面临超越中国香港本土建筑经验的双重难题;同时内地与中国香港两地建筑专业人士充分的深入交流,发生理念与工作方式的碰撞与融合。梦工场项目一、二期工程的设计实践发展过程,深刻反映出深港两地对众创空间与产业发展理念的共性与差异,也为深入理解前海近十年来的建设历程提供了实证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海 深港合作 深港青年创新创业梦工场 文化迁移 时空压缩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ESG表现——基于绿色创新的调节效应
4
作者 高绍福 罗文婷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2期62-72,共11页
随着首批两项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的正式发布,如何提升企业ESG表现以推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实务界和理论界的热点议题。利用沪深港通交易机制提供的准自然实验环境,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以实证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ESG表现的影... 随着首批两项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的正式发布,如何提升企业ESG表现以推进可持续发展成为实务界和理论界的热点议题。利用沪深港通交易机制提供的准自然实验环境,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以实证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机制的实施通过提高标的企业市场关注度和优化投资者结构改善企业ESG表现,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且该政策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具有较高信息披露质量企业中更明显。此外,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活动可强化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研究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证据,也为当前企业ESG表现影响因素的探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 绿色创新 投资者结构 企业ESG表现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街区多尺度创新网络研究——前海合作区案例
5
作者 唐志华 杨斯雨 +3 位作者 王璐瑶 叶瑞峰 林卓玲 李文辉 《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5期6-10,共5页
以知识产权归属地为前海合作区的合作申请专利文献为依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文本分析方法,探讨创新街区多尺度创新网络特征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包括:①创新街区创新网络规模和广度较小,发展潜力较大,网络信息资源的传递性和可... 以知识产权归属地为前海合作区的合作申请专利文献为依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文本分析方法,探讨创新街区多尺度创新网络特征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包括:①创新街区创新网络规模和广度较小,发展潜力较大,网络信息资源的传递性和可达性较好;除跨境尺度外,创新街区创新网络整体结构呈较明显的“大分散、小聚集”趋势;应通过发展跨境创新网络获取更多境外创新资源和信息。②创新街区不同尺度创新网络均具有地理邻近特征,创新街区省域尺度、区域尺度创新网络还具有经济邻近特征;应积极与经济发达地区合作,通过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提升创新网络空间敏感度,减少地理距离的障碍。③创新街区跨境尺度、省域尺度创新网络具有认知邻近、关系邻近和技术邻近特征,区域尺度、本地尺度和地方尺度创新网络具有关系邻近和技术邻近特征;应注重积累认知邻近基础,不断突破路径依赖和路径锁定,创造新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街区 创新网络 多尺度 前海合作区 邻近性 专利文献
下载PDF
股票市场对外开放与企业创新投入——基于沪港通与深港通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余静文 陈海健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7,共13页
围绕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带来的收益和回报,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沪港通)和深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深港通)的实施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样本中,入选沪港通... 围绕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带来的收益和回报,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沪港通)和深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深港通)的实施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样本中,入选沪港通和深港通标的的上市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对外开放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股票流动性和增加风险分担三个渠道提升了上市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成为沪港通和深港通标的的非国有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创新投入水平;进入机制内的上市企业应收账款占比显著下降,即股票市场对外开放提高了上市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这可能是企业增加创新投入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港通 深港通 股票市场对外开放 创新投入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深港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实践考察与机制构建:一个共生系统视角
7
作者 耿旭 李洪浩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6期48-58,共11页
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深港两地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该议题的核心在于形成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以促进两地的深层次发展。既有研究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或协同视角为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做出了一定... 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深港两地的重大战略任务。当前,该议题的核心在于形成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以促进两地的深层次发展。既有研究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或协同视角为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做出了一定的理论贡献,但对共生系统视角下的科技创新合作,尤其是不同合作形态与强弱关系的分析较少。基于此,以共生理论为基础,以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界面为核心要素,以“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为目标模式,建构了“区域科技创新合作共生系统”分析框架,深入剖析了深港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合作现状,并构建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向“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转变的共生机制。研究发现,尽管共生单元的主体数量持续增加,但共生动力仍有不足;在共生环境上,虽然已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但制度衔接仍需进一步强化;对于共生界面,虽然多元科创平台正持续建立,但科创服务仍待完善。因此,构建深港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共生机制应关注以下维度:一是科创共生单元高效联动机制,包括构建共识性顶层设计、形成多元共生主体创新协同、培育跨境人才流动融合三个子机制;二是科创共生环境营造优化机制,包括强化科技创新文化环境培育、优化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完善科技创新制度衔接三个子机制;三是科创共生界面渠道融通机制,包括打造跨境科技创新全链条服务机制、完善跨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机制、优化跨境科技创新全过程金融支持机制三个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深港合作 共生理论 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 科技创新制度衔接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基于沪深港通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
8
作者 侯超惠 陈全保 帅昭文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110,共10页
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对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以及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到2021年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利用沪深港通的实施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沪深港通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 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对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以及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到2021年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利用沪深港通的实施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沪深港通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不仅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还提升了其绿色创新质量。机制检验表明,沪深港通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等途径促进了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沪深港通对民营制造业企业和非重污染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创新促进作用更大。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于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和扩大资本市场开放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 绿色创新 制造业
下载PDF
“双区”效应与创新创意之都建设--以深圳龙华区为例
9
作者 张雄化 《特区经济》 2020年第3期16-20,共5页
在湾区经济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双重背景下,深圳龙华区迎来前所未有之发展机遇。分析显示,深圳龙华区建设创新创意之都符合历史定位、契合资源禀赋、适宜产城共荣、顺合与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同时,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上,表明... 在湾区经济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双重背景下,深圳龙华区迎来前所未有之发展机遇。分析显示,深圳龙华区建设创新创意之都符合历史定位、契合资源禀赋、适宜产城共荣、顺合与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同时,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上,表明深圳龙华区建设创新创意之都极具可行性。据此,在总结国外建设创新型城市及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基础上,文末探究了行政区率先建成创新创意之都的实现路径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先行示范区 创新创意之都 城市发展 深圳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背景下沪深港通制度与制造业企业创新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宇驰 张慧妍 李新月 《金融经济》 2023年第10期28-37,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金融开放。沪港通和深港通是我国金融开放的重要制度,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将2010—2022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沪深港通制度的落地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金融开放。沪港通和深港通是我国金融开放的重要制度,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将2010—2022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沪深港通制度的落地实施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深港通制度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治理能力在沪深港通制度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在融资约束较大、规模较大以及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中,沪深港通制度的实施能够发挥更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 制造业创新 公司治理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从深圳人才创新模式看江苏推动人才引领驱动的路径与方向
11
作者 徐菲璠 孙欣沛 宣雨竹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第29期9-12,20,共5页
深圳已由原来的政策引才逐步向环境引才、文化引才转变,在资源要素供给中,重点突出政府的先导性作用,统筹带动市场、社会和用人主体的多方力量,形成了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乃至城市整体品质提升的有机融合。文章坚持目标驱动和问题导向,... 深圳已由原来的政策引才逐步向环境引才、文化引才转变,在资源要素供给中,重点突出政府的先导性作用,统筹带动市场、社会和用人主体的多方力量,形成了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乃至城市整体品质提升的有机融合。文章坚持目标驱动和问题导向,深入剖析梳理深圳人才工作形式内涵,在其创新做法中辨明内在逻辑,在其成长历程中明确发展路径,在对标世界先进中探寻其核心优势,剖析深圳人才发展优势结合江苏科技人才未来发展趋势、战略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高地 江苏科技人才 粤港澳区人才 深圳人才 科技创新
下载PDF
“深港创新圈”发展及其推动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蒋玉涛 杨勇 +2 位作者 李朝庭 商惠敏 林涛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0-84,共5页
分析"深港创新圈"的发展基础,研究其发展优势,提出如何发挥"深港创新圈"核心节点作用,推动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深港创新圈 珠三角 产业转型升级
下载PDF
CEPA背景下深港旅游合作的创新策略 被引量:8
13
作者 董观志 白晓亮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80,F003,共3页
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经济的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区域整合体已经成为当今旅游业竞争的基本单位。作为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的子系统,深港旅游合作在CEPA背景下无疑更加具有先导和典范意义。以CEPA为切入点,从操作主体、合作原则与合作方... 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经济的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区域整合体已经成为当今旅游业竞争的基本单位。作为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的子系统,深港旅游合作在CEPA背景下无疑更加具有先导和典范意义。以CEPA为切入点,从操作主体、合作原则与合作方式的角度探讨了深港旅游合作的创新策略,试图构建出两地合作策略创新的开放型系统,从而为两地的旅游合作战略初步建立了实施的概念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PA 深港旅游合作 战略平台 创新策略
下载PDF
香港第三次产业转型中的创新科技产业发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钟韵 王静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25,共6页
创新科技产业是香港第三次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也是回归以来特区政府培育的重点产业领域。回归近20年来,CEPA的签订促进了香港与内地更紧密的经贸合作,粤港合作平台的构建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深港创新科技产业的合作... 创新科技产业是香港第三次产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也是回归以来特区政府培育的重点产业领域。回归近20年来,CEPA的签订促进了香港与内地更紧密的经贸合作,粤港合作平台的构建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深港创新科技产业的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近年来,广东尤其是深圳的科技产业发展迅猛,在某些方面发展水平已超越了香港。香港创新科技产业的投入,包括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的数量都有待增加;香港科研能力强,但是科技产品市场转化能力不足;重商意识以及本地制造业基础薄弱,不利于科技创新服务业的发展,来自周边及国际上其他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的竞争,使香港科技在对接内地市场方面已不存在优势。但在粤港合作平台建设不断推进、合作的制度框架不断完善,以及"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所提供的机遇下,香港仍具备发展创新科技产业的优势。加强与广东,尤其是与深圳的科技合作,将对香港创新科技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科技产业 区域合作 深港比较 时间序列模型
下载PDF
深港科创合作政策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钟韵 韩霜 《港澳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51-61,94,95,共13页
科技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合作领域,科创合作政策效应及其与政策侧重点之间的关联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在深圳与香港地区的科创合作中,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两地科创合作的重点平台。本文以与河套地区开发密切相关的两份文... 科技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合作领域,科创合作政策效应及其与政策侧重点之间的关联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在深圳与香港地区的科创合作中,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两地科创合作的重点平台。本文以与河套地区开发密切相关的两份文件《落马洲河套地区综合研究合作协议书》《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的签订时间2008年和2017年作为政策效应评估的两个时间节点,运用双重差分工具,评估并对比两个时点的深港科创合作的政策效应。进而对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各级政府出台的科创相关政策进行文本分析,厘清近期科创合作政策的关注重点,并探讨前述政策效应与政策侧重点之间的关联。最后结合政策效应与政策文本的分析发现,提出深港科创合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 双重差分 政策效应评估 共词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世界知名创新走廊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振江 石义寿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20年第2期29-35,共7页
"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平台,发挥着重要引领和辐射作用。分析世界知名创新走廊的发展和演变情况,可以发现,它们在推进原始创新、培育创新型企业、建设创业服务体系、融入国际创新... "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核心平台,发挥着重要引领和辐射作用。分析世界知名创新走廊的发展和演变情况,可以发现,它们在推进原始创新、培育创新型企业、建设创业服务体系、融入国际创新网络、完善创新服务配套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特征。通过借鉴世界知名创新走廊的发展经验,文章认为,广东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应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动大中小科技企业融通发展,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积极链接国际创新资源,完善政府服务配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世界知名创新走廊 创新生态 发展经验 启示与建议
下载PDF
“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促进“一核一带一区”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振江 曾铁城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21年第1期23-29,共7页
广东-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是珠三角核心区建设的重大创新平台,在促进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协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目前正在逐步成为推动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的策源地、引领极、示范区和先行地。将“广深港澳... 广东-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是珠三角核心区建设的重大创新平台,在促进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协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目前正在逐步成为推动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的策源地、引领极、示范区和先行地。将“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作为推动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协同发展的引领性工程,一方面要坚持强核,以走廊建设为抓手,提升珠三角核心区的创新引擎作用;另一方面要推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深化区域创新合作,促进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加快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 一核一带一区 区域协同创新
下载PDF
以自贸区法治创新推进深港深度合作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燕妮 《开放导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41,共5页
深港两地联系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广东自贸区前海片区身兼三重使命,理应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为自贸区的法治化创新探索新的道路,以法治不断推进深港深度合作。但目前深港两地合作还存在着产业结构、要素流动、制度冲突等领域的困难... 深港两地联系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广东自贸区前海片区身兼三重使命,理应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为自贸区的法治化创新探索新的道路,以法治不断推进深港深度合作。但目前深港两地合作还存在着产业结构、要素流动、制度冲突等领域的困难。从法治化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破解前海深港合作僵局的根本路径,在于前海法治的发展和进步,唯其如此,深港深度合作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港合作 自贸区 法治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背景分析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齐海燕 《价值工程》 2022年第31期4-6,共3页
本文论述了在大湾区建设以及复杂的国际局势等背景下,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带来的新契机,剖析了深港两地的优势互补的现实基础,探讨了建立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湾区 深港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关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发展路径的思考
20
作者 田晓萍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17,共2页
前海合作区深港合作,香港期盼的核心利益是,以前海为平台,优先进入中国大陆服务市场;深圳则可充分利用香港的优势,通过微观层面的企业合作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宏观层面的管理合作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拟定时应转变过去重点依赖税收... 前海合作区深港合作,香港期盼的核心利益是,以前海为平台,优先进入中国大陆服务市场;深圳则可充分利用香港的优势,通过微观层面的企业合作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宏观层面的管理合作促进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拟定时应转变过去重点依赖税收优惠的思路,应重点从服务业市场准入、体制机制创新、人才环境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港合作 现代服务业 市场准入 体制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