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uid inclusion, siliceous rock geochemistry of Shewushan lateritic gold deposit, Hubei Province, eastern China: Implication for the genesis of primary orebody 被引量:5
1
作者 WANG Minfang ZHENG Youye +4 位作者 XU Rongke LIU Yunguang XIAO Fan CHENG Shanwen SUN Xiangmin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4年第1期65-76,共12页
The Shewushan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16 km southwest of Jiayu County, Hubei Province, eastern China, which is the largest lateritic gold deposit in Asia, consisting of a series of mineralized faults containing gold g... The Shewushan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16 km southwest of Jiayu County, Hubei Province, eastern China, which is the largest lateritic gold deposit in Asia, consisting of a series of mineralized faults containing gold grades of 1.0–19.5 g/t set within a larger, lower-grade(0.2–1.0 g/t) zone. According to the fluid inclusions study,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 ranges from 70–350℃, and concentrates between 140–220℃. The laser Rama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2 and CH4 exist in mineralized fluid. In addition, the major and trace element and REE geochemical data show that the genesis of the siliceous rocks is hydrothermal genesis, formed by mineralized fluid bearing SiO2 transmitted along faults to the surface, and replace the carbonate rocks to begin deposition. Primary gold mineralization is attributed to hydrothermal activity that followed the main period of tectonic deformation of the Indosinian orogeny, which caused the regional detachment regime in southeast Hubei. The reversed fold and the fault system formed the fluid migration channel in the Shewushan area. EPMA results show that Au exists in arsenopyrite(850×10-6–1550×10-6 Au) and pyrite(470×10-6–1340×10-6 Au). Therefore,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field observation, we suggest that the genesis of primary orebody in Shewushan deposit is carlin type, while not weathered residual 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红土型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中国东部 湖北省 硅质岩 矿体 起源
下载PDF
Weathered Mantle Hosted Gold Deposit atShewushan, Hubei, Central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Hong Hanlie Wang Qinyan The Center for Material Research and Test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Bian Qiujuan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1年第1期60-67,共8页
A supergene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at Shewushan, south Hubei, Central China. The Au mass fraction of the supergene deposits ranges from 1.0.10-6 to 19.5 10-6, with an average of about 2.2 10-6. Primary gold mineral... A supergene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at Shewushan, south Hubei, Central China. The Au mass fraction of the supergene deposits ranges from 1.0.10-6 to 19.5 10-6, with an average of about 2.2 10-6. Primary gold mineralization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well developed faults and fractures mainly on the crest of the reverse anticline with gold mass fraction exceeding1.0 X 10-6(average 0.6 X 10-6 ), the gold occurs as small Ag-bearing particles in association with illite and kaolinite, and partly incorporated within the lattice of pyrite. Fluid inclusion studies on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yield trapping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from 110 to 290 and 410 105 to 460 105 pa, respectively. The salinities of mineralization fluids range from 2. 6 % to 8. 4 % w(NaCl, equivalent). Calculated (18O) values and measured (D) data of the hypogene fluids indicate a meteoric origin. These fluids underwent extreme 18 O enrichment by reacting with country carbonate rock. Supergene gold minerali- zation is confined largely to the lower portion at the weathered mantle; the gold occurs as small native gold particles accompanied by clay minerals, kaolinite and illite and Mn and Fe oxides.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Au, together with As and Sb, decreases progressively from the top of ore body to some 2 kilometers away and define a lateral dispersion halo.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gold is mobilized by surficial leaching and concentrated at the lower portion of the weathering profile, and thio-sulfate may play an active role in gold dissolution and re-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deposit weathering inclusion temperature stable isotopes shewushan.
下载PDF
湖北嘉鱼县蛇屋山金矿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环境约束 被引量:9
3
作者 徐萌萌 徐广东 +6 位作者 孙祥民 朱本杰 刘蕴光 肖凡 许荣科 徐永利 李宝庆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9-276,共8页
湖北蛇屋山金矿是亚洲最大的红土型金矿,矿区内硅质岩发育,覆于含矿红土层之上,并与硅化灰岩呈渐变过渡。硅质岩主要由微晶和隐晶组成,其SiO2含量为96.87%~97.90%,w(Si)/w(Al)=92.84~287.66,平均值为173,处于纯硅质岩的范畴。硅质岩... 湖北蛇屋山金矿是亚洲最大的红土型金矿,矿区内硅质岩发育,覆于含矿红土层之上,并与硅化灰岩呈渐变过渡。硅质岩主要由微晶和隐晶组成,其SiO2含量为96.87%~97.90%,w(Si)/w(Al)=92.84~287.66,平均值为173,处于纯硅质岩的范畴。硅质岩样品的w(Al)/w(Al+Fe+Mn)为0.189~0.388,平均值为0.303,具热液成因硅质岩的特征。根据Al、Fe、Mn三角图的投点,认为本研究区硅质岩为热液成因硅质岩。微量元素w(Ni)/w(Co)、w(Fe)/w(Ti)、w(Ti)/w(V)、w(U)/w(Th)也说明了硅质岩具有热水沉积成因。w(Ce)/w(Ce*)为1.05~1.27,平均值为1.12,(La/Ce)N为0.84~1.12,平均值为0.98,微量元素V的含量(3.02~4.26μg/g)以及常量元素w(MnO)/w(TiO2)(1.0~2.0)都显示此研究区硅质岩具有大陆边缘硅质岩的特征。结合宏观特征,确定硅质岩有可能形成于卡林型金矿去碳酸盐化阶段,属于热液活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蛇屋山金矿 湖北
下载PDF
湖北嘉鱼蛇屋山红土型金矿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4
作者 蔡鹏捷 许荣科 +6 位作者 朱本杰 陶长才 廖明迅 刘嘉 王红军 卢锐 杜文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9-397,共9页
蛇屋山红土型金矿是鄂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金矿,自该矿发现始,围绕该矿及类似矿床研究,已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该矿床成因认识、成矿过程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争议。作者通过大量室内资料分析及野外进行实地调研,找出了该矿床研究中争议... 蛇屋山红土型金矿是鄂东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金矿,自该矿发现始,围绕该矿及类似矿床研究,已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该矿床成因认识、成矿过程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争议。作者通过大量室内资料分析及野外进行实地调研,找出了该矿床研究中争议的焦点及各自依据,并介绍了与蛇屋山相关的国外同类矿床成因及勘查进展,蛇屋山金矿找矿研究工作部分进展,以期为该矿今后的科研和找矿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并认为该矿床远景有可能达到超大型矿床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认识 成矿过程 国外同类矿床 矿床远景 蛇屋山红土型金矿床
下载PDF
湖北蛇屋山金矿床含金碳酸盐岩风化成矿过程 被引量:4
5
作者 高帮飞 江少卿 周迎春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1-369,共9页
为阐述含金碳酸盐岩的风化成土过程,以湖北蛇屋山红土型金矿床为例,系统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研究。研究发现,从风化壳腐泥层→杂色粘土带,碱金属、FeO、MnO、有机碳(Morg)、稀土元素(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等元素,以及钾长石、... 为阐述含金碳酸盐岩的风化成土过程,以湖北蛇屋山红土型金矿床为例,系统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研究。研究发现,从风化壳腐泥层→杂色粘土带,碱金属、FeO、MnO、有机碳(Morg)、稀土元素(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等元素,以及钾长石、斜长石和黄铁矿等矿物的含量逐渐降低。质量平衡计算表明,风化过程中Si、Fe、Al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迁移,溶解在流体中的碱金属亦会在风化壳特定层位富集,形成自生粘土矿物。研究认为,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与金迁移富集均受风化强度制约。早期氧化阶段,风化较弱,以黄铁矿氧化和碳酸盐岩溶解,Ca、Mg大量淋失为特征,环境显中碱性,金以硫代硫酸盐络合物形式迁移。晚期水解阶段,风化较强,强烈的水-岩相互作用,导致不溶硅酸盐矿物水解,伴随着硅酸盐矿物中K、Na等碱金属的进一步淋失和高岭石的生成;最终,风化彻底时,粘土矿物中SiO2和Al2O3发生分离,形成典型的红土。此阶段,环境从中碱性缓慢过渡到中酸性,金以胶体或氯化物络合物形式迁移。金沉淀富集主要与表生矿物吸附和岩-土界面附近被大量Fe2+、Mn2+还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风化 腐泥层 红土型金矿 蛇屋山
下载PDF
湖北蛇屋山金矿区风化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虞人育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8-37,共10页
湖北嘉鱼蛇屋山金矿区风化型金矿床,矿体赋在于松散粘土层中,含不等量砾砂的粘土为含矿寄主岩。矿体呈似层状,产状平缓呈平卧状态。矿床规模大,长约1300m,宽约350m,面积达0.5km ̄2,矿体厚1.2~41.2m,A... 湖北嘉鱼蛇屋山金矿区风化型金矿床,矿体赋在于松散粘土层中,含不等量砾砂的粘土为含矿寄主岩。矿体呈似层状,产状平缓呈平卧状态。矿床规模大,长约1300m,宽约350m,面积达0.5km ̄2,矿体厚1.2~41.2m,Au品位(1.1~7.6)×10 ̄(-6)。矿石氧化程度高,金主要呈游离态次显微金形式存在。成矿控制因素主要受基岩岩性、地质构造环境和松散层性质。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矿化原岩及下伏或附近基岩中的原生金矿体、具金矿化或金异常的含金地质体。矿床形成是表生风(红土)化作用的结果,为风化残积成因红土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地质特征 成因 风化型
下载PDF
再论蛇屋山红土型金矿的成因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松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4-124,共11页
蛇屋山金矿是我国第一个大型红土型金矿床。它具有规模大、品位低、易采、易选、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是黄金矿业中建设大型露采堆浸场的理想基地。这个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奥陶系碳酸盐岩硅化破碎带,成矿活动以第四纪化学风化作用为主。... 蛇屋山金矿是我国第一个大型红土型金矿床。它具有规模大、品位低、易采、易选、经济效益好等特点,是黄金矿业中建设大型露采堆浸场的理想基地。这个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奥陶系碳酸盐岩硅化破碎带,成矿活动以第四纪化学风化作用为主。在中更新世热带雨林条件下,在岩石的红土化过程中,金从原岩中析出,与风化产生的铁质水溶液一起,沿着红土裂隙向下渗透,停积于地下潜水面,形成似层状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矿床成因 红土型矿床 蛇屋山
下载PDF
嘉鱼蛇屋山金矿热液蚀变和表生风化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柯云峰 《湖北地质》 1993年第1期57-63,109-110,共9页
本文按热液活动的组合顺序,阐述了早、中、晚及酸滤——氧化四个阶段的主要蚀变种类,蚀变矿物特征,共生组合及其分布,并分别讨论黄铁矿、石英、雄黄、雌黄、石油和碳化、重晶石等蚀变矿物以及风化作用在金的活化运移及沉淀中的作用。指... 本文按热液活动的组合顺序,阐述了早、中、晚及酸滤——氧化四个阶段的主要蚀变种类,蚀变矿物特征,共生组合及其分布,并分别讨论黄铁矿、石英、雄黄、雌黄、石油和碳化、重晶石等蚀变矿物以及风化作用在金的活化运移及沉淀中的作用。指出细粒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立方体或凸多面体黄铁矿的共生是金矿体的指示矿物,粗粒立方体黄铁矿不含金或含金少。硅化、碳化与金的沉淀关系密切。风化作用使金重新活化且均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屋山金矿 热液活动 酸滤——氧化 蚀变矿物 指示矿物 金的沉淀
下载PDF
湖北蛇屋山红土型金矿床PSDs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帮飞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7,共4页
土壤颗粒粒度分布(PSDs)是复杂物理化学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分形理论是刻画这一复杂过程的有利工具。通过对蛇屋山金矿床赋矿红土的PSDs研究发现,赋矿红土颗粒平均粒度在3.42~28.53μm之间,同时从风化壳浅部到深部有增加的趋势。分形... 土壤颗粒粒度分布(PSDs)是复杂物理化学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分形理论是刻画这一复杂过程的有利工具。通过对蛇屋山金矿床赋矿红土的PSDs研究发现,赋矿红土颗粒平均粒度在3.42~28.53μm之间,同时从风化壳浅部到深部有增加的趋势。分形统计学研究表明,赋矿红土PSDs在1.71~9.46μm范围内具有分形特征(R2>0.94),分维值(D)变化范围为2.86~2.22。红土剖面样品的矿物组成、伊利石结晶度Kübler指数以及样品颗粒粒级的综合分析认为,随着Kübler指数不断增加,流体-土壤作用增强,黄铁矿的氧化、长石的黏土化等导致土壤颗粒由粉粒向黏粒的转化。D值与黏粒/粉粒含量的良好相关性指示了流体-土壤相互作用而导致红土颗粒的细粒化这一过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因此,颗粒粒度分形特征可以作为评价红土型风化成土过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Ds 分形 红土型金矿床 湖北蛇屋山
下载PDF
蛇屋山金矿矿区第四纪地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钟志林 《资源环境与工程》 1998年第2期6-9,共4页
本文对蛇屋山矿区的更新统(主要是中更新统)作了新的划分。从下至上分为四个岩性段,第一段属母质层,第二段属淀积层,第三段和第四段属淋溶层。红土型金矿是由含矿构造岩在风化(红上化)过程中,矿质发生淋积作用富集而成。主矿体... 本文对蛇屋山矿区的更新统(主要是中更新统)作了新的划分。从下至上分为四个岩性段,第一段属母质层,第二段属淀积层,第三段和第四段属淋溶层。红土型金矿是由含矿构造岩在风化(红上化)过程中,矿质发生淋积作用富集而成。主矿体赋存于淀积层(第二岩性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屋山 金矿 中更新统 含矿构造岩 淋积作用 淀积层
下载PDF
湖北蛇屋山卡林型金矿地质及成因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施民 黎家祥 《贵金属地质》 1995年第3期184-192,共9页
蛇屋山金矿产于以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为主体的倒转背斜及双重逆冲构造中;矿床属低温热液成因(原生金矿);浅部矿体,即缓倾斜断层构造岩中的原生金矿,经历了第三纪以来近亿年的风化淋滤改造,成为可露采、易堆浸的风化金矿床;矿... 蛇屋山金矿产于以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为主体的倒转背斜及双重逆冲构造中;矿床属低温热液成因(原生金矿);浅部矿体,即缓倾斜断层构造岩中的原生金矿,经历了第三纪以来近亿年的风化淋滤改造,成为可露采、易堆浸的风化金矿床;矿石品位低,金呈微细粒浸染状。与美国卡林型金矿类比,该矿属卡林型金矿。蛇屋山卡林型金矿分为原生金矿和风化金矿两个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屋山 卡林型 金矿床 地质特征 成因 风化作用
下载PDF
蛇屋山金矿原生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彤 杨明爱 《湖北地质》 1992年第2期40-46,共7页
湖北省蛇屋山金矿床原生矿石可分两种自然类型,即碎裂灰岩型和含砾粉砂质粘土岩型。据组合大样分析两种类型的矿物组合比较简单,金属矿物以黄铁矿、白铁矿为主,非金属矿物以水云母、高岭石、方解石、石英为主,化学成分以富含低温热液元... 湖北省蛇屋山金矿床原生矿石可分两种自然类型,即碎裂灰岩型和含砾粉砂质粘土岩型。据组合大样分析两种类型的矿物组合比较简单,金属矿物以黄铁矿、白铁矿为主,非金属矿物以水云母、高岭石、方解石、石英为主,化学成分以富含低温热液元素Ba、Sr、Hg、As、Sb为特征。两种类型中金的含量分别为0.89×10^(-6)和2.06×10^(-6),金的平衡系数分别达97.73%和82.62%。金主要赋存于粘土矿物和黄铁矿中,金在粘土矿物中呈次显微不规则状或小圆球状自然金和银金矿被吸附在高岭石和水云母的晶体边缘,金在黄铁矿中呈晶格金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屋山 金矿 原生矿石 自然类型 赋存状态
下载PDF
有关湖北蛇屋山金矿成因的几点浅识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源骏 《湖北地质》 1995年第1期84-90,共7页
作者根据:东起阳新富水西止嘉鱼蛇屋山矿田100km范围内所出露的中下寒武至奥陶系及其伴生的大量Au矿床、矿化体和地球化学异常所反映出明显的矿源层特征;由缓倾斜逆冲断层和牌产状张性滑动断层组成的热水环流通道;σ34S、... 作者根据:东起阳新富水西止嘉鱼蛇屋山矿田100km范围内所出露的中下寒武至奥陶系及其伴生的大量Au矿床、矿化体和地球化学异常所反映出明显的矿源层特征;由缓倾斜逆冲断层和牌产状张性滑动断层组成的热水环流通道;σ34S、σ18O、σD等同位素值及成矿温度等,与我国贵州、特别是与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对比,认为在成因上定为卡林型问题不大.此外对地表风化—淋漓矿床成矿机制,地表矿与深部原生矿的关系,以及成矿时代等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和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屋山 金矿 热水环流 卡林型
下载PDF
有关湖北蛇屋山金矿成因的几点浅识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源骏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年第B04期105-108,共4页
根据东起阳新富水、西止嘉鱼蛇屋山矿田100 km范围内所出露的中下寒武—奥陶系及其伴生的大量Au矿床、矿化体和地球化学异常所反映出明显的矿源层特征,由缓倾斜逆冲断层和陡产状张性滑动断层组成的热水环流通道:δ^(34)S、δ^(18)O、δ... 根据东起阳新富水、西止嘉鱼蛇屋山矿田100 km范围内所出露的中下寒武—奥陶系及其伴生的大量Au矿床、矿化体和地球化学异常所反映出明显的矿源层特征,由缓倾斜逆冲断层和陡产状张性滑动断层组成的热水环流通道:δ^(34)S、δ^(18)O、δD等同位素值及成矿温度等,与中国贵州,特别是与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对比,认为在成因上定为卡林型问题不大。此外对地表风化—淋漓矿床成矿机制,地表矿与深部原生矿的关系,以及成矿时代等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和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屋山 金矿 热水环流 卡林型
下载PDF
蛇屋山金矿断裂构造岩的基本特征及其含金性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璧珍 刘施民 《湖北地质》 1992年第2期30-39,109,共11页
本文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将蛇屋山金矿断裂构造岩划分为构造角砾岩、构造砾岩,碎裂岩和碎斑岩四类,岩石变形机制主要是脆性变形,局部压扁塑性变形,而某些易变形矿物晶体内部结构的改变也经常可见。该金矿属微细粒型金矿,含金围... 本文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将蛇屋山金矿断裂构造岩划分为构造角砾岩、构造砾岩,碎裂岩和碎斑岩四类,岩石变形机制主要是脆性变形,局部压扁塑性变形,而某些易变形矿物晶体内部结构的改变也经常可见。该金矿属微细粒型金矿,含金围岩为断裂构造岩,与金矿关系最密切的是粘土岩质碎裂岩和粘土岩质碎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构造岩 变形机制 微细粒型金矿 嘉鱼 蛇屋山
下载PDF
鄂南蛇屋山金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立山 黎湘 曾明中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1999年第4期30-36,共7页
通过对蛇屋山金矿氢氧碳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探讨了主要载金矿物的形成条件与氢氧碳硫及成矿流体的来源,指出内生成矿期的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深循环并与海相碳酸盐发生了广泛的水岩交换,形成了原生微细浸染型金... 通过对蛇屋山金矿氢氧碳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探讨了主要载金矿物的形成条件与氢氧碳硫及成矿流体的来源,指出内生成矿期的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深循环并与海相碳酸盐发生了广泛的水岩交换,形成了原生微细浸染型金矿化,其后在表生条件下金进一步富集而形成了金矿床中粘土质矿石主矿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地球化学 蛇屋山 鄂南
下载PDF
蛇屋山低品位金矿的工业利用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裕中 任春玉 董菊清 《湖北地质》 1993年第2期79-83,97,共6页
蛇屋山金矿是我国低品位金矿的新类型,属全风化矿石,可回收有用元素为金,银甚少。金主要以不可见游离金形式分布于大量粘土矿物间,金矿区平均金品位只有2g/t。选冶试验表明该矿可浸性极好,采用制粒预处理堆浸工艺提金,技术经济指标高,... 蛇屋山金矿是我国低品位金矿的新类型,属全风化矿石,可回收有用元素为金,银甚少。金主要以不可见游离金形式分布于大量粘土矿物间,金矿区平均金品位只有2g/t。选冶试验表明该矿可浸性极好,采用制粒预处理堆浸工艺提金,技术经济指标高,经济效益好,因而该类型资源具有实际经济价值。根据堆浸试验结果,按价格法测算该类金矿床最低工业品位可降低至1.0g/t,从而增加黄金储量,扩大找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金矿 资源评价 最低工业品位测算
下载PDF
湖北省蛇屋山金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成矿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祥民 丁厚炳 +1 位作者 徐荣科 陈婕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0年第4期506-511,共6页
湖北省蛇屋山金矿自发现以来,矿床成因争议不断,直接影响着本区勘查方法和找矿工作的导向。通过对矿区的深入调查及对前人资料的重新认识,从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地质条件、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金矿化特征等方面入手,对矿床的控矿因素... 湖北省蛇屋山金矿自发现以来,矿床成因争议不断,直接影响着本区勘查方法和找矿工作的导向。通过对矿区的深入调查及对前人资料的重新认识,从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地质条件、金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金矿化特征等方面入手,对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成矿机制进行探讨,进一步总结成矿地质规律。研究认为印支期—燕山早期近东西向断裂与燕山晚期叠加的一系列北东向断裂共同形成本区独特的构造断块(片)格局,区内金矿化与多期次构造有关,多期次构造复合部位及附近容矿构造为有利的成矿地段;中更新世的表生风化作用对已形成的原生金矿体进行了改造。蛇屋山金矿为中低温热液成矿的卡林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金矿 成矿地质条件 控矿因素及成矿机制 蛇屋山
下载PDF
利用GIS技术对蛇屋山型金矿进行评价方法探讨
19
作者 钟洛加 张思发 《湖北地质》 1997年第2期56-61,共6页
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数据分析为手段,通过综合信息处理方法,提取蛇屋山地区、地质、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等寻找红土型金矿的特征信息,据已知金矿矿产与各类数据的关系,建立评价该区红土型金矿的综合预测模型,以期对该... 本文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数据分析为手段,通过综合信息处理方法,提取蛇屋山地区、地质、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等寻找红土型金矿的特征信息,据已知金矿矿产与各类数据的关系,建立评价该区红土型金矿的综合预测模型,以期对该区矿产资源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空间分析 蛇屋山 金矿 特征信息 预测模型 资源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