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荀子《非十二子》思想解析
1
作者 李振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战国末期思想文化折中综合的趋势日渐显著,荀子是这一思想文化走向的典型代表。受稷下学风影响,荀子以儒学为基础,折中综合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等思想观念,实现了先秦哲学史上的第一次批判综合。《非十二子》是一篇综合分析评... 战国末期思想文化折中综合的趋势日渐显著,荀子是这一思想文化走向的典型代表。受稷下学风影响,荀子以儒学为基础,折中综合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等思想观念,实现了先秦哲学史上的第一次批判综合。《非十二子》是一篇综合分析评论先秦诸家学说,特别是批判儒家思孟学派的论文。文中将当时先秦诸家很有影响的十二位代表人物,两两成对,分为六家,后称六家十二子,即它嚣、魏牟,陈仲、史鰌,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孟轲。荀子逐一对他们的思想言行进行了分析、批判和总结,显示出荀子的学术立场及其与先秦思想史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非十二子》 批判综合
下载PDF
清代古诗选本对津阪孝绰《古诗大观》的影响考论
2
作者 杨玉琳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84-91,97,共9页
《古诗大观》是日本江户中后期汉学家津阪孝绰所著的一部古诗选本,该书用汉文对《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进行了详细的注解,并大量引用清代古诗选本,深受清代诗学影响。津阪孝绰秉持沈德潜《古诗源》“格调说”的诗学观念,以儒家诗教... 《古诗大观》是日本江户中后期汉学家津阪孝绰所著的一部古诗选本,该书用汉文对《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进行了详细的注解,并大量引用清代古诗选本,深受清代诗学影响。津阪孝绰秉持沈德潜《古诗源》“格调说”的诗学观念,以儒家诗教观疗愈江户诗坛的淫靡之风。他还吸收了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折衷情辞”的批评标准,坚持“以情为本,择辞而归雅”的审美原则,但他对“雅”的接受在格调说的影响下呈现出泛化的特点。此外,他在借鉴张玉谷《古诗赏析》“逐段分疏”解诗方法的同时,也受日本“意解”或“意悟”之说影响,呈现出专注解意的本土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阪孝绰 古诗大观 清代诗学 孔雀东南飞 木兰辞
下载PDF
“存在”、“此在”与“是非”——兼论庄子、海德格尔对人的存在问题观点之异同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克谦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25-30,共6页
西方哲学中“存在”一词在翻译成中文时出现的麻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映照出“存在”一词的多重含义和所谓“存在”问题的矛盾晦暗之处。汉语虽没有一个与“存在”完全对等的词语,但却用多个不同的词语来表述包含在“存在”中的问题。... 西方哲学中“存在”一词在翻译成中文时出现的麻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映照出“存在”一词的多重含义和所谓“存在”问题的矛盾晦暗之处。汉语虽没有一个与“存在”完全对等的词语,但却用多个不同的词语来表述包含在“存在”中的问题。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庄子所谈论的“是非”问题与海德格尔所谓“存在”、“此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一个问题,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却是不同的。这一比较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中西方哲学传统中对个人的看法上的一个比较普遍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 此在 是非 庄子 海德格尔
下载PDF
论《独立评论》的另一个核心——黎昔非主持的发行所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寒梅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108,共5页
一个成功的刊物,编辑部尤其是名家编辑固然非常重要,但社务工作也同样不可或缺。事实上,《独立评论》社除了以胡适为首的编辑部外,还存在着以黎昔非为首的社务部——发行所。编辑部和发行所组成了《独立评论》社的两翼两轮,共同推动《... 一个成功的刊物,编辑部尤其是名家编辑固然非常重要,但社务工作也同样不可或缺。事实上,《独立评论》社除了以胡适为首的编辑部外,还存在着以黎昔非为首的社务部——发行所。编辑部和发行所组成了《独立评论》社的两翼两轮,共同推动《独立评论》取得了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昔非 胡适 《独立评论》
下载PDF
略论南宋初年平定游寇的斗争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忠礼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23-28,共6页
南宋初年,游定猖獗,它严重地威胁到建立不久的南宋政权的安全。但是,只经过了短短的数年时间,各股游寇相继被平定,南宋政权也转危为安。本文分析了南宋初年游寇出现的原因、成分以及游寇对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巨大危害性;论述了南宋... 南宋初年,游定猖獗,它严重地威胁到建立不久的南宋政权的安全。但是,只经过了短短的数年时间,各股游寇相继被平定,南宋政权也转危为安。本文分析了南宋初年游寇出现的原因、成分以及游寇对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巨大危害性;论述了南宋军队与游寇斗争的经过、获胜原因以及平定游寇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游寇 岳飞 韩世忠 张俊
下载PDF
《将军底头》与《迷舟》的互文性研究——兼论新历史小说的本土艺术渊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剑敏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46-50,共5页
 《将军底头》和《迷舟》分别是施蛰存与格非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代表作,比照之下可以看出,两部作品在情节结构、角色设置、冲突模式以及人物心理分析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共同之处。在讲述历史事件的方式上,都侧重于对人物内心世界以及潜...  《将军底头》和《迷舟》分别是施蛰存与格非历史题材小说中的代表作,比照之下可以看出,两部作品在情节结构、角色设置、冲突模式以及人物心理分析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共同之处。在讲述历史事件的方式上,都侧重于对人物内心世界以及潜意识活动的展现,从中也可以看出新历史小说与施蛰存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小说 历史题材小说 施蛰存 艺术渊源 人物内心 格非 互文性 人物心理分析 讲述 本土
下载PDF
韩非“势治”思想再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宋洪兵 《古代文明》 2007年第2期42-51,共10页
韩非认为“势”作为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权力形态,是一切政治运作必须具备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势”的强制性及不分善恶地发挥作用的中性特征,决定了“势”既可造福万民又可为祸天下的品格。围绕着如何确保“势”的运用符合为... 韩非认为“势”作为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权力形态,是一切政治运作必须具备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势”的强制性及不分善恶地发挥作用的中性特征,决定了“势”既可造福万民又可为祸天下的品格。围绕着如何确保“势”的运用符合为天下人谋利益的正义标准,韩非具体分析了通过“势位”归属的正义性,即通过“贤人”的道德人格和内在修养来节制权势滥用的方法。他强调,在无法始终依靠“贤人”来确保权力运用正义性的情况下,必须关注在君主世袭时代绝大多数情况下君主为“中人”的现实,从权力行使规范角度,即以“法治”,来确保权力行使的正义性。他认为从权力行使规范的公平和正义而非“势位”归属正义性角度来思考政治问题,更能实现天下大治的政治理想。约束、限制权力,使其行使符合为天下人谋利益的正义标准,最终实现天下大治,是先秦诸子共同的政治理想,法家及韩非亦不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势治 贤势关系 权力行使 正义性
下载PDF
评耿云志先生的《黎昔非先生与〈独立评论〉》一文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文才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5-91,共7页
《安徽史学》2 0 0 3年第 1期所刊登的耿云志先生《黎昔非先生与〈独立评论〉》一文 ,明显存在至少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偏离文章主题与中心 ,意在维护胡适 ;二是以己意曲解、推测史实而为胡适辩解 ;三是有不符合学术规范之处。
关键词 耿云志 黎昔非 胡适 《独立评论》 学术规范
下载PDF
苏轼与米芾书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于军民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32-136,140,共6页
作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两位杰出代表,苏轼与米芾在书法创作理念上追求自然天成、任性而为,书法目标理念追求不薄古人、大胆创新。他们的书学思想有重要的趋同性的同时,又有各自独立的书法识见:苏尊唐、米贬唐;苏重学问、米重技法;苏视... 作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两位杰出代表,苏轼与米芾在书法创作理念上追求自然天成、任性而为,书法目标理念追求不薄古人、大胆创新。他们的书学思想有重要的趋同性的同时,又有各自独立的书法识见:苏尊唐、米贬唐;苏重学问、米重技法;苏视书为娱事,米视书为正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米芾 书学思想 创新
下载PDF
论熊十力的“韩非学”研究——兼及“了解之同情”何以可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洪兵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22,共9页
历代儒家往往视法家人物为其思想敌人而痛诋不止。以学派立场为归属的研究和判断,极容易出现意气用事以及以态度之争代替观点之争的趋势,实难对法家人物及其思想做到"了解之同情"。作为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熊十力,本着... 历代儒家往往视法家人物为其思想敌人而痛诋不止。以学派立场为归属的研究和判断,极容易出现意气用事以及以态度之争代替观点之争的趋势,实难对法家人物及其思想做到"了解之同情"。作为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熊十力,本着学术的良知以韩非子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为出发点,对韩非子人格做出高度肯定的同时,也从各方面深刻剖析了韩非子思想中的真意,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发此前儒者之所未发,足堪为后来研究法家及韩非子者借鉴。熊十力这一现代大儒的"韩非论",不仅在思想史、文化史以及学术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当今学界反思韩非子研究以及在评价古人如何做到"了解之同情"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熊十力 法家
下载PDF
历史的篡改与真相——以《独立评论》“经理人”黎昔非个案为中心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炜民 《宜春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48-54,共7页
《独立评论》之所以成为胡适毕生创办的刊物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从而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报刊史上最著名的刊物之一,重要原因在于除了有以胡适为首的强势编辑部之外,还有一个长期被有意无意遮掩忽略的社务部门——即以黎昔非为首... 《独立评论》之所以成为胡适毕生创办的刊物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从而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报刊史上最著名的刊物之一,重要原因在于除了有以胡适为首的强势编辑部之外,还有一个长期被有意无意遮掩忽略的社务部门——即以黎昔非为首的"发行所"。这两个核心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独立评论》的成功,归功于以胡适为首的编辑部和以黎昔非为首的社务部的通力合作。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只知有以胡适为首的编辑部而不知有以黎昔非为首的社务部,《独立评论》的社务部门及其负责人黎昔非之所以被掩盖乃至抹杀,这除了有的学者治学不够严谨之外,主要是胡适掩盖、歪曲、篡改历史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黎昔非 《独立评论》 篡改历史
下载PDF
合肥的地理与名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立柱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年第6期42-50,共9页
“合肥”得名问题,东汉应劭以来,论者纷纭,知名者数十家,以郦道元说“夏水暴涨,施合于肥”影响最大,但不符合地理实际。秦汉时期自沛郡城父县乘船经西肥水直达合肥而入长江是一条著名的水道,给当时人们合肥得名与西肥水、(东)肥水与南... “合肥”得名问题,东汉应劭以来,论者纷纭,知名者数十家,以郦道元说“夏水暴涨,施合于肥”影响最大,但不符合地理实际。秦汉时期自沛郡城父县乘船经西肥水直达合肥而入长江是一条著名的水道,给当时人们合肥得名与西肥水、(东)肥水与南肥水相连通有关系的认识。魏晋以降这条水路因地震而阻塞不通,学者们又以后世南淝水的地理情况来说合肥的得名。讨论合肥得名,需要了解秦汉合肥的地理与当时人的地理知识,正是这些促成了合肥的命名。依据《水经》及郦道元注的记述,结合汉魏水道通行的情况,可知汉魏人认为施水自肥水别出,东南流经合肥城南,又东分为两支,一支北出入阳渊,一支东南入湖,而合肥“城居四水中”,即施水南肥河经合肥城北、西、南三面再东出,加上东面肥水枝津构成四水环城,则合肥实为肥水合围之城,合者“合口也”,“汇合之称”也,“合肥”说的正是县城为肥水干、支流围合之义。合肥县之设略可定在淮南王刘长刘安父子在位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 肥水 施水 郦道元
下载PDF
简析庄子的“彼此是非”论及生死观
13
作者 黄忠晶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39-42,93,共5页
《庄子·齐物论》中“彼此是非”一节,历来论者多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且由于此段话在文字辨正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遂造成种种误解。对此段话作逐字逐句的考辨,庄子是在本体论意义上谈“彼此是非”。庄子“彼此是非”的思想最出色的运... 《庄子·齐物论》中“彼此是非”一节,历来论者多从认识论的角度分析,且由于此段话在文字辨正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遂造成种种误解。对此段话作逐字逐句的考辨,庄子是在本体论意义上谈“彼此是非”。庄子“彼此是非”的思想最出色的运用表现在其生死观上,他并不是一味地将生死等同起来,而是在看到异中之同时,也看到同中之异,其心态和思想十分复杂,从而能够更深刻地体味人和他所在的那个世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彼此 是非 生死
下载PDF
中外社会学教育方式的差异对费孝通的影响
14
作者 徐祥运 张童阔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55-60,共6页
费孝通先生作为一个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求学期间曾在中国和英国学习。在理论教学方式上,中国施行"先生讲与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英国主张"师生平等"对话,积极引导学生发言,学会自己思考。在实践调查训练方面,西方... 费孝通先生作为一个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求学期间曾在中国和英国学习。在理论教学方式上,中国施行"先生讲与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英国主张"师生平等"对话,积极引导学生发言,学会自己思考。在实践调查训练方面,西方早期和当时的中国社会存在许多"摇椅上的人类学家",或较少有学者注重本土化的研究。费孝通在中外老师的教育指导下,跨越文野之别,将理论和人文精神很好地融合在社会调查之中。中外教育方式的不同体现在费孝通各个时期的著作中,影响了其一生的学术生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吴文藻 马林诺夫斯基 史禄国 帕克 社会学教育方式
下载PDF
韩非“法术势并用说”驳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贾坤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7-84,共8页
"法术势并用说"是韩非思想研究的主流观点。它创始于冯友兰,发展于民国,兴盛于现代学术界。然而,"法术势并用说"于韩非著作缺乏文献依据,并非韩非本人的观点,而是后人之发明。造成此说的直接原因是对文献的误读和... "法术势并用说"是韩非思想研究的主流观点。它创始于冯友兰,发展于民国,兴盛于现代学术界。然而,"法术势并用说"于韩非著作缺乏文献依据,并非韩非本人的观点,而是后人之发明。造成此说的直接原因是对文献的误读和剪裁。事实上,韩非主张的"任势",就是主张运用"法术"、"赏罚"、"毁誉"。韩非虽然肯定了"势"的重要性,但却否定了"势"的独立性。君主之所以能够善于用势,是因为他善于运用"法术"、"赏罚"、"毁誉"等,离开这些,就无所谓处势、任势。进一步说,基于"法术势并用说"的"法术势核心说"亦难成立。"法术势"理论在创立之初便在研究方法、研究材料、研究内容上存在未经充分论证的预设。总之,韩非思想是"法术并用"而非"法术势并用",其核心是"法术"而非"法术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术势并用 韩非 冯友兰
下载PDF
屠隆与西湖岳王庙
16
作者 贾文胜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作为浙江人的屠隆,诗文中有许多西湖风光的描写,在与杭州官员、社会名流交往的书信中也有较多关于岳王庙的议论。通过对屠隆诗文作品的解读来探究明代西湖岳王庙前塑像的变迁,以及明人对待岳飞、秦桧、王氏、万俟禼、张俊等人的看法及争... 作为浙江人的屠隆,诗文中有许多西湖风光的描写,在与杭州官员、社会名流交往的书信中也有较多关于岳王庙的议论。通过对屠隆诗文作品的解读来探究明代西湖岳王庙前塑像的变迁,以及明人对待岳飞、秦桧、王氏、万俟禼、张俊等人的看法及争议,由此透视出其特有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隆 岳王庙 张俊 王氏
下载PDF
论韩非子“势”论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宏强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151,共10页
法家认为,以"君臣上下之分"为核心的政治秩序乃是实现"治世"的关键所在。韩非子的"势"论正围绕实现治世的政治理想而展开。韩非子以"中主"作为"人设之势"的设计对象,但实际上只有&qu... 法家认为,以"君臣上下之分"为核心的政治秩序乃是实现"治世"的关键所在。韩非子的"势"论正围绕实现治世的政治理想而展开。韩非子以"中主"作为"人设之势"的设计对象,但实际上只有"明主"才可能有效营造并得当运用"势"。明主被韩非子视为"道"的化身,全然洞悉必治之道和必然之理,他虽没有儒家仁君的超凡魅力,却颇具法家特色——一位把控绝对化权力又集合人间一切聪慧的全知全能者,关键不在于他本人是否聪慧,而在于他能否集合人间的一切聪慧。该明主在保持极度冷静和自我克制的过程中守法责成和循名责实,最高效和最省事地管理国家事务。韩非子极力反对儒家仁君,但他所期望的明主恰恰需要儒家那般极度的道德自律。韩非子所追求的明主之势治,已然成为一种"适然之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子 人设之势 中主 明主
下载PDF
京房纳甲筮法的哲学思想探索 被引量:1
18
作者 官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6-130,159,共5页
纳甲筮法是汉代象数易学家京房易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古老的《易经》中大衍筮法的重大突破,它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观察事物,解决问题。它体现了京房易学的思维模式特点。本文拟对其易学体系中纳甲筮法内容与含义从理论和卦例角... 纳甲筮法是汉代象数易学家京房易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古老的《易经》中大衍筮法的重大突破,它从一个崭新的角度观察事物,解决问题。它体现了京房易学的思维模式特点。本文拟对其易学体系中纳甲筮法内容与含义从理论和卦例角度加以论证,阐明纳甲筮法的思维模式特点及其内在的深刻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甲筮法 八宫说 世应说 飞伏说 纳甲说 纳支说 贵贱说 六亲说
下载PDF
反抗与认同——比较《伤逝》与《相爱的日子》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慧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33-36,共4页
鲁迅的《伤逝》和毕飞宇的《相爱的日子》都是描写时代青年恋爱生活的优秀短篇小说,它们具有相同的情节模式,揭示的问题也具有相似性,不同的是,前者意在反抗绝望,后者则是认同现实。
关键词 鲁迅 《伤逝》 毕飞宇 《相爱的日子》
下载PDF
石介易学思想研究
20
作者 张义生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19,共5页
石介为宋初三先生之一,他的易学思想既有对易学源流的梳理判断,又有对易学中规律的总结,还有对易学进行形而上理解的内容,他在以儒理解经、怀疑《易传》某些内容的同时,又不全抛弃象数、对经文持信任的态度,且多以前人之言解易,显示了... 石介为宋初三先生之一,他的易学思想既有对易学源流的梳理判断,又有对易学中规律的总结,还有对易学进行形而上理解的内容,他在以儒理解经、怀疑《易传》某些内容的同时,又不全抛弃象数、对经文持信任的态度,且多以前人之言解易,显示了其对易学较高的造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介 费直 易学 义理解《易》 象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