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苏轼的纪行组诗 |
路成文
宋定坤
|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5 |
0 |
|
2
|
关学名儒王心敬的亲情诗探析 |
王晓鹃
|
《兰州学刊》
CSSCI
|
2024 |
0 |
|
3
|
论苏轼润州诗与乾隆南巡镇江唱和苏轼诗 |
喻世华
|
《镇江高专学报》
|
2024 |
0 |
|
4
|
论清人何焯考据苏诗的学术价值及其疏误 |
赵超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论清代海南诗人对苏轼的接受——以《琼台耆旧诗集》为考察中心 |
张开辉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6
|
《文苑英华》选录杜诗底本溯源--以异文为中心 |
沈润冰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试论苏词《望江南·超然台作》对杜诗《清明二首》的承扬 |
李新
|
《保定学院学报》
|
2024 |
0 |
|
8
|
重组与突破:论苏轼填词新变 |
蔡鹏飞
|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9
|
慷慨任气与雅正平和——论董其昌馆课诗的两种风格 |
卢富清
|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0
|
从《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看王十朋对苏轼诗的接受 |
张云双
|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1
|
体肤神貌:以苏轼诗翻译筑跨文化审美共同体 |
陈夏临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2
|
再论苏轼词的词史定位——兼及如何打破“婉约”“豪放”二分法 |
宋学达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3
|
从认知诗学看《冷斋夜话》禅诗修辞对《诗经》的格义 |
何和平
|
《语言与文化研究》
|
2024 |
0 |
|
14
|
《诗经》“杞”释说——兼辨《名医别录》之“榉” |
张干
|
《中医药文化》
|
2024 |
0 |
|
15
|
《诗经》中所见的政治观念--以《诗经》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为考察中心 |
韩高年
边思羽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16
|
论王安石的晚年禅诗 |
霍松林
张小丽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7
|
百年苏诗研究述评 |
叶帮义
余恕诚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18
|
孔子“诗可以怨”之本义及其悖论解读 |
钟明善
廖春艳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9
|
译耶?作耶?——胡适译诗与翻译的历史界定 |
廖七一
|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8
|
|
20
|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修改传播现象探析 |
李世前
李朝运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