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性的祛魅:施蛰存历史小说的讽刺艺术
1
作者 荀利波 依金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创作的《鸠摩罗什》《石秀》等6篇历史小说,以小说改写历史故事,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独辟蹊径深入历史人物内心深处,挖掘人物潜意识状态,窥探人性深处,袒露一个个为人们熟...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奠基人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创作的《鸠摩罗什》《石秀》等6篇历史小说,以小说改写历史故事,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独辟蹊径深入历史人物内心深处,挖掘人物潜意识状态,窥探人性深处,袒露一个个为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作者用比喻、夸张、对比、象征等手法,在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中,揭示“神性”与“人性”、“理性”与“本能”等矛盾,将历史故事中的“神”还原为人,将被历史神化的人物脱圣入俗,对女性角色的描写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关注以“事实”和“表现”的对照、呈现人性与文明的对立冲突,以及对神性的虚伪和表里不一的嘲讽。这种在鲜明对比中的辛辣讽刺,不仅显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对被封建观念压迫的人性解放的呐喊,也拓宽了文学表达的途径,更为历史故事赋予了新的生命和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历史小说 心理分析 讽刺
下载PDF
民国作家罗韦士生平及其报刊文言小说研究
2
作者 张振国 《长春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64-70,共7页
罗韦士是民国初期报刊上非常活跃的小说作家,生于1900年之前,约卒于1917年夏天。其创作的短篇小说以文言为主,在题材上以爱情婚姻和侠客技击类占主导,在创作手法上具有新旧结合的特点。他的文言小说继承了传统文言小说的某些体式,又融... 罗韦士是民国初期报刊上非常活跃的小说作家,生于1900年之前,约卒于1917年夏天。其创作的短篇小说以文言为主,在题材上以爱情婚姻和侠客技击类占主导,在创作手法上具有新旧结合的特点。他的文言小说继承了传统文言小说的某些体式,又融入了场景或议论开篇以及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新小说技法,在结局安排上体现出浓郁的悲剧感伤色彩,其叙事所用语言也是较为浅显的文言,体现了易代之际小说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韦士 民国 文言小说 报刊 上海
下载PDF
“四大名著”由来新考
3
作者 叶新 后宗瑶 周杨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9-101,共13页
考证“四大名著”的由来,民国应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时期,“四大名著”的“名”与“实”皆形成于此。基于相关史料,从“实”“名”与内在机理等三个层面剖析“四大名著”在民国时期的演变过程。从“四大奇书”到“四大名著”这一演变进程中... 考证“四大名著”的由来,民国应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时期,“四大名著”的“名”与“实”皆形成于此。基于相关史料,从“实”“名”与内在机理等三个层面剖析“四大名著”在民国时期的演变过程。从“四大奇书”到“四大名著”这一演变进程中,“名”与“实”不断变化,相互影响,而文学称号、文学审美、文学词汇三者的共同作用是其演变的内在机理所在:文学称号框定演变场域,文学审美主导演变过程,文学词汇则牵引演变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大名著 胡适 徐调孚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诗本事小说的文体兼容——以《本事诗》及其后世衍生作品为中心
4
作者 刘杰 《励耘学刊》 2023年第2期79-91,305,共14页
诗本事小说是古代小说中一种特殊的题材类型,其成形以《本事诗》的问世为标志,主要特点是诗歌在其中居于核心的、主导的地位,小说的人物、情节设置均围绕诗歌展开。在诗歌的主导下,诗本事小说的结构可以归纳为“呼应诗歌文本叙述创作背... 诗本事小说是古代小说中一种特殊的题材类型,其成形以《本事诗》的问世为标志,主要特点是诗歌在其中居于核心的、主导的地位,小说的人物、情节设置均围绕诗歌展开。在诗歌的主导下,诗本事小说的结构可以归纳为“呼应诗歌文本叙述创作背景+加入情节走向以证诗歌魅力”模式。诗歌的主导地位引发了读者对诗歌与小说互文性的期待,这种互文性包括叙事照应、意境照应和物象比附三类。这种文体生态在语言设置和情节增生方面限制了诗本事小说的衍生发展,但也使诗词本事在后世的戏曲创作中成为取材的热点。这种不同正体现了诗歌、小说、戏曲在文体上的不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事 小说 本事诗 文体兼容
下载PDF
本土神话与异乡神祇——论施蛰存小说的现代性冲突
5
作者 李晶晶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在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进程中,施蛰存是极为重要的一位,不仅是因为他主编了《现代》杂志,为中国初期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发展的阵地,更在于他在创作上作出的可资借鉴的现代派文学范式。他的小说在表现城乡、爱情和死亡三个方面常常深具两种... 在中国现代主义文学进程中,施蛰存是极为重要的一位,不仅是因为他主编了《现代》杂志,为中国初期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发展的阵地,更在于他在创作上作出的可资借鉴的现代派文学范式。他的小说在表现城乡、爱情和死亡三个方面常常深具两种维度:现代质与传统质,即西方理论观照下的原乡追忆与古典情怀;现代语境氤氲中的欲望浮沉与现实突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小说 现代 传统
下载PDF
何以诗化,何以历史化--师陀短篇小说《雨落篇》解读
6
作者 王峰琳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2-49,共8页
师陀的短篇小说《雨落篇》具有“京派”小说的诗化特质,同时表现出作者意图呈现革命历史的思想追求,由此也显示出“抒情小说”兼具的“诗骚”与“史传”的写作传统。以“兴”的诗学概念解读小说的开章与结尾,分析《雨落篇》的诗化特质,... 师陀的短篇小说《雨落篇》具有“京派”小说的诗化特质,同时表现出作者意图呈现革命历史的思想追求,由此也显示出“抒情小说”兼具的“诗骚”与“史传”的写作传统。以“兴”的诗学概念解读小说的开章与结尾,分析《雨落篇》的诗化特质,以及施暴者、囚徒、宪兵等人物形象和监狱内的启蒙方式问题,藉此也可发现师陀同鲁迅的文学渊源和抒情小说呈现历史的方式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雨落篇》 抒情小说
下载PDF
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帝都文化书写——以《儒林外史》为中心
7
作者 张兴龙 徐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3-111,共9页
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明清金陵小说,常以南京为故事发生的重要地理场景,以南京社会生活、文化风情等为书写内容。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南京书写,留下了帝都文化烙印:一是在城市景观和情感层面上,突出了帝都城市特有的山河险峻、宏伟壮丽... 以《儒林外史》为代表的明清金陵小说,常以南京为故事发生的重要地理场景,以南京社会生活、文化风情等为书写内容。明清金陵小说中的南京书写,留下了帝都文化烙印:一是在城市景观和情感层面上,突出了帝都城市特有的山河险峻、宏伟壮丽的“帝都文化气象”,以及超越了个体性的幽怨感伤,站在民族忧患意识的高度,追问帝都文化沉浮;二是在城市制度和文化风尚层面上,突出了祭祀教化、崇尚礼仪的科举文化氛围;三是在城市市民形象层面上,突出了士人云集、儒林风流的士林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金陵小说 帝都文化气象 科举文化 魏晋风流 《儒林外史》
下载PDF
诗意隐现与本能扭曲——论施蛰存小说中的性描写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洪华 刘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6-70,共5页
对"性"的关注贯穿了施蛰存创作的始终。"性"在爱欲的诗意中隐现和在本能的冲突中扭曲是施蛰存小说"性"描写的主要形式。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把"性"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是施蛰存对于中国现代... 对"性"的关注贯穿了施蛰存创作的始终。"性"在爱欲的诗意中隐现和在本能的冲突中扭曲是施蛰存小说"性"描写的主要形式。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把"性"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是施蛰存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独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小说 性描写
下载PDF
论施蛰存的小说理论与批评 被引量:2
9
作者 黄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3,共7页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心理分析小说的大师,施蛰存的小说理论建立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之上,以精神分析学说为核心,形成了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历史小说观及都市文学观。此外,其小说理论标举自由与创新之旗帜,坚持自由主义文学观,并对小说的文...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心理分析小说的大师,施蛰存的小说理论建立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之上,以精神分析学说为核心,形成了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历史小说观及都市文学观。此外,其小说理论标举自由与创新之旗帜,坚持自由主义文学观,并对小说的文体形式进行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精神分析学说 “现代情绪” 自由主义 创新
下载PDF
援子入史的误读与误判——刘知幾《史通》“小说”辨 被引量:5
10
作者 郝敬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37-143,共7页
编年体与纪传体是刘知幾《史通》中史学系统的正史之体,正史之余则为非正史,即用以编撰正史的史料。小说发展至刘知幾时,仍体现以记言、记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特点,被刘知幾援子入史,纳入史料范畴。故刘知幾《史通》并无论述小说之本意,... 编年体与纪传体是刘知幾《史通》中史学系统的正史之体,正史之余则为非正史,即用以编撰正史的史料。小说发展至刘知幾时,仍体现以记言、记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特点,被刘知幾援子入史,纳入史料范畴。故刘知幾《史通》并无论述小说之本意,刘知幾小说观念未超越以《隋志》为代表的唐人小说观念。《杂述》篇"偏记小说"10类是刘知幾对其泛史料观念的分类体现,而并非是小说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知幾 《史通》 小说 史料
下载PDF
从“谴责小说”看文学研究的亟待突破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联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138-141,共4页
“谴责小说”概念在获得它特有的含义、被用于指称晚清社会讽刺小说之后,也渐渐获得一种整体性质,几乎成为晚清小说的代称。而实际上,这个概念难以承担对晚清小说的整体指称,时代赋予了鲁迅、胡适那一代新文化人创造新文化和新文学的使... “谴责小说”概念在获得它特有的含义、被用于指称晚清社会讽刺小说之后,也渐渐获得一种整体性质,几乎成为晚清小说的代称。而实际上,这个概念难以承担对晚清小说的整体指称,时代赋予了鲁迅、胡适那一代新文化人创造新文化和新文学的使命,也决定了“谴责小说”一类概念的历史暂定性。五四对传统形式文学的批评,目的是创造新形式,并不负责为将来的批评提供固定的结论。因此,超越前人和历史,是当今文学研究能否有实质进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谴责小说 鲁迅 胡适 《孽海花》 超越历史
下载PDF
《世说新语》非小说论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88-91,共4页
虚构性和自觉的创作意识是判断是不是小说的两条重要标准。唐以前的作家缺乏自觉的创作意识 ,不能自觉地进行艺术虚构 ,因此 ,唐以前无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从创作目的上看 ,刘义庆等人编撰《世说新语》的目的 ,是为想当官的人提供敲门砖 ... 虚构性和自觉的创作意识是判断是不是小说的两条重要标准。唐以前的作家缺乏自觉的创作意识 ,不能自觉地进行艺术虚构 ,因此 ,唐以前无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从创作目的上看 ,刘义庆等人编撰《世说新语》的目的 ,是为想当官的人提供敲门砖 ,他们提供的参考资料必须准确真实 ;从写作手法上看 ,刘义庆等人摒弃虚构 ,采用“实录”手法记述当时社会上层中流传的名人逸事 ,嘉言隽语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从社会效果上看 ,《世说新语》所记皆实 ,为唐人修《晋书》大量采用。这些都说明 ,《世说新语》不是小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非小说
下载PDF
社会透视、文化思考和女性关怀——论“新移民文学”作家施雨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2
13
作者 古大勇 王宏蕊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45-50,共6页
施雨是海外华人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其代表性小说因表现了对美国社会的多维透视、对中西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困境的深刻表现、对女性生存境遇的追问和关怀等多维主题,故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思想价值。
关键词 施雨 小说 社会透视 文化碰撞 生存追问
下载PDF
柔石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连祥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2-45,共4页
就像鲁迅那样 ,柔石也十分关注知识分子的命运 ,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知识分子形象。综观柔石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大致可分为守旧型、流氓型、愤世型和有为型四类。守旧型属于封建的旧知识分子 ,其他三类都属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关键词 柔石 小说 知识分子形象 《为奴隶的母亲》 《二月》 《三姊妹》
下载PDF
“戏曲小说”与《也是园藏书目》对“通俗小说”的设类及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温庆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0-76,共7页
历代连称"戏曲小说"主要指向作为"说话"伎艺的"小说"与"戏曲",强调此类作品的表演性特征与演说方式的特殊性。《也是园藏书目》以"戏曲小说"作为一种与"四部"并列的部类,... 历代连称"戏曲小说"主要指向作为"说话"伎艺的"小说"与"戏曲",强调此类作品的表演性特征与演说方式的特殊性。《也是园藏书目》以"戏曲小说"作为一种与"四部"并列的部类,即是对上述做法与时人普遍认知的回应。而此书目"戏曲小说"下设置"通俗小说"小类,系为突出与"传奇"、说唱文学有较大纠葛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作品在表现形式及其表演趣味,与"古今杂剧""传奇"等的区别。它依旧将《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当作一种带有表演趣味的、以章回体式存在的"说话"伎艺,而非以之为白话通俗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小说” 《也是园藏书目》 “通俗小说” “说话”伎艺 目录学视域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施叔青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俞春玲 马海洋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0-128,共9页
施叔青的小说题材涉猎广泛,其不断迁徙的经历带来了身份的模糊性,也使其作品表现出丰富的意蕴和多重文化特色,因而其创作被称为"施叔青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界对施叔青作品的研究成果逐步增多,在研究视角、方法... 施叔青的小说题材涉猎广泛,其不断迁徙的经历带来了身份的模糊性,也使其作品表现出丰富的意蕴和多重文化特色,因而其创作被称为"施叔青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界对施叔青作品的研究成果逐步增多,在研究视角、方法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题材意蕴、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其后期两部大河小说尤为学界研究的重点。本文旨在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及港台有关施叔青小说的代表性研究成果进行述评,以形成对施叔青研究的较为系统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叔青 题材 人物形象 艺术特色 大河小说
下载PDF
“乡下人”的精神诉求与文学想象——沈从文、师陀创作比较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晨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115,共4页
沈从文和师陀虽然风格迥异,却都以“乡下人”自居。作为都市里的“乡下人”,“怀乡”是其无法逃避的文化宿命,所不同的是,沈从文一心一意地建构“人性的希腊小庙”,而师陀则始终无法回避故乡衰败与凋零的现实;沈从文自觉地塑造理想中的... 沈从文和师陀虽然风格迥异,却都以“乡下人”自居。作为都市里的“乡下人”,“怀乡”是其无法逃避的文化宿命,所不同的是,沈从文一心一意地建构“人性的希腊小庙”,而师陀则始终无法回避故乡衰败与凋零的现实;沈从文自觉地塑造理想中的“乡下人”品格,由此寄托他对中国社会人生未来的构想,而师陀则从对故乡丑恶人事的揭露和批判出发,转向了深沉的文化思考,将个体生命的感受与体验与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融为一体。不论是沈从文还是师陀,他们均以“乡下人”表明其文化归属,其意义在于对于个体价值的坚守和对艺术风格的独特追求。他们作为“乡下人”的文化性格和审美追求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师陀 乡下人 乡土文学
下载PDF
试论早期京味小说的市井情味——以《小额》、《春阿氏》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葛永海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139-147,共9页
京味小说是现当代小说的重要类型 ,但问世于晚清时期的早期京味小说却不甚为研究者所重视。本文主要以《小额》、《春阿氏》为对象 ,同时结合其他京味小说 ,从叙述方式、视角、文化精神等方面来探讨早期京味小说所表现的市井情味。
关键词 京味小说 市井情味 《小额》 《春阿氏》 现代小说 当代小说
下载PDF
乡村振兴语境下民族文化传承场域的续构与生成——以畲族小说歌为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益长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5期109-115,共7页
民族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文化传承场域的重构,只有为民族乡村文化续构一个良性的传承场域,民族文化才不至陷于“遗落”的境遇。小说歌等民族文化传承场域已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其传承正面临挑战与续构的多重选择。必须聚合多方力量,唤起民... 民族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文化传承场域的重构,只有为民族乡村文化续构一个良性的传承场域,民族文化才不至陷于“遗落”的境遇。小说歌等民族文化传承场域已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其传承正面临挑战与续构的多重选择。必须聚合多方力量,唤起民族文化自信,并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相耦合,融合新媒体传承渠道,才能续构一个符合时代发展新要求的“传承场域”,以促进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乡村 文化传承场域 畲族小说歌
下载PDF
论小说选本《幽怪诗谭》的独特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明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136,共5页
明碧山卧樵纂辑的小说选本《幽怪诗谭》,具有理论批评和文献方面的独特价值。书中小说作品共穿插诗词约410首,以诗歌为主体,是典型的"诗文小说"。这是对明代诗文小说创作实践和范式的总结,体现出明代有意幻设的小说观念和追... 明碧山卧樵纂辑的小说选本《幽怪诗谭》,具有理论批评和文献方面的独特价值。书中小说作品共穿插诗词约410首,以诗歌为主体,是典型的"诗文小说"。这是对明代诗文小说创作实践和范式的总结,体现出明代有意幻设的小说观念和追求怪奇、娱乐的审美功能。编者对作品的时间、情节等进行了改动、增删,虽有迎合读者心理和趣味的意图,总体上却提升了原作的艺术水平。同时,还保存了许多明代小说作品及诗歌,具有重要的文本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怪诗谭》 诗文小说 小说理论 文献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