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真观及其辞赋创作的文体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郑群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7-51,共5页
释真观是由陈入隋的高僧,也是当时著名的佛教艺术家、文学家。其辞赋创作深受佛经文学及讲经、唱导等宗教文艺形式的影响,自觉采用了对话体、讲经文的“释经名”以及唱导文中的“杂序因缘,傍引譬喻”等文体策略,刷新了当时的辞赋创作,... 释真观是由陈入隋的高僧,也是当时著名的佛教艺术家、文学家。其辞赋创作深受佛经文学及讲经、唱导等宗教文艺形式的影响,自觉采用了对话体、讲经文的“释经名”以及唱导文中的“杂序因缘,傍引譬喻”等文体策略,刷新了当时的辞赋创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真观 《梦赋》 《愁赋》 文体策略 讲经 唱导 释经名
下载PDF
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被引量:1
2
作者 肖雪芹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91-93,共3页
贞观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时代。民族关系是体现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表现,为此,简要分析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关键词 李世民 贞观之治 民族政策
下载PDF
“‘经史子集’始立于《隋书·经籍志》”说辨正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鸣晨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5-80,共6页
目录类著作以"经史子集"为部类名称始于《隋书·经籍志》,这一观点被作为目录学常识为学界普遍接受,但此说仍值得商榷。《隋书·经籍志》"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部类名... 目录类著作以"经史子集"为部类名称始于《隋书·经籍志》,这一观点被作为目录学常识为学界普遍接受,但此说仍值得商榷。《隋书·经籍志》"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部类名称源于南北朝时已深入人心的"经史子集"的书籍分类观念,并极有可能直接袭自魏征于贞观年间所编的"贞观目"。今人对此问题的错误认识在于,把"现存最早"混同于"首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书·经籍志 经史子集 贞观目
下载PDF
论古人“以文为词”观念的历史变迁
4
作者 王先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6-147,共12页
在古人提出“以文为词”之前,就已经存在一个以文章技法入词的“前以文为词”时期。“以文为词”的提出是针对辛弃疾词的特色而言,不仅包括文章技法,还包括文章体式。然而随着“以文为词”的发展,在将其推源溯流至与辛词一脉相承的苏轼... 在古人提出“以文为词”之前,就已经存在一个以文章技法入词的“前以文为词”时期。“以文为词”的提出是针对辛弃疾词的特色而言,不仅包括文章技法,还包括文章体式。然而随着“以文为词”的发展,在将其推源溯流至与辛词一脉相承的苏轼词的过程中,改变了“以文为词”的原有含义,文章技法的内涵逐渐确立,而文章体式的内涵却渐渐湮没。“以文为词”变成了“以文法为词”,并在之后的词史发展中存在着词论与词作的错位。直至清初,随着清词的复兴,辛弃疾词受到推崇后,“以文为词”的真正含义再次被认可,顾贞观的“以词代书”拓展了包含文章体式的“以文为词”的具体内涵。然而遗憾的是,在这之后,“以文为词”的概念又回到了“以文法为词”,并一直影响到现在对“以文为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词 文章技法 文章体式 辛弃疾 苏轼 顾贞观 观念变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