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华简《筮法》篇“焉”字补说——兼谈平山中山王器铭中的一个相关字
1
作者 杨蒙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7-91,共5页
清华简第四册《筮法》中的"焉"字凡二见,形体分别作■、■。它与中山王器铭中的"■"字很可能是同一个字。该形体不见于其他文字系统,很可能是晋系文字"焉"的一种特殊写法。在一定条件下,它多半可以出现... 清华简第四册《筮法》中的"焉"字凡二见,形体分别作■、■。它与中山王器铭中的"■"字很可能是同一个字。该形体不见于其他文字系统,很可能是晋系文字"焉"的一种特殊写法。在一定条件下,它多半可以出现在语气助词"也"的位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筮法》 中山王
下载PDF
宋人典籍中髹饰工艺读解
2
作者 长北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5-120,共6页
作者对宋人典籍《营造法式》、《洞天清录》中关于髹饰工艺的文字试作钩稽读解,并与宋代及宋以后其他典籍中关于髹饰工艺的记录比较。
关键词 营造 洞天清录 髹饰工艺
原文传递
山西万荣稷王庙大殿大木结构用材与用尺制度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俞莉娜 徐怡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8-146,共19页
本文以国家文物局"指南针中国古代建筑精细测绘—万荣稷王庙"项目所获调查测绘成果为基础,整理出该庙大殿斗栱类构件、柱梁类构件及平面屋架尺度三类数据。运用统计学中对总体平均值的估算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大殿... 本文以国家文物局"指南针中国古代建筑精细测绘—万荣稷王庙"项目所获调查测绘成果为基础,整理出该庙大殿斗栱类构件、柱梁类构件及平面屋架尺度三类数据。运用统计学中对总体平均值的估算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大殿各类大木作尺度数据的校正复原值。以《营造法式》材份制度为基础,运用统计学中对总体平均值一致性的假设检验方法,挑选出大殿七类外檐斗栱构件,结合宋尺实例及宋代尺制研究结果,对大殿的用材制度进行了探讨,确定其大木作用材份值为0.44寸,与《营造法式》中所规定五等材的份值尺寸相同。在已确定份值的基础上,通过多个角度的比对方式进行营造尺长的复原,得出了大殿大木作营造尺复原值为31.4厘米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荣稷王庙 北宋 营造 大木作 营造尺 精细测绘
原文传递
晋东南地区五代宋元时期补间铺作挑斡形制分期及流变初探 被引量:10
4
作者 俞莉娜 徐怡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40,共20页
本文运用木构建筑形制年代学研究方法,对晋东南地区五代宋元时期也就是公元10至14世纪木构建筑遗存进行梳理,从中选取40余处标尺案例,对其补间铺作挑斡形制进行木构建筑形制类型学研究。通过形制排比,将此时段内晋东南地区补间铺作挑斡... 本文运用木构建筑形制年代学研究方法,对晋东南地区五代宋元时期也就是公元10至14世纪木构建筑遗存进行梳理,从中选取40余处标尺案例,对其补间铺作挑斡形制进行木构建筑形制类型学研究。通过形制排比,将此时段内晋东南地区补间铺作挑斡形制演变分为三期:第一期为五代时期至北宋末期(10世纪初-12世纪初),第二期为北宋末至金大定前期(12世纪初-1170年前后),第三期为金大定后期至元末(1170年-14世纪中叶)。以此分期为基础,结合中原北方其他地区北宋至元代的典型木构建筑实例,对地区间补间铺作挑斡形制的流变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着重关注挑斡形制在《营造法式》影响下的普及,金后期至元代挑斡的位置上移,以及"不出昂而用挑斡"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东南 补间铺作 挑斡 形制分期 《营造式》 宋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