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科意义上的区域音乐史研究——读施咏《江苏音乐史》
1
作者 吴艳 洛秦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10,共6页
施咏《江苏音乐史》可谓区域音乐史的又一力作,它依托翔实的史料,呈现了江苏历史上的乐人乐事,对于音乐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江苏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在研究方法上史论结合,打破区域之边界、流派之界限、传承之局限,将江苏音... 施咏《江苏音乐史》可谓区域音乐史的又一力作,它依托翔实的史料,呈现了江苏历史上的乐人乐事,对于音乐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江苏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意义;在研究方法上史论结合,打破区域之边界、流派之界限、传承之局限,将江苏音乐置于更广的视域中加以考察和分析,对于区域音乐史研究具有方法论上的参考价值,对于深化中国音乐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音乐史》 施咏 区域音乐
下载PDF
“十通”乐类的分类沿革及其意义
2
作者 温显贵 樊丹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8,167,共15页
“十通”是中国古代有关典章制度方面十部政书的统称,共计2714卷,因为都分门别类地搜集、梳理了各有关典章制度的来龙去脉,清晰、连贯而又有层次,被视为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的资料渊薮。就音乐史料来看,“三通典”系列的“乐典”、“三通... “十通”是中国古代有关典章制度方面十部政书的统称,共计2714卷,因为都分门别类地搜集、梳理了各有关典章制度的来龙去脉,清晰、连贯而又有层次,被视为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的资料渊薮。就音乐史料来看,“三通典”系列的“乐典”、“三通志”系列的“乐略”,记载了上古至乾隆中期的音乐发展线索,“四通考”系列中的“乐考”,则又着重考证了上古至清末宣统的音乐发展过程。作者选择“十通”中所载的乐类分类沿革做比较研究,探讨了乐类史料的分类沿革及其意义,对于建立我国历代音乐发展流变的基本认识应当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通 政书 乐类 分类沿革 音乐文献学
下载PDF
施光南音乐创作中的民族叙事——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角
3
作者 夏滟洲 《音乐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65-74,M0003,共11页
在中国当代音乐史上,音乐家施光南以其具有独特音乐语汇、浓郁民族特色的创作著称。尤其是他对少数民族音乐素材的运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当年他的这些创作,以一种艺术家的自觉,成了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今天的话语... 在中国当代音乐史上,音乐家施光南以其具有独特音乐语汇、浓郁民族特色的创作著称。尤其是他对少数民族音乐素材的运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当年他的这些创作,以一种艺术家的自觉,成了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今天的话语系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其实也是一个永恒的历史命题,不仅需要我们从历史的维度去关注,从历史文献中寻找理论支持,还要从现实的层面去认识,从当代文艺创作中进行深入研究,以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向纵深推进。施光南以其贡献为这一重大命题做出注脚,至今散发着深沉力量和隽永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光南 音乐创作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晚明关学干城渭南史记事行实考
4
作者 魏冬 陈戈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1-62,共12页
史记事,万历乙未进士,先后任山西介休、榆次知县,后升兵部主事、云南道御史,巡按湖广,官至光禄少卿。后因直言敢谏,触忌罢官。归乡后,史记事讲学里中,考订礼乐,设立义仓,倡作堤障,里人德之。史记事与长安冯从吾、凤翔张舜典等关中大儒... 史记事,万历乙未进士,先后任山西介休、榆次知县,后升兵部主事、云南道御史,巡按湖广,官至光禄少卿。后因直言敢谏,触忌罢官。归乡后,史记事讲学里中,考订礼乐,设立义仓,倡作堤障,里人德之。史记事与长安冯从吾、凤翔张舜典等关中大儒相知相交,同为东林学人西北之巨擘。其居官关注民生,教养兼举;立朝不畏权贵,刚直敢言;退居教化一方,泽化乡里。故无论人格著述,史记事皆与关学学人品节相符,当为晚明之关学干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事 《四书疑问》 《大成礼乐集》 关学
下载PDF
论唐代的家乐 被引量:4
5
作者 柏红秀 王定勇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6-170,75,共6页
唐代家乐兴盛于盛唐中后期,受安史之乱影响很快沉寂下去,直到德宗贞元年间才再次活跃,此后便一直兴盛不衰。它的兴盛是朝廷积极倡导宴乐之风的直接结果。中晚唐家乐具有成员构成丰富及家伎流动性强等特点。家乐的音乐水平在中晚唐得到... 唐代家乐兴盛于盛唐中后期,受安史之乱影响很快沉寂下去,直到德宗贞元年间才再次活跃,此后便一直兴盛不衰。它的兴盛是朝廷积极倡导宴乐之风的直接结果。中晚唐家乐具有成员构成丰富及家伎流动性强等特点。家乐的音乐水平在中晚唐得到迅速提升,故其地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史论 家乐 安史之乱 唐代音乐 音乐史
下载PDF
苏轼与民间音乐 被引量:8
6
作者 陈四海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4-119,共6页
苏轼自幼热爱音乐,一生与文学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把诗歌创作与民间音乐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给自己的作品注入新鲜血液,使其获得更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 苏轼 民间音乐 民歌 诗歌创作
下载PDF
论“士”之起源发生及与西周教育的关系--以诗三百《雅》《颂》之“士”为突破点 被引量:2
7
作者 木斋 邹雅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共12页
士的本源意义并非如同此前学者所说的为男人、为官员、为农民耕作、为武士等;"士"的早期含义是文士,是中国早期儒家教育的重要组成,主要是周公制礼作乐制度形成之后的产物,其主要含义类似于当下所说的士子。诗三百中的《雅》... 士的本源意义并非如同此前学者所说的为男人、为官员、为农民耕作、为武士等;"士"的早期含义是文士,是中国早期儒家教育的重要组成,主要是周公制礼作乐制度形成之后的产物,其主要含义类似于当下所说的士子。诗三百中的《雅》《颂》部分共计出现士21次,清晰显示了由学而士、由士而为俊杰髦士、由学者人才而为六卿之首之卿士、由学子而为一般官员总称的内涵演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制度 儒家经典教育 《诗经》
下载PDF
汉代食举乐考 被引量:6
8
作者 尚丽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25,共4页
本文对汉代食举乐的分类、性质、内容作了介绍 ;并着重探讨其传承过程中与短箫铙歌有共同乐曲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 ;同时 ,依“汉乐四品”说 ,对其在汉代音乐制度中的地位作了评价。
关键词 食举乐 传承 地位
下载PDF
苏轼“淡美”音乐思想的内涵、特点与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衡蓉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2年第2期41-47,172,共7页
苏轼的音乐美学思想是随其生活经历和人生境遇的变化而变化,到晚年时形成以平淡为美的的"淡和"美学观,其基本内涵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一美学思想源于道家的"无为而... 苏轼的音乐美学思想是随其生活经历和人生境遇的变化而变化,到晚年时形成以平淡为美的的"淡和"美学观,其基本内涵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一美学思想源于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和禅宗的"不修之修"中的"表里对立统一"模式。这一美学观对后来影响很大,了解苏轼平淡美学的内涵和特点,对于准确理解宋以后艺术(包括音乐)审美思潮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淡美 平淡之美 对立统一 音乐美学
下载PDF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现状及其保护传承之对策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聪生 《龙岩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3-27,共5页
客家十番音乐曾经是客家人不可或缺的、高品位的精神食粮。但在信息化、现代化、多元化的21世纪,闽西客家十番音乐的现状如何?还有20世纪中叶的繁荣景象吗?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就十番音乐的保护、传承提出了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闽西客家 十番音乐 现状 保护传承 对策
下载PDF
孔子与师旷的乐教观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依群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年第6期27-30,45,共5页
孔子与师旷是同时代人,师旷继承了春秋乐教思想,从政治统治角度提出了乐可亡国说,并对乐可省风、乐通天道的思想作了传奇的实践,促进了省风说的传播。孔子在继承春秋礼乐思想的基础上,将乐教引下神坛,对乐教中的神巫成分有所扬弃,注重... 孔子与师旷是同时代人,师旷继承了春秋乐教思想,从政治统治角度提出了乐可亡国说,并对乐可省风、乐通天道的思想作了传奇的实践,促进了省风说的传播。孔子在继承春秋礼乐思想的基础上,将乐教引下神坛,对乐教中的神巫成分有所扬弃,注重乐教对人性、人格的完善,发展了春秋乐教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师旷 乐教
下载PDF
《诗经》中乐器总量及类别探讨——关于其乐器学诸问题的阐释之一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莎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5-70,共6页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其内部载有丰富的乐器信息。本文即以《诗经》中的乐器为研究对象,从乐器学角度出发。对乐器的总量、类别方面的问题予以了深入地剖析和探讨,并结合文献、考古实物及今人研究成果就前人对《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其内部载有丰富的乐器信息。本文即以《诗经》中的乐器为研究对象,从乐器学角度出发。对乐器的总量、类别方面的问题予以了深入地剖析和探讨,并结合文献、考古实物及今人研究成果就前人对《诗经》中乐器总量及类别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置疑。笔者认为《诗经》中的乐器总量应该为24件;限于文献记载及出土实物原因.《诗经》中极个别乐器的器形记载不一,从而也间接地影响了乐器的分类问题,笔者文中按照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弦乐器的方式仅对其中的22件乐器进行了大致地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乐器 总量 类别
下载PDF
论唐太宗的音乐思想 被引量:3
13
作者 柏红秀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38-42,共5页
唐太宗的音乐思想打破了儒家传统的“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观念,将政治与音乐疏离,认为政治高于音乐。独特的人生经历和特定的政治历史使命是他的音乐思想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唐代雅乐简陋和俗乐繁荣与他的音乐思想密切相关。
关键词 唐太宗 乐政一体 雅乐 俗乐
下载PDF
唐代琴意象中的古琴审美——以《全唐诗》中的古琴诗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婷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93-99,共7页
以《全唐诗》中所存关于古琴描写的诗歌以及琴曲歌辞来看,唐人的古琴审美主要包括:择幽静处而鼓琴,以简静指法聆听"琴心",不仅关注琴艺,还注重欣赏琴德以及味外疏淡意趣的特点——"无弦琴"意象是最好的诠释。另外,... 以《全唐诗》中所存关于古琴描写的诗歌以及琴曲歌辞来看,唐人的古琴审美主要包括:择幽静处而鼓琴,以简静指法聆听"琴心",不仅关注琴艺,还注重欣赏琴德以及味外疏淡意趣的特点——"无弦琴"意象是最好的诠释。另外,由于唐代昂扬壮大的时代风气,在士人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影响下,此时的古琴音乐又呈现出一种慷慨悲音的美感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全唐诗》 古琴诗 审美
下载PDF
巴渝舞、十部乐与蒙古乐曲——民族、民间、地方乐舞进入国乐殿堂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雄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34,共7页
民族、民间、地方乐舞进入国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发展的重要途径。汉《巴渝舞》、唐《十部乐》与清代的《蒙古乐曲》颇具典型意义。汉《巴渝舞》、唐《十部乐》,以至于清朝包括《蒙古乐曲》在内的诸番乐舞,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民族、民间、地方乐舞进入国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发展的重要途径。汉《巴渝舞》、唐《十部乐》与清代的《蒙古乐曲》颇具典型意义。汉《巴渝舞》、唐《十部乐》,以至于清朝包括《蒙古乐曲》在内的诸番乐舞,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从民族、民间、地方,以至域外音乐中吸取新的营养,丰富发展,奠了定中国多民族、多风格的音乐歌舞文化基础。百乐会同熔炼,汇成中华民族音乐歌舞的海洋,在调和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精神,增强国家、民族的凝聚力方面起了有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渝舞 十部乐 蒙古乐曲 融合
下载PDF
孔颖达论诗、乐关系及其诗学史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5-150,共6页
诗、乐关系是诗经学史上的一个根本问题,从汉儒的弃乐言诗,到宋代郑樵的以乐论诗,再到南宋以来的以诗统乐,这种转变离不开唐代孔颖达的先导之功。作为经学史上集中论述诗乐关系的第一人,孔颖达通过“诗乐相将”“诗为乐心”诸说化解了... 诗、乐关系是诗经学史上的一个根本问题,从汉儒的弃乐言诗,到宋代郑樵的以乐论诗,再到南宋以来的以诗统乐,这种转变离不开唐代孔颖达的先导之功。作为经学史上集中论述诗乐关系的第一人,孔颖达通过“诗乐相将”“诗为乐心”诸说化解了先秦季札观乐与汉儒以义说诗之间的矛盾,促进了汉代义理诗经学的流行,启发了宋代以来的诗乐话题,奠定了后世学者以诗统乐的诗学理路。后世学者既要顾及《诗经》的乐歌性质,又要防范一种彻底的“主声”之学危害“思无邪”的正旨,往往就要通过反思郑樵的声歌诗经学从而回到孔颖达的诗乐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正义 诗乐 声歌诗经学 义理诗经学
下载PDF
试论唐、宋郊祀声诗所呈现的时代特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晓霭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21,共7页
唐、宋两朝分处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和华夏民族文化"造极"之世,礼乐文化建设功勋卓越,留存的雅乐乐章数量甚繁,尤其是郊祀声诗,唐今存186首,约占唐代典礼乐章总数的44%;宋今存724首,约占宋代乐章总数的42%。主要用于郊天,祀... 唐、宋两朝分处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和华夏民族文化"造极"之世,礼乐文化建设功勋卓越,留存的雅乐乐章数量甚繁,尤其是郊祀声诗,唐今存186首,约占唐代典礼乐章总数的44%;宋今存724首,约占宋代乐章总数的42%。主要用于郊天,祀地,封泰山,享明堂,祈谷,雩祀,祭五方帝,祀朝日夕月,祀风师、雨师,祭神州,禅社首,享先农、先蚕等大典。比较这些作品,时代特色鲜明可鉴。观体式:唐灵动活泼,宋整饬细密;论主题:唐重颂"天"(神),宋偏赞"人"(德);探技巧:唐喜抒情,宋好叙事。两朝的郊祀乐章声诗各具时代特质,呈现了"唐型文化"的奔放恢宏、华赡丰腴、激情外倾和"宋型文化"的精致细腻、敛约清癯、知性内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郊祀声诗 唐型文化 宋型文化
下载PDF
谈中国音乐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元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共4页
中国音乐史与中国音乐史学是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关系。中国古代音乐史强调文献史料描述性的研究特点,依据史料的文字语言了解古代音乐存在情况,属于"无声性"的音乐史研究。近现代历史中拥有了音乐作品的大量印刷乐谱和录音... 中国音乐史与中国音乐史学是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的关系。中国古代音乐史强调文献史料描述性的研究特点,依据史料的文字语言了解古代音乐存在情况,属于"无声性"的音乐史研究。近现代历史中拥有了音乐作品的大量印刷乐谱和录音录像,音乐史研究与音乐作品的音响紧密相关,属于音乐史"有声性"的研究。史学研究者的史观决定着史料的选择。史料纪录者、编纂者的史观与利用史料进行史实研究者的史观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都会受到所处现实环境和思想意识的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 史观 音乐文献学 《史通》
下载PDF
歌诗必类的观念与乐府的不合不类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哲俊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同一歌题的古乐府与拟乐府的内容没有限定,歌题与内容不合不类是常见现象。学术界一般认为产生不合不类现象的原因是只限延用旧曲旋律,不限歌辞内容。然而乐府歌辞内容的不合不类在先秦雅乐中就已经存在,歌诗必类就是要求歌辞内容的相... 同一歌题的古乐府与拟乐府的内容没有限定,歌题与内容不合不类是常见现象。学术界一般认为产生不合不类现象的原因是只限延用旧曲旋律,不限歌辞内容。然而乐府歌辞内容的不合不类在先秦雅乐中就已经存在,歌诗必类就是要求歌辞内容的相合相类,但实际上歌诗不类是常见现象。乐府能够接受不合不类就是因为先秦雅乐已经存在歌诗不类的普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府 不合不类 雅乐 歌诗必类 歌诗不类
下载PDF
石氏音乐颈项平衡操结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2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蔡奇文 邱德华 +4 位作者 周淳 江建春 张建伟 石关桐 石仰山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4年第2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石氏音乐颈项平衡操联合口服椎脉回春合剂、外用复方紫荆消伤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42例。各组均予石氏椎脉回春合剂口服、复方紫荆消伤膏颈部外敷,对照A组同... 目的观察石氏音乐颈项平衡操联合口服椎脉回春合剂、外用复方紫荆消伤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42例。各组均予石氏椎脉回春合剂口服、复方紫荆消伤膏颈部外敷,对照A组同时进行石氏颈项平衡操锻炼,治疗组在特定音乐的环境下进行石氏颈项平衡操锻炼。各组治疗周期均为90天,观察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变化情况;疗程结束后6个月内,随访疾病复发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83.3%、71.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对照A组优于对照B组(P<0.05)。②各组治疗后高流速型BA、VA收缩峰血流速度减慢,低流速型加快(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高流速型、低流速型BA、VA收缩峰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对照A组、对照B组复发率分别为9.1%、33.3%、66.7%,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对照A组低于对照B组(P<0.05)。结论石氏音乐颈项平衡操结合中药疗法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高流速型、低流速型BA、VA收缩峰血流速度呈双向调节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石氏音乐颈项平衡操 椎脉回春合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