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解”与解“释”
1
作者 贾连翔 《汉字汉语研究》 2024年第1期22-32,124,125,共13页
在春秋晚期以降金文、竹书等出土文献资料中出现的“■”字,与“巨”字形体有别,且词义无关,应是“接中”之“解”的表意初文,原指器物的关节连接处。出土文献中的“不■”“毋■”即传世文献之“不解”“匪解”,又作“不懈”;“■冻”... 在春秋晚期以降金文、竹书等出土文献资料中出现的“■”字,与“巨”字形体有别,且词义无关,应是“接中”之“解”的表意初文,原指器物的关节连接处。出土文献中的“不■”“毋■”即传世文献之“不解”“匪解”,又作“不懈”;“■冻”即“解冻”。三晋货币面文“中都”等之“中”或有讹作“■”形者,与“■(解)”并非一字,只是同形关系。邹国陶文之“■”字,应分析从■(解),■声,是为“解释”之“释”所专造的形声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版本源流考
2
作者 张若水 陈婷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明代熊宗立所撰《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是首部通俗化《难经》注本。全书语言通俗,浅显易懂,为学习《难经》的门径书。其四卷本系统囊括国内诸传本,六卷本始于原书。本文通过综合考查历代史志、书目著录,结合《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 明代熊宗立所撰《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是首部通俗化《难经》注本。全书语言通俗,浅显易懂,为学习《难经》的门径书。其四卷本系统囊括国内诸传本,六卷本始于原书。本文通过综合考查历代史志、书目著录,结合《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国内外馆藏情况,对其版本源流进行梳理,发现该书国内传本有四仁堂本、富春堂本、种德堂本及存德堂本,上述传本均源自同一四卷本,且与原刻本分卷不同,阙误较多,整体质量较差,皆非善本。日本传本始于谷野一柏所刊天文五年(1536年)本,又有元和三年(1617年)、宽永四年(1627年)、宽永十年(1633年)、正保二年(1645年)刻本,及以和刻本为基础的活字本、抄本。日本传本内容完整,版面清朗,极大程度地保留了该书原貌。此外,该书尚有朝鲜刻本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 版本 熊宗立 中日韩医学交流
下载PDF
“狂夫”作为语词的内涵变化及文化意义
3
作者 叶昊宇 吴程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7期116-121,共6页
《汉书·晁错传》载“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根据现存文献,我们知道“狂夫”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方相氏”职守,有“狂夫四人”,此“狂夫”是文化仪式中巫觋的辅助人员。在礼乐文化时代,“狂夫”还是“楚狂接舆”式的有极高文... 《汉书·晁错传》载“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根据现存文献,我们知道“狂夫”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方相氏”职守,有“狂夫四人”,此“狂夫”是文化仪式中巫觋的辅助人员。在礼乐文化时代,“狂夫”还是“楚狂接舆”式的有极高文化素养和人格追求的文化精英。同时还出现了纯粹贬义的“狂夫”。到了秦汉时代,“狂夫”一词随着晁错的使用,发展出了臣子自谦自贬为“狂夫”的含义。这些内容丰富了“狂夫”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夫 《汉书·晁错传》 方相氏 楚狂接舆
下载PDF
《列女传》京师节女在近世日本女训书中的流行和改变
4
作者 兰一博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7期12-16,共5页
《列女传》京师节女传入日本后,对日本女训书的形成与发展造成影响。既有如辻原元甫一般,在《女四书·内训》中引用了京师节女的故事进行日语翻译的版本,也有如《本朝女鉴》中源渡妻一般,受到了京师节女的影响后发展成为新的具有日... 《列女传》京师节女传入日本后,对日本女训书的形成与发展造成影响。既有如辻原元甫一般,在《女四书·内训》中引用了京师节女的故事进行日语翻译的版本,也有如《本朝女鉴》中源渡妻一般,受到了京师节女的影响后发展成为新的具有日本特色的版本。该文通过对《新刻古列女传》京师节女、《女四书》京师节女、《本朝女鉴》源渡妻3个日本近世女训书中的故事内容进行比较分析,考察《列女传》“京师节女”在日本近世女训书中的流行和改变。近世日本女训书《本朝女鉴》源渡妻中弱化了女子德育目的,加强了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通过故事内容的补充与改变凸显了女训故事中的小说文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近世 《列女传》 女训书 京师节女 源渡妻 男女情感
下载PDF
王安石《易解》发微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成国 宫云维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46,共9页
《易解》撰于宋仁宗嘉(?)二、三年间.其特点表现为不论互体.扫除象数,属于北宋《易》学中的义理派。它注重文字与名物的训释考证,文义坦明;并且引史入《易》,以史事佐证《易》理。其中对于出处哲学、变革、理财等思想的论述,在王安石的... 《易解》撰于宋仁宗嘉(?)二、三年间.其特点表现为不论互体.扫除象数,属于北宋《易》学中的义理派。它注重文字与名物的训释考证,文义坦明;并且引史入《易》,以史事佐证《易》理。其中对于出处哲学、变革、理财等思想的论述,在王安石的整个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易解 出处哲学
下载PDF
秦简“识劫(女冤)案”发微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彦辉 《古代文明》 CSSCI 2015年第1期74-83,113-114,共10页
"识劫(女冤)案"当为秦南郡属县上谳的恐猲案。涉案人大夫沛的户籍属民籍,家赀接近"大家"水平,家庭经济类型可视为南郡地区乡里豪民多种经营模式的典型。沛免其奴婢为庶人,免故隶"识"为"私属",... "识劫(女冤)案"当为秦南郡属县上谳的恐猲案。涉案人大夫沛的户籍属民籍,家赀接近"大家"水平,家庭经济类型可视为南郡地区乡里豪民多种经营模式的典型。沛免其奴婢为庶人,免故隶"识"为"私属",是当时主人主动放免奴婢的鲜活个案。在被放免之后"占家赀",证明财产登记制度的上限不会晚于战国末年;放出的贷款需要占赀,可证货币亦在财产登记之列。案件中涉及的"单"是以宗族血缘为基础,以里为单位组织起来的一种民间组织。这种原生态的"单"与东汉时期形形色色的"单"在组织方式与结社目的上并不一致,故还不足据以否定历史上的"单"从血缘到地缘的演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劫(女冤)案 户籍登记 财产登记 私属
下载PDF
十味接骨药对家兔骨折骨细胞生长机理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田青山 隋国兴 +5 位作者 栗坤 田力 杨桂明 田慧敏 付正宗 魏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4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十味接骨药对家兔骨折骨细胞生长修复过程中骨痂中TGF-β1,羟脯氨酸、钙、磷;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钙、磷的变化和作用机理。方法实验用健康日本大白兔81只5~6月龄造成双侧前肢0.7cm横断性骨缺损,保留尺骨完整,并分成三组,对照... 目的研究十味接骨药对家兔骨折骨细胞生长修复过程中骨痂中TGF-β1,羟脯氨酸、钙、磷;血清中碱性磷酸酶、钙、磷的变化和作用机理。方法实验用健康日本大白兔81只5~6月龄造成双侧前肢0.7cm横断性骨缺损,保留尺骨完整,并分成三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组不用药,实验组给十味接骨药,对照组给骨折挫伤散。2周、5周、8周分别取材,观察十味接骨药对骨折修复的影响。结果实验组骨痂中TGF-β1、HRP先升高后递减;血中骨痂中Ca、P峰值提前出现,血中ALP随骨生长逐渐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统计学*P<0.01,**P<0.001。结论十味接骨药对骨折的愈合修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愈合 骨细胞生长 十味接骨药
下载PDF
《唐诗解》之成书与《唐诗品汇》的渊源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雷恩海 薛宝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01-107,共7页
高棅《唐诗品汇》是明代最有影响力的唐诗选本,对明代之诗歌创作和唐诗选本影响巨大。唐汝询自幼目盲,借助父兄子侄而"听读"至于博学,编选《唐诗解》一书。文章从编选体例、唐诗分期、作品选录等方面,以详明的数据和具体的分... 高棅《唐诗品汇》是明代最有影响力的唐诗选本,对明代之诗歌创作和唐诗选本影响巨大。唐汝询自幼目盲,借助父兄子侄而"听读"至于博学,编选《唐诗解》一书。文章从编选体例、唐诗分期、作品选录等方面,以详明的数据和具体的分析,比较深入细致地论析《唐诗解》一书与《唐诗品汇》之间的传承与创变。《唐诗解》以《唐诗品汇》为选录渊薮,参酌《唐诗正声》、李攀龙《唐诗选》,而勒成体现唐汝询自身选录眼光的诗歌选本,在唐诗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解 体例 分期 选录 唐诗品汇 渊源
下载PDF
“整理国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被引量:6
9
作者 卢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5-101,共7页
长期以来,“整理国故运动”被视为一股反动的思想逆流迭遭物议,批评它背离了五 四新文化的方向。而实际上,“整理国故运动”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孕育的产物,不仅没有与之相 背离,而且还是它在学术文化领域的延续和深化,进一步有力地... 长期以来,“整理国故运动”被视为一股反动的思想逆流迭遭物议,批评它背离了五 四新文化的方向。而实际上,“整理国故运动”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孕育的产物,不仅没有与之相 背离,而且还是它在学术文化领域的延续和深化,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学术转型。具体 说来,在研究态度与目的上,胡适等人主张用“评判的态度”去“整理国故”,“还他一个本来面目”, 这一思想明显继承了五四新文化的理性批判精神;而在研究对象与方法上,他们也倡导以一种 “平等的眼光”扩大“整理国故”的范围,并号召“以科学的方法整理国故”,这一见解更充分弘扬了 五四新文化的民主科学精神。与此同时,“整理国故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也作出了 积极肯定的评价,由是超越了简单一元的文化替代论,极大地深化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文化 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国故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 胡适 顾颉刚 钱玄同
下载PDF
唐汝询生平考述暨著作钩沉 被引量:3
10
作者 雷恩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5-30,共6页
唐汝询乃明代著名唐诗选家,也是晚明诗坛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他出生于世代业儒之家,虽自幼目盲,却于无"明"处看世界,发愤著书,以学术为安身立命之所。其品行坚毅,学问淹博,著有《唐诗解》《编蓬集》《姑蔑集》等,其中尤... 唐汝询乃明代著名唐诗选家,也是晚明诗坛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诗人。他出生于世代业儒之家,虽自幼目盲,却于无"明"处看世界,发愤著书,以学术为安身立命之所。其品行坚毅,学问淹博,著有《唐诗解》《编蓬集》《姑蔑集》等,其中尤以前者能切入作者之苦心孤诣,传其灵心慧识,感动激发人意,具有特别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汝询 生平考述 著作钩沉 《唐诗解》
下载PDF
石氏家族的中原之路——石解墓志释读 被引量:3
11
作者 宁欣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119,共9页
代北胡姓在魏孝文帝改革时,进入中原的族姓基本都改成汉姓,除了众所周知的若干大姓,其实还有不少中低等氏族,乌石兰氏改为石氏即是其中之一。历时数百年后,随着南下、汉化、改姓、改籍贯等,进入唐朝的石氏家族,已经汉化,但仍然保留了代... 代北胡姓在魏孝文帝改革时,进入中原的族姓基本都改成汉姓,除了众所周知的若干大姓,其实还有不少中低等氏族,乌石兰氏改为石氏即是其中之一。历时数百年后,随着南下、汉化、改姓、改籍贯等,进入唐朝的石氏家族,已经汉化,但仍然保留了代北胡姓的影子或尾巴,甚至与汉晋中原石氏纠缠不清。通过对"唐故衡王府长史致仕石解府君墓志铭并序"的释读,同时辅以撰写者石洪的相关材料,可以得知,石解与从弟石洪,虽然有可能是分属风马牛不相及的汉胡族系,但起家走的都是科举之途,发达和辉煌也与文化素养有直接关系,两门石氏辗转各地,在石解和石洪前后几辈逐渐形成以河南洛阳为中心的居住和仕宦圈,反映了部分中等士族在唐后期向洛阳集中的趋势。其中,代北胡姓社会关系网的遗存仍然若隐若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北 胡姓 石氏 乌石兰氏 唐朝 石解 石洪
下载PDF
张学良与九一八事变再探讨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1-76,共6页
基于中国国力不及日本、迷信和平和保存实力等因素考虑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张学良在没有得到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明确指示下 ,自行实行不抵抗政策 ,致使沈阳失守 ,东北沦陷。由于在对日看法上 ,张学良与蒋介石观点基本一致 ;二人对九一... 基于中国国力不及日本、迷信和平和保存实力等因素考虑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张学良在没有得到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明确指示下 ,自行实行不抵抗政策 ,致使沈阳失守 ,东北沦陷。由于在对日看法上 ,张学良与蒋介石观点基本一致 ;二人对九一八事变的处理又合作无间 ,所以 ,张学良和蒋介石对东北沦陷都应负责。论对狭义的九一八事变的处理 ,张学良应负直接责任 ;论对广义的九一八事变的处理 ,蒋介石则应负主要责任。但蒋、张之“不抵抗政策” ,非为不抗日 ,而是何时抗日、如何抗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学良 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令
下载PDF
章学诚“六经皆史”说探赜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玉春 文波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124-130,共7页
在乾嘉考据学风盛行时期 ,章学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 ,没有跻身于考据学派 ,而是另辟途径 ,进行历史编纂学的研究。他承袭传统的“六经皆史”的命题 ,主旨是辨析史学著述源流 ,区分史学著述体裁 ,兼论利弊得失 ,目的在于廓清史学的发展源... 在乾嘉考据学风盛行时期 ,章学诚由于自身条件限制 ,没有跻身于考据学派 ,而是另辟途径 ,进行历史编纂学的研究。他承袭传统的“六经皆史”的命题 ,主旨是辨析史学著述源流 ,区分史学著述体裁 ,兼论利弊得失 ,目的在于廓清史学的发展源流 ,并非是要把“六经教条 ,从神圣的宝座拉下来” ,更不能称之为“乾嘉后思想解放之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考据学 史学 六经皆史
下载PDF
“哀鸣四野痛灾黎”:1942-1943年河南旱灾述论 被引量:14
14
作者 江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5,共12页
发生在1942年夏秋至1943年春夏的河南大旱灾,涉及国统区河南省的60余县,受灾民众数以百万计。由于河南地处中日对峙的前线,交通断绝,中央获得灾情较晚,地方官员贪污腐化与救灾不力等诸多因素,国民政府虽然采取了紧急下拨救灾款、设置粥... 发生在1942年夏秋至1943年春夏的河南大旱灾,涉及国统区河南省的60余县,受灾民众数以百万计。由于河南地处中日对峙的前线,交通断绝,中央获得灾情较晚,地方官员贪污腐化与救灾不力等诸多因素,国民政府虽然采取了紧急下拨救灾款、设置粥厂、减免征实征粮等各项措施,但成效有限,河南旱灾持续扩大并形成灾荒,迫使大批灾民逃向陕西等地,灾民死亡约200余万人。既往对河南旱灾事件的研究因史料限制并不充分,关于灾荒真实状况、国民政府救灾行动、灾民死亡人数以及中外舆论界的灾情报道等,均有可以再探讨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2—1943年河南旱灾 抗日战争 蒋介石 李培基 白修德
下载PDF
西安事变:不同抗战观念的冲突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道炫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7,共7页
西安事变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事变前国民政府的对日立场、中共对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反应、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及事变的发起与解决过程看,导致西安事变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是否抗战,而在于如何抗战,蒋介石与张学良、... 西安事变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事变前国民政府的对日立场、中共对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反应、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及事变的发起与解决过程看,导致西安事变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是否抗战,而在于如何抗战,蒋介石与张学良、中共之间最根本的分歧在于两条抗战道路,即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观念上的冲突.正是由于西安事变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蒋介石自我中心的内外政策,才大大促进了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国民政府 蒋介石 张学良 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
下载PDF
近二十年黄埔军校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6
作者 秦立海 阚和庆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45-49,共5页
从黄埔军校创办的背景,蒋介石、周恩来与黄埔军校,苏联、共产国际与黄埔军校,黄埔军校的教学与管理、教官与学生,黄埔军校与中国革命等方面,对近20年黄埔军校研究概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军事史 黄埔军校 蒋介石
下载PDF
石介的伦理思想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成积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6-110,共5页
石介是“宋初三先生”之一,其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儒家道统论、神秘主义气运说、反对佛道以及“公于天下”的道德评价论等四个方面。石介的伦理思想启迪了程朱的伦理思想,对后世也产生过一定影响。
关键词 石介 伦理思想 理学
下载PDF
宋太祖朝节度使类别及其转型述论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共6页
宋太祖一朝,节度使作为以往的旧制得以延续,不过在厉行中央集权方针政策的不断推动下,节度使群体逐渐分化为多种类别,与中央的关系亲疏不同,彼此的利益也存在差异。其中开国功臣背景者受到礼遇,积极效忠的宿将一度得到笼络,新兴战功出... 宋太祖一朝,节度使作为以往的旧制得以延续,不过在厉行中央集权方针政策的不断推动下,节度使群体逐渐分化为多种类别,与中央的关系亲疏不同,彼此的利益也存在差异。其中开国功臣背景者受到礼遇,积极效忠的宿将一度得到笼络,新兴战功出身与潜邸、外戚出身者得到重用,其余的老藩镇则被视为异己力量而受到打压、撤销,此外的降臣等类别者仅属于形式上的点缀。随着各种削藩制度的推行,当时的节度使在分化中进而由实职向虚职过渡、转型,逐渐脱离了与地方的关系,"藩镇割据"的现象遂开始淡出历史的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太祖 节度使 类别 转型
下载PDF
北宋前期华北家族制度的建设及其意义——以徂徕石氏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景玉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87-91,共5页
徂徕石氏是一个初兴于五代,到北宋前期日渐兴盛的官僚家族。在北宋新宗族制度创建的大背景下,石介围绕祖茔及祖先祭祀进行了一系列家族制度的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改葬族人于祖茔,完善墓祀制度;创建祭堂和拜扫堂;立石以记谱系。石介等... 徂徕石氏是一个初兴于五代,到北宋前期日渐兴盛的官僚家族。在北宋新宗族制度创建的大背景下,石介围绕祖茔及祖先祭祀进行了一系列家族制度的建设,主要包括三方面:改葬族人于祖茔,完善墓祀制度;创建祭堂和拜扫堂;立石以记谱系。石介等华北地区官僚士大夫关于祠庙及祖先祭祀方面的家族制度建设颇具开创性,在北宋新宗族制度的创建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宗族 徂徕石氏 石介
下载PDF
天下—世界——从概念变迁看近代东亚世界图景之变更 被引量:2
20
作者 鲍永玲 《哲学分析》 2012年第4期76-88,198,共13页
东亚传统"天下"观的视角实质乃是俯视,展现为"天圆地方"、"天地平行"的世界图景并内蕴天、地、人三才以及人应抚育万物的核心价值观。在汉传佛教里,"世界"却代表一种大圆立体、时空融合的多元... 东亚传统"天下"观的视角实质乃是俯视,展现为"天圆地方"、"天地平行"的世界图景并内蕴天、地、人三才以及人应抚育万物的核心价值观。在汉传佛教里,"世界"却代表一种大圆立体、时空融合的多元多重的形上宇宙结构,其世界图景乃是作为莲花形、以几何级数增长而构建的诸多"大千世界",并无固定的视角和绝对的中心。汉传佛教"世界"概念所内蕴的多元多重文化观,给近代东亚语境里急剧的世界图景之变更提供了核心理论资源。在近代传教士将其与"world"等词对译的实践里,它最终成为摧毁东亚古典天下观的一柄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普天之下 世界图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