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西地区灯影组石板滩段致密灰岩油气地质评价
1
作者 罗胜元 苗凤彬 李培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9-252,共4页
灯影组中部以含泥灰岩为主,在四川盆地被作为较差烃源岩对待,在油气系统中起到“隔层”作用。中扬子地区灯影组中部石板滩段为沥青灰岩,发育保存完好的微量化石和残余微生物席,长期以来其油气地质含义被忽略。近年首次在宜昌地区的灯影... 灯影组中部以含泥灰岩为主,在四川盆地被作为较差烃源岩对待,在油气系统中起到“隔层”作用。中扬子地区灯影组中部石板滩段为沥青灰岩,发育保存完好的微量化石和残余微生物席,长期以来其油气地质含义被忽略。近年首次在宜昌地区的灯影组石板滩段致密灰岩中获得了天然气流,表明该层具有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烃源岩 灯影组 石板滩段 天然气 中扬子地区
下载PDF
文化融合的客家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笑一 帅雨艺 +1 位作者 倪玉萍 房开柱 《设计》 2023年第7期12-15,共4页
以四川石板滩为例的、多元文化融合为设计特色的巴蜀客家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研究,证明具有巴蜀文化、客家文化、乡土文化融合的客家文创产品,特色鲜明,既较好地展示了地域文化特色,又促进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从文化独特性挖掘、设计特色... 以四川石板滩为例的、多元文化融合为设计特色的巴蜀客家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研究,证明具有巴蜀文化、客家文化、乡土文化融合的客家文创产品,特色鲜明,既较好地展示了地域文化特色,又促进了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从文化独特性挖掘、设计特色凝练,到设计方法模型制作和设计实践论证全过程研究。设计方法分为设计元素梳理和设计文化表达两个板块,以及代表元素挖掘、设计定位、设计表达、产品应用等六个步骤。以多元文化融合为设计特色的客家文化文创品牌标志设计、品牌IP形象设计、品牌插画设计及文创产品应用,得到当地政府和市场受众的好评和认可。客家文化文创产品让客家文化在新时代可感知、可消费、可传承,文化赋能地域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融合 四川石板滩 客家文化 文化创意 产品设计
下载PDF
青海东部西宁盆地北缘红层滑坡成因机制与稳定性评价——以石板滩滑坡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义 武选民 +4 位作者 王兵虎 邵长庆 李亮 向宏 王彪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6年第3期34-41,共8页
笔者在顺层滑坡形成条件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西宁盆地红层地区石板滩滑坡为例,对滑坡体变形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定量计算结果和定性判断相结合,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钻探、物探、槽探、室内试验测试结果,对滑坡成因机理和稳定性进行分... 笔者在顺层滑坡形成条件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西宁盆地红层地区石板滩滑坡为例,对滑坡体变形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定量计算结果和定性判断相结合,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钻探、物探、槽探、室内试验测试结果,对滑坡成因机理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结合滑坡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为该地区顺层滑坡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意义。通过野外调查、Geo-Studio和FLAC3D软件的模拟研究结果,笔者认为:基岩产状和斜坡坡度相近,顺层软弱夹层和水的存在是滑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滑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但在强降雨条件下为基本稳定—欠稳定,其变形破坏模式为牵引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滑坡 石板滩滑坡 成因机理 数值模拟 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湖北峡东地区灯影组石板滩段微化石 被引量:10
4
作者 尹崇玉 高林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7-204,T002,共9页
本文研究了发现于湖北峡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石板滩段燧石夹层岩石薄片中的微古植物化石,包括10属5种(其中1新属新种)和5个未定种。石板滩段黑色薄层灰岩以富含宏观藻类Vendotaenia及Tyrasotaenia碳质印膜和少量后生动物Paracharnia而... 本文研究了发现于湖北峡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石板滩段燧石夹层岩石薄片中的微古植物化石,包括10属5种(其中1新属新种)和5个未定种。石板滩段黑色薄层灰岩以富含宏观藻类Vendotaenia及Tyrasotaenia碳质印膜和少量后生动物Paracharnia而闻名。我们在燧石夹层的岩石薄片中,不仅发现上述宏观藻类;而且首次发现共生的微化石Primoflagella speciosa Gnilovskaya,?Leiothrichoides sp.及其他保存很好的微化石。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我国震旦纪的古生物资料,为地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影组 石板滩段 晚震旦世 微化石 藻类 地层
下载PDF
宜昌石板滩铅锌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5
作者 詹东金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9年第3期213-218,共6页
宜昌石板滩铅锌成矿带矿体位于震旦系陡山沱组工业磷矿层的顶板,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据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在黄陵背斜北翼、北东翼广泛分布的震旦系陡山沱组,不仅是区内优势矿种磷矿的含矿层位,也是铅锌矿化的重要层位,经进一步工作,有... 宜昌石板滩铅锌成矿带矿体位于震旦系陡山沱组工业磷矿层的顶板,呈层状、似层状产出。据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在黄陵背斜北翼、北东翼广泛分布的震旦系陡山沱组,不仅是区内优势矿种磷矿的含矿层位,也是铅锌矿化的重要层位,经进一步工作,有望发现铅锌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石板滩
下载PDF
SIMS U-Pb Zircon Geochronological and Carbon Isotope Chemostratigraphic Constraints on the Ediacaran-Cambrian Boundary Succession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South China 被引量:6
6
作者 Taiyu Huangc Daizhao Chen +2 位作者 Yi Ding Xiqiang Zhou Gongjing Zh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69-78,共10页
The Ediacaran–Cambrian succession in South China records dramatic biological,oceanic and geochemical changes,but it is not well constrained geochronologically.This study reports a new SIMS U-Pb date of 543.4±3.5... The Ediacaran–Cambrian succession in South China records dramatic biological,oceanic and geochemical changes,but it is not well constrained geochronologically.This study reports a new SIMS U-Pb date of 543.4±3.5 Ma(MSWD=1.2)from a tuffaceous layer in the Zhoujiaao Section,and carbonate C-O isotopes in both Zhoujiaao and Sixi sections,Three Gorges area.This tuffaceous layer is present in the Upper Dengying Formation(i.e.,the Baimatuo Member)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stableδ13Ccarb plateau and the beginning of a negativeδ13Ccarb shift near its upper boundary.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isting biostratigraphic and chemostratigraphic data,this new date corroborates that the upper boundary of the Dengying Formation in South China is approximately equivalent to the Ediacaran-Cambrian boundary(ca.541 Ma).This age also provides the minimum age of the last appearance of the Shibantan biota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indicating that the terminal Ediacaran index fossils(e.g.,Cloudina,Sinotubulites)are not reliable stratigraphic markers for further subdivision of the uppermost Ediacar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 dating carbon isotope chemostratigraphy Dengying Formation Ediacaran-Cambrian boundary Three Gorges area shibantan biota geochemistry
原文传递
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纪石板滩生物群定量古生物学和生态空间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承羲 陈哲 +4 位作者 庞科 王霄鹏 万斌 周传明 袁训来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2-68,共27页
埃迪卡拉化石组成了全球埃迪卡拉纪地层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型软躯体生物群落。根据其时代、化石种类以及岩性等,埃迪卡拉化石被划分为阿瓦隆、白海、纳玛三个不同组合。产自我国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纪晚期的石板滩生物群是为数不多保存在海... 埃迪卡拉化石组成了全球埃迪卡拉纪地层中最具代表性的大型软躯体生物群落。根据其时代、化石种类以及岩性等,埃迪卡拉化石被划分为阿瓦隆、白海、纳玛三个不同组合。产自我国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纪晚期的石板滩生物群是为数不多保存在海相碳酸盐岩中的埃迪卡拉化石生物群。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网络分析等定量古生物方法划分出四个化石组合,检验并探讨了石板滩生物群所属的组合类型,以及初步探讨了石板滩生物群的生态空间利用情况。聚类分析和网络分析的结果,均倾向于将石板滩生物群划归于纳玛组合。然而在非度量性多维标度变换(NMDS)分析中,石板滩生物群因其化石属种组成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离其他典型的纳玛组合化石产地的点位相距较远。石板滩生物群的生活方式以底栖固着和底栖移动类型为主,其独有的实体化石和丰富、复杂的遗迹化石属种,拓展了人们关于该时期生物对生态空间利用的认识。从生态空间利用的角度来看,石板滩生物群要远高于阿瓦隆组合,接近甚至略高于典型的纳玛组合和白海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迪卡拉化石 石板滩生物群 多元统计 网络分析 生物组合 生态空间
原文传递
湖北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Hiemalora stellaris生物属性及埋藏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邵叶飞 陈哲 +1 位作者 周传明 袁训来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Hiemalora stellaris是湖北宜昌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石板滩生物群中数量最为丰富的化石类型之一,由位于中心位置的圆盘和围绕盘缘向外伸出的似触手状结构组成,似触手状结构长度与圆盘直径具有较好相关性。同时也发现少量Hiemalora... Hiemalora stellaris是湖北宜昌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石板滩生物群中数量最为丰富的化石类型之一,由位于中心位置的圆盘和围绕盘缘向外伸出的似触手状结构组成,似触手状结构长度与圆盘直径具有较好相关性。同时也发现少量Hiemalora与茎干相连,其中一枚产自石板滩段底部的标本保存完整,与茎干连接有叶状体。叶状体呈卵形,可见一级分枝与二级分枝,顶部有呈"牛角状"的尖刺,叶状体形态与Charniodiscus spinosus相似。结合纽芬兰地区发现的Primocandelabrum hiemaloranum,表明Hiemalora作为生物体的固着器官,起到抵御水流冲刷、支撑和固定整个生物体的作用,但与其相连的叶状体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类型,表明Hiemalora化石可能具有较为多样的生物来源。根据化石的形态特征和埋藏状态分析,Hiemalora在生物生活时位于藻席层之下的沉积物内,常呈正凸起保存于岩层顶面,而茎干和叶状体位于水体中,生物死亡后,叶状体倒伏在藻席层之上,当岩层沿藻席层劈开后,在顶面保存为凹陷的印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emalora stellaris 固着器 石板滩生物群 灯影组 湖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