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镧对鹅毛竹开花后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谢寅峰 林侯 +2 位作者 蔡贤雷 周坚 丁雨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2,共6页
为了探讨稀土对竹子开花后光合及衰老生理的调节作用,该文以鹅毛竹为试验材料,于2006年6—11月采用100 mg/L镧稀土处理,测定鹅毛竹花后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镧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光系统Ⅱ(PSⅡ... 为了探讨稀土对竹子开花后光合及衰老生理的调节作用,该文以鹅毛竹为试验材料,于2006年6—11月采用100 mg/L镧稀土处理,测定鹅毛竹花后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镧处理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光系统Ⅱ(PSⅡ)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PSⅡ潜在活性(Fv/F0),显著增加了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抑制了叶片衰老过程中上述指标的下降。说明镧有效改善了鹅毛竹花后光合性能,延缓了开花鹅毛竹的衰老进程,并对镧缓解光合能力衰退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毛竹 开花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衰老
下载PDF
鹅毛竹叶提取物抗氧化及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蕾 王姝 +3 位作者 倪勤学 许光治 高前欣 张有做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5,共8页
采用Folin试剂还原比色法、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和香草醛—冰醋酸比色法测定鹅毛竹叶甲醇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中总酚、总黄酮和三萜的含量,采用DPPH法、ABTS法、FRAP法评价各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及还原能力,同时采用酪氨酸酶催化氧... 采用Folin试剂还原比色法、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和香草醛—冰醋酸比色法测定鹅毛竹叶甲醇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中总酚、总黄酮和三萜的含量,采用DPPH法、ABTS法、FRAP法评价各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及还原能力,同时采用酪氨酸酶催化氧化左旋多巴(L-DOPA)速率法体外测定酪氨酸酶活力。结果表明: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叶乙酸乙酯相的总酚、总黄酮及三萜的含量最高,分别为(28.63±0.19)%、(23.74±0.17)%和(15.27±0.67)%;该相在不同抗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同时该相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也最强,其半抑制浓度为3.29 mg/m L;鹅毛竹叶醇提物及其不同极相部位的总黄酮含量与还原力和DPP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 0、0.900 1和0.965 3,表明总黄酮是鹅毛竹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总酚含量与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91 0,表明总酚是鹅毛竹叶提取物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主要成分;鹅毛竹叶乙酸乙酯相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抗氧化活性最强,其对酪氨酸酶抑制机制为可逆的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常数为27.49 mg/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毛竹 竹叶 提取 抗氧化 酪氨酸酶 抑制类型
下载PDF
鹅毛竹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被引量:23
3
作者 林树燕 丁雨龙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7-914,共8页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石蜡切片,对鹅毛竹的花芽分化、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发现:鹅毛竹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4层结构组成,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 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石蜡切片,对鹅毛竹的花芽分化、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发现:鹅毛竹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4层结构组成,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产生左右对称型小孢子.鹅毛竹成熟花粉大多2细胞型,都具1个萌发孔.鹅毛竹子房为单子房,子房1室,侧膜胎座,一个倒生胚珠,双珠被,薄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一个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合点端一个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由功能大孢子经过3次有丝分裂形成8核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位于核点端的3个细胞核进行多次分裂形成多个反足细胞.至此,成熟胚囊形成.并就鹅毛竹不结实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鹅毛竹 竹亚科
下载PDF
鹅毛竹花后叶片衰老生理特性 被引量:5
4
作者 谢寅峰 林候 +1 位作者 张千千 张春霞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9-43,共5页
以鹅毛竹为材料,以未开花竹为对照,分析了鹅毛竹花后叶片生理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鹅毛竹开花后总体上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不断下降,并始终低于未开花竹相应指标,而可溶性糖与蛋白质含量比值、MDA含量呈不断增加趋势,并始... 以鹅毛竹为材料,以未开花竹为对照,分析了鹅毛竹花后叶片生理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鹅毛竹开花后总体上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糖含量不断下降,并始终低于未开花竹相应指标,而可溶性糖与蛋白质含量比值、MDA含量呈不断增加趋势,并始终高于未开花竹相应指标。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上述各指标的变幅以及与未开花竹的差距增大,表明花后叶片衰老逐渐加快。开花初期开花竹叶片SOD活性明显高于未开花竹,而POD、CAT活性明显低于未开花竹,后期开花竹各保护酶活性的变幅明显大于未开花竹,表明鹅毛竹开花后保护酶系统间的平衡失调。推测活性氧的大量产生以及保护酶系统间平衡失调导致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膜以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及其降解等可能是开花竹花后叶片衰老加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毛竹 花后 生理变化 叶片衰老
下载PDF
三种地被竹出笋成竹生长规律比较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志强 杨海芸 +2 位作者 王姝 张有做 倪勤学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28,共6页
对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 f.aureostriaus)、鸡毛竹(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和南平倭竹(S.nanpingensis)3种地被竹的出笋、退笋和高生长3种生物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黄条金刚竹出笋期历时24 d,出笋后第... 对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 f.aureostriaus)、鸡毛竹(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和南平倭竹(S.nanpingensis)3种地被竹的出笋、退笋和高生长3种生物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黄条金刚竹出笋期历时24 d,出笋后第6天至第16天进入出笋高峰期;鸡毛竹出笋期历时37 d,出笋后第6天至第25天进入出笋高峰期;南平倭竹出笋期历时33 d,出笋后第6天至第21天进入出笋高峰期;3竹种出笋数量和退笋数都呈"少—多—少"的趋势,出笋数:鸡毛竹(278株/m2)>南平倭竹(253株/m2)>黄条金刚竹(141株/m2);退笋数:南平倭竹(74株/m2)>鸡毛竹(63株/m2)>黄条金刚竹(33株/m2);3竹种的高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呈logistic增长;3竹种昼生长量总体上高于夜生长量,在昼夜24h黄条金刚竹出现2次生长高峰,鸡毛竹出现3次生长高峰,南平倭竹出现1次生长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条金刚竹 鸡毛竹 南平倭竹 出笋 退笋 高生长
下载PDF
鹅毛竹与异叶苦竹的繁育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林树燕 丁雨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共5页
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对鹅毛竹与异叶苦竹的开花物候、开花动态及繁育系统、花粉-胚珠比(P/O)、杂交指数(OCI)进行了观察和检测。在显微镜下观测柱头及花粉-胚珠比,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用套袋法检测繁育系统。结果表明:鹅... 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对鹅毛竹与异叶苦竹的开花物候、开花动态及繁育系统、花粉-胚珠比(P/O)、杂交指数(OCI)进行了观察和检测。在显微镜下观测柱头及花粉-胚珠比,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柱头可授性,用套袋法检测繁育系统。结果表明:鹅毛竹在上年的10月进行花芽的分化,盛花期为次年的3月,花芽的形成到开花跨越2个年度;异叶苦竹当年3月形成花芽,其盛花期为4月。在各种套袋试验中,鹅毛竹均不结实;而异叶苦竹收获有数量不等的种子。繁育系统检测表明,异叶苦竹和鹅毛竹无融合生殖现象,异叶苦竹的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毛竹 异叶苦竹 繁育系统
下载PDF
镧稀土对鹅毛竹离体叶片衰老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谢寅峰 姚晓华 +2 位作者 林候 王林 张春霞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25,共3页
以开花鹅毛竹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镧稀土对开花鹅毛竹离体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1~10mg·L-1镧稀土预处理可不同程度地抑制鹅毛竹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蛋白质和叶绿素质量分数的明显下降,以5mg·L-1镧处理效果最佳;离体叶片在... 以开花鹅毛竹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镧稀土对开花鹅毛竹离体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1~10mg·L-1镧稀土预处理可不同程度地抑制鹅毛竹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蛋白质和叶绿素质量分数的明显下降,以5mg·L-1镧处理效果最佳;离体叶片在衰老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潜在活性(Fv/Fo)和最大荧光(Fm)逐渐下降,而暗适应下最小荧光(Fo)逐渐上升,经5mg·L-1镧预处理后,上述指标变化均受到明显抑制。说明适当质量浓度的镧稀土预处理能有效延缓鹅毛竹离体叶片的衰老进程,缓解作用与其增强叶片活性氧清除能力、稳定光合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稀土 鹅毛竹 离体叶片 衰老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Phylogenomic analyses reveal intractabl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a temperate bamboo genus (Poaceae: Bambusoideae) 被引量:5
8
作者 Cen Guo Zhen-Hua Guo De-Zhu Li 《Plant Diversit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13-219,共7页
Shibataea is a genus of temperate bamboos(Poaceae:Bambusoideae)endemic to China,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phylogenetic position and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s.To elucidat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of the bam... Shibataea is a genus of temperate bamboos(Poaceae:Bambusoideae)endemic to China,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phylogenetic position and interspecific relationships.To elucidate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of the bamboo genus Shibataea,we performed genome-scale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all seven species and one variety of the genus using double digest restriction-site 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dd RAD-seq)and whole plastid genomes generated using genome skimming.Our phylogenomic analyses based on dd RAD-seq and plastome data congruently recovered Shibataea as monophyletic.The nuclear data resolved S.hispida as the earliest diverged species,followed by S.chinensis,while the rest of Shibataea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clades.However,the plastid and nuclear topologies conflict significantly.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network analysis and topologies reconstructed from different datasets,we identify S.kumasasa as the most admixed species,which may be caused by incomplete lineage sorting(ILS)or interspecific gene flow with four sympatric species.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power of dd RAD and plastome data in resolving complex relationships in the intractable bamboo gen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bataea ddRAD-seq Genome SKIMMING Phylogeny INCONGRUENCE
下载PDF
安徽倭竹的分类及生态学特性 被引量:5
9
作者 黄成林 陈应龙 +2 位作者 汪五星 纪安 刘有胜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21,共6页
经调查,休宁倭竹(Shibataea hispida McCl.)是倭竹属在安徽的特有竹种,分布在黄山山脉与天目山山脉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带,垂直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该竹种为阳性、耐水湿,其竿形矮小,林相整齐,群体景观好,是优良的盆景及地被竹种;倭竹林密... 经调查,休宁倭竹(Shibataea hispida McCl.)是倭竹属在安徽的特有竹种,分布在黄山山脉与天目山山脉之间的低山丘陵地带,垂直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该竹种为阳性、耐水湿,其竿形矮小,林相整齐,群体景观好,是优良的盆景及地被竹种;倭竹林密度大,而且地下鞭密集,也是重要的水土保持竹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倭竹属 分类 分布 生态学特性
下载PDF
不同立地条件下休宁倭竹生长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志兵 史洁 +2 位作者 岳祥华 叶卫飞 王立超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49,共5页
在安徽省绩溪县和休宁县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设置了15个样方调查休宁倭竹的竹高、地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鞭径等生长指标,以及日照和湿度等立地因子。分析这些生长指标和立地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日照和湿度是影响休宁倭竹生长的关... 在安徽省绩溪县和休宁县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设置了15个样方调查休宁倭竹的竹高、地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鞭径等生长指标,以及日照和湿度等立地因子。分析这些生长指标和立地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日照和湿度是影响休宁倭竹生长的关键立地因子,日照对休宁倭竹竹高和叶片生长的影响较大,湿度对休宁倭竹根系生长的影响较大,多重比较结果差异显著,同时日照条件对休宁倭竹叶片的变异性影响较大。因此,休宁倭竹应在光照条件好、土壤湿润的立地条件下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宁倭竹 立地条件 生长 鞭径 日照 土壤湿度
下载PDF
倭竹属地理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成华 高兆杉 +2 位作者 戴挺 安树清 秦际威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89年第2期155-161,共7页
倭竹属Shibataea Makino隶于禾本科之竹亚科,现已知有8种,分布于我国东南部的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江西等省,广东、台湾两省有少量栽培,日本产1种。苏联、西德、印尼等国所栽培的倭竹均系自我国或日本引入。我国浙-闽地区产8种,且... 倭竹属Shibataea Makino隶于禾本科之竹亚科,现已知有8种,分布于我国东南部的浙江、福建、江苏、安徽、江西等省,广东、台湾两省有少量栽培,日本产1种。苏联、西德、印尼等国所栽培的倭竹均系自我国或日本引入。我国浙-闽地区产8种,且都有野生发现,是本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倭竹属植物体型矮小,常植于庭院或公园中供观赏。近年来盆景艺术迅速发展,微型园林日益兴起,倭竹属植物体态优美,常绿,耐寒且易于栽培,为广大园林工作者所垂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倭竹属 地理分布
下载PDF
银杏-鹅毛竹复层林光照和根系种间的竞争 被引量:1
12
作者 冷寒冰 王福升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6期52-56,共5页
以银杏-鹅毛竹复层林为研究对象,对地上不同光照环境鹅毛竹光合作用和地下根系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缘鹅毛竹平均日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林中,上层银杏对下层鹅毛竹有光照竞争作用;而两物种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则存在竞争与协作... 以银杏-鹅毛竹复层林为研究对象,对地上不同光照环境鹅毛竹光合作用和地下根系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缘鹅毛竹平均日光合速率显著高于林中,上层银杏对下层鹅毛竹有光照竞争作用;而两物种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则存在竞争与协作并存的关系,但竹鞭壮芽的数量与总鞭量关系不显著,而与幼壮龄鞭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因此,复层林鹅毛竹的生长状况是上层光照竞争和下层根系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鹅毛竹 光合作用 竞争 根系 竹鞭
下载PDF
外源一氧化氮对鹅毛竹离体叶片衰老的影响
13
作者 谢寅峰 姚晓华 +2 位作者 王林 杨阳 张春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9-43,共5页
以花后鹅毛竹为试验材料,10~50mg·mL-1硝普钠(SNP)为NO供体,研究外源NO对鹅毛竹离体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显示:SNP预处理可不同程度地缓解鹅毛竹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以30mg·mL-1SNP处理效果最佳;与... 以花后鹅毛竹为试验材料,10~50mg·mL-1硝普钠(SNP)为NO供体,研究外源NO对鹅毛竹离体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显示:SNP预处理可不同程度地缓解鹅毛竹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以30mg·mL-1SNP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离体处理5天后,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下降26.2%,35.6%,PSⅡ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活性(Fv/Fo)分别降低42.1%,38.2%,77.0%,而暗适应下最小荧光(Fo)则升高89.5%;经30mg·mL-1SNP预处理后,上述生理指标的变化均受到显著抑制。适当浓度的NO预处理能够有效延缓花后鹅毛竹离体叶片的衰老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鹅毛竹 离体叶片 衰老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鹅毛竹叶酪氨酸酶抑制物提取工艺优化及活性评价
14
作者 刘萌萌 徐志丰 +3 位作者 鲁莹莹 张有做 王姝 倪勤学 《河北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6-12,共7页
该试验研究鹅毛竹叶酪氨酸酶抑制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竹叶特征性成分的含量及活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鹅毛竹叶酪氨酸酶抑制物的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利用分极法制备酪氨酸酶抑制活性部位(SAE),并采用HPLC法定量分析其中绿原酸、咖啡酸... 该试验研究鹅毛竹叶酪氨酸酶抑制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竹叶特征性成分的含量及活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鹅毛竹叶酪氨酸酶抑制物的提取工艺,在此基础上利用分极法制备酪氨酸酶抑制活性部位(SAE),并采用HPLC法定量分析其中绿原酸、咖啡酸、异荭草苷、荭草苷、对香豆酸、牡荆苷、异牡荆苷、山奈酚和苜蓿素9个竹叶特征性成分;通过DPPH法、ABTS法、FRAP法和酪氨酸酶催化氧化左旋多巴速率法评价SAE及竹叶特征性成分的抗氧化和酪氨酸酶抑制能力。结果显示:鹅毛竹叶酪氨酸酶抑制物的最优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6,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1h。以此提取物为原料制备的SAE对酪氨酸酶的抑制IC50为658.46μg/m L,含有绿原酸(0.4285mg/g)、咖啡酸(0.0463mg/g)、异荭草苷(0.2999mg/g)、对香豆酸(0.4593mg/g)、山奈酚(1.7152mg/g)及苜蓿素(2.5513mg/g)6种竹叶特征性成分。其中咖啡酸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最强,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熊果苷,推测为鹅毛竹叶抑制酪氨酸酶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表明鹅毛竹叶是一种来源丰富的酪氨酸酶抑制原料,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毛竹叶 响应面 竹叶特征性成分 酪氨酸酶抑制 抗氧化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化鸡毛竹叶子抗氧化物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1
15
作者 姬丽婷 刘晔 +1 位作者 谢洪 倪勤学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57,共5页
探索一条高效的鸡毛竹叶子抗氧化物的提取工艺。以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鸡毛竹叶子抗氧化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 探索一条高效的鸡毛竹叶子抗氧化物的提取工艺。以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鸡毛竹叶子抗氧化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对竹叶抗氧化物提取均具有显著影响,优化的鸡毛竹叶子抗氧化物的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0℃,料液比1∶20,乙醇浓度90%,提取时间80 min,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IC50为0.3098 mg/mL,提取物中含有总酚3.34%,总萜2.89%。为鸡毛竹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法 鸡毛竹叶子 抗氧化物 DPPH自由基 总酚 三萜
下载PDF
不同Pb浓度胁迫下4种地被竹的叶绿素荧光响应和转运积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娟 高健 牟少华 《世界竹藤通讯》 2014年第3期5-11,共7页
以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菲白竹(Sasa fortunei)、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4种竹种为材料,研究了4种地被竹对不同Pb浓度胁迫的响应及其对Pb的转运和积累情况。结果显示,在Pb... 以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菲白竹(Sasa fortunei)、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4种竹种为材料,研究了4种地被竹对不同Pb浓度胁迫的响应及其对Pb的转运和积累情况。结果显示,在Pb胁迫下,4种地被竹形态特征均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黄条金刚竹和菲白竹出现伤害症状较早;4种地被竹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随着Pb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4种地被竹中鹅毛竹和菲白竹对Pb的耐性较强;不同竹种对Pb的蓄积能力也存在着差异,其中以阔叶箬竹和黄条金刚竹地上部分迁移总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胁迫 地被竹 黄条金刚竹 阔叶箬竹 菲白竹 鹅毛竹 叶绿素荧光 转运与积累
下载PDF
鹅毛竹花药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英文)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树燕 郑笑 +2 位作者 张莉 姜明云 丁雨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5-70,共6页
以鹅毛竹为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花药发育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鹅毛竹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造孢时期的造孢细胞胞质较浓厚,线粒体、高尔基体丰富,... 以鹅毛竹为材料,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花药发育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鹅毛竹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组成。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造孢时期的造孢细胞胞质较浓厚,线粒体、高尔基体丰富,含有大量的小泡,有少量油滴;小孢子母细胞分裂期超微结构特征明显,分裂前期小孢子母细胞内含大量小泡、环状片层、高尔基体及线粒体,分裂期的小孢子母细胞胞质中的小泡、线粒体更加丰富,高电子致密颗粒的数量明显增加;二分体细胞内具有丰富的线粒体,个别细胞壁上有胞质通道,胼胝质壁加厚;刚释放出的小孢子壁薄,线粒体、环状片层丰富;中央期小孢子形成期呈圆球形,细胞质稠密,具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随着小孢子的发育,其外壁逐渐增厚,在质膜外侧形成了3条宽窄不等的电子致密带,即外壁表层、基粒棒层和外壁内层,此时形成萌发孔;成熟花粉粒充满淀粉粒。在花药发育期间出现雄性败育现象,主要表现为绒毡层细胞过早解体和小孢子母细胞及单核小孢子形态畸形,这些异常是雄性败育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毛竹 花药发育 超微结构 花粉 竹亚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