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吏隐与雅集:晚明郑州石淙庄营造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韦峰 徐维波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3-128,共6页
晚明是中国造园理论与实践的关键期,也是园林营造观念与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的转折期。晚明阴化阳在郑州东湖“凤台荷香”景区内营建私家园林石淙庄,是当时中原地区首屈一指的名园。运用文献资料、历史还原、时空结合等研究方法,分析石淙... 晚明是中国造园理论与实践的关键期,也是园林营造观念与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的转折期。晚明阴化阳在郑州东湖“凤台荷香”景区内营建私家园林石淙庄,是当时中原地区首屈一指的名园。运用文献资料、历史还原、时空结合等研究方法,分析石淙庄的选址特色、营造目的、营造特色及园林活动。得出结论:石淙庄是阴化阳出于吏隐和雅集需求的自主营建活动,有着明确的景观原型和心境合一的造园思想,功能布局和景致营造体现了晚明中原地区文人园的典型特征。研究结论补充和丰富了晚明中原地区文人园营造及转型研究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晚明 私家园林 石淙庄 吏隐 雅集
下载PDF
迟子建中篇小说《踏着月光的行板》翻译过程研究——以刘士聪的改译为分析中心 被引量:4
2
作者 冯全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1-119,共9页
笔者与刘士聪合译的迟子建中篇小说《踏着月光的行板》已由美国海马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被纳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本文主要论述整个译文的生成过程,聚焦于刘士聪对笔者初译的深度修改,具体包括标题重拟、诗学调整、比喻... 笔者与刘士聪合译的迟子建中篇小说《踏着月光的行板》已由美国海马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被纳入"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本文主要论述整个译文的生成过程,聚焦于刘士聪对笔者初译的深度修改,具体包括标题重拟、诗学调整、比喻删减、句子建构、措辞选择、话语增添等几个方面,进而总结笔者在这次翻译经历中的一些切身感悟,以期对青年译者(尤其是汉译英方面的)以及中国文学"走出去"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着月光的行板》 翻译过程 刘士聪 改译
下载PDF
刘士聪先生汉译英关键技法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智中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57-60,80,共5页
刘士聪先生在汉译英方面标举"韵味"说,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译文体现出独到的翻译技巧与方法。其关键技法有移花接木、段落重组、同词异译、双语同源、先统后分、巧用括弧、形断意连、书写变异、前后照应、连词并用等。
关键词 刘士聪 汉译英 翻译技法
下载PDF
Comparison and Appreciation of two English Versions of Wild Grass
4
作者 杨文杰 《海外英语》 2018年第9期252-253,共2页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translation and makes great achievements. Two translators, Zhang Peiji and Liu Shicong have unique style of translation, making prominent contributions to prose translation. This thesis tak...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translation and makes great achievements. Two translators, Zhang Peiji and Liu Shicong have unique style of translation, making prominent contributions to prose translation. This thesis takes Wild Grass as the text,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by Zhang Peiji and Liu Shicong as the examples. Beginning with the two translators' style of prose translation, to compare and appreciate the two versions of Wild Grass in content and 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d Grass Zhang Peiji Liu shicong English translation
下载PDF
刘士聪译本《落花生》的韵味再现 被引量:4
5
作者 丁如伟 董会庆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94-96,共3页
许地山的《落花生》是一篇寓意隽永、短小精悍的散文。刘士聪的译文精妙地传达了原文的韵味。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韵味说",丰富了翻译美学思想。文章依照刘士聪对散文韵味的三分法,分别从声音和节奏、意境和氛... 许地山的《落花生》是一篇寓意隽永、短小精悍的散文。刘士聪的译文精妙地传达了原文的韵味。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韵味说",丰富了翻译美学思想。文章依照刘士聪对散文韵味的三分法,分别从声音和节奏、意境和氛围以及个性化语言三方面分析译文韵味的再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花生》 “韵味说” 刘士聪 韵味再现
下载PDF
论石淙组诗的文体及文化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志敏 《唐都学刊》 2019年第6期19-25,共7页
初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诗坛仍以应制诗为主,七律因其端庄华赡、精严工丽的诗体特征,受到宫廷诗人的青睐,成为应制诗的一种重要体裁。久视元年(700),武则天游幸登封石淙,君臣赓和,创作了18首同题七律,规模空前,可以说是一次宫廷诗人七... 初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诗坛仍以应制诗为主,七律因其端庄华赡、精严工丽的诗体特征,受到宫廷诗人的青睐,成为应制诗的一种重要体裁。久视元年(700),武则天游幸登封石淙,君臣赓和,创作了18首同题七律,规模空前,可以说是一次宫廷诗人七律应制诗的成果展示。综观《石淙》组诗及同时期其他七律诗作的合律情况和题材内容可见,在礼乐的制度基础和游宴的文化背景下,在宫廷诗人、珠英学士等的努力下,七律在体制规范、抒情表达、审美特征上都渐趋定型,其中尤以沈佺期表现突出,贡献重大。然而,当时的诗人们虽能够较为娴熟地运用这种新兴的声律形式歌功颂德,但用其抒情述怀则仍不熟练,诗体风格远未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淙》组诗 七律 文体 文化
下载PDF
杨一清《石淙诗稿》音韵研究
7
作者 赵俊梅 赵锦华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89-96,共8页
明代滇中安宁杨一清《石淙诗稿》用韵精严,约90%以上的诗歌或邻韵通押、换韵,或押平水韵一韵到底,格律严森,颇有法度。将其诗歌用韵与明清官韵、普通话和云南安宁方言相对照,发现安宁方言中保留了大量古音古韵,可见,安宁方言与北方官话... 明代滇中安宁杨一清《石淙诗稿》用韵精严,约90%以上的诗歌或邻韵通押、换韵,或押平水韵一韵到底,格律严森,颇有法度。将其诗歌用韵与明清官韵、普通话和云南安宁方言相对照,发现安宁方言中保留了大量古音古韵,可见,安宁方言与北方官话同出一源。而其诗集中个别看似不和谐的出韵现象,恰好又契合了安宁方言的某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淙诗稿》 平水韵 方言
下载PDF
金谷园遗址新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根柱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5,共5页
金谷园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园苑。斗转星移,遗迹灰飞烟灭,致使金谷园遗址的确切位置众说纷纭,有宋明洛阳城西说,有隋唐洛阳城东说,有金谷水畔说,等等。经过史料和实地考证,金谷园就在发端于今洛阳市孟津县横水镇东南,贯穿常袋镇、麻屯镇的... 金谷园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园苑。斗转星移,遗迹灰飞烟灭,致使金谷园遗址的确切位置众说纷纭,有宋明洛阳城西说,有隋唐洛阳城东说,有金谷水畔说,等等。经过史料和实地考证,金谷园就在发端于今洛阳市孟津县横水镇东南,贯穿常袋镇、麻屯镇的长谷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崇 金谷园 金谷涧 梓泽
下载PDF
民俗艺术活态传承的可能性——以湖州石淙蚕花为例
9
作者 马海娅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60-65,共6页
目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阵地的民俗艺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民俗艺术活态传承的可能性也成为学界热议的课题。随着现代性的思想观念到来,一方面,现代性否定传统,另一方面,现代性又为传统的继承提供契机,现代社会一切传统文化、民... 目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阵地的民俗艺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民俗艺术活态传承的可能性也成为学界热议的课题。随着现代性的思想观念到来,一方面,现代性否定传统,另一方面,现代性又为传统的继承提供契机,现代社会一切传统文化、民俗艺术的价值都被重新定义。在现代性的话语下,讨论关于民俗艺术功能的现代转换问题。浙江湖州石淙蚕花在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日趋丰富的需求的同时,生生不息地进行着活态传承,为阐述现代性文化逻辑下民俗艺术的功能转换与价值转向,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淙蚕花
下载PDF
刘士聪汉语散文自我改译评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全功 陈肖楠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0年第3期106-116,共11页
翻译家刘士聪非常强调译文的修改,其散文翻译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本文基于刘士聪翻译的16篇汉语散文的前后两个版本,探讨其中的自我改译现象。研究发现,他的修改对象主要包括表达失误、具体措辞、句子建构、句子衔接、动词时态、人称... 翻译家刘士聪非常强调译文的修改,其散文翻译水平在国内首屈一指。本文基于刘士聪翻译的16篇汉语散文的前后两个版本,探讨其中的自我改译现象。研究发现,他的修改对象主要包括表达失误、具体措辞、句子建构、句子衔接、动词时态、人称代词等,致力于译出优质的句子,传达原文的韵味,尤其注重对句子节奏感的提升。刘士聪的自我改译蕴含着一种如琢如磨、不厌其改、收放自如、精益求精的翻译精神,值得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士聪 汉语散文 自我改译 翻译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