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dimentary facies and evolution of aeolianites on Shidao Island,Xisha Islands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强 吴时国 +5 位作者 许红 孙启良 王彬 孙运宝 曹飞 贺晓苏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98-413,共16页
The aeolianite deposits on Shidao Island of the Xisha Islands,the South China Sea,contain five stages of aeolian biocalcarenites and four paleosols.The aeolian biocalcarenites consist of two sedimentary facies:dune an... The aeolianite deposits on Shidao Island of the Xisha Islands,the South China Sea,contain five stages of aeolian biocalcarenites and four paleosols.The aeolian biocalcarenites consist of two sedimentary facies:dune and interdune deposits.In the dunes,large-scale festoon cross-bedding,humped cross-bedding and high-angle foreset bedding are well developed,and in the interdunes,large-scale flat-bedding and low-angle wedge shaped cross-bedding are well developed.The sedimentary structures and lamella features indicate that the aeolian deposits are driven mainly by the northeast monsoon.The aeolian biocalcarenite and paleosols may reflect the arid and humid climates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respectively.By comparison with the stalagmite oxygen isotope climosequence of Hulu Cave,Nanjing,we inferred that the aeolianite formed in the last glacial stage,and the paleosols were formed during relatively long-term warm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沉积相 演化 交错层理 东亚季风气候 古土壤 中国南海 风成沉积
下载PDF
西沙岛礁白云岩化特征与成因模式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佳琪 张道军 +5 位作者 翟世奎 罗威 修淳 刘新宇 张爱滨 毕东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5-139,共15页
关于碳酸盐岩的白云岩化作用至今仍是一个争论颇大的科学问题。在2012-2013年期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在西沙石岛钻取了长达1 268.02m的"西科1井"岩心,在0-1 257.52m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的岩心中存在有7个白云岩层。... 关于碳酸盐岩的白云岩化作用至今仍是一个争论颇大的科学问题。在2012-2013年期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在西沙石岛钻取了长达1 268.02m的"西科1井"岩心,在0-1 257.52m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的岩心中存在有7个白云岩层。本文基于西科1井岩心样品的矿物组成、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西沙岛礁特有的白云岩化作用过程。结果表明:西科1井7层白云岩在成因上与埋深和压实成岩作用无关,其分布与海平面下降的地质事件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白云岩层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白云岩成岩流体为浓缩的高盐度海水。根据白云岩层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礁滩潟湖环境下高盐卤水渗透回流作用的白云岩化模式:伴随海平面的升降,礁体处于淹没与暴露的交替之中,海平面下降导致了礁滩潟湖的形成,由于西沙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使澙湖中海水盐度增高,最终形成富Mg卤水;澙湖中高盐度富Mg卤水在礁体内下渗和侧向扩散,Mg逐渐替代早期CaCO3晶格中Ca而形成白云石;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和礁体淹没与暴露的交替导致了钻井岩心多个白云岩层的形成。海平面升降直接控制了岛礁碳酸盐岩的发育和白云岩化作用,导致海平面升降的古气候变化在岛礁的形成发育中起到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石岛岛礁 西科1井岩心 白云岩层 矿物学 地球化学特征 白云岩化模式
下载PDF
西沙石岛风成碳酸盐沉积的早期成岩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赵强 许红 +5 位作者 吴时国 刘保华 华清峰 叶俊 李超 宋红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0-236,共17页
西沙石岛风成碳酸盐沉积形成于晚更新世,正处于早期成岩阶段。通过薄片、扫描电镜、稳定碳、氧同位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对石岛风成碳酸盐岩的早期大气淡水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石岛风成碳酸盐沉积的早期成岩固结主要在大气... 西沙石岛风成碳酸盐沉积形成于晚更新世,正处于早期成岩阶段。通过薄片、扫描电镜、稳定碳、氧同位素、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对石岛风成碳酸盐岩的早期大气淡水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石岛风成碳酸盐沉积的早期成岩固结主要在大气淡水作用下完成,其中蒸发成岩作用在初始固结中可能起着主要作用;在大气淡水作用影响下,部分碎屑颗粒发生溶蚀和新生变形,新生的微亮晶低镁方解石(5~15μm)镶边胶结在颗粒及孔隙周围,并成为主要的胶结物;而作为大气渗流带和潜流带典型产物的亮晶胶结物则很少占据主导地位。海水成岩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早期成岩作用的改造,会造成锶、镁含量的增高,但影响范围仅止于浅表层,而且对δ13C和δ18O值的影响微弱。生物化学作用可能参与了古土壤中灰质壳与根管石的形成,但在风成碳酸盐沉积的整体成岩上不具意义。大气淡水成岩作用会造成石岛风成碳酸盐岩δ13C和δ18O值的降低,并使碎屑发生新生变形而导致锶、镁的淋溶。成壤风化作用会导致Al、Fe、Mn、Y、Cr元素在古土壤中明显富集,其中Al、Fe、Mn的富集与成壤风化作用有关,而Y、Cr元素则可能源于长期暴露引起的风尘或火山灰的相对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岛 风成碳酸盐沉积 早期成岩作用 大气淡水成岩作用
下载PDF
西沙群岛石岛根管石特征、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魏喜 贾承造 +1 位作者 孟卫工 祝永军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415-2422,共8页
西沙群岛石岛由第四纪地层构成,包括4个风成生物砂屑灰岩层和3个化石土壤层,生物砂屑灰岩层和化石土壤层相间分布,在化石土壤层中发育根管石。研究表明,根管石在结构构造、成分和沉积成岩变化方面具有三层分带性。其中,内带由泥晶碳酸... 西沙群岛石岛由第四纪地层构成,包括4个风成生物砂屑灰岩层和3个化石土壤层,生物砂屑灰岩层和化石土壤层相间分布,在化石土壤层中发育根管石。研究表明,根管石在结构构造、成分和沉积成岩变化方面具有三层分带性。其中,内带由泥晶碳酸盐组成,具有泥晶结构,环形纹层或纤维状构造,是原始植物根系交代和石化的结果;中带和外带均为细粒砂屑结构,块状或层理构造,砂屑颗粒由珊瑚、珊瑚藻、有孔虫、软体动物、棘皮类等古生物化石和砂屑组成,中带钙质胶结较强,中带、外带及寄主岩石多为过渡关系。根管石的中带和外带是植物根系附近微化学成岩环境和后期差异风化作用的产物。西沙群岛石岛存在3个根管石发育层,标志着三期成土作用和植被化作用的存在,反映了气候条件的重大变化。西沙群岛石岛风成生物砂屑灰岩层和化石土壤层的相间分布特征,及CaO/MgO比值、锶元素和有机质含量变化,记录了4个气候演变和风成沉积演化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石 风成生物砂屑灰岩 化石土壤层 西沙群岛石岛 第四纪
下载PDF
南海西沙石岛地震台下的地壳结构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丘学林 曾钢平 +4 位作者 胥颐 郝天珧 李志雄 Keith Priestley Dan McKenzie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20-1729,共10页
为加强海上天然地震观测和岩石圈结构研究,我们在南海西沙群岛建立了石岛流动地震台,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观测试验.观测结果表明,虽然岛礁区的地震数据受热带气旋影响期间背景噪声较大,但仍能记录到MW6级以上的地震.本文对具有清晰P波波... 为加强海上天然地震观测和岩石圈结构研究,我们在南海西沙群岛建立了石岛流动地震台,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观测试验.观测结果表明,虽然岛礁区的地震数据受热带气旋影响期间背景噪声较大,但仍能记录到MW6级以上的地震.本文对具有清晰P波波形的远震记录进行了接收函数处理和计算模拟,得到台站下简单的地壳结构模型,其莫霍面深度为28 km,上地壳顶部有一层2 km厚的低速层,横波速度只有2.3 km/s,向下逐渐过渡到横波速度为3.8 km/s的下地壳.与已有的研究结果比较,发现石岛台与琼中台的地壳结构模型是西沙海槽剖面的自然延伸,西沙地块的地壳结构属减薄型陆壳,可与华南地块的正常陆壳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西沙群岛 石岛地震台 远震接收函数 地壳速度结构
下载PDF
永兴岛及周边海域1989-2014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李雪瑞 王娜 田松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0-480,共11页
本文以1989-2014年间6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提取研究区海岛及周边海域的土地利用信息,建立海岛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海岛的总体环境质量及空间分异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影响海岛生态环境质量的驱动力因素... 本文以1989-2014年间6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提取研究区海岛及周边海域的土地利用信息,建立海岛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海岛的总体环境质量及空间分异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影响海岛生态环境质量的驱动力因素。评价结果表明,永兴岛人为开发活动较强烈,建有机场、码头、防波堤等人工设施,岛内房屋建筑设施较多;1989-2014年间永兴岛及周边海域总体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由良转为一般,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其中1989-2013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特别是2012年三沙市建市后下降明显,但到2014年生态环境质量又有所恢复。永兴岛石岛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人类的社会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填海造地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生态环境质量的破坏,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对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以及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2014年生态环境质量有了稍许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兴岛 石岛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遥感 空间分析
下载PDF
西沙石岛末次冰期风成沉积序列新划分及其旋回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强 许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68,共0页
西沙石岛的风成碳酸盐岩是东亚季风末次冰期的产物,以砂丘与古土壤二元旋回的形式记录了东亚季风气候的干湿变化。利用西石2井钻井岩芯资料结合石岛野外地质剖面的详细考察,对石岛风成沉积序列进行了重新的地层划分,将石岛风成沉积分为... 西沙石岛的风成碳酸盐岩是东亚季风末次冰期的产物,以砂丘与古土壤二元旋回的形式记录了东亚季风气候的干湿变化。利用西石2井钻井岩芯资料结合石岛野外地质剖面的详细考察,对石岛风成沉积序列进行了重新的地层划分,将石岛风成沉积分为三层砂丘与两层古土壤的沉积组合。通过对测年数据及东亚季风末次冰期气候变化特征的分析,认为石岛末次冰期风成沙丘与古土壤记录与黄土高原L1黄土的5个次级气候阶段一一对应,都是对东亚季风末次冰期气候背景下,气候干、湿变化在岁差尺度的沉积响应,是具有稳定周期的气候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沉积 末次冰期 东亚季风 石岛 西沙群岛
下载PDF
风成碳酸盐岩的全球分布及其对西沙的启示
8
作者 赵强 许红 +3 位作者 华清峰 叶俊 李超 夏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3-163,共11页
风成碳酸盐岩作为一种独特的海岸地貌在全球中纬度地区广泛分布,在全球气候分带上多属于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的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区,与全球气候带的吻合较好。风成碳酸盐岩在各个时代均可发育,但以第四纪更新世风成... 风成碳酸盐岩作为一种独特的海岸地貌在全球中纬度地区广泛分布,在全球气候分带上多属于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的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区,与全球气候带的吻合较好。风成碳酸盐岩在各个时代均可发育,但以第四纪更新世风成碳酸盐岩最为常见。风成碳酸盐岩的发育主要受气候背景的影响,还受海岸地貌背景及浅海碳酸盐岩生产力的制约,并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关系密切,相对而言在海平面高位期发育更好。西沙石岛更新世风成碳酸盐岩是热带海洋季风气候背景下发育起来的少数实例之一,是东亚季风的产物。石岛风成碳酸盐岩的存在可能反映了该区晚更新世相对干旱的气候条件。石岛风成碳酸盐岩与古土壤的旋回变化可能反映了气候背景的干湿变化或海平面的波动,其成因机理的深入揭示对南海西北部东亚季风及古海洋的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碳酸盐岩 古气候 东亚季风 西沙 石岛
下载PDF
西沙-南沙珊瑚礁礁灰岩抗蚀性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振亭 刘旭阳 +1 位作者 李孝泽 屈建军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76,共6页
台风、风浪、涌浪、风暴潮、天文潮等现象中的气流和水流往往携带大量固体碎屑物,对南海岛礁礁灰岩体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笔者首先通过珊瑚的磨蚀与压缩实验验证了磨蚀理论的可靠性;其次,由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定义了具有压强量纲的抗... 台风、风浪、涌浪、风暴潮、天文潮等现象中的气流和水流往往携带大量固体碎屑物,对南海岛礁礁灰岩体产生强烈的侵蚀作用。笔者首先通过珊瑚的磨蚀与压缩实验验证了磨蚀理论的可靠性;其次,由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定义了具有压强量纲的抗蚀因子,以定量描述岩石抵抗风水侵蚀的能力;最后,对石岛西南端地表风成灰岩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其抗蚀能力较弱。礁灰岩抗蚀性研究将为南海岛礁防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灰岩 抗蚀性 磨蚀 压缩 石岛
下载PDF
西沙群岛白云岩-铁白云岩岩相学特征
10
作者 季兆鹏 闫琢玉 +2 位作者 许红 陶萌 纳琴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4-70,共7页
西沙群岛永兴岛西永2井和石岛西科1井均发现铁白云岩。主要通过X光粉晶衍射、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完成测试,分析白云岩-铁白云岩分布及岩相学特征。X光粉晶衍射测试结果及综合分析表明,西科1井发育11层铁白云岩,西永2井发育8层铁... 西沙群岛永兴岛西永2井和石岛西科1井均发现铁白云岩。主要通过X光粉晶衍射、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完成测试,分析白云岩-铁白云岩分布及岩相学特征。X光粉晶衍射测试结果及综合分析表明,西科1井发育11层铁白云岩,西永2井发育8层铁白云岩。通过偏光显微镜鉴定,发现西永2井中新世白云岩主要为生物碎屑白云岩,白云石晶体呈粉晶-细晶结构;某些层段含较高铁白云石,呈微晶-粉晶状。通过薄片观察分析发现,西科1井发育大量物碎屑白云岩,多细晶-粉晶结构,自形-半自形为主,部分样品可见黑色铁质氧化物或者胶结物。扫描电镜观察发现2个井多数白云石为典型菱形多面体结构,白云化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岛 永兴岛 白云岩 铁白云岩 岩相学
下载PDF
石岛海域污损生物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继业 冷宇 +3 位作者 潘玉龙 徐兆东 鲍萌萌 沙婧婧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146,共8页
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石岛海域进行了污损生物挂板实验,综合分析了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等特点,并与邻近海区污损生物群落进行了比较。本次调查共发现污损生物21种,分析结果表明,石岛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结构和... 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石岛海域进行了污损生物挂板实验,综合分析了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等特点,并与邻近海区污损生物群落进行了比较。本次调查共发现污损生物21种,分析结果表明,石岛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夏季种类最多、丰度最大,秋、春季次之,冬季则很少有污损生物附着。根据CLUSTER分析结果,可将月板分为三个群落组,温度较凉爽的4月、5月和10月为一个群落组,温度最高的6月、7月、8月和9月为一个群落组,其余月份温度最低,为一个群落组,SIMPROF分析检验表明,各群落组间具有显著差异,且特征种各有不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表明,在季板和年板中,只有夏季板的污损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这与小型节肢动物的爆发性增殖有关。和邻近海域相比,调查海域生物量偏低,但污损生物随季节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岛海域 污损生物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西沙石岛西科1井生物礁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12
作者 修淳 罗威 +6 位作者 杨红君 翟世奎 刘新宇 曹佳琪 刘晓锋 陈宏言 张爱滨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5-652,共8页
对西科1井生物礁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常量组分、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等)分析,旨在探讨生物礁的形成演化以及所记录的环境变化信息.结果表明:西科1井岩心在井深36m附近存在地球化学参数的显著变化,暗示该深度是一处重要的地层界... 对西科1井生物礁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常量组分、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等)分析,旨在探讨生物礁的形成演化以及所记录的环境变化信息.结果表明:西科1井岩心在井深36m附近存在地球化学参数的显著变化,暗示该深度是一处重要的地层界面或环境突变界面.岩心中的常量组分可以分为3类组合:以CaO为主,辅以K2O的原生碳酸岩组分,该组分对应的主要造岩矿物是方解石,代表了未经白云岩化的生物礁原生碳酸盐沉积;以MgO为主,辅以Na2O和P2O5,代表了白云岩化作用中的富集组分,反映了相对封闭的泻湖环境;以SiO2为主,加以Al2O3、TiO2、Fe2O3和MnO,代表造礁生物对这些组分的富集作用,但不能排除火山组分少量混入的可能性.相对于全球第四纪碳酸盐岩、上陆壳及页岩的平均值,岩心碳酸盐岩中大部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都较低.岩心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RSE)含量较低,指示岛礁发育过程中大部分时期处于氧化环境条件下,而RSE含量在岩心中的大幅波动体现出氧化/还原环境的交替变化.微量元素含量、∑REE、∑LREE、∑HREE、LREE/HREE、δCe、δEu等地球化学指标在岩心中的分布与岩心样品的矿物组成无明显的相关性,说明成岩作用和白云岩化作用并没有造成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及特征指标的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石岛 生物礁 碳酸盐岩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西沙群岛石岛根管石丛的形成分析
13
作者 吴佳宜 葛晨东 +1 位作者 左平 谭明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5-564,共10页
根管石是高等植物的化石,它不仅能证实古土壤的存在,还是古植被重建、古气候反演和沉积环境重建的良好载体。根管石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石岛东西海岸的潮上带广泛发育,而在南海其他岛屿鲜有报道。石岛的绝大部分根管石在岩壁及古土壤层... 根管石是高等植物的化石,它不仅能证实古土壤的存在,还是古植被重建、古气候反演和沉积环境重建的良好载体。根管石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石岛东西海岸的潮上带广泛发育,而在南海其他岛屿鲜有报道。石岛的绝大部分根管石在岩壁及古土壤层中独立分布,此外还发育了裸露的根管石丛,形态保存相对完好。本文运用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技术(Micro-CT)针对石岛根管石丛进行三维可视化分析,获取其精细的形态特征,结合植物生态学特性和根管石丛的微观结构,探讨了西沙群岛石岛根管石丛的形成,以此为海岸带环境下根管石的形成机制和沉积环境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X-射线断层扫描得到的石岛根管石丛宏观三维形貌更加直观地展示三层环带状构造。结合岩石薄片,推测石岛根管石丛内带和中带皆由植物自身交代形成,而外带则为珊瑚砂固结成岩。植被的形态特征和生态适应性表明石岛根管石丛由茎干形成,建议使用"根茎石"这一术语更为贴切。同时,初步推测其原生植被是分布于石岛的优势种草海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石 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 原生植被 草海桐 西沙群岛石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