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林喀斯特岩溶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变及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相标 丁文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5-293,共9页
喀斯特岩溶区是地球上最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探明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与协同关系,对区域生态治理决策和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量因子法、相关系数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00—2020年石林生态系统服务的... 喀斯特岩溶区是地球上最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探明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与协同关系,对区域生态治理决策和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量因子法、相关系数及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定量分析了2000—2020年石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演变及权衡与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石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0年的20.47亿元持续增长至2020年的21.82亿元,增幅为6.60%,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格局较为稳定,高等级区主要分布在水域地区以及植被覆盖较高的丘陵山区,低等级区集中分布在建设用地相对集中和岩溶石漠化严重的区域;(2)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表明石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修订后的生态服务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3)研究期内,协同关系是石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主导关系,协同率为68.60%,权衡关系主要存在于食物生产、维持养分循环与其他子系统关系中,权衡率达29.75%;(4)数量上,4种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自相关,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对权衡与协同关系异质性显著。研究结果可为石林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及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时空演变 权衡与协同 空间自相关 石林喀斯特岩溶区
下载PDF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户的耕地种粮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云南石林县384户农户调查问卷的实证
2
作者 陈丽垚 杨人懿 杨子生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96-1306,共11页
加强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户种粮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战略有着重大意义和紧迫性。选取云南省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林县为研究实例,运用回归模型分析方法,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资源禀赋条件、耕地所处的自然条件、种粮... 加强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户种粮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战略有着重大意义和紧迫性。选取云南省典型喀斯特地区———石林县为研究实例,运用回归模型分析方法,从农户个体特征、农户资源禀赋条件、耕地所处的自然条件、种粮生产因素及销售环境和惠农政策因素共5个方面选取19个变量对农户的耕地种粮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耕地所处的自然条件对农户的耕地种粮意愿影响最为显著,农户资源禀赋条件因素次之,种粮生产因素及销售环境因素和惠农政策因素影响较小,农户个体特征影响最小。②在引入模型的19个变量中,务农人口占家庭人口比重、家庭人均纯收入、耕地分散情况等7个变量在1%水平上显著,家庭实际人口、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土壤肥沃程度和户主文化程度对农户种粮意愿的影响分别在5%、5%、5%、10%水平上显著,而户主年龄、户主性别、种粮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等7个变量对农户的耕地种粮意愿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③户主健康状况、家庭实际人口、粮食单产量情况3个变量对农户的耕地种粮意愿与预期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农户种粮意愿 影响因素 喀斯特地区 石林县
下载PDF
耦合用地分区的云南高原村庄分类方法研究--以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为例
3
作者 汪婷 翟辉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6期136-143,共8页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村庄划分为5种类型,以定性分析为主,科学性不足。云南省在此分类基础上增加兴边固边类,但各地村庄分类情况复杂,标准不一。本文以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为例,基于用地分区探究村庄分类,体现“地...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将村庄划分为5种类型,以定性分析为主,科学性不足。云南省在此分类基础上增加兴边固边类,但各地村庄分类情况复杂,标准不一。本文以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为例,基于用地分区探究村庄分类,体现“地”与“类”结合的思路,并将“暂不明确类”定义为“精明收缩类”。首先依据云南省高原用地分区标准,采用主导指标及综合分析法,创新耦合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并核验,将村庄分为“坝区村庄”“半山半坝村庄”和“山区村庄”;其次,以频次分析法构建村庄分类评价体系,量化分为五个等级,并说明优先级得到初始分类结果;最后将分区结果和初始分类结果互相耦合,以“区—大类—小类”的分类结构得到石林县“三区五大类十一小类”的村庄分类结果。本文尝试基于用地特征探究云南省高原村庄分类方法,为其他高原地区村庄分类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分类 用地分区 高原地区 石林彝族自治县
下载PDF
川东南石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特征 被引量:16
4
作者 林彤 雍自权 +2 位作者 刘树根 白志强 王浩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93,6,共11页
川东南石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为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重点地区重点层位,应用野外观察、镜下鉴定、化学测试等方法分析石林地区页岩特征.结果表明: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主要为陆棚相黑色页岩、硅质泥页岩和粉砂质泥岩沉积... 川东南石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为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重点地区重点层位,应用野外观察、镜下鉴定、化学测试等方法分析石林地区页岩特征.结果表明: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主要为陆棚相黑色页岩、硅质泥页岩和粉砂质泥岩沉积,且黑色页岩段富含黄铁矿和笔石化石;以Ⅱ型干酪根为主,有机碳质量分数大于2.0%,有机质成熟度大于2.0%,具备大量生气条件;脆性矿物质量分数大于50%,有利于人工造缝;储集空间类型丰富,以纳米级孔隙及微裂缝为主,测试孔隙度为2.5%.与焦石坝地区对比,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整体表现为有机质质量分数高、成熟度高、页岩脆性好和生气能力强的特点,较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和富集,为勘探远景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沉积特征 川东南 石林地区 五峰组 龙马溪组
下载PDF
云南石林地区岩溶洞穴动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黎道洪 罗泰昌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20 0 1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1月对石林地区的芝云洞、白云洞及大干洞等多个洞穴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采集 ,共获上述 3类动物标本 30 0 0余号 ,经鉴定并加上访问和已发表的资料记载 ,隶属 3门 9纲 17目 33... 20 0 1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1月对石林地区的芝云洞、白云洞及大干洞等多个洞穴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进行了初步调查和采集 ,共获上述 3类动物标本 30 0 0余号 ,经鉴定并加上访问和已发表的资料记载 ,隶属 3门 9纲 17目 33科 5 0余种 (或类群 )。其中石林盲高原鳅为石林地区特有种 ,无指盘臭蛙、贵州菊头蝠、西南鼠耳蝠和南蝠为中国特有种。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动物 物种多样性 石林地区 云南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
下载PDF
驱动石林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6
6
作者 俞锦标 李刚 +1 位作者 胡志毅 张兆干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5-89,共5页
旅游业已成为石林县经济的主导产业。但是 ,石林风景区的发展过程中 ,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是旅游地发展方向定位不准确、旅游产品单一化、旅游业关联效应低、旅游业带给社区的实惠不足等 ,这些问题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作者... 旅游业已成为石林县经济的主导产业。但是 ,石林风景区的发展过程中 ,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是旅游地发展方向定位不准确、旅游产品单一化、旅游业关联效应低、旅游业带给社区的实惠不足等 ,这些问题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作者认为 ,石林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应是发展大旅游产业、带动大农村经济、确立正确发展目标和完善旅游的四大功能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具体是明确旅游地发展方向定位、市场定位、产品定位 ,建立环境预警系统 ,并积极申报世界遗产。只有这样 ,石林才能永葆青春 ,石林旅游业才可持续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林风景区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
下载PDF
石林风景区不同石漠化人工修复方式对木本植物群落组成及种群生态位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坤 邢小艺 +4 位作者 李逸伦 李晓鹏 李如辰 范舒欣 董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641-4650,共10页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最严重的障碍,植被恢复是石漠化治理的重要途径。近50年来,我国开展了大量石漠化植被恢复的实践与研究,包括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但是,长期以来缺乏对已完成人工修复的植被的演替特征和修复效果的研...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最严重的障碍,植被恢复是石漠化治理的重要途径。近50年来,我国开展了大量石漠化植被恢复的实践与研究,包括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但是,长期以来缺乏对已完成人工修复的植被的演替特征和修复效果的研究,而人工修复植被的效果评价能为石漠化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以石林风景区中两类人工修复植被——栽植植被(PV)与飞播植被(ASV)为研究对象,以地带性自然植被(ZNV)为对照,研究人工修复植被中木本植物群落组成、群落多样性和种群生态位特征,以期揭示不同人工修复方式下的植被构成规律以及对有限资源的利用程度。结果表明:(1)在地带性自然植被、栽植植被和飞播植被3种植被类型中分别记录到木本植物92种(45科80属)、138种(50科101属)与44种(26科37属),3种植被类型中的共有种12种。(2)3种植被类型的Patrick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排序均呈现为地带性自然植被>栽植植被>飞播植被(P<0.01),栽植植被与地带性自然植被之间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为0.14,飞播植被与地带性自然植被之间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为0.12;(3)3种植被类型中任意两者之间的生态位宽度均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在3种植被类型中生态位宽度排位均靠前,利用资源能力较强;(4)生态位重叠程度的排序为地带性自然植被>飞播植被>栽植植被。综上,与地带性自然植被相比,人工修复植被物种多样性较低,但是人工修复植被的优势种中乡土植物占89.33%,乡土植物生态位较广,生态位重叠值偏低,植被较为稳定。在人工修复植被中,栽植植被的修复效果优于飞播植被。研究结果对未来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进行人工植被修复的物种规划与群落构建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石林风景区 人工修复植被 地带性自然植被 木本植物 生态位
下载PDF
小兴安岭北麓石林公园区钼钨矿化成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 被引量:4
8
作者 孙珍军 孙丰月 +6 位作者 孙国胜 于赫楠 刘善丽 杜美艳 敖冬 李超 王春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3期25-37,共13页
小兴安岭北麓石林公园区钼钨矿化点是近年笔者所在团队在该区新发现的。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矿石矿物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定年和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赋矿围岩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碱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0... 小兴安岭北麓石林公园区钼钨矿化点是近年笔者所在团队在该区新发现的。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矿石矿物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定年和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赋矿围岩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碱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07±3.1)Ma,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207.55±3.4)Ma。初步厘定该矿化发生在207 Ma左右,成岩成矿发生在印支晚期。花岗岩以高硅(w(SiO2)大于75%)、富碱(w(Na2O+K2O)为1.78%~8.58%)、低钙(w(CaO)小于0.3%)及高FeOT/MgO值(平均25.75%)为特征,并具有强Eu和不同程度的Ba、Sr、P和Ti等元素亏损,具有高分异A型花岗岩的成因属性。这一成果揭示了该区钼钨矿化与高分异A型花岗岩密切相关,是佳木斯板块和松嫩—张广才岭板块在印支晚期碰撞造山后伸展阶段花岗岩浆强烈分异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成岩成矿时代 钼钨矿化 石林公园 小兴安岭北麓
下载PDF
岩溶区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波动的相关性——以云南石林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丁文荣 李玉辉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40-45,51,共7页
应对气候变化与植被恢复是岩溶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以云南石林岩溶区为对象,采用1987-2017年的长序列植被指数和气象站点数据,融合Sen's斜率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偏相关分析与Mann-Kendall非参数检测等手段,从时间序列变化的匹... 应对气候变化与植被恢复是岩溶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以云南石林岩溶区为对象,采用1987-2017年的长序列植被指数和气象站点数据,融合Sen's斜率分析、Morlet小波分析、偏相关分析与Mann-Kendall非参数检测等手段,从时间序列变化的匹配性视角研究岩溶区植被覆盖变化与气候因子波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4种植被类型呈现出减少趋势,均存在约21、11和6 a的时间周期,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的突变年份发生在2009年,而石漠化灌草丛发生于2004年;植被/VDV7与降水量间呈现为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呈现为负相关关系,1987-2017年植被/VDK/的趋势性变化、周期性变化是降水韵律所控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3种植被类型的突变由降水量的突变引起,而石漠化灌草丛的突变则由气温的突变引起;石漠化灌草丛较其他植被类型稳定性最差,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较石漠化灌草丛更稳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更强本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南方岩溶区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植被覆盖 气候波动 相关性 云南石林
下载PDF
云南石林县野生蔬菜种质资源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子牛 翟书华 +1 位作者 孟学会 张永祥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4期84-87,共4页
云南石林喀斯特地貌生态环境独特,通过云南石林资源植物调查,呈现云南石林石灰山地区野生蔬菜种类多、分布广、营养价值高和利用率低等特点.研究云南石林野生蔬菜资源种质资源,对于当地野生蔬菜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云南石林县 石灰岩山地 野生蔬菜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云南石林二叠系茅口组叶状藻化石一新属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宝清 刘家润 +1 位作者 施贵军 王超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4-590,共7页
叶状藻类是广泛分布于石炭-二叠系的钙质藻类,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根据产自云南石林地区茅口组的标本,建立并描记了藻体巨大、表面具有独特纹饰、内部可能具有生殖构造的一新属Archaeoudotea和新种Archaeoudotea shilinensis;其系... 叶状藻类是广泛分布于石炭-二叠系的钙质藻类,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国。根据产自云南石林地区茅口组的标本,建立并描记了藻体巨大、表面具有独特纹饰、内部可能具有生殖构造的一新属Archaeoudotea和新种Archaeoudotea shilinensis;其系统归属虽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但新属可能属于红藻的珊瑚藻类,营底栖固着生活于水能量较弱的碳酸盐台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状藻 茅口组 二叠纪 云南石林 石炭-二叠系 珊瑚藻类 新属 化石 碳酸盐台地 石林地区
下载PDF
石林地区典型土壤剖面有机碳、氮含量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亚翠 季宏兵 +1 位作者 张涛 郝亚婷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37-443,共7页
本文对石林地区草地(SL1)、园地(SL2)、林地(DP)、荒地(XNC)和居民地(QST)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以及有机质稳定碳、氮同位素(δ13C、δ15N)进行了剖面研究。结果显示:(1)在0-10 cm土层,SOC含量呈QST(29.2... 本文对石林地区草地(SL1)、园地(SL2)、林地(DP)、荒地(XNC)和居民地(QST)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以及有机质稳定碳、氮同位素(δ13C、δ15N)进行了剖面研究。结果显示:(1)在0-10 cm土层,SOC含量呈QST(29.25 g/kg) 〉 SL1(21.53 g/kg) 〉 SL2(21.18 g/kg) 〉 XNC(9.42 g/kg) 〉 DP(9.19 g/kg);随着剖面深度增加,SOC含量在SL2、DP、XNC和QST均呈现逐渐减小后趋于稳定的变化,在SL1呈锯齿形下降趋势。所有土壤剖面C/N值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2)有机质δ13C随剖面深度的增加,在SL1、SL2和XNC均呈先增加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变化,在DP呈先减小后增加,并到一定深度后呈"S"形波动,而在QST表现出增加趋势。(3)所有剖面土壤δ15N呈不规则波动变化。综上所述,在石林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pH、植被类型和人为扰动引起的有机质来源与分解状况的差异,是影响SOC、TN含量和δ13C、δ15N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林地区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有机碳 全氮 稳定碳 氮同位素
下载PDF
云南石林典型植被类型的降水垂直分配及水平汇聚规律观测研究
13
作者 丁文荣 李玉辉 +1 位作者 曾学梅 何文静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27,35,共7页
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管理及植被恢复是岩溶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云南石林岩溶区典型植被类型为对象,设置实验样地并开展了2018-2019年两个雨季的野外观测,分别对不同植被类型的降雨分配及汇聚规律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石林地区受到... 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管理及植被恢复是岩溶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云南石林岩溶区典型植被类型为对象,设置实验样地并开展了2018-2019年两个雨季的野外观测,分别对不同植被类型的降雨分配及汇聚规律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石林地区受到亚洲季风的控制,降水量的年内变化具有显著的季风区特征,即高度集中于湿季,特别是5-8月,降雨类型以小雨和中雨占主导,两者在全年降水场次中的比例分别为70%、15%;各实验观测植被类型的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以及截留量均随着林外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降雨量的分配特征为降雨量>穿透雨量>截留量>树干径流量;各植被类型的径流系数差别明显,变化范围为0.01%~0.36%,石漠化裸地区径流系数最大而坡耕地最小,但整体来看都非常小;产流的降雨量阈值差别较大,其范围为2.0~6.4 mm,随着林外降雨量的增多,各观测样地的地表产流量也呈现增大的态势。本观测研究结果可以为岩溶区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恢复保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植被类型 植被截留 坡面产流 云南石林
下载PDF
滇中喀斯特41种不同生长型植物叶性状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庞志强 卢炜丽 +2 位作者 姜丽莎 靳珂 亓峥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26-1138,共13页
该研究以云南石林喀斯特地区41种主要植物(乔木19种、灌木10种、藤本4种、草本8种)为对象,对其叶面积(AR)、叶鲜重(FW)、叶干重(DW)、叶厚度(TH)、叶绿素含量(Chlc)等进行了测定,得到不同植物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DMC)等指标。... 该研究以云南石林喀斯特地区41种主要植物(乔木19种、灌木10种、藤本4种、草本8种)为对象,对其叶面积(AR)、叶鲜重(FW)、叶干重(DW)、叶厚度(TH)、叶绿素含量(Chlc)等进行了测定,得到不同植物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DMC)等指标。结果表明:(1)在物种水平上7项植物叶性状值变化范围较大,不同生长型植物差异显著。(2)41种植物的SLA与DMC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AR与FW、DW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TH与Chlc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他因子间相关性不显著。(3)该研究区植物叶性状变异范围为15.82%~139.14%,多为高变异系数(84.40%~131.01%),叶性状变异中AR与FW贡献率较高,分别为84.40%、90.28%,不同生长型植物在TH上稳定性较好。(4)石林喀斯特地区植物叶片适应特殊生境时表现出较低的TH、SLA、Chlc和较高的DMC等特征。这说明石林喀斯特地区植物通过形成不同的叶性状特征来适应特殊生境,可为喀斯特地区的植被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功能性状 叶干物质含量 变异系数 叶性策略 石林喀斯特
下载PDF
典型喀斯特地区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异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艳 吴睿 +3 位作者 马月伟 冯小鹤 潘健峰 陈玉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93-1603,共11页
对典型喀斯特地区开展生境质量评价是了解区域资源利用现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以生态脆弱区石林县为例,基于2000—2020年土地覆被数据,借助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及InVEST生境质量模型,揭示云南2000—2030年石林县的... 对典型喀斯特地区开展生境质量评价是了解区域资源利用现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以生态脆弱区石林县为例,基于2000—2020年土地覆被数据,借助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及InVEST生境质量模型,揭示云南2000—2030年石林县的景观分布格局及其变化影响下生境质量的演变特征,评估研究区2030年在多情景下的生境质量。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石林县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其中人造地表持续扩张,耕地面积不断下降;(2)2000、2010、2020年石林县的平均生境质量分别为0.472、0.475、0.460,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较差等级生境约占研究区面积50%,良好等级和优等级生境面积不足25%,差等级生境面积有所增长;(3)2030年石林县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生境退化度明显低于其他2种情景,其中圭山镇的生境质量最高,鹿阜街道最低。石林县当前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矛盾,景观格局、生境质量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潜在石漠化分布区的风险可能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而加剧,未来应根据研究区的环境特征合理开展城镇规划、防范潜在风险区的生境恶化;基于生态保护情景下石林县的国土资源配置较优,生境质量变化较为稳定,更符合石林县未来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生态脆弱区 生境质量 多情景模拟 石林县
下载PDF
石林筹建全国喀斯特地貌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对策研究
16
作者 李惠玲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2017年第3期66-69,共4页
探讨了石林筹建全国喀斯特地貌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意义,介绍并分析了石林筹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石林筹建全国喀斯特地貌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对策。
关键词 石林 筹建 喀斯特地貌旅游 知名品牌 示范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