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猫跳河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许月卿 冯艳 +1 位作者 周东 郭飞阁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6-190,共5页
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案例区,运用RUSLE模型对流域1973,1990,2007年土壤侵蚀空间格局进行了模拟。分析了该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规律,为流域土壤侵蚀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流域下游以及上游西部溶蚀丘陵谷地土壤侵蚀... 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案例区,运用RUSLE模型对流域1973,1990,2007年土壤侵蚀空间格局进行了模拟。分析了该流域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规律,为流域土壤侵蚀的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流域下游以及上游西部溶蚀丘陵谷地土壤侵蚀较严重,土壤侵蚀量主要来源于强烈、极强烈及剧烈侵蚀区域,旱地和灌草地是流域发生土壤侵蚀的主要用地类型。(2)近30a来,流域土壤侵蚀经历了趋向严重—减轻的变化过程。1973—1990年低强度土壤侵蚀面积在减少,而高强度侵蚀面积在增加。1990—2007年,除了微度侵蚀面积大幅度增加外,其余侵蚀等级面积均在大幅度减少。6°~25°坡度带是发生土壤侵蚀的主要区域,也是水土流失防治及治理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动态变化 贵州省猫跳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技术的乌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诊断 被引量:7
2
作者 易武英 苏维词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47-452,共6页
乌江位于云贵高原斜面上,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地质地貌独特,岩溶地貌广泛发育,由于长期不合理大规模开发利用活动,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问题突出,生态质量受到重大威胁。本文以乌江流域(位于贵州省境内)41个地区为研究区,以2010年T... 乌江位于云贵高原斜面上,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地质地貌独特,岩溶地貌广泛发育,由于长期不合理大规模开发利用活动,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问题突出,生态质量受到重大威胁。本文以乌江流域(位于贵州省境内)41个地区为研究区,以2010年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运用RS和GIS技术获取景观格局信息,构建乌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与GIS图形叠置法相结合,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法划分生态环境质量类型,将乌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良好(Ⅰ)、较好(Ⅱ)、一般(Ⅲ)、较差(Ⅳ)4个级别。结果显示:乌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属于良好、较好、一般、较差的面积分别为7 710.8km2、26 208.3km2、15 704.3km2、16 106.1km2,所占比重分别为11.7%、39.9%、23.9%、24.5%。总体上,流域的西北、西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而流域的东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不同县区生态环境质量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质量评价 熵权法 聚类划分 乌江流域 贵州
下载PDF
贵州石阡河切尾拟鲿鱼食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梅杰 冉辉 +1 位作者 樊均德 任彪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期431-433,436,共4页
2012年9月-2013年7月对贵州石阡河采集到的176尾切尾拟鲿鱼(Pseudobagrus truncatus)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切尾拟鲿鱼全年摄食量以春季和冬季比例最高,共计15类食物,动物性饵料为其主要食物。从饵料数量百分比来看,食物组成在... 2012年9月-2013年7月对贵州石阡河采集到的176尾切尾拟鲿鱼(Pseudobagrus truncatus)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切尾拟鲿鱼全年摄食量以春季和冬季比例最高,共计15类食物,动物性饵料为其主要食物。从饵料数量百分比来看,食物组成在季节上存在明显差异,春季双翅目(2.00%)、寡毛类(1.70%)等动物性饵料所占比例较高;夏季以双翅目(71.43%)为主;秋季以鱼卵(18.46%)为主;冬季以蜉蝣目(87.50%)为主。从饵料重量百分比来看,各季节同样以摄食动物性饵料为主,春季以水生昆虫类为主(30.00%);夏季以鱼类(37.50%)、虾类(30.83%)为主;秋季同样以鱼类(34.48%)、虾类(28.73%)为主;冬季以蜉蝣目(63.80%)、寡毛类(37.23%)为主。切尾拟鲿鱼食物组成差异与食物的季节动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尾拟鲿鱼(Pseudobagrus truncatus) 食性 季节变化 石阡河 贵州省
下载PDF
基于GIS查询的生态重建模式构建及其成本效益分析——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
4
作者 许月卿 周东 冯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9-195,共7页
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地形破碎,土层瘠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通过社会投入对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案例区,以蓄水、治土、造林为核心,将生物、工程、技术措施相结合,在GI... 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地形破碎,土层瘠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通过社会投入对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案例区,以蓄水、治土、造林为核心,将生物、工程、技术措施相结合,在GIS技术支持下,通过对研究区土壤侵蚀状况及社会经济条件的查询,得到不同治理措施的面积及空间分布情况。各种治理措施面积为98232hm2,占研究区面积的31.52%。其中封禁治理占治理总面积的28.1%,荒山造林占治理总面积的16.4%,退耕还林还草占治理总面积的6.78%,6°~25°坡耕地治理占治理总面积的48.72%。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治理措施的成本和效益,探讨了重建模式的可行性,为指导当地生态重建和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重建 成本效益 GIS 空间查询 贵州猫跳河流域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0
5
作者 许月卿 罗鼎 +1 位作者 冯艳 彭建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52-1760,共9页
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山高坡陡,地形破碎,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全球环境变化响应比较突出的区域。本文根据贵州省猫跳河流域1973年MSS影像数据、1990年、2002年和2007年的Landsat-TM影像数据,利用遥感、GIS技... 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山高坡陡,地形破碎,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是土地利用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全球环境变化响应比较突出的区域。本文根据贵州省猫跳河流域1973年MSS影像数据、1990年、2002年和2007年的Landsat-TM影像数据,利用遥感、GIS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系统地分析了该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格局和特征,为喀斯特其它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和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和依据。结果表明:近30年来,流域内土地利用/覆被发生了剧烈变化。1973年-1990年,由于陡坡开荒以及城镇化发展,流域内旱地、裸岩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水田、灌木林、其它林地、灌草地均在减少;1990年以后,由于生态建设相关政策和项目的实施,流域内旱地和裸岩地大幅度减少,林地大幅度增加,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和交通工矿用地呈持续增加趋势;1973年-2007年,各地类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与土地利用强度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灌木林、灌草地、有林地、其它林地、旱地和裸岩地之间的转化,土地利用强度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流域内绝大多数地类分部的平均海拔高程和坡度呈增加趋势,说明流域内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干扰空间在扩大,趋向于高海拔和陡坡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喀斯特山区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RS GIS 贵州猫跳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许月卿 黄靖 +1 位作者 冯艳 周东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51-1456,共6页
本文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计算了流域不同时期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分析了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现状结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07年流域... 本文以贵州省猫跳河流域为例,运用环境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计算了流域不同时期不同土地利用结构下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分析了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现状结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007年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37381.64×104元,其中氮、磷、钾、有机质养分损失33739.98×104元,占土壤侵蚀总损失的90.26%。旱地和灌草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最大,分别占年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47.08%和44.24%。流域北部下游地区土壤侵蚀单位面积经济损失较大。②近30年来,流域年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经历了由趋向增加到减少的过程。1973—1990年,流域年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增加了3092.98×104元,增加了8.74%。1990—2007年,流域年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减少了11162.43×104元,减少了22.99%。究其原因,这主要与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结构具有密切关系。旱地和灌草地是流域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发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清镇、平坝、修文是流域土壤侵蚀防治和治理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经济损失 土地利用结构 环境经济学 贵州省 猫跳河流域
原文传递
喀斯特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地形与人口效应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程东亚 李旭东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27-1239,共13页
喀斯特山地流域植被变化具有独特性,探究其植被变化特征有利于石漠化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科学实施。本文选取1990-2016年贵州石阡河流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并探究其... 喀斯特山地流域植被变化具有独特性,探究其植被变化特征有利于石漠化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科学实施。本文选取1990-2016年贵州石阡河流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并探究其变化的地形效应和人口效应。研究表明:①1990-2016年贵州石阡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总体处于上升趋势,植被恢复取得较好效果;②1990-2016年贵州石阡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地形效应中,随海拔和坡度上升,植被覆盖度总体处于稳定上升趋势。随坡向变化中,无坡向地区植被覆盖度最低,其他坡向差异不明显;③1990-2016年贵州石阡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人口效应中,随人口密度上升,植被覆盖度总体处于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以为喀斯特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和石漠化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植被覆盖度 地形与人口效应 贵州石阡河流域 喀斯特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