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2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管材料的高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程 张玉琦 +4 位作者 温相丽 白鹏鹏 孟永钢 马丽然 田煜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4-1362,共9页
随着对火力打击要求的提高、大威力火炮的发展、身管材料的高温氧化日益严重,严重影响武器性能的发挥,甚至导致武器报废。但目前对身管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研究较少。针对3种身管材料PCrNi3MoVA钢、30SiMn2MoVA钢和MPS700钢,研究其在600℃... 随着对火力打击要求的提高、大威力火炮的发展、身管材料的高温氧化日益严重,严重影响武器性能的发挥,甚至导致武器报废。但目前对身管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研究较少。针对3种身管材料PCrNi3MoVA钢、30SiMn2MoVA钢和MPS700钢,研究其在600℃空气条件下的抗氧化性能和氧化机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氧化层的截面形貌和物相,分析其氧化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时间增加,3种钢的氧化膜厚度逐渐增厚,厚度增加率逐渐降低,3种身管钢的氧化动力学曲线都符合氧化膜抛物线生长动力学规律;在600℃高温下,PCrNi3MoVA钢中的内氧化层形成了具有网络结构的粘附层,该网络结构主要由富含Ni和Cr的尖晶石氧化物组成,而该粘附层并不能成为防止氧化的屏障;30SiMn2MoVA钢氧化层的内层为Si氧化物的多孔聚集区,结构较为松散,氧化物剥落较为严重;MPS700钢的内氧化层形成了富含Cr的保护性氧化层,有效的阻碍了氧化的继续进行;同时,Mo稳定了氧化膜,间接提高了抗氧化性;综合对比,由于Cr、Mo等合金元素的综合作用,在高温工况下MPS700钢比PCrNi3MoVA钢和30SiMn2MoVA钢能够更好地形成致密的氧化层,从而可降低基体的高温氧化和磨损程度,更有适用于制备长寿命、高可靠性身管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材料 高温氧化 氧化层 合金元素
下载PDF
具身智能知识服务:元宇宙与AIGC等新技术赋能下的知识服务新图景 被引量:7
2
作者 郭亚军 庞义伟 +2 位作者 周家华 张鑫迪 李泽锋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7,共8页
[目的/意义]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知识服务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研究具身智能知识服务的理论逻辑、技术基础、体系框架和应用前景,可以为知识服务领域提供新的理论参照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深刻理解具身智能知识服... [目的/意义]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知识服务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研究具身智能知识服务的理论逻辑、技术基础、体系框架和应用前景,可以为知识服务领域提供新的理论参照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深刻理解具身智能知识服务的在场性、主动性和连接性特征。进一步分析以元宇宙、AIGC、数智人和人形机器人等作为技术基座所构建的具身智能知识服务体系框架,涵盖具身知识的生成、加工、传播、反馈等要素,并探讨具身智能知识服务在教育培训、公共文化、文化旅游和医疗健康等不同服务场景中的应用。[结果/结论]分析具身智能知识服务体系框架的构建和应用图景,有助于建立更全面和智能的知识服务网络,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提高具身智能知识服务的效能并推动具身智能知识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知识服务 元宇宙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智能服务
下载PDF
智慧课堂协作学习设计新范式:具身设计、群体感知与共享调节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军其 吴飞燕 +2 位作者 戴新菊 张萌萌 文思娇 《现代远距离教育》 CSSCI 2024年第2期3-12,共10页
协作学习是一个以学生群体为核心的相互沟通、共同探讨、协作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的过程,因此对协作学习过程的设计应该由传统的以“教”为主导的“教学设计”转为以“学”为核心的“学习设计”。文章从具身设计、群体感知和共享调节三... 协作学习是一个以学生群体为核心的相互沟通、共同探讨、协作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的过程,因此对协作学习过程的设计应该由传统的以“教”为主导的“教学设计”转为以“学”为核心的“学习设计”。文章从具身设计、群体感知和共享调节三个方面提出智慧课堂协作学习设计的新范式,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检验其效果。研究表明,基于“具身设计、群体感知、共享调节”的协作学习设计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高阶思维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协作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实践发现,协作学习具身体验环境的建设需要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协作学习群体感知需要泛在化的学习分析技术的支持;协作学习共享调节过程需要进一步挖掘其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课堂 协作学习设计 设计 群体感知 共享调节
下载PDF
具身德育理论视域下高校以体育德的现实审视与纾困之策 被引量:6
4
作者 崔伟 李德显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体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具身德育理论为高校开展以体育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本研究以具身德育理论为研究视角,研究发现高校体育中体育与德育融合不够深入,内涵挖掘不透彻;课程教学过程重技能教授,轻道德认知培养;实践中缺少道... 体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具身德育理论为高校开展以体育德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本研究以具身德育理论为研究视角,研究发现高校体育中体育与德育融合不够深入,内涵挖掘不透彻;课程教学过程重技能教授,轻道德认知培养;实践中缺少道德冲突情境,弱化了道德行为;校园体育文化育德不突出,缺乏道德情感渗入。建议高校要深化体育课程思政,以体育具身加强道德认知;深挖体育实践赋能,以体育活动规范道德行为;强化体育文化归属,以体育文化培育道德情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体育德 立德树人 德育 体育课程思政 体育精神
下载PDF
数字媒介与具身体验:旅游城市品牌的构建路径 被引量:6
5
作者 夏杰长 张雅俊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4,共8页
随着数字媒介在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深入渗透,旅游城市品牌主导权逐渐由官方组织向媒介用户和旅游者过渡,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环境与模式发生了巨变。网红经济赋予了城市空前的关注度,数字媒介成为传播城市形象、构建旅游城市品牌新的重要途... 随着数字媒介在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深入渗透,旅游城市品牌主导权逐渐由官方组织向媒介用户和旅游者过渡,旅游目的地的营销环境与模式发生了巨变。网红经济赋予了城市空前的关注度,数字媒介成为传播城市形象、构建旅游城市品牌新的重要途径。哈尔滨旅游爆火出圈证明了数字媒介与具身体验的良性互动是旅游城市构建品牌的有效路径。在数字媒介与具身体验的良性互动中,旅游城市品牌在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双重空间中的有效传播与塑造,突破了传统媒介语境下主客体二元区分的状态,旅游者也成为品牌构建的主体。通过个人的旅游实践参与和旅游体验分享,城市品牌形象不仅是激情昂扬的官方叙事下的正式表达,也是充满人格特征的个性化表达。因此,随着数字媒介影响力和用户主观能动性持续增加,旅游城市品牌构建急需从政府部门投射城市品牌形象、主导构建品牌的传统模式转向多主体参与、多空间联动的多轮驱动新模式,探索形成以旅游产业为关键主体,联动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两个空间,兼顾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三个阶段,激励旅游城市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当地企业与居民、旅游者、数字媒介等多元主体共创共享的城市品牌构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市 品牌构建 数字媒介 体验 数字经济
下载PDF
从“离身”到“具身”: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身体回归的实践理路与国际借鉴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延平 王景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96,共8页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从身体哲学的视角对职业教育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剖析可知,职业教育应确证身体本位、凸显身体经验、创设身体知觉场。然而,在身心二元认识论的规约下,职业教育面临着教学过程...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从身体哲学的视角对职业教育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剖析可知,职业教育应确证身体本位、凸显身体经验、创设身体知觉场。然而,在身心二元认识论的规约下,职业教育面临着教学过程游离于身体之外、教学内容围困于知识传递之中、教学场域脱离于工作实际等“离身”桎梏。面对职业教育的实然困境,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依托数字技术,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职业教育身心共在的图景,即以技能学习的具身感知复归涉身性、以职业认知的动态生成彰显创生性、以学习空间的具身嵌入重塑情境性,有助于我们明晰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身体回归的实践理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数字化时代 在场
下载PDF
具身认知视角下线上课程开发的未来走向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平展 蒋嘉伟 廖容宽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在工具理性的影响下,线上课程开发多注重技术上的智能化以及视频制作的品质,较少关注学习者的具身性。根据身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完整度,课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课程的前语言阶段、课程的离身化阶段、线上线下课程的具身化阶段。信息技术虽... 在工具理性的影响下,线上课程开发多注重技术上的智能化以及视频制作的品质,较少关注学习者的具身性。根据身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完整度,课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课程的前语言阶段、课程的离身化阶段、线上线下课程的具身化阶段。信息技术虽然为线上课程提供了网络化、智能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可能,却不可避免地带来“身体缺离”“信息迷失”“知识预设”等一系列问题,这种“离身化”趋势的本质是由于线上课程师生时空分离所导致。如何在线上课程开发中加强人的身体介入,避免因离身取向带来的风险?研究者认为应在关注线上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标准体系、边界意识的基础上,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身体“在场”的具身参与感;二是注重灵活多变的个体适应性;三是注重线上课程的动态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线上课程 课程开发 取向 未来教育
下载PDF
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昊青 贺凯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3,共9页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 异于西方绵延千年的身心二元论思想,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坚持灵肉圆融,并由此演化生成了独具特色的“即身德育”范式。首先,即身德育不仅强调德育必须兼顾身心发展,而且将身体拓宽到与个体、时空、世界交汇的伦理情境;其次,随着“藏礼于器”将“礼”生活化,个体得以始终浸身于器物无言之教的陶冶中,从而在潜移默化间顺应了道德要求;最后,依托于实践和体悟将外在的伦理规范内化为即身的道德智慧后,个体便能在应然的道德律法中觅得道德选择的自由,从而在生活中实现德性生存。研究儒家传统即身德育思想及其教化路径,既可为当代德育提供镜鉴,亦可为建构中国自主德育知识体系探寻丰富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德育 藏礼于器 道如一
下载PDF
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研学旅行课程建设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娟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1-64,共4页
研学旅行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促进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融合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意义重大。研学旅行是身体、环境与认知三维合一的教育活动,提高研学质量的核心是课程建设。研学旅行课程建... 研学旅行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促进课本知识与社会实践融合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意义重大。研学旅行是身体、环境与认知三维合一的教育活动,提高研学质量的核心是课程建设。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的“具身认知”实践可采用“6+5+N+3”模式:以认知为导向,组建“六位一体”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团队;以具身为特征,构建“5”大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以情境为载体,策划“N”主题项目式研学活动;以生成为目标,编创“3”种手册,实施多元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研学旅行课程 认知 情境 生成
下载PDF
智能时代教育场域的技术焦虑与认知误区——基于梅洛-庞蒂具身认知观的当下省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袁磊 刘沃奇 《现代远距离教育》 CSSCI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生态和教学秩序,由此也引发了教育场域下史无前例的“技术焦虑”。通过追根溯源对“技术焦虑”的成因加以解析,发现其中的大部分焦虑情绪都是由教育主体的认知误区导致的,而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生态和教学秩序,由此也引发了教育场域下史无前例的“技术焦虑”。通过追根溯源对“技术焦虑”的成因加以解析,发现其中的大部分焦虑情绪都是由教育主体的认知误区导致的,而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具身认知观”为梳理这一认知误区提供了极好的理论依据。“具身认知观”在人类的自我认知上呈现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并对传统认知观的外在逻辑主义立场采取质疑态度,进而将人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本质区别一一呈现出来,从根本上对智能时代教育场域下的“技术焦虑”做出认知矫正,并依此寻求纾解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焦虑 认知观 认知误区 技术重塑教育
下载PDF
非惯常理论新构:基于具身认知与双系统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晓义 许威 李春晓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60,共12页
作为旅游研究的重要基石,学界对非惯常理论的思辨虽源源不断,但其中仍存在理论发展滞后于实践、非惯常环境与行为研究对话割裂等问题。由此,文章借鉴具身认知与双系统理论,创新提出“惯常”“中间”和“非惯常”3种认知状态,以个体心理... 作为旅游研究的重要基石,学界对非惯常理论的思辨虽源源不断,但其中仍存在理论发展滞后于实践、非惯常环境与行为研究对话割裂等问题。由此,文章借鉴具身认知与双系统理论,创新提出“惯常”“中间”和“非惯常”3种认知状态,以个体心理认知差异作为定义和划分旅游环境类型的线索,明确指出环境类型具有具身性、经验性、可变性和个体差异性的内生属性;利用非惯常认知状态联结旅游环境与旅游者行为,论证主张非惯常环境与非惯常行为的伴生关系,梳理归纳决策冲动化、自我失控化、情绪主导化、盲从化和心理账户显化的非惯常行为典型特征。文章对虚拟旅游、元宇宙旅游、城市漫步等新兴旅游业态作出回应,剖析解答了非惯常理论相关研究中“主观或客观”和“异地与否”的复杂问题,并将非惯常理论的应用范围从实地拓展到虚拟层面。文章期望从人本视角革新非惯常理论以强化旅游研究的特殊性,同时助推旅游知识的外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惯常环境 非惯常行为 非惯常认知状态 认知 双系统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以具身认知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3
12
作者 范蔚 孙榕谦 杨霞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亟需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革需进一步厘清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身认知理论以重新审视身体与认知关系的新视角为课堂教学...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亟需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革需进一步厘清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身认知理论以重新审视身体与认知关系的新视角为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张教师应提升数字素养,创设具身学习环境;学生要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强具身性学习体验;除此之外,还应促进纸质教材创新,推动数字教材开发;推进教学媒体身体皈依,实现“技术无痕”具身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认知 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 改革
下载PDF
清华简《畏天用身》的结构与义理 被引量:2
13
作者 曹峰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根据文意可以将清华简《畏天用身》分为七个章节。此文认为既要重视天(人力之外不可控制的因素),也要重视人自身的意志和能力。虽然是天人二分的思路,但较之天,作者更强调人,强调“心”的能动性、“作”的必要性、“知”的有效性、“法... 根据文意可以将清华简《畏天用身》分为七个章节。此文认为既要重视天(人力之外不可控制的因素),也要重视人自身的意志和能力。虽然是天人二分的思路,但较之天,作者更强调人,强调“心”的能动性、“作”的必要性、“知”的有效性、“法”的重要性。此文希望有为的统治者能够圆方并行、动静相养,具备最大的冷静、顽强以及最高的智慧,不达目标不罢休。为此,统治者需要提升自身的修养,坚持不懈地努力,秉持坚定的信念,充分发挥人的认识能力去把握和利用事物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行动方案。行动时既要遵循普遍法则,也要机动灵活,随时应变。高明的统治者既能“从中”,充分发挥心灵的能动作用,又能够“致中”,达到政治艺术的最高境界。此文是一篇典型的政论文,论述的是受统治阶层欢迎的“主术”,重点在于如何展开积极的政治行动,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文章虽然也体现了维护传统、尊重恒道的一面,但更具要求变革、积极进取的精神气质。此文并无强烈的学派特征,儒家、法家、黄老道家都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将其视为战国中期前开始酝酿变法运动的启蒙文章,可能更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简 《畏天用 行动理论 主术
下载PDF
媒介偏向与融合:数智时代口语传播具身性的回归与强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争 徐学明 《传媒》 CSSCI 2024年第4期13-15,共3页
口语时代,人与人的交流需双方同时“在场”,纸质媒介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状态,使得人在传播过程中得以“离场”;及至大众媒介时代,广播传播人声、电视呈现人像,“面对面”的沟通再次回归;而数智时代,AI主播以及ChatGPT、文心一言等软件的... 口语时代,人与人的交流需双方同时“在场”,纸质媒介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状态,使得人在传播过程中得以“离场”;及至大众媒介时代,广播传播人声、电视呈现人像,“面对面”的沟通再次回归;而数智时代,AI主播以及ChatGPT、文心一言等软件的大规模应用,让真实的人“再离场”。但正是由“再离场”所引发的人类隐忧,使得口语传播活动对于具身性的原初关怀再次得到凸显和呼吁。“具身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回归与强化,真人之间的在场交流感更加不可替代。人们更多地期待身体的“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语传播 在场 播音员主持人
下载PDF
沉浸、互动、想象: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古籍+VR开发实践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雪英 尚硕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2,共9页
古籍文献的传播与推广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虚拟现实技术为古籍文献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互动、想象三大特征,本文以具身认知理论为依据,从VR技术的沉浸、互动、想象三个功能... 古籍文献的传播与推广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虚拟现实技术为古籍文献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互动、想象三大特征,本文以具身认知理论为依据,从VR技术的沉浸、互动、想象三个功能维度分析了古籍+VR开发的叙事实践并提出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 VR技术 认知理论 沉浸 互动 想象
下载PDF
数字时代学习场域“身体—技术”的可供性生产与响应式协商——基于技术可供性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霞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0,共7页
数字时代“身体—技术”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技术可供性作为解释“技术与人互动关系”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阐释框架,可为学习者“身体—技术”关系提供新的分析视角,体现为在特定环境下,技术对学习者身体在生理、心理以及时空... 数字时代“身体—技术”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技术可供性作为解释“技术与人互动关系”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阐释框架,可为学习者“身体—技术”关系提供新的分析视角,体现为在特定环境下,技术对学习者身体在生理、心理以及时空方面的可供性生产。在此基础上,为充分发挥技术对学习主体身体的形塑作用,为学习活动提质增效,需要从双向互构的动态视角探究“身体—技术”的协商关系,一是强化技术具身感知,提升学习主体自我意识;二是构建场景学习模式,延展学习主体过程体验;三是确立个体时空边界,构建学习主体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技术可供性 技术具 主体
下载PDF
社会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语言的社会性与文化身份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燕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7,共6页
本文主要基于具身认知和社会认知理论,从社会认知语言学视角讨论语言的社会性和文化身份性。首先,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将对语言的考察及其与文化的联系置于一个更加宏大的社会场景,在其研究框架中,认知与语言的本质及其功能、语言... 本文主要基于具身认知和社会认知理论,从社会认知语言学视角讨论语言的社会性和文化身份性。首先,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将对语言的考察及其与文化的联系置于一个更加宏大的社会场景,在其研究框架中,认知与语言的本质及其功能、语言的社会性等都能根据具身认知理论、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关系等在基于使用的语言基本观找到理论支持;其次,从语言的本质和功能方面看,语言首先满足交际和互动功能,语言习得在交际环境中进行,因此,语言具有社会认知性特征;再次,从具身认知理论看,语言是个体和群体的具身经验,认知具有普遍性,而特定的认知模型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代表群体的语言文化身份。语言认知和语言习得都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语境中基于使用而实现的,某种语言的表征和认知方式也有其具体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语言使用者的心理特征,体现语言和语言使用者的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语言学 认知 语言 份标记 社会性 文化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纹身贴中17种有害元素及其迁移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宇峰 蒋莹 +1 位作者 周姣 邵秋凤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纹身贴中硼、铝、铬、锰、钴、镍、铜、锌、砷、硒、锶、镉、锡、锑、钡、汞和铅17种元素的分析方法。纹身贴样品经纯水湿润后,用刮刀取下覆在膜上的油墨,干燥后用微波消解法消解,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纹身贴中硼、铝、铬、锰、钴、镍、铜、锌、砷、硒、锶、镉、锡、锑、钡、汞和铅17种元素的分析方法。纹身贴样品经纯水湿润后,用刮刀取下覆在膜上的油墨,干燥后用微波消解法消解,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纹身贴中17种元素含量。分别用模拟胃液和模拟汗液提取纹身贴中17种元素,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17种元素的迁移量。汞元素的质量浓度在0~10μg/L范围内、其余16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在0~100μg/L范围内与质谱响应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17种元素的检出限为0.001~0.397μg/kg,定量限为0.003~1.32μg/kg;迁移量检出限为0.0015~1.638μg/dm^(2),定量限为0.005~5.46μg/dm^(2)。纹身贴中17种有害元素及其在模拟胃液、模拟汗液中迁移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15.0%(n=7),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0.0%~119.2%。该方法灵敏度高,适用于纹身贴中有害元素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有害元素 迁移量
下载PDF
青少年身体素养教育的逻辑转向与变革 被引量:2
19
作者 亓圣华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5-23,177,共10页
青少年身体素养教育既是对传统学校体育教育的突破与超越,也是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逻辑起点和本质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深陷身心二元论认知误区,成为青少年体育教育“堕距”和表征主义知识观发生的根源,导致青少年体... 青少年身体素养教育既是对传统学校体育教育的突破与超越,也是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逻辑起点和本质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深陷身心二元论认知误区,成为青少年体育教育“堕距”和表征主义知识观发生的根源,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危机预警,青少年“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价值迷思。为了有效回应青少年身体素养教育的理性回归,突破传统青少年身体教育的深层困局,通过研判与破解身心二元论的矛头之源与“离身化”知识危机,厘清与阐明身体素养教育的知识谱系与意义重构。立足身体主体性、感知性与互动性,探讨青少年身体素养教育由“知识本位”提升为“素养本位”的内在逻辑。进而从“技术讲解”到“知识构建”,“浅表学习”到“深度学习”“,能力整合”到“意义反思”的实践超越中,探寻青少年身体素养教育生成的教学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体素养教育 认知 知识逻辑 教学形态
下载PDF
虚拟实验何以用于教授思想实验——基于科学思想史与认知具身观点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旭东 张金胜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物质实验在现实世界中展开,思想实验则在头脑中展开,二者共同构成了科学实验的两种基本类型,其历史分野背后展现的是经验论和唯理论这两种不同的认识论立场,以及由此导致的两者之间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基于认知的具身观点,思想实验... 物质实验在现实世界中展开,思想实验则在头脑中展开,二者共同构成了科学实验的两种基本类型,其历史分野背后展现的是经验论和唯理论这两种不同的认识论立场,以及由此导致的两者之间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基于认知的具身观点,思想实验可分为描述或想象意象世界、模拟操作意象、根据想象的现象形成结论三个相互联系的认知过程,它是具身直觉系统中感性与知性的统一。以计算建模和虚拟仿真技术为基础的虚拟实验的快速崛起,有助于构建一种“人—机”融合的具身系统,并将其中的意象、心理模拟和想象结果外化为感知觉信号,其最大优势不是模拟物质实验,而是教授思想实验。作为一种具身直觉工具,虚拟实验被用于教授思想实验时,应采取实验场景生活化、实验材料意象化、参数控制自主化、操作体验具身化、实验结果直观化等策略,以提升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实验 思想实验 认知 认知机制 设计原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