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愁乌托邦、时间哲思与废墟美学的呈现——对师陀小说《果园城记》的一种解读
1
作者 吴昊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79-84,111,共7页
师陀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化小说集《果园城记》不仅是作家本人个体生命情感的诗化呈现,而且彰显出了抗战时期那一代知识分子“乡愁乌托邦”的情感结构。这部小说集为行将消逝的乡土中国吟唱出了一曲无可奈何的挽歌,发出了关于“时... 师陀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创作的诗化小说集《果园城记》不仅是作家本人个体生命情感的诗化呈现,而且彰显出了抗战时期那一代知识分子“乡愁乌托邦”的情感结构。这部小说集为行将消逝的乡土中国吟唱出了一曲无可奈何的挽歌,发出了关于“时间问题”哲性思考的独特声音;并由此对人类生命的普泛性存在处境进行勘探和追问,在回忆诗学的基础上营构出了一种具有中国古典文化特质的废墟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城记》 师陀 乡愁乌托邦 时间 废墟美学
下载PDF
师陀与京派文学及北方左翼文化 被引量:7
2
作者 马俊江 《河北学刊》 2003年第1期113-117,共5页
师陀早期作品既有左翼文化的革命题材和现实主义品格,又有贪恋风景、关注生命主题的京派文学特征。本文认为,他虽游离于京派作家群,但其小说创作深受京派文学的影响,足可视为京派作家。
关键词 师陀 沈从文 京派文学 北方左翼文化
下载PDF
现代杞人的“自我之旅”——解读师陀的《夏侯杞》 被引量:2
3
作者 卢建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0-64,共5页
可能是由于未单独结集出版的原因,师陀的散文诗集《夏侯杞》长期未被研究者注意。这部专注于内心的自省式作品,以“我”(“你”、“他”)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切入人性、生命、爱、童年、家园等主题,凸现出夏侯杞———这位现代杞人的内心... 可能是由于未单独结集出版的原因,师陀的散文诗集《夏侯杞》长期未被研究者注意。这部专注于内心的自省式作品,以“我”(“你”、“他”)为中心,从不同角度切入人性、生命、爱、童年、家园等主题,凸现出夏侯杞———这位现代杞人的内心旅程。它不仅是师陀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表露,也是作家探寻自我、建构自我的尝试。因此《夏侯杞》对于师陀,正如《野草》之于鲁迅,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夏侯杞》 自我之旅
下载PDF
巴什托构造井身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白彬珍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0-456,共7页
巴什托构造是巴麦地区主要勘探区块之一。该构造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套压力系统并存,前期探井多采用的四层次井身结构设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常有涌、卡等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明显减缓了钻井速度,增加了钻井成本。在已钻探井的基础上,通... 巴什托构造是巴麦地区主要勘探区块之一。该构造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多套压力系统并存,前期探井多采用的四层次井身结构设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常有涌、卡等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明显减缓了钻井速度,增加了钻井成本。在已钻探井的基础上,通过对邻井地层岩性、测井和实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BX井为例,对此构造的地层岩石力学参数进行了分析研究。优选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并建立了其地层压力剖面和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结合地层岩性条件综合提出了改进后的五层次井身结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优选和对比分析。通过实钻资料对比,改进后的井身结构更为合理,能够避免下部井段易卡的复杂情况的发生。后续施工的三口井均采用了优化后的井身结构设计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减少了井下复杂事故的发生,节约了钻井成本,提高了钻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什托 地层压力 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 井身结构 优化设计
下载PDF
意象营构画面与诗性空间的生成——论师陀乡土小说的意象叙事艺术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伟锋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5-17,共3页
师陀乡土小说中的空间感极强。作者运用意象剪裁和意象连缀的艺术方法,通过"蒙太奇"式的空间转换和空间并置的艺术处理,使小说的空间呈现犹如一幅幅画面,给人以陌生化和新奇感,也使小说中的空间场景意义扩展,韵味十足。小说... 师陀乡土小说中的空间感极强。作者运用意象剪裁和意象连缀的艺术方法,通过"蒙太奇"式的空间转换和空间并置的艺术处理,使小说的空间呈现犹如一幅幅画面,给人以陌生化和新奇感,也使小说中的空间场景意义扩展,韵味十足。小说的主题也因小说空间的意象化的画面营构而诗性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意象 画面 空间
下载PDF
试论师陀“果园城”中的跋涉者形象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娓娓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1-83,共3页
师陀的“果园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又一座著名的小城。在这座小城中走出了许多跋涉者,师陀通过叙述与描写他们离乡-回乡-再次离乡的漂泊经历,表现了这些跋涉者对记忆中“果园城”的眷恋与对现实中“果园城”最终的弃绝,流露出包括师... 师陀的“果园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又一座著名的小城。在这座小城中走出了许多跋涉者,师陀通过叙述与描写他们离乡-回乡-再次离乡的漂泊经历,表现了这些跋涉者对记忆中“果园城”的眷恋与对现实中“果园城”最终的弃绝,流露出包括师陀在内的跋涉者对乡土中国的复杂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跋涉者 果园城
下载PDF
游荡于乡村与都市之外——论孤岛时期师陀散文的情感结构
7
作者 李永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94,共4页
孤岛时期师陀对乡村与都市持双重疏离的态度,游荡于乡村与都市之外。乡土、上海和北平,在师陀的散文中是互为参照的文化空间,"走"的主题是贯穿师陀散文的一根主线。师陀的乡土书写采取"怀念———走近———离开"... 孤岛时期师陀对乡村与都市持双重疏离的态度,游荡于乡村与都市之外。乡土、上海和北平,在师陀的散文中是互为参照的文化空间,"走"的主题是贯穿师陀散文的一根主线。师陀的乡土书写采取"怀念———走近———离开"的叙事模式,混合着眷恋与拒绝的双重情感态度;他的都市书写则维持在"走"与"留"的张力中,流露出孤岛生存的焦虑与惶惑。拒绝都市、缅怀乡土与乡土迷梦的破碎,使得师陀眷恋"半农村性质"的北平。由北平怀旧所产生的"老家"认同带有虚拟和替代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上海孤岛 乡村 都市 疏离
下载PDF
无为而无不为:论师陀的文艺观念
8
作者 张晓云 《殷都学刊》 2009年第3期99-102,共4页
师陀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大陆一位个性鲜明且执著坚守着独立的艺术创作立场的重要作家。他始终严格地面向生活,反映生活,无意去追随流派,也难以界定他属于哪派。他的作品沉实而不高亢,描摹世态人情,刻画社会风习,虽然缺乏强烈的时代... 师陀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大陆一位个性鲜明且执著坚守着独立的艺术创作立场的重要作家。他始终严格地面向生活,反映生活,无意去追随流派,也难以界定他属于哪派。他的作品沉实而不高亢,描摹世态人情,刻画社会风习,虽然缺乏强烈的时代精神,但对于社会黑暗现象的揭露与憎恶,对卑微小人物的同情,跃然纸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流派 随意随笔 典型
下载PDF
遗忘的生殖力、传染性和现实互因关系——以师陀《果园城记》为例
9
作者 申欣欣 张昭兵 《孝感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6-58,共3页
在"果园城"表面的寂静下,涌动着遗忘的暗流。遗忘以集体潜意识的方式在每个人心中繁衍生长,然后在人与人之间传染蔓延,由此形成的遗忘之网把现实生活牢牢地网在时空静止的死寂之中,而死寂的现实生活又反过来强化着遗忘的再度... 在"果园城"表面的寂静下,涌动着遗忘的暗流。遗忘以集体潜意识的方式在每个人心中繁衍生长,然后在人与人之间传染蔓延,由此形成的遗忘之网把现实生活牢牢地网在时空静止的死寂之中,而死寂的现实生活又反过来强化着遗忘的再度繁殖和传染。通过《果园城记》的文本分析,挖掘出遗忘的社会、历史、哲学动因和自返性,从而拓展出遗忘的心理范畴之外的思维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忘 生殖力 传染性 互因关系 师陀
下载PDF
失落的乡愁——师陀短篇小说集《里门拾记》浅析
10
作者 梁维东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71-73,共3页
师陀是京派代表作家,《里门拾记》在师陀的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鲁迅的乡土小说所表现的乡愁相比较,师陀的乡愁呈现了巨大的分裂性:"自然"与"人事"的不和谐;"都市怀乡病"与对故乡批判的情感疏离... 师陀是京派代表作家,《里门拾记》在师陀的创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鲁迅的乡土小说所表现的乡愁相比较,师陀的乡愁呈现了巨大的分裂性:"自然"与"人事"的不和谐;"都市怀乡病"与对故乡批判的情感疏离相互激荡。这当然由个人气质以及地域差别等原因造成,更多的却是来源于童年记忆和"身份"困惑造成的"言说"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里门拾记》 乡土情结 乡愁
下载PDF
师陀乡土小说中的“家”意象解析
11
作者 李伟锋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2-84,共3页
师陀乡土小说中一系列封建家族衰亡和底层民众家庭缺失的文本叙述,彰显的是作者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对中原农村日益衰败的文化批判意识。同时,师陀的无家情结和对理想家园的追寻也寄寓其中。
关键词 师陀 批判 追寻
下载PDF
孤岛上海的苍凉梦魇——论师陀《果园城记》的时空艺术
12
作者 李春红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1-13,共3页
现代作家师陀四十年代创作于上海孤岛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尽管与抗战疏离,但孤岛上海的创作背景和八年抗战的创作经历,使这部作品承载了独具一格的时空感和源于怀乡的参差对照艺术。寂寞的时代和师陀多舛的人生经历,成就了《果园... 现代作家师陀四十年代创作于上海孤岛的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尽管与抗战疏离,但孤岛上海的创作背景和八年抗战的创作经历,使这部作品承载了独具一格的时空感和源于怀乡的参差对照艺术。寂寞的时代和师陀多舛的人生经历,成就了《果园城记》独特的艺术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果园城记》 孤岛 时空
下载PDF
乡土中国的忧伤凝眸——师陀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读解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敏慧 周鸿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76-80,共5页
师陀的《果园城记》以一种悖论式的情感方式透视中国民族的社会文化性格 ,将以“果园城”为代表的小城世界的思考引向历史的纵深 ,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对记忆中果园城的眷恋与对现实中的果园城最终的弃诀正是现代知识分子对乡土中国... 师陀的《果园城记》以一种悖论式的情感方式透视中国民族的社会文化性格 ,将以“果园城”为代表的小城世界的思考引向历史的纵深 ,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对记忆中果园城的眷恋与对现实中的果园城最终的弃诀正是现代知识分子对乡土中国复杂情感的真实流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 《果园城记》 师陀 中国 乡土情节
下载PDF
论师陀笔下的游子形象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秋华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55-56,共2页
根据师陀作品中对很多曾经漂泊于异乡或是正在异乡流浪的游子的描述,解析了“游子”与故乡人生存状态的冲突及其所受的情感困扰,并结合“游子”的悲剧命运阐释其哲理内涵。
关键词 师陀 游子 情感困扰 悲剧命运
下载PDF
漫游于现实与幻象——论师陀短篇小说的价值取向
15
作者 陆燕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2-46,共5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师陀是个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重新审视这位作家的小说创作,我们仍会感到扑面而来的堪称恒久的艺术魅力,并从中体悟到20世纪或一类中国作家艰难的心路历程和历史的...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师陀是个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艺术魅力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重新审视这位作家的小说创作,我们仍会感到扑面而来的堪称恒久的艺术魅力,并从中体悟到20世纪或一类中国作家艰难的心路历程和历史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短篇小说 价值取向 现实与幻象
下载PDF
沙沱升船机双向桥机安装技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敏 李倩 黄金根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20年第1期168-169,共2页
沙沱升船机主机房布置1台1250/2×150kN双向桥机,主桥架长37m。受限于沙沱水电站运输条件,桥架采用厂内分段制造、现场拼装的安装方式。文章将详细介绍升船机双向桥机的吊装、安装和负载试验,以期为今后升船机大型桥式起重机安装、... 沙沱升船机主机房布置1台1250/2×150kN双向桥机,主桥架长37m。受限于沙沱水电站运输条件,桥架采用厂内分段制造、现场拼装的安装方式。文章将详细介绍升船机双向桥机的吊装、安装和负载试验,以期为今后升船机大型桥式起重机安装、调试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沱升船机 双向桥机 安装 调试
下载PDF
唐代“十驮马”制度新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楼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60,M0005,共16页
唐代府兵出征,私人资装需自备驮马,一火十人,共备马六匹,是为"六驮"之制。吐鲁番文书中除了"六驮"外,还多次提及"十驮"一词。"十驮"之制不见文献记载,前辈学者有的认为"十驮""... 唐代府兵出征,私人资装需自备驮马,一火十人,共备马六匹,是为"六驮"之制。吐鲁番文书中除了"六驮"外,还多次提及"十驮"一词。"十驮"之制不见文献记载,前辈学者有的认为"十驮""六驮"性质略同,只是数量上有所增减,有的则认为二者性质不同,"十驮"指一火十人共备马一匹,驮运病患的医疗马,还有的则认为"十驮"指能承载起重量为"十驮"的驮马,与多少人共备无关。本文在前人基础上,从府兵和兵募两种情况考察了西州地区"十驮"在交纳和征行中的某些特点,得出一些新的认识。简言之,"十驮"是唐代西域地区,因传送马驴不足,由征行士兵向官府提供驮运马匹的驮马制度。"十驮"略相当于"助军"驮马,其标准为十人纳马一匹,故称之为"十驮"。"十驮"具有明显的官有马匹性质,而"六驮"则始终属于府兵所有的私马,二者长期并行,共同完成各项物资的驮运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府兵制 十驮马 六驮马 吐鲁番文书
原文传递
“石沱”新释
18
作者 王志平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21年第2期111-124,共14页
楚系青铜器中有一类鼎铭自名为“石沱”等。“石”字或作“沰”“■”“橐”“■”“宕”等从“石”声之字形,“沱”字或作“■”“■”“■”“铊”等从“它”声之字形。不少学者对于“石沱”等的命名各有不同解说。本文认为,“石沱”... 楚系青铜器中有一类鼎铭自名为“石沱”等。“石”字或作“沰”“■”“橐”“■”“宕”等从“石”声之字形,“沱”字或作“■”“■”“■”“铊”等从“它”声之字形。不少学者对于“石沱”等的命名各有不同解说。本文认为,“石沱”等本字当作“宕沱”或“宕铊”。石为禅母铎部,宕为定母阳部,禅母、定母的关系密切,铎部阳部对转。因此,“石沱”可以读为“汤池”。古文字“池”本作“沱”,原指蓄水处,后蓄水之器物亦可称为“池”或“沱”。“汤池”古多指城池。楚金文中以“汤池”代指盛汤之器皿,是一种语言学上的转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沱 宕沱/宕铊 汤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