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活态保护理论的长城遗址文化博物馆设计研究
1
作者 吴琛 张淼 陈帅卿 《设计》 2024年第4期52-55,共4页
如何延续遗址在当今社会的生命力是建设长城遗址文化博物馆所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文献考证与现场踏勘,基于长城遗址保护中存在着遗址本体与当今社会发展、与遗址辐射区关联破碎化的问题,将活态保护理论引入其中,形成了关于长城遗址文... 如何延续遗址在当今社会的生命力是建设长城遗址文化博物馆所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文献考证与现场踏勘,基于长城遗址保护中存在着遗址本体与当今社会发展、与遗址辐射区关联破碎化的问题,将活态保护理论引入其中,形成了关于长城遗址文化博物馆的设计思路,并将其应用到石峡长城民居博物馆的具体设计实践中,使其兼具互动休闲性、文化科普性与社会经济性,激发长城遗址在当代的生命力,以期为其他遗址保护与同类型博物馆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态保护理论 长城遗址 设计体系 石峡长城民居博物馆 设计实践
下载PDF
石峡遗址玉琮形制与纹饰设计流变解读
2
作者 曹芳芳 《服装设计师》 2022年第2期75-81,共7页
通过梳理石峡遗址玉琮不同阶段形制与纹饰设计的变化,以及良渚文化和同时期其他地区玉琮的形制、纹饰和功能的分析,发现广东境内出土的玉琮与良渚文化关系极为密切,石峡遗址的多节玉琮更是直接来自于太湖地区,而那些纹饰设计出现颠倒或... 通过梳理石峡遗址玉琮不同阶段形制与纹饰设计的变化,以及良渚文化和同时期其他地区玉琮的形制、纹饰和功能的分析,发现广东境内出土的玉琮与良渚文化关系极为密切,石峡遗址的多节玉琮更是直接来自于太湖地区,而那些纹饰设计出现颠倒或发生较大改变者应为本地仿制品。龙山时代,玉琮虽然传播和辐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但是在大部分地区其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只有广东地区的玉琮仍最大程度地坚守着传统与信仰。石峡遗址玉琮形制与纹饰设计流变,所反映出的这种文化传播方式、接收程度与再创作,突出地体现了一种强势文化在对外传播和扩散的过程中,因地因时而制宜。这或许可以提示我们,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设计,欲意达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契合,更理应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峡遗址 玉琮 设计 良渚文化 传统
下载PDF
广州从化狮象遗址2002年试掘简报
3
作者 曹耀文(文/绘图) 全洪 +5 位作者 易西兵(绘图/摄影) 朱家振(绘图) 熊伟(绘图) 武保林(绘图) 曹耀文(绘图) 杨鹏(摄影)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5,I0003-I0005,共17页
2002年12月—2003年1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狮象遗址进行试掘,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时期遗存一批,包含灰坑、墓葬、柱洞等遗迹以及陶器、石器等遗物,可见粤北石峡文化,粤东虎头埔文化、后山文化,珠江三角洲古椰文化、涌浪文化等... 2002年12月—2003年1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狮象遗址进行试掘,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时期遗存一批,包含灰坑、墓葬、柱洞等遗迹以及陶器、石器等遗物,可见粤北石峡文化,粤东虎头埔文化、后山文化,珠江三角洲古椰文化、涌浪文化等文化因素,为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早期考古学文化交流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象遗址 新石器时代 夏商时期 石峡文化 虎头埔文化 珠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从泰国班考遗址看华南与大陆东南亚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春光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6,共10页
公元前3千纪晚期,泰国他钦河流域至马来半岛出现了以空三足斝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班考遗址最为典型。该遗址的墓葬根据随葬陶器分为甲、乙两类,代表着不同性质的考古学遗存。从陶器组合关系和器物特征来看,甲类墓葬与岭南地区石峡... 公元前3千纪晚期,泰国他钦河流域至马来半岛出现了以空三足斝为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班考遗址最为典型。该遗址的墓葬根据随葬陶器分为甲、乙两类,代表着不同性质的考古学遗存。从陶器组合关系和器物特征来看,甲类墓葬与岭南地区石峡文化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此时黄河与长江流域的粟作和稻作农业伴随着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技术体系进入东南亚地区,在此背景下,班考遗址复杂的陶器风格、随葬幼猪、石锛的大量出现以及泰国和大陆东南亚动、植物考古研究等多重证据似乎表明,具有农业特征的新石器文化也进入这一地区。所以班考遗址为探讨泰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多样性,大陆东南亚与中国的交流与互动等问题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国 班考遗址 石峡文化 新石器时代
原文传递
广州市增城区松丁山遗址先秦时期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强禄 曹耀文 +5 位作者 汤玉全(绘图/摄影) 曹耀文(绘图) 李远斌(绘图) 易晓晴(绘图) 张艳平(绘图) 关舜甫(摄影)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42,F0002,F0003,共19页
2018年6至8月,为配合花莞高速公路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广州市增城区松丁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遗址遗存主要为先秦时期,包括墓葬、灰坑、柱洞以及陶器、石器等遗物。其中第一期遗存,兼具珠三角、粤东、粤北文化特色,为研... 2018年6至8月,为配合花莞高速公路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广州市增城区松丁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遗址遗存主要为先秦时期,包括墓葬、灰坑、柱洞以及陶器、石器等遗物。其中第一期遗存,兼具珠三角、粤东、粤北文化特色,为研究三地文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新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增城区 松丁山遗址 石峡文化 虎头埔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