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昆明石寨山出土汉代青铜器的初步分析
1
作者 刘成 田丹玉 +1 位作者 潘娇 张凯歌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46,共12页
云南昆明的石寨山墓葬是汉代滇池区域的土著文化,为了了解该地汉代铜器的制作工艺水平,本研究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的现代分析手段来对M3、M5、M6、M7、M10、M12这6个墓葬群的31件青铜器展开探讨。结果显示在31件铜... 云南昆明的石寨山墓葬是汉代滇池区域的土著文化,为了了解该地汉代铜器的制作工艺水平,本研究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的现代分析手段来对M3、M5、M6、M7、M10、M12这6个墓葬群的31件青铜器展开探讨。结果显示在31件铜器样品中,有30件为铜锡合金,1件为红铜,所有器物均为铸造,其中有1件铜戈的刃部经历过热锻加工。这一分析结果丰富了石寨山文化的铜器研究,为器物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云南汉代时期的铜器考古学以及金属技术史补充部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寨山 铜器 工艺 铸造 热加工
下载PDF
石寨山文化时期滇池水域
2
作者 陈斌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8-106,共9页
在过往的研究中,滇池水位一直被认为在不断下降。但有研究表明,历史时期,滇池水位在总的下降趋势中也存在反复。在唐朝中期达到最低水位后,滇池水位又有快速上升。这提示我们,在确定了新石器时期滇池水位与元代初期相同的情况下,认为这... 在过往的研究中,滇池水位一直被认为在不断下降。但有研究表明,历史时期,滇池水位在总的下降趋势中也存在反复。在唐朝中期达到最低水位后,滇池水位又有快速上升。这提示我们,在确定了新石器时期滇池水位与元代初期相同的情况下,认为这一水位在其中各时期是相同的,这样的认识有不足。新的研究,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石寨山文化时期滇池周边的自然环境,同时也为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石寨山文化 水位 古滇国 地理环境
下载PDF
滇池地区石寨山类型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罗伊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1-178,156,共9页
石寨山类型是学界最早提出的云南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地方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滇池地区,命名沿用至今。本文通过对石寨山类型发现和研究历程的梳理,把握其概念建构的背景,以此为基础进行性质辨析,认为石寨山类型在时空和内涵上与石... 石寨山类型是学界最早提出的云南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地方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滇池地区,命名沿用至今。本文通过对石寨山类型发现和研究历程的梳理,把握其概念建构的背景,以此为基础进行性质辨析,认为石寨山类型在时空和内涵上与石寨山文化高度重合,属同一青铜时代遗存,建议暂不将其作为云南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地方类型。最后探讨了石寨山文化与周边遗存的关系,初步推测石寨山文化是由周边遗存向心发展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地区 石寨山类型 石寨山文化
下载PDF
石寨山型铜鼓的装饰艺术 被引量:1
4
作者 余波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66-69,共4页
石寨山型铜鼓在八种类型铜鼓中,纹饰最为精美、齐整,艺术风格最为严谨,却又处处彰显写实化、生活化,制作技术也最为精湛。它的发展,奠定了此后六种类型铜鼓发展的基础。文章就其主要装饰图案作一简述。
关键词 铜鼓 石寨山型 装饰纹饰
下载PDF
云南滇池地区石寨山型铜鼓的研究综述
5
作者 王秀楠 陶野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163-165,168,共4页
石寨山型铜鼓是滇系青铜器的典型器物,自20世纪被发现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通过收集整理有关滇池地区石寨山型铜鼓的研究结果,总结了学术界目前在该型铜鼓族属、分式、社会功能以及纹饰内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对后期滇国墓... 石寨山型铜鼓是滇系青铜器的典型器物,自20世纪被发现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通过收集整理有关滇池地区石寨山型铜鼓的研究结果,总结了学术界目前在该型铜鼓族属、分式、社会功能以及纹饰内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对后期滇国墓葬制度的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地区 石寨山型铜鼓 滇国墓葬制度
下载PDF
关于云南金莲山墓地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6
6
作者 蒋志龙 吴敬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6,共6页
金莲山为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澄江坝子东边的一座小山,海拔1806米。澄江坝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湖,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澄江县属滇中高原丘陵地带,境内山脉多为南北走向。
关键词 云南 金莲山墓地 石寨山文化 战国 汉代
原文传递
云南澄江县金莲山墓地出土人骨稳定同位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全超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33,99-103,共22页
云南澄江县金莲山墓地2008~2009年发掘简报2008~2009年,对云南澄江县金莲山墓地进行发掘,共清理260多座墓葬。其中石寨山文化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人骨保存完整,葬式复杂。出土遗物有铜器、铁器、陶器、玉石器等,以铜器为主。墓葬年代... 云南澄江县金莲山墓地2008~2009年发掘简报2008~2009年,对云南澄江县金莲山墓地进行发掘,共清理260多座墓葬。其中石寨山文化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人骨保存完整,葬式复杂。出土遗物有铜器、铁器、陶器、玉石器等,以铜器为主。墓葬年代为战国至东汉初期。该墓地的发掘,对于研究石寨山文化和滇国主体民族的族属等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澄江县 金莲山墓地 石寨山文化 战国 汉代
原文传递
石寨山型铜鼓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彭长林 《南方民族考古》 2016年第2期185-239,共55页
本文通过对石寨山型铜鼓的型式分析,归纳出其发展演变规律,将其年代定为战国中期至西汉晚期。石寨山型源于万家坝型Ⅲ式,最早出现于东山文化,然后向四周传播,并在越南北部演变为冷水冲型。石寨山型铜鼓的纹饰与太阳崇拜及其仪式有关,受... 本文通过对石寨山型铜鼓的型式分析,归纳出其发展演变规律,将其年代定为战国中期至西汉晚期。石寨山型源于万家坝型Ⅲ式,最早出现于东山文化,然后向四周传播,并在越南北部演变为冷水冲型。石寨山型铜鼓的纹饰与太阳崇拜及其仪式有关,受到东南地区东周时期吴越文化的深刻影响。石寨山型铜鼓的社会功能是作为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但在各区域不完全一致,不能一概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寨山型铜鼓 型式 年代 源流 传播 纹饰内涵 社会功能
原文传递
云南石寨山文化与越南东山文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谢崇安 《考古学集刊》 2018年第1期149-188,共40页
云南石寨山文化和近邻的越南北部东山文化是时代相近和文化关系紧密的东亚南部区域民族的上古青铜文化遗存。通过对两者文化因素的比较,可知它们都是以铜鼓、羊角钮钟和钺为主要礼器组合,且都有相似的铜兵器、农具、日用器等,也有相似... 云南石寨山文化和近邻的越南北部东山文化是时代相近和文化关系紧密的东亚南部区域民族的上古青铜文化遗存。通过对两者文化因素的比较,可知它们都是以铜鼓、羊角钮钟和钺为主要礼器组合,且都有相似的铜兵器、农具、日用器等,也有相似的火葬、船棺葬等葬俗,多表现出复合性和多样性的族群文化特征。两者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各自独有的陶器群组合以及典型铜器,分别代表不同的族群集团和地域色彩。通过对青铜器造型与纹饰的比较可知,在春秋晚期至西汉中晚期,石寨山文化对东山文化一直都具有持续的影响,这意味滇、越自西向东的河流沿线,很久以前就是滇、越各民族进行频繁交流与融合的渠道。从文化源流来说,东亚南部以铜鼓和羊角钮钟为核心组合的上古族群的青铜文化,起源于云南石寨山文化,而越南北部东山文化是吸收了云南石寨山文化的成分再创造的青铜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石寨山文化 越南 东山文化 春秋晚期至西汉中晚期
原文传递
TESTS ON METAL SOURCES OF ANCIENT BRONZE DRUMS IN YUNNAN, CHINA BY LEAD ISOTOPES
10
作者 彭子成 李晓岑 +3 位作者 张秉伦 李志超 李昆声 万辅彬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2年第18期1550-1553,共4页
Ⅰ. INTRODUCTIONBronze drum culture was well developed in China since more than 2500 years ago to 1828 A.D. Ancient drums ar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historical culture of minority people living in southern China. The ... Ⅰ. INTRODUCTIONBronze drum culture was well developed in China since more than 2500 years ago to 1828 A.D. Ancient drums ar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historical culture of minority people living in southern China. The early drums, Wanjiaba and Shizhaishan types unearthed in Yunna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lead isotopes in this note.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lead method was described in Refs. [2, 3] and the isotopic ratios were corrected with the NBS-981 standard shown in Table 1.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 would li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BRONZE drums Wanjiaba TYPE and shizhaishan TYPE LEAD ISOTOPE copper and LEAD ore material.
原文传递
石寨山文化农业述略
11
作者 和奇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73,共13页
以考古发现及既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可对战国秦汉时期滇池区域石寨山文化农业面貌进行讨论。石寨山文化有完整的农业技术体系。该文化居民有一套完整的以锄、铲、镰、斧等为代表生产工具体,且工具种类的使用具有倾向性,牛耕还尚未运用到... 以考古发现及既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可对战国秦汉时期滇池区域石寨山文化农业面貌进行讨论。石寨山文化有完整的农业技术体系。该文化居民有一套完整的以锄、铲、镰、斧等为代表生产工具体,且工具种类的使用具有倾向性,牛耕还尚未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稻、麦、粟复种的作物结构已形成,掌握一定的灌溉以及粮食储存技术,并且还可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农业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寨山文化 农业 技术体系
原文传递
云南澄江学山遗址植物遗存浮选结果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祁 蒋志龙 +1 位作者 杨薇 陈雪香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1,共9页
学山遗址位于云南澄江县境内,是一处石寨山文化(约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1世纪)遗址。笔者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1年发掘采集的浮选土样中选择23份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上述样品共发现13800余粒炭化植物种子,包括7种农作物... 学山遗址位于云南澄江县境内,是一处石寨山文化(约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1世纪)遗址。笔者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1年发掘采集的浮选土样中选择23份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了系统分析。上述样品共发现13800余粒炭化植物种子,包括7种农作物和20余种杂草,另外发现少量果类遗存。农作物以小麦数量最为丰富,且籽粒形态差异较大,值得注意。农作物遗存中的稻谷数量也很多,其他农作物遗存还包括粟、黍、荞麦、大豆和大麦。可见学山遗址农作物结构以小麦与水稻为主,以其他种类农作物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山遗址 石寨山文化 古代农业 植物考古
原文传递
云南滇池地区石寨山文化时期的农业结构研究——以晋宁河泊所遗址植物遗存分析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薇 蒋志龙 +1 位作者 姚辉芸 陈雪香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47,102,共13页
河泊所遗址位于滇池东南岸,是一处重要的石寨山文化聚落遗址。2014年,考古人员对此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和浮选工作。浮选发现了小麦、稻、粟、黍、大豆等炭化谷物和大量的稻基盘,以及丰富的杂草种子。在炭化谷物中,稻、小麦和粟的数量百分... 河泊所遗址位于滇池东南岸,是一处重要的石寨山文化聚落遗址。2014年,考古人员对此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和浮选工作。浮选发现了小麦、稻、粟、黍、大豆等炭化谷物和大量的稻基盘,以及丰富的杂草种子。在炭化谷物中,稻、小麦和粟的数量百分比和出土概率较高,应当是主要的农作物种类。黍、大豆和赤豆的数量百分比及出土概率较低,是辅助性的农作物种类。基于农作物加工废弃物及杂草种子的分析,我们认为河泊所遗址的稻为本地种植。此外,结合光坟头和学山遗址发现的植物遗存来看,石寨山文化时期滇池地区已开始了小麦、稻、粟、黍、大豆及大麦等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云南地区主要的作物结构在此时期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时代 河泊所遗址 石寨山文化 植物考古 农作物结构
原文传递
云南滇池盆地2010年聚落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志龙 姚辉芸 周然朝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36,共8页
从2008年开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联合考古调查证实了滇国的中心区域位于滇池盆地的东南部。这一发现与文献有关古滇国的记载和过去有关滇国的考古发现一致。据文献记载,汉代益州郡治就位于这一地区的晋城一带,... 从2008年开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联合考古调查证实了滇国的中心区域位于滇池盆地的东南部。这一发现与文献有关古滇国的记载和过去有关滇国的考古发现一致。据文献记载,汉代益州郡治就位于这一地区的晋城一带,埋葬滇国国王的石寨山墓群也位于这一地区。随后2008~2009年的考古调查进一步确定了滇国的都邑和人口都聚集分布在著名的石寨山墓地周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滇池盆地 青铜时代 石寨山文化
原文传递
多元一体维度下石寨山型铜鼓纹饰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以滇池盆地为中心的古滇国地理环境中产生的石寨山型铜鼓及其纹饰为图像文本,将石寨山型铜鼓纹饰纳入中国早期青铜文化发展演变序列中进行解读。石寨山型铜鼓的定名源于1980年在南宁召开的"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会上确立了铜... 以滇池盆地为中心的古滇国地理环境中产生的石寨山型铜鼓及其纹饰为图像文本,将石寨山型铜鼓纹饰纳入中国早期青铜文化发展演变序列中进行解读。石寨山型铜鼓的定名源于1980年在南宁召开的"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会上确立了铜鼓的"八分法"。石寨山型铜鼓在八大类型中独树一帜,纹饰特点鲜明,主要有翔鹭纹、羽人纹、牛纹、鹿纹、同心圆纹、锯齿纹等。在对纹饰元素的整合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在中华多元一体的历史维度下,探讨石寨山型铜鼓纹饰形成的动力及其在由祀入礼、神权构建中的功用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寨山型铜鼓 铜鼓纹饰 图像文本 青铜文化
原文传递
再论云南晋宁石寨山刻纹铜片上的图画文字 被引量:5
16
作者 樊海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2,共8页
Through a study of the pictography on the sign-engraved bronze plate from the 13th tomb of the Western Han at Shizhaishan in Jinning,Yunnan,the author re-explains the meanings of some engraved signs and puts forward t... Through a study of the pictography on the sign-engraved bronze plate from the 13th tomb of the Western Han at Shizhaishan in Jinning,Yunnan,the author re-explains the meanings of some engraved signs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 that in this pictography there exists a distinctive figure-value counting method with a certain figure-carrying system.The signs "■," "○" and "—" form the three-grade counting-sign system characteristic of the Dian Kingdom.The plate may have been a bronze back-plate of a Dian nobleman’s lacquered wooden quiver going back to over 2000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晋宁石寨山 刻纹铜片 图画文字 滇国 西汉
原文传递
云南昆明市西山区天子庙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志龙 吴敬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24,54,共12页
天子庙遗址位于滇池西北岸的昆明西山的脚下。发掘的主要区域为高海高速公路建设所占地。发现遗迹很少,发掘出土物绝大部分为遗址的地层所出,对于从遗址角度了解石寨山文化的面貌十分重要。
关键词 昆明 天子庙遗址 石寨山文化 发掘
原文传递
试论云南石寨山文化同心圆纹陶盘的功能与玉溪刺桐关遗址的性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江柏毅 《南方民族考古》 2017年第2期185-200,共16页
相对于数量丰富且题材多样的青铜器研究,云南石寨山文化的陶器迄今尚未得到充分探讨。本文透过民族学观察记录、中国史前考古材料与石寨山文化出土的同心圆纹陶盘进行比较,对其功能进行初步探讨,并重新检讨玉溪刺桐关遗址的性质。本文... 相对于数量丰富且题材多样的青铜器研究,云南石寨山文化的陶器迄今尚未得到充分探讨。本文透过民族学观察记录、中国史前考古材料与石寨山文化出土的同心圆纹陶盘进行比较,对其功能进行初步探讨,并重新检讨玉溪刺桐关遗址的性质。本文推断石寨山文化出土的同心圆纹盘可能即当地慢轮制陶工具的其中一项构件,而刺桐关遗址可能是一个制陶作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心圆纹陶盘 慢轮制陶 玉溪刺桐关 石寨山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