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ndbody architecture of the bar finger within shoal water delta front:Insights from the Lower Member of Minghuazhen Formation,Neogene,Bohai BZ25 Oilfield,Bohai Bay Basin,East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XU Zhenhua WU Shenghe +5 位作者 LIU Zhao ZHAO Junshou GENG Hongliu WU Junchuan ZHANG Tianyou LIU Zhaowei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2期335-346,共12页
Core, well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sandbody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within Lower Member of Minghuazhen Formation in Neogene, Bohai BZ25 Oilfield, and to analyze the sedimentary microfac... Core, well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sandbody architectural characteristics within Lower Member of Minghuazhen Formation in Neogene, Bohai BZ25 Oilfield, and to analyze th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distribution and internal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r finger within shoal water delta front. The branched sand body within shoal water delta front is the bar finger, consisting of the mouth bar, distributary channel over bar, and levee. The distributary channel cuts through the mouth bar, and the thin levee covers the mouth bar which is located at both sides of distributary channel. The bar finger is commonly sinuous and its sinuosity increases basinward. The distributary channel changes from deeply incising the mouth bar to shallowly incising top of the mouth bar.The aspect ratio ranges from 25 to 50 and there is a double logarithmic linear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idth and thickness for the bar finger, which is controlled by base-level changing in study area. For the bar finger,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in the same distributary channel should be avoided during water flooding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middle–upper distributary channel and undrilled mouth bar are focus of tapping remaining 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al water delta BAR FINGER sandbody ARCHITECTURE Bohai BZ25 oilfield NEOGENE Minghuazhen Formation remaining oil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富东1井奥陶系重大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清华 杨海军 +5 位作者 张银涛 李勇 杨宪彰 朱永峰 韩剑发 谢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8,共12页
位于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满加尔凹陷过渡带的富东1井在奥陶系鹰山组2段台缘高能滩获得重大突破,对碳酸盐岩内幕区成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富东1井成藏条件、储层特征、油气来源的深入研究,明确了富满油田东部深层寒武系玉尔吐斯组... 位于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满加尔凹陷过渡带的富东1井在奥陶系鹰山组2段台缘高能滩获得重大突破,对碳酸盐岩内幕区成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富东1井成藏条件、储层特征、油气来源的深入研究,明确了富满油田东部深层寒武系玉尔吐斯组供烃、台缘高能滩成储、上覆致密碳酸盐岩成盖的生储盖组合,并建立了“寒武系供烃、次级网状断裂沟通油源、纵向输导、断控台缘高能滩复合油气成藏”新模式。富东1井的成功钻探,证实了台缘高能滩叠合次级网状断裂改造具备成储成藏能力,突破了早期认为的8000m以下超深层碳酸盐岩高能滩的勘探禁区,拓展了断控碳酸盐岩油气藏模式。同时,也是以台缘高能滩体+次级网状断裂油气藏为勘探思路的成功实践,打开了轮南—富满台缘带勘探新局面,有望引领塔里木盆地超深层复杂海相碳酸盐岩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富满油田 台缘高能滩 次级网状断裂 富东1井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凝析气藏成因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清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8-1139,共12页
基于塔里木盆地FD1井及周围主干走滑断裂钻探成果,从沉积-层序、台内滩储集层和油气成因等方面分析,以揭示超深主干走滑断裂带间中—上奥陶统台内滩储集性能及成藏条件。取得以下地质研究成果和认识:主干走滑断裂带间鹰山组台内滩叠加... 基于塔里木盆地FD1井及周围主干走滑断裂钻探成果,从沉积-层序、台内滩储集层和油气成因等方面分析,以揭示超深主干走滑断裂带间中—上奥陶统台内滩储集性能及成藏条件。取得以下地质研究成果和认识:主干走滑断裂带间鹰山组台内滩叠加低序次断裂带构成一种新的成藏组合类型,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首先由主干走滑断裂带垂向输导运移至鹰山组2段,然后发生侧向运聚成藏;FD1井少量原油是玉尔吐斯组成熟阶段生成的,而大量的天然气主要为超深油藏原油裂解气,从而形成高气油比的干气(干燥系数为0.970)和混合型次生凝析气藏。这种“台内滩+低序次断裂带”成藏组合新类型预示富满地区有望形成含油气连片局面并将进一步横向拓展富满油田超深领域的油气勘探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序次断裂 台内滩 超深层 鹰山组 凝析气 原油裂解气 富满油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湖相混积岩有利储层岩性测井识别方法——以大王庄油田沙三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楚楚 洪秀娥 +2 位作者 韩登林 门南方 赵苗苗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4期37-44,共8页
利用岩石成分和物性分析、测井、录井以及试油试采等资料,对大王庄油田沙三上亚段湖相混积岩岩性及有利储层识别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大王庄油田沙三上亚段湖相混积岩可划分为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滩坝、碳酸盐质碎屑岩三大类;根据岩心... 利用岩石成分和物性分析、测井、录井以及试油试采等资料,对大王庄油田沙三上亚段湖相混积岩岩性及有利储层识别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大王庄油田沙三上亚段湖相混积岩可划分为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滩坝、碳酸盐质碎屑岩三大类;根据岩心物性分析可知碳酸盐岩滩坝物性好,为有利储层;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质碎屑岩物性差,为不利储层。选取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建立二元图版,结合两种敏感因素的定量岩性判断参数模型,实现了混积岩岩石类型的识别,当岩性综合判断参数大于60时可判断为高孔高渗的碳酸盐岩滩坝,准确率达95%以上。该方法对湖相混积岩岩性识别、寻找有利储层和提高剩余油挖潜效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王庄油田 陆源碎屑岩 碳酸盐岩滩坝 碳酸盐质碎屑岩 岩性识别
下载PDF
温米退积型与进积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模式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顺明 宋新民 +3 位作者 刘曰强 王友启 李艳明 唐后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65-672,共8页
不同类型辫状河三角洲的成因分析是预测剩余油分布及制定合理开发政策的基础。岩石地球化学及成因地层分析表明,温米油田三间房组是在气候干燥的淡水湖盆长期基准面旋回内的退积型和进积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应用精细成因地层对比... 不同类型辫状河三角洲的成因分析是预测剩余油分布及制定合理开发政策的基础。岩石地球化学及成因地层分析表明,温米油田三间房组是在气候干燥的淡水湖盆长期基准面旋回内的退积型和进积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应用精细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建立三间房组单砂层成因地层格架。基于单分流河道识别: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规模小,分流河道宽深比30~58,平面形态纵向由枝状向指状演化,发育CSm→MSp-l→FSh→FSp-h→FStr→FSp-h→Fr较细岩石相组合;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规模相对较大,分流河道宽深比53~108,平面形态纵向呈指状-枝状-片状演化,发育SCm→GCSm→CStr→FSp-h→FSp-l较粗岩石相组合,湖底坡折带发育小型河口坝。水气交替注入能较大幅度提高这类油藏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米油田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 单砂层 沉积微相 砂体叠加样式 沉积模式
下载PDF
Petrel建模技术在埕岛油田开发调整方案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海娜 常涧峰 +1 位作者 许彦群 史军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9年第4期125-127,共3页
以埕岛油田埕北11井区馆上段为研究对象,采用petrel软件建模技术,针对海上油田的特点,探讨了应用沉积微相模型控制储层物性参数模拟的方法。并总结了沉积相建模的方法、思路。同时,采用研究区实际统计变差函数,应用序贯指示的方法对储... 以埕岛油田埕北11井区馆上段为研究对象,采用petrel软件建模技术,针对海上油田的特点,探讨了应用沉积微相模型控制储层物性参数模拟的方法。并总结了沉积相建模的方法、思路。同时,采用研究区实际统计变差函数,应用序贯指示的方法对储层物性参数进行了随机模拟,提出了海上类似油田应用沉积微相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储层物性模拟相结合以提高整体建模精度的思路。形成了一套适合埕岛油田储层特征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为开发调整方案的部署提供了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岛油田 PETREL软件 变差函数 三维地质模型
下载PDF
伊拉克HF油田Mishrif组厚壳蛤滩相储层沉积与早期成岩特征 被引量:26
7
作者 伏美燕 赵丽敏 +2 位作者 段天向 周文 刘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共9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伊拉克HF油田Mishrif组富厚壳蛤层MB2-MC1层的沉积微相和早期成岩特征。结果表明,Mishrif组MB2-MC1层发育在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相。富厚壳蛤层中发育2期厚壳蛤滩以及2套含厚壳蛤风暴...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研究伊拉克HF油田Mishrif组富厚壳蛤层MB2-MC1层的沉积微相和早期成岩特征。结果表明,Mishrif组MB2-MC1层发育在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相。富厚壳蛤层中发育2期厚壳蛤滩以及2套含厚壳蛤风暴层。厚壳蛤滩沉积在台地边缘,Sr/Ba比值为5.74,高于2套开阔台地沉积的风暴层。厚壳蛤滩的发育特征有别于厚壳蛤礁,无原地生长特点,同沉积破碎严重,以厚壳蛤砾屑灰岩、厚壳蛤颗粒灰岩和泥粒灰岩为主要岩相,与开阔台地潮下浅滩交互沉积。同生期厚壳蛤滩相的暴露导致早期大气淡水淋滤作用较强,而胶结作用较弱,形成以粒间孔、粒间溶孔、溶洞、溶缝为主的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油田 白垩系 厚壳蛤 台缘滩 储层沉积 成岩特征
下载PDF
伊拉克哈勒法耶油田Mishrif组滩相储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昱翔 周文 +4 位作者 郭睿 伏美燕 沈忠民 赵丽敏 陈文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07-1020,共14页
伊拉克哈勒法耶油田Mishrif组滩相储层发育,是研究区内最主要的产油层位。利用岩心、薄片、测井资料对Mishrif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发育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内洼地和台地边缘4种沉积相,滩相储层主要发育在开阔台地和台地... 伊拉克哈勒法耶油田Mishrif组滩相储层发育,是研究区内最主要的产油层位。利用岩心、薄片、测井资料对Mishrif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发育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内洼地和台地边缘4种沉积相,滩相储层主要发育在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相带。并综合利用铸体薄片、物性实验数据及压汞曲线等资料对滩相储层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滩相储层岩石类型多样,发育生屑灰岩、生屑泥粒/粒泥灰岩、砂屑灰岩等多种岩石类型,岩石颗粒较粗。孔隙类型多样,主要以铸模孔、粒间孔、溶孔和体腔孔为主,其中以粒间孔和铸模孔发育最为广泛。各类滩相储层孔隙度较高,渗透率差异明显,平均渗透率为(2.35~139.17)×10^(-3)μm^2。整体孔隙结构较好,排驱压力较低,大喉道较为发育。滩相储层发育受沉积环境控制和成岩作用改造程度影响,有利的沉积条件是滩相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基础,同生期溶蚀作用的改造形成大量次生孔隙,从而提高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相储层 成因分析 Mishrif组 哈勒法耶油田 伊拉克
下载PDF
间歇性波浪条件下湖相滩坝砂的结构特征——以东营凹陷南斜坡王73井区沙四段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安夏 王冠民 +2 位作者 庞小军 王新征 任拥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4,共3页
东营凹陷南斜坡王家岗油田王73井区沙四段发育带状展布的滨浅湖滩坝砂体。取心层段砂岩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段滩坝砂体在结构上与典型湖相滩坝砂体差异很大,砂体的结构成熟度普遍偏低,具有颗粒分选差、磨圆差、杂基含量高和物... 东营凹陷南斜坡王家岗油田王73井区沙四段发育带状展布的滨浅湖滩坝砂体。取心层段砂岩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段滩坝砂体在结构上与典型湖相滩坝砂体差异很大,砂体的结构成熟度普遍偏低,具有颗粒分选差、磨圆差、杂基含量高和物性差的特征。粒度分析发现,颗粒的偏度与粒径无直接对应关系。颗粒的平均粒径越大,分选越差。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主要以多段式跳跃组分为主,曲线的斜率低。这些特征表明,研究区沙四段滩坝砂体沉积时的波浪作用很不稳定,波浪发生期和波浪间歇期交替出现,这与湖泊波浪的特征是密切相关的,由此也造成了该区储层物性普遍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浅湖 滩坝砂体 砂岩结构 波浪作用 王家岗油田 东营凹陷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构型特征——以渤海湾盆地渤海BZ25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为例 被引量:37
10
作者 徐振华 吴胜和 +5 位作者 刘钊 赵军寿 耿红柳 吴峻川 张天佑 刘照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2-333,共12页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渤海BZ25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砂体进行了构型解剖,探讨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内部的沉积微相组成,分析指状砂坝的宏观分布及内部构型特征。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分支砂体为指状砂坝沉积,由河口坝、坝...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渤海BZ25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砂体进行了构型解剖,探讨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内部的沉积微相组成,分析指状砂坝的宏观分布及内部构型特征。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分支砂体为指状砂坝沉积,由河口坝、坝上分流河道以及天然堤组成,分流河道下切河口坝,薄层天然堤则披覆于分流河道两侧的河口坝之上。指状砂坝平面上多呈弯曲状,向盆地方向弯曲度有所增加,内部分流河道由深切河口坝型到浅切河口坝顶部型转变。研究区指状砂坝宽厚比为25~110,宽度与厚度呈一定双对数线性正相关关系,并受控于基准面旋回变化。针对指状砂坝,在注水开发方式下,应避免同一分流河道内注采的开发方式,并指出指状砂坝内分流河道的中上部及注采井未钻遇的河口坝砂体为剩余油挖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指状砂坝 砂体构型 渤海BZ25油田 新近系明化镇组 剩余油
下载PDF
大港滩海域油田建设特色技术及应用成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建富 刘天鹤 +2 位作者 袁保清 刘建锋 刘慧彦 《录井工程》 2018年第3期46-50,113-114,共5页
大港滩海域油田的高效开发,得益于地质研究新区带的不断拓展,得益于地质研究新技术的深化应用,得益于钻井工程与海工技术的系统集成与应用。面对大港滩海域油田地下复杂的地质油藏条件和特殊的地表条件,通过探索地下复杂油藏分布规律,... 大港滩海域油田的高效开发,得益于地质研究新区带的不断拓展,得益于地质研究新技术的深化应用,得益于钻井工程与海工技术的系统集成与应用。面对大港滩海域油田地下复杂的地质油藏条件和特殊的地表条件,通过探索地下复杂油藏分布规律,深入研究适合大港滩海域泥质海滩海工建造技术,集成应用人工岛、人工井场及固定平台等高密度丛式井油田开发技术,形成了滩海域油田开发配套技术系列,目前已在大港南部滩海区的埕海、赵东油田开发中应用且效益良好,为今后中北部滩海区的新港、滨海油田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是大港滩海域油田优质高效开发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 滩海域 人工岛 固定平台 丛式井 油田建设 特色技术
下载PDF
渤海BZ油田鸟足状浅水三角洲指状砂坝储层剩余油分布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勇 黄凯 +2 位作者 徐振华 赵军寿 吴峻川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9-198,共10页
渤海BZ油田明下段储层内发育呈窄条带状分布的鸟足状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并由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天然堤砂体组成,其强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分布复杂。利用地质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指状砂坝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对剩余... 渤海BZ油田明下段储层内发育呈窄条带状分布的鸟足状浅水三角洲前缘指状砂坝,并由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天然堤砂体组成,其强储层非均质性导致剩余油分布复杂。利用地质分析及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指状砂坝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①宽条带状或近连片状的叠置指状砂坝内部多发育稳定的泥质隔层,在合层开采时,相对低渗储层剩余油富集,在注水井钻遇局部切叠部位时,上部砂体剩余油富集;②指状砂坝的宽度为100~1 000 m,宽度小于600 m的窄条带状指状砂坝内剩余油富集;③指状砂坝边部的物性最差,剩余油富集;中部的相对高渗砂体呈孤立透镜状分布,导致剩余油区易呈离散状分布;④指状砂坝内以底部水淹为主,正韵律砂体水淹厚度最小,反韵律砂体的水淹厚度最大,复合反正韵律砂体的水淹厚度与分流河道所占厚度呈负相关关系,总体上,指状砂坝的水淹厚度随着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增强具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指状砂坝 渤海BZ油田 储层非均质性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滩海油田开发模式经济界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翟亮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12-15,25,共5页
目前胜利滩浅海地区低品位油藏比例增加,开发动用难度加大。为高效动用此类储量,不仅从开发技术角度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更重要是如何优选合理的开发模式,实现技术和经济双赢。本文在考虑滩浅海地质条件、地面条件、经济因素以及开发... 目前胜利滩浅海地区低品位油藏比例增加,开发动用难度加大。为高效动用此类储量,不仅从开发技术角度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更重要是如何优选合理的开发模式,实现技术和经济双赢。本文在考虑滩浅海地质条件、地面条件、经济因素以及开发风险等多种因素的条件下,利用现金流量法,计算不同开发模式的经济界限,绘制了开发模式优选图版,为该类储量高效动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海低品位 开发模式 现金流量法 优选图版
下载PDF
非并网风网互补智能供电系统在浅滩海油田的应用与效益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阚长宾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12-1815,共4页
辽河浅滩海油田地处辽东湾地区,沿海油区的风能资源丰富,为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文章结合辽河浅滩海油田试验应用的抽油机风网互补智能供电技术,对试验应用的风网互补智能供电系统进行介绍,并结合现场应用情况进行... 辽河浅滩海油田地处辽东湾地区,沿海油区的风能资源丰富,为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文章结合辽河浅滩海油田试验应用的抽油机风网互补智能供电技术,对试验应用的风网互补智能供电系统进行介绍,并结合现场应用情况进行效益综合评价。试验表明,抽油机风网互补智能供电技术,可以有效利用沿海油区的风能资源,实现油田的节能减排目标,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又有巨大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滩海油田 智能供电系统 环境效益评价
下载PDF
渤海湾垦利3油田浅水三角洲单砂体沉积演化模式
15
作者 朱建敏 刘宗宾 +2 位作者 宋洪亮 刘东 王立垒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33,共7页
综合分析岩心、砂体形态、沉积微相组合特征、粒度等,认为渤海湾垦利3油田明化镇组下段B砂体为指状砂坝型浅水三角洲沉积。利用分辨率更高的电测曲线识别沉积间断面,分析砂体韵律变化特征,确定沉积期次。再根据构型解剖结果及沉积微相... 综合分析岩心、砂体形态、沉积微相组合特征、粒度等,认为渤海湾垦利3油田明化镇组下段B砂体为指状砂坝型浅水三角洲沉积。利用分辨率更高的电测曲线识别沉积间断面,分析砂体韵律变化特征,确定沉积期次。再根据构型解剖结果及沉积微相分布特征,详细剖析砂体的沉积演化过程,在古地理环境水退、水进的变化中,三角洲经历发育-沉积间断-再发育的多个循环过程,最终形成目前的砂体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河道 河口坝 单砂体沉积演化 浅水三角洲 渤海油田
下载PDF
大港沿海滩涂区油田建设配套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贤正 周立宏 +4 位作者 刘文钰 李健 付满清 周明信 王建富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0-356,共7页
大港探区海域属于滩涂地带,地表条件较深海域更加复杂。随着陆上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剩余资源潜力逐渐减少,具有丰富油气资源的滩海区域逐步成为大港勘探重点区带。近年来,通过深化研究与探索实践,解决了大港滩涂区特殊的环境... 大港探区海域属于滩涂地带,地表条件较深海域更加复杂。随着陆上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剩余资源潜力逐渐减少,具有丰富油气资源的滩海区域逐步成为大港勘探重点区带。近年来,通过深化研究与探索实践,解决了大港滩涂区特殊的环境和海况条件下"陆上设备下不去、海上设备上不来"的难题,逐步形成了适合滩涂区域的地震地质、海洋工程建设以及钻完井等配套技术系列,并实现了高效开发。技术系列包括地质研究领域拓展应用地震一体化采集处理、精细构造解释、储层预测等关键技术;海洋工程建设领域创新形成环保型"实体"结构进海路、"透流"结构进海路、滩海域人工岛建设、滩涂区钻井平台建设等特色配套技术;钻完井领域集成应用磁感应防碰绕障、大斜度井、大位移水平井优快钻井、单筒双井井口槽利用等"井工厂"模式高速高效钻完井配套核心技术。这些油田建设配套技术及特色技术应用为大港滩涂区域油田优质高效开发提供重要技术保障,同时为类似油田建设开发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区域 配套技术 资源潜力 海域 大港油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