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cus Reflective Shock Wave Interaction with Flame
1
作者 生迎夏 范宝春 +2 位作者 归明月 董刚 叶经方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14年第3期308-313,共6页
An experiment on deformation of flame under the effect of focusing shock wave reflection is performed with the help of multiple-spark camera to understand the flame instability of the deformation process. Methane and ... An experiment on deformation of flame under the effect of focusing shock wave reflection is performed with the help of multiple-spark camera to understand the flame instability of the deformation process. Methane and oxygen are mixed stoichiometrically to be used in the experiment. Based on Navier-Strokes equations,two-dimensional axisymmetric elementary reactions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solved by optical calculation. Shaded pictures by simulation fit well with experimental photos. Focusing reflecton shock waves can affect the flame,which accelerates the deformation of flame and renders violent burning in high-energy flammable gases behind waves. Therefore anticlockwise whirlpool appears. It clusters around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flame and has a tendency to develop toward the right. Finally,the whirlpool focuses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lame,which involves the fresh unfired gases into the whirlpool circle,and consequently the head of mushroom cloud is formed. Meanwhile,when shock wave passes through the flame,the intensity of the shock waves on the axis is strengthe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using shock wave focus reflection FLAME
下载PDF
基于聚焦激波的微结构非接触式激励方法研究
2
作者 佘东生 于震 田江平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4,共4页
为了解决MEMS微结构非接触式激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焦激波的非接触式激励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压电容空气放电来产生激波,再通过半椭球腔体对激波进行聚焦,从而实现对微结构的非接触式激励。基于该方法搭建了微结构动... 为了解决MEMS微结构非接触式激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焦激波的非接触式激励方法。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压电容空气放电来产生激波,再通过半椭球腔体对激波进行聚焦,从而实现对微结构的非接触式激励。基于该方法搭建了微结构动态特性测试系统,并对矩形等截面和T型单晶硅微悬臂梁的动态特性进行了测试实验,获得了两种微悬臂梁的一阶有阻尼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实验结果表明:矩形等截面和T型单晶硅微悬臂梁一阶无阻尼固有频率分别为5 912 Hz和2 150 Hz。通过动态测试实验验证了基于聚焦激波非接触式激励方法在MEMS微结构激励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激波 MEMS微结构 非接触式激励 动态特性测试
下载PDF
Deflagration and detonation induced by shock wave focusing at different Mach numbers
3
作者 Zezhong YANG Jun CHENG Bo ZHANG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49-258,共10页
Shock wave focus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reate a hot spot or a high-pressure and hightemperature region at a certain place,showing its unique usage in detonation initiation,which is benefi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 Shock wave focus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reate a hot spot or a high-pressure and hightemperature region at a certain place,showing its unique usage in detonation initiation,which is benefic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etonation-based engines.The flame propagation behavior after the autoignition induced by shock wave focusing is crucial to the formation and self-sustaining of the detonation wave.In this study,wedge reflectors with two different angles(60°and 90°)and a planar reflector are employed,and the Mach number of incident shock waves ranging from 2.0 to 2.8 is utilized to trigger different flame propagation modes.Dynamic pressure transducers and the high-speed schlieren imaging system are both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shock-shock collision and ignition procedure.The results reveal a total of four flame propagation modes:deflagration,DDT(Deflagration-to-Detonation Transition),unsteady detonation,and direct detonation.The detonation wave formed in the DDT and unsteady detonation mode is only approximately 75%-85%of the Chapman-Jouguet(C-J)speed;meanwhile,the directly induced detonation wave speed is close to the C-J speed.Transverse waves,which are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detonation waves,are discovered in experiments.The usage of wedge reflectors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initial pressure difference ratio needed for direct detonation ignition.We also provide a practical method for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detonation and deflagration modes,which involves contrasting the speed of the reflected shock wave with the speed of the theoretically nonreactive reflected shock wave.These findings should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the detonation initiation technique in advanced detonation propulsion eng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LAGRATION DETONATION HYDROGEN IGNITION shock wave focusing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患者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后HSP70、PTN、PIVKA-Ⅱ水平变化及对早期复发的预测效能
4
作者 刘红涛 王冬冬 陈英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5期67-72,共6页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多效生长因子(PTN)、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水平变化及对早期复发的影响和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PHC 120例,均行HIFU治疗,... 目的探究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多效生长因子(PTN)、异常凝血酶原Ⅱ(PIVKA-Ⅱ)水平变化及对早期复发的影响和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PHC 120例,均行HIFU治疗,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26例)与未复发组(94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治疗前后血清HSP70、PTN、PIVKA-Ⅱ水平及变化值(ΔHSP70、ΔPTN、ΔPIVKA-Ⅱ值),分析ΔHSP70、ΔPTN、ΔPIVKA-Ⅱ与HIFU治疗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并评价预测效能。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HSP70、PTN、PIVKA-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复发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清HSP70、PTN、PIVKA-Ⅱ水平高于未复发组(P<0.01)。复发组血清ΔHSP70、ΔPTN、ΔPIVKA-Ⅱ值低于未复发组(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HSP70、PTN、PIVKA-Ⅱ与肿瘤直径、CNLC分期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肿瘤直径、CNLC分期、分化程度因素前后血清ΔHSP70、ΔPTN、ΔPIVKA-Ⅱ值均与PHC患者HIFU治疗后早期复发独立相关(P<0.01);血清ΔHSP70、ΔPTN、ΔPIVKA-Ⅱ值联合预测PHC患者HIFU治疗后早期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916(95%CI:0.851,0.958),敏感度为0.923,特异度为0.872,优于三者单独预测。结论PHC患者HIFU治疗前后HSP70、PTN、PIVKA-Ⅱ水平变化值与早期复发独立相关,且联合预测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热休克蛋白70 多效生长因子 异常凝血酶原Ⅱ 早期复发 相关性 预测效能
下载PDF
PRP联合fESWT治疗运动性KOA临床疗效研究
5
作者 冷超 王福科 +3 位作者 邢崇慧 杨洁 颜永太 郭丽芳 《云南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50-53,共4页
目的研究PRP联合fESWT对运动性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云南省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收治的运动性KOA患者90例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SH联合rESWT,观察组A采用SH联合fESWT,观察组B采用PRP联合fESWT,均1疗程。观... 目的研究PRP联合fESWT对运动性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云南省体育运动创伤专科医院收治的运动性KOA患者90例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SH联合rESWT,观察组A采用SH联合fESWT,观察组B采用PRP联合fESWT,均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关节液中IL-1水平、B超膝关节积液Walther分级、滑膜增生厚度。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所有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Lysholm、Walther、滑膜厚度,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且观察组B优于组A。IL-1水平观察组A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B较其余2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PRP联合fESWT治疗运动性KOA效果显著优于传统SH联合rESWT治疗,PRP改善疼痛、降低IL-1、提升功能优于SH,fESWT减少关节积液、增生滑膜厚度优于rES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膝骨关节炎 富血小板血浆 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 玻璃酸钠
下载PDF
聚焦超声波结合体外冲击治疗特异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牛雪飞 闫俊杰 +1 位作者 王彤彤 崔小灿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0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波结合体外冲击治疗特异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特异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纳入本研究中,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6,采用聚焦超声波结合...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波结合体外冲击治疗特异性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特异性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纳入本研究中,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6,采用聚焦超声波结合体外冲击治疗方案)与对照组(n=46,采用体外冲击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在进行特异性膝关节滑膜炎对症治疗的同时均进行原发疾病的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膝关节AKSS评分,关节液炎症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随访3个月后的膝关节滑膜炎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随时间逐渐降低,且观察组患者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SS评分均随时间而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关节液炎症因子指标情况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滑膜炎复发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超声波结合体外冲击治疗特异性膝关节滑膜炎的疗效确切,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膝关节滑膜炎 聚焦超声波治疗 体外冲击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发散与聚焦式冲击波对大鼠经皮透药的效果比较
7
作者 季玉秀 谢羽婕 +5 位作者 梁斌 汪丽 罗希 周晓竹 吴胜健 张驰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比较发散与聚集式冲击波经皮透药的效果,为临床给药途经提供新的最佳生物学依据。方法将9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②发散式冲击波(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RESW)组(能流:0.35 mJ/mm^(2),频率:2 Hz,频次:400次)... 目的比较发散与聚集式冲击波经皮透药的效果,为临床给药途经提供新的最佳生物学依据。方法将9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②发散式冲击波(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RESW)组(能流:0.35 mJ/mm^(2),频率:2 Hz,频次:400次);③聚焦式冲击波(focus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FESW)组(能流:0.16 mJ/mm^(2),频率:2 Hz,频次:400次)。使用微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MPET/CT)观察[18]F-NaF的分布。此外,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FESW组1(0.03 mJ/mm^(2),2 Hz,400次);③FESW组2(0.16 mJ/mm^(2),2 Hz,400次);④FESW组3(0.35 mJ/mm^(2),2 Hz,400次)。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聚焦式冲击波处理后双氯芬酸钠和葡萄糖的透药效率。通过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观察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MPET/CT观察到FESW能将[18]F-NaF穿透皮肤,而RESW不能。第二阶段研究发现在一定的能量范围内FESW的能量越高,其渗透力越强。5 h后分别测量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能量下双氯芬酸钠组(对照组160.947±14.973;FESW 1组189.833±19.202;FESW组298.464±61.304;FESW组267.088±32.783)、葡萄糖组的药物浓度(对照组17.790±2.944;FESW 1组58.959±17.409;FESW组54.279±7.76;FESW组56.417±3.397)。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受试者内效应(双氯芬酸钠,F=4.77,P=0.03),(葡萄糖,F=8.95,P=0.006),对照组、FESW组1和FESW组2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FESW较RESW具有更好的药物渗透作用,可以将[18]F-NaF、葡萄糖和双氯芬酸钠透入大鼠体内。本研究结果为临床给药途径提供了新的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经皮透药 发散式冲击波 聚集式冲击波 微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红涛 王冬冬 陈英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3期45-49,共5页
目的 探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4月收治100例中晚期PHC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研究... 目的 探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4月收治100例中晚期PHC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研究组采用HIFU消融联合TACE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趋化因子9(CXCL9)、糖类抗原199(CA199)、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癌基因[清道夫受体A5(SCARA5)、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P16)]蛋白水平、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参数[转运常数(K~(trans))、容积分数(V_e)、速率常数(K_(ep))]、肝区疼痛数字等级量表(NRS)评分、生存质量Karnofsky功能状态量表(KPS)评分及生存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血清CXCL9、CA199、HSP90水平以及NRS评分、K~(trans)、V_e、K_(ep)较对照组低,血清SCARA5、P16蛋白水平以及KP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2组治疗后6个月、9个月和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消融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PHC疗效确切,能抑制肿瘤进展,上调抑癌基因表达,减轻患者疼痛,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糖类抗原199 热休克蛋白90 清道夫受体A5 疼痛
下载PDF
放散状与聚焦状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疗效比较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隆浩 满立波 +2 位作者 黄广林 王海 徐啸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3-525,532,共4页
目的:比较放散状与聚焦状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方法:52例足底筋膜炎患者被分为放散状冲击波治疗组(放散组)与聚焦状冲击波治疗组(聚焦组),每组26例。放散组患者治疗频率为5 Hz,治疗探头15 mm,治疗压力2~3bar,冲击波次数2000,... 目的:比较放散状与聚焦状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疗效。方法:52例足底筋膜炎患者被分为放散状冲击波治疗组(放散组)与聚焦状冲击波治疗组(聚焦组),每组26例。放散组患者治疗频率为5 Hz,治疗探头15 mm,治疗压力2~3bar,冲击波次数2000,手持压力中-高。聚焦组患者治疗电压7~8 kV,冲击频率60次/min,冲击次数1200次。所有患者均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7天,治疗部位均为患侧跟骨内侧结节。治疗前和末次治疗后4周后和12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级法(VA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相近,末次治疗4周后及12周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治疗4周后放散组VAS评分显著低于聚焦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散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26.9%和100%,聚焦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15.4%和84.6%;12周时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散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6.9%和100%,聚焦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3.1%和96.6%。结论:放散状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显效快,但远期疗效与聚焦状冲击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散状冲击波 聚焦状冲击波 足底筋膜炎 疼痛
下载PDF
喷口导流环结构对激波聚焦起爆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荣康 何立明 +2 位作者 张建邦 曾昊 张强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9-305,共7页
为研究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环形喷口导流环的深度与角度对共振腔内激波聚焦起爆爆震波的影响,以氢气和空气混合物为例,对不同导流环深度和角度下激波聚焦起爆爆震波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导流环越深,起爆点的压力和温度越高,... 为研究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环形喷口导流环的深度与角度对共振腔内激波聚焦起爆爆震波的影响,以氢气和空气混合物为例,对不同导流环深度和角度下激波聚焦起爆爆震波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导流环越深,起爆点的压力和温度越高,越有利于起爆;在导流环角度较小的情况下,导流环越深,工作频率越低,单位时间内整个装置的净冲量越小;在导流环角度较大的情况下,导流环越深,工作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整个装置的净冲量越大;此外,随着导流环倾斜角的增大,起爆点温度和压力先升高后降低,在倾斜角为25°左右达到最大值,且起爆时刻提前,工作频率提高,单位时间内整个装置的净冲量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发动机 导流环 激波聚焦 数值仿真
下载PDF
激波聚焦及起爆爆震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立明 荣康 +3 位作者 曾昊 陈鑫 张强 于鹏祥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41-1458,共18页
针对激波聚焦及其诱导爆震近几十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回顾了激波聚焦及其诱导爆震的主要研究成果,概括了以下三个方面:激波聚焦流场结构的研究进展、激波聚焦诱导爆燃与爆震的实验研究进展、激波聚焦及诱导爆震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从... 针对激波聚焦及其诱导爆震近几十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回顾了激波聚焦及其诱导爆震的主要研究成果,概括了以下三个方面:激波聚焦流场结构的研究进展、激波聚焦诱导爆燃与爆震的实验研究进展、激波聚焦及诱导爆震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从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的观点,总结了目前在激波聚焦及其诱导爆震的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急需深入研究的重要基础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聚焦 激波聚焦诱导爆震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环形激波绕射、反射和聚焦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滕宏辉 姜宗林 韩肇元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5,共7页
应用频散可控耗散格式对环形激波在圆柱形激波管内绕射、反射和聚焦的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形激波形成强烈聚焦的关键因素是环形激波在圆柱形管道中向对称轴运动时,绕射激波就不断加速而不作通常情况下的衰减;不同马... 应用频散可控耗散格式对环形激波在圆柱形激波管内绕射、反射和聚焦的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形激波形成强烈聚焦的关键因素是环形激波在圆柱形管道中向对称轴运动时,绕射激波就不断加速而不作通常情况下的衰减;不同马赫数的环形激波绕射也产生不同马赫数及形状的准柱形激波,导致聚焦效果和位置的差异;另外,环形激波聚焦于一个点而圆柱形激波聚焦于一条线,两者有本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聚焦 激波绕射 数值模拟 激波动力学 激波反射 马赫数 数值离散
下载PDF
用环形激波聚焦实现爆轰波直接起爆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3
作者 滕宏辉 张德良 +1 位作者 李辉煌 姜宗林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2-518,共7页
利用基元反应模型和有限体积法对环形激波在可燃气体中聚焦实现爆轰波直接起爆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标准状态下的氢气-空气混合气体在马赫数为3.1以上的环形激波聚焦产生的高温高压区作用下会诱发可燃气体的直接起爆形成爆轰波... 利用基元反应模型和有限体积法对环形激波在可燃气体中聚焦实现爆轰波直接起爆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标准状态下的氢气-空气混合气体在马赫数为3.1以上的环形激波聚焦产生的高温高压区作用下会诱发可燃气体的直接起爆形成爆轰波,爆轰波与激波和接触间断相互作用产生了复杂的波系结构;爆轰波爆点位置在对称轴上并不是固定的点,而是随着初始激波马赫数的变化而发生移动;可燃气体初始温度和压力对起爆临界马赫数都有影响,但是初始温度的影响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直接起爆 激波聚焦 爆轰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激波聚焦反射的实验和数值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董刚 叶经方 范宝春 《高压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9-364,共6页
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入射激波在两种不同形状的抛物形反射器表面聚焦和反射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激波聚焦反射过程的波系结构的实验阴影照片和数值计算结果,两者符合得很好。对激波聚焦形成的气体动力学焦点的特性进... 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入射激波在两种不同形状的抛物形反射器表面聚焦和反射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激波聚焦反射过程的波系结构的实验阴影照片和数值计算结果,两者符合得很好。对激波聚焦形成的气体动力学焦点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入射激波在两种反射器反射后聚焦所形成的气体动力学焦点均是由三波点在轴心处的会聚所导致的,气体动力学焦点位于相应的反射器壁面的几何焦点附近。不同的反射器中,激波聚焦前后的波系结构也不同,对较浅的反射器,入射激波反射前在反射器壁面形成了弓形激波,反射之后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完成聚焦,形成聚焦反射激波之后弓形激波仍未相交;对较深的反射器,入射激波反射后在更短的时间内聚焦,聚焦时弓形激波已经相交,聚焦反射激波之后的流场波系结构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聚焦 激波反射 气体动力学焦点 高速摄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激波聚焦诱导点火和爆轰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董刚 唐敖 +1 位作者 叶经方 范宝春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7-444,共8页
以二维轴对称多组分Eu ler方程为基础,采用非正交结构化网格和改进的波传播算法,模拟了激波在抛物形反射壁面聚焦反射诱导点火和爆轰的过程,描述了其流场形态。讨论了预混气组成、入射激波强度及反射壁面形状对点火和爆轰的影响。结果表... 以二维轴对称多组分Eu ler方程为基础,采用非正交结构化网格和改进的波传播算法,模拟了激波在抛物形反射壁面聚焦反射诱导点火和爆轰的过程,描述了其流场形态。讨论了预混气组成、入射激波强度及反射壁面形状对点火和爆轰的影响。结果表明,激波在抛物形反射壁面顶点处聚焦反射可形成局部高温高压区域,该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可点燃预混气甚至形成爆轰,其中低稀释剂浓度的预混气、较大的入射激波M ach数和较深的反射壁面有利于可燃预混气形成爆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激波反射 数值模拟 激波聚焦 爆轰
下载PDF
可燃气体中激波聚焦的点火特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滕宏辉 王春 +1 位作者 邓博 姜宗林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1-180,共10页
数值模拟了二维平面激波从抛物面上反射在可燃气体中聚焦的过程,研究了形成爆轰波的点火特性.对理想化学当量比氢气/空气混合气体,在初始压强20kPa的条件下,马赫数2.6-2.8的激波聚焦能产生两个点火区:第1个点火区是反射激波会聚引起... 数值模拟了二维平面激波从抛物面上反射在可燃气体中聚焦的过程,研究了形成爆轰波的点火特性.对理想化学当量比氢气/空气混合气体,在初始压强20kPa的条件下,马赫数2.6-2.8的激波聚焦能产生两个点火区:第1个点火区是反射激波会聚引起的,第2个点火区是由入射激波在抛物面上发生马赫反射引起的.这种条件下流场中会出现爆燃转爆轰,起爆点分别分布在管道壁面、抛物反射面和第2点火区附近.起爆机理分别为激波管道壁面反射、点火诱导激波的抛物面反射和点火诱导的激波与第2点火区产生的爆燃波的相互作用.不同的点火和起爆过程导致了不同的流场波系结构,同时影响了爆轰波传播的波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聚焦 点火 爆燃波 爆轰波 抛物面
下载PDF
冲击波聚焦粉碎人体结石过程中的空化现象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景秋 王宗笠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5,共3页
利用数值方法对粉碎人体结石时冲击波会聚过程进行了模拟 ,其中关于水下的负压聚焦演化过程数值结果与实验相准确地吻合。数值模拟证明 ,在碎石冲击波聚焦过程中出现空化是不可避免的 。
关键词 冲击波聚焦 粉碎 空化现象 结石 数值模拟 ESWL
下载PDF
球面压电陶瓷型ESWL的冲击波聚焦点对球心的偏移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永祥 陈景秋 +1 位作者 韦春霞 张晓艳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7-181,共5页
为了计算压电陶瓷发射的球面冲击波的焦点,利用Chisnell-Chester-Whitham(CCW)射线方法的一种离散格式,得到了球面冲击波聚焦问题的一些数值解,它们反映了球面压电陶瓷型ESWL几何中心(即球心)附近冲击波聚焦特性。这些数值结果表明,实... 为了计算压电陶瓷发射的球面冲击波的焦点,利用Chisnell-Chester-Whitham(CCW)射线方法的一种离散格式,得到了球面冲击波聚焦问题的一些数值解,它们反映了球面压电陶瓷型ESWL几何中心(即球心)附近冲击波聚焦特性。这些数值结果表明,实际的动力学焦点往往不在球心而有所偏移,所以球面压电陶瓷型ESWL的设计和使用中同样应遵从我国行业标准GB/T YY0001-90对于椭球反射面液电式ESWL的实际焦点的规定,即规定压力最大的点为实际焦点。这对压电式ESWL的设计和临床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冲击波碎石 冲击波聚焦 射线法
下载PDF
尾喷管对2-stage PDE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强 何立明 +1 位作者 李海鹏 陈鑫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4,共5页
为研究尾喷管长度和扩张角度对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凹面腔内激波会聚起爆及推力性能的影响,选取了一系列不同尾喷管长度和扩张角度的2-stage PDE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单次爆震结果表明,尾喷管长度和扩张角度对2-stage PDE凹面腔中的射流碰... 为研究尾喷管长度和扩张角度对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凹面腔内激波会聚起爆及推力性能的影响,选取了一系列不同尾喷管长度和扩张角度的2-stage PDE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单次爆震结果表明,尾喷管长度和扩张角度对2-stage PDE凹面腔中的射流碰撞和起爆过程影响很小。凹面腔的壁面压力和单位面积冲量随尾喷管长度增大而增加,且在较长形式的尾喷管中会出现多次激波相交和会聚,但是频率随尾喷管长度增大而减小。尾喷管壁面压力和冲量的轴向分量随扩张角度增大,凹面腔内的激波会聚和起爆频率不变。考虑凹面腔和尾喷管的综合作用,带有45°扩张角的尾喷管的2-stage PDE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脉冲爆震发动机 激波会聚 射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暂冲式环形射流诱导非定常激波聚焦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荣康 陈鑫 +2 位作者 何立明 曾昊 苏建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4-831,共8页
利用暂冲式环形射流诱导非定常激波聚焦实验装置,在环形喷口宽度为9.4mm,喷口前后压比分别为6.1和17.9的条件下进行了环形射流聚心碰撞诱导非定常激波聚焦的实验研究,并以数值计算为补充,对流场的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暂冲式环形射流诱导非定常激波聚焦实验装置,在环形喷口宽度为9.4mm,喷口前后压比分别为6.1和17.9的条件下进行了环形射流聚心碰撞诱导非定常激波聚焦的实验研究,并以数值计算为补充,对流场的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环形射流启动时形成的前导激波聚心碰撞是产生非定常激波的主要原因。在环形喷口宽度d=9.4mm,压比π=6.1的条件下,激波聚焦的峰值压力可达2.16MPa,为凹面腔内部初始压力的21.8倍。激波在凹面腔内聚焦后形成回传激波,凹面腔底部的气流经入射激波与回传激波两次压缩后,压力大大提升,向环形喷口回流,使下一循环中环形射流的欠膨胀度降低,前导激波强度也相应减弱,随之产生的非定常激波和激波聚焦强度也有所降低。此外,一个循环中输入凹面腔的能量由环形喷口宽度所决定,因此,当喷口前后压比大于临界压比1.89时,保持喷口宽度不变而仅改变喷口前后压比,所产生的非定常激波和激波聚焦强度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射流 聚心碰撞 非定常激波 激波聚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