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plasma β-endorphin on hemorrhagic shock in acute hypoxic rats
1
作者 高京生 田景亮 刘燕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2年第2期169-172,共4页
Forty rots were randomized into 2 groups and naloxone or saline were injected to therats after they were inflicted with hemorrhagic shock at sea level and at a simulated altitude of4000m respectively to observe the ef... Forty rots were randomized into 2 groups and naloxone or saline were injected to therats after they were inflicted with hemorrhagic shock at sea level and at a simulated altitude of4000m respectively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naloxone on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pressure(LVDP),the maximal changing rate of LVSP(dp/dt max),heartrate(HR),and survival time of the animals.Plasma β-endorphin(β-EP)was determined beforeand after hemorrhage 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β-EP and hemorrhagic shock.It wasfound that the circulatory parameters of hemorrhagic shock changed more markedly at high alti-tude than at sea level,naloxone could restore these parameters and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inboth the animals of the sea level and high altitude groups,and plasma β-EP level was elevatedafter hemorrhage especially in those animals at high altitude.These findings indicate:(1)Hemorrhagic shock at high altitude is usually accompanied with sever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rapid progression,and high mortality.(2)β-EP seems to participate in the pathologicalmanifestafions of hemorrhagic shock at high altitude,and its depressive action on myocardialcontraction may be one of the factors inducing hemorrhagic shock.(3)Naloxone possesses defi-nite property to comet hemorrhagic shock at high altitu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rrhagic shock ALTITUDE survival naloxone Β-ENDORPHIN animal RATS
下载PDF
Regulation of vascular function by opioid receptor in the arterial wall during hemorrhagic shock in rats
2
作者 杨帆 张福琴 林树新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6年第2期131-134,138,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ction of the arterial wall opioid receptor in vascular function regulation during shock in rats. Metbods :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rat model of hemorrhagi...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action of the arterial wall opioid receptor in vascular function regulation during shock in rats. Metbods :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rat model of hemorrhagic shock in vivo and arterial strips in vitro. Results: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of the rat was reduced rapidly to 3. 99 kpa by bleeding and was managed to maintain at that level. The mean maximum bleeding volume of the naloxone group was 25. 90±4. 23 ml/kg. It was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20. 26 ± 4. 43 ml/kg (P<0. 05). The vasoconstrictive phase of shock was 50. 00± 11. 53 min in the naloxone group and 31. 68 ± 9. 98 mi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nsidered significant (P<0. 05). The contents of leucine enkephalin (L-ENK) in the rat's arteries were measured by radioimmunoassay , which increased greatly during hemorrhagic shock. We found that the contractions of the rat's thoracic aorta strip evoked by electric field stimula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hemorrhagic shock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After giving naloxone (1. 37 ×10-5mol/L) , the enhancement rates of contraction of the shocked rat's artery strips increased greatly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trips (P<0.01). Conclusion :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opioid receptors in the arterial wall played a role in the decrease of vasoconstriction during hemorrhagic shock. The increasing content of enkephalin in the artery wall during hemorrhagic shork could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causes why vasoconstriction declined in hemorrhagic shock.Naloxone could act directly on the opioid receptors to block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opioid peptide on vasoconstriction and so to increase blood pressure and defy sh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orrhagic shock ARTERIES OPIOID RECEPTOR naloxone ENKEPHALIN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血浆β-内啡肽、强啡肽A_(1-13)和亮氨酸脑啡肽的含量变化及纳络酮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关雪莲 李克田 +3 位作者 侯丽淳 和梅 刘永刚 王明礼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强啡肽A1-13(DynA1-13)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的含量变化及纳络酮对其影响。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纳络酮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纳络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强啡肽A1-13(DynA1-13)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的含量变化及纳络酮对其影响。方法将6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纳络酮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纳络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3.0mg/d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4d。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6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当天(治疗前)和治疗3d、7d、10d、14d血浆β-EP、DynA1-13、L-ENK的含量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纳络酮对上述3项指标的影响。结果(1)脑出血患者发病后血浆β-EP、DynA1-13含量即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L-ENK含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脑出血患者血浆β-EP、DynA1-13和L-ENK含量在发病7d达高峰,14d基本接近正常,治疗结束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1)脑出血后血浆β-EP、DynA1-13、L-ENK含量异常升高;(2)纳络酮能拮抗β-EP、DynA1-13、L-ENK的异常升高,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纳络酮 Β-内啡肽 强啡肽A1-13 亮氨酸脑啡肽
下载PDF
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鼠心脏G蛋白表达及纳络酮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熊仁平 周元国 刘苹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8期495-497,共3页
目的 :探讨纳络酮对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休克大鼠心脏组织 G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 :颈总动脉放血 ,使平均动脉压降至 6 k Pa(1k Pa=7.5 mm Hg)稳定 1小时完成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鼠模型。2 1只大鼠随机均分为 ... 目的 :探讨纳络酮对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休克大鼠心脏组织 G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 :颈总动脉放血 ,使平均动脉压降至 6 k Pa(1k Pa=7.5 mm Hg)稳定 1小时完成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鼠模型。2 1只大鼠随机均分为 :休克组 (HS组 )、纳络酮治疗组 (NAL组 )和正常对照组 (NS组 )。在观察动脉血压、血气等指标的同时 ,采用 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大鼠伤后 6小时心脏组织中 Gsα、Giα、Gqα、Goα的含量。结果 :纳络酮能提升休克大鼠的血压和改善心肺功能。休克后心脏膜组织 Gsα两条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 .0 5和 P<0 .0 1)。Giα和 Gqα带较 NS组则显著升高 (P<0 .0 1和 P<0 .0 5 ) ,Goα降低 (P<0 .0 5 )。纳络酮治疗后 ,Gsα两条带较 HS组显著升高 (P均 <0 .0 1) ,Giα和 Gqα带较 HS组显著降低 (P<0 .0 5和 P<0 .0 1) ,Goα降低更明显 (P<0 .0 1)。结论 :纳络酮在改善休克的同时 ,也改变了 G蛋白的水平 ,提示休克大鼠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及 NAL 的治疗作用可能有 G蛋白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容量性休克 G蛋白 纳络酮 Western BLOT
下载PDF
血浆β-内啡肽对急性缺氧大鼠出血性休克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高京生 田景亮 刘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00-302,306,共4页
40只大鼠分别在海平和模拟4000m高原复制出血性休克。比较复制出血性休克所需失血量,观察LVSP、LVDP、dp/dt max、HR、存活时间和血浆β-EP含量改变,及纳洛酮对各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原休克时各指标的变化较平原变化明显;纳洛酮能... 40只大鼠分别在海平和模拟4000m高原复制出血性休克。比较复制出血性休克所需失血量,观察LVSP、LVDP、dp/dt max、HR、存活时间和血浆β-EP含量改变,及纳洛酮对各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原休克时各指标的变化较平原变化明显;纳洛酮能使各指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并使存活时间延长。表明:(1)发生在模拟高原的出血性休克,病情重,发展快,死亡率高;(2)β-EP参与了高原休克的病理过程,β-EP对心肌收缩功能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影响休克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3)纳洛酮具有一定的抗高原出血性休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啡肽 休克 血浆
下载PDF
纳洛酮、山莨菪碱抗休克治疗对血管收缩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黎阳 彭丹晖 《海南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纳洛酮(NAL)、山莨菪碱对休克失代偿期血管收缩反应性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两者休克治疗的机制。方法(1)改良Wigger法建立兔失血性休克模型,测定休克失代偿期;(2)休克模型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6)、NAL组(B组,n=6)和... 目的观察纳洛酮(NAL)、山莨菪碱对休克失代偿期血管收缩反应性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两者休克治疗的机制。方法(1)改良Wigger法建立兔失血性休克模型,测定休克失代偿期;(2)休克模型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6)、NAL组(B组,n=6)和山莨菪碱组(C组,n=6);在失代偿期前10min,B组静注NAL(1mg/kg)、C组静注山莨菪碱(2mg/kg)预处理,A组静注等容的0.9%氯化钠注射液;(3)记录休克前、休克30、60、90、120、150、180min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A)后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值;检测相应时点血清NO浓度。结果(1)Wigger模型在休克60min后进入休克的失代偿期;(2)B组休克60、90、120min的MAP升高幅度大于A组(P<0.05);(3)C组休克60min的MAP升高幅度大于A组(P<0.05);(4)B组休克60、120min的NO浓度低于休克前(P<0.05),休克60、120、180min的NO浓度低于A组(P<0.05);(5)C组NO浓度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NAL提高失血性休克失代偿期血管收缩反应性,可能与NAL通过降低血清NO浓度有关;(2)山莨菪碱不提高失血性休克失代偿期血管收缩反应性,但延缓了失代偿期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纳洛酮 山莨菪碱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纳络酮对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熊仁平 周元国 刘苹 《心脏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纳络酮 (naloxone,NAL)对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颈总动脉放血 ,使平均动脉压 (MAP)降至 6 .0 k Pa,稳定 1h,完成失血致血容量性休克大鼠模型 ,2 1只大鼠随机均分为 :休克组、纳络酮治疗组、正常对照组... 目的 :探讨纳络酮 (naloxone,NAL)对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颈总动脉放血 ,使平均动脉压 (MAP)降至 6 .0 k Pa,稳定 1h,完成失血致血容量性休克大鼠模型 ,2 1只大鼠随机均分为 :休克组、纳络酮治疗组、正常对照组。观察 NAL 治疗前后及各时相点大鼠呼吸频率 (RR)、MAP、血液指标等各参数的变化。结果 :纳络酮组给药后 ,MAP即刻升高 ,5 min后 MAP升至 (13.6± 2 .0 ) k Pa,较休克组增高明显 (P<0 .0 1) ,休克组、纳络酮治疗组失血后 RR明显减慢 ,纳络酮给药后 30 min RR升至高峰 (84± 10 ) / min,与休克组相比明显增加 (P<0 .0 1)。NAL 降低了肺体指数和肺含水率 ;升高 p H,Pa O2 ,降低 Pa CO2 ,改善酸中毒和心肺功能。结论 :纳络酮在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鼠治疗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休克 纳络酮 血气分析 治疗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纳络酮对失血性休克失代偿期血管收缩低反应性影响与血一氧化氮浓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黎阳 彭丹晖 《广西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研究纳络酮(NAL)对失血性休克低反应期儿茶酚胺类缩血管药物升压效应及对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抗休克的机制。方法建立兔的失血性休克模型,间断静注去甲肾上腺素(NA),通过平均动脉压改变的幅度来测定失血性休克低反应期时段。大... 目的研究纳络酮(NAL)对失血性休克低反应期儿茶酚胺类缩血管药物升压效应及对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抗休克的机制。方法建立兔的失血性休克模型,间断静注去甲肾上腺素(NA),通过平均动脉压改变的幅度来测定失血性休克低反应期时段。大白兔12只,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后随机分成对照组6只,NAL治疗组6只。通过静脉注射NA,研究休克低反应期的血管收缩反应性;检测两组模型在休克前、后多个时点血清中NO浓度。结果失血性休克低反应期,NAL组的血管收缩反应性高于对照组;随着NAL作用的减退,血管收缩反应性也随之降低。NAL治疗组血清中NO浓度在低反应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NAL能够提高失血性休克低反应期的血管收缩反应性,NAL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NO浓度来改善血管收缩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血管收缩低反应性 纳络酮 一氧化氮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脏G蛋白变化及纳络酮对它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熊仁平 周元国 刘苹 《心脏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研究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鼠心脏组织鸟苷酸结合蛋白 (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G蛋白 )含量的变化及纳络酮对其影响。方法 :颈总动脉放血 ,使平均动脉压降至 45 mm Hg(1mm Hg=0 .133k Pa) ,稳定 1h,完成失血致低... 目的 :研究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鼠心脏组织鸟苷酸结合蛋白 (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G蛋白 )含量的变化及纳络酮对其影响。方法 :颈总动脉放血 ,使平均动脉压降至 45 mm Hg(1mm Hg=0 .133k Pa) ,稳定 1h,完成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大鼠模型 ,2 1只大鼠随机均分为 :休克组、纳络酮治疗组、空白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大鼠休克后 6 h心脏组织中 Gsα,Giα,Gqα,Goα的含量。结果 :休克后心脏膜组织 Gsα两条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 .0 5和 P<0 .0 1)。 Giα和 Gqα带较对照组则显著升高 (P<0 .0 1和 P<0 .0 5 ) ,Goα降低 (P<0 .0 5 )。纳络酮治疗后 ,Gsα两条带较休克组显著升高 (均 P<0 .0 1) ,Giα和 Gqα带较休克组显著降低 (P<0 .0 5 ;P<0 .0 1) ,Goα降低更明显 (P<0 .0 1)。结论 :大鼠心脏组织 G蛋白含量的变化可能参与了失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时信号转导系统障碍的发生。纳络酮在改善休克的同时 ,也改变了 G蛋白的水平 ,提示休克大鼠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可能有 G蛋白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 出血性休克 WESTERNBLOT 心脏组织 纳络酮
下载PDF
纳洛酮在失血性休克复苏中与一氧化氮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琴 魏振宇 +1 位作者 任伟 王箐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538-539,共2页
目的探讨纳络酮(NLX)在失血性休克复苏中的作用及对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实验分休克复苏生理盐水组(NS)﹑休克复苏纳洛酮处理组(NLX)两组;检测休克前后及复苏后血浆中NO的变化。结果与失血性休克前相... 目的探讨纳络酮(NLX)在失血性休克复苏中的作用及对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实验分休克复苏生理盐水组(NS)﹑休克复苏纳洛酮处理组(NLX)两组;检测休克前后及复苏后血浆中NO的变化。结果与失血性休克前相比,NS和NLX组在失血性休克后血浆NO均增加(<0.01);失血休克复苏期,NLX组较NS组血浆NO含量显著降低(<0.05);NAL组存活时间(109.5±22.2)min显著长于NS组(60.8±14)min((<0.01)。结论 NLX延长动物休克模型的存活时间,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浆NO水平而起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失血性休克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亮氨酸脑啡肽含量及纳络酮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关雪莲 和梅 王明礼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5年第4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亮氨酸脑啡肽(L-ENK)的含量变化以及纳络酮对其影响。方法:将60例脑出血(IC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纳络酮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纳络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3.0mg/d静脉滴注,...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亮氨酸脑啡肽(L-ENK)的含量变化以及纳络酮对其影响。方法:将60例脑出血(IC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纳络酮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纳络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3.0mg/d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14d。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60例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L-ENK在发病第1天、3天、7天、10天和14天的含量变化,并设立正常对照组,观察纳络酮对L-ENK的影响,并观察不同部位出血时L-ENK的变化。结果:1不同部位出血患者之间血浆和脑脊液中L-ENK含量的差别不大,无显著性差异(P>0.05);2脑出血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L-ENK含量在发病第7天达高峰,第14天基本接近正常,治疗结束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1L-ENK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2纳络酮能拮抗L-ENK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纳络酮 亮氨酸脑啡肽
下载PDF
大鼠失血性休克时脊髓中脑啡肽的释放增多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镭 韩济生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264-266,共3页
对戊巴比妥钠麻醉的大鼠,做脊髓蛛网膜下腔灌流,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测定灌流液中脑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的含量。发现在平均动脉血压维持在45mmHg的失血性休克大鼠的灌流液中,甲硫脑啡肽和亮脑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血... 对戊巴比妥钠麻醉的大鼠,做脊髓蛛网膜下腔灌流,用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测定灌流液中脑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的含量。发现在平均动脉血压维持在45mmHg的失血性休克大鼠的灌流液中,甲硫脑啡肽和亮脑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的对照组。说明在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脊髓中内源性脑啡肽的释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脑啡肤 脊髓
下载PDF
侧脑室注射纳洛酮的抗休克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滕美芳 王春梅 +5 位作者 吴红 孙凤玲 金玲 韩忠琴 于永泽 马利辉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1-3,共3页
本文是应用麻醉家兔进行的急性实验,结果发现:侧脑室注射纳洛酮80ug/100uL可使中毒性和出血性休克家兔血压回升,延长存活时间.侧脑室注射100ug/100uL的5—HT可以逆转纳洛酮的抗休克作用.
关键词 纳洛酮 5-HT 中毒性休克 出血性休克 侧脑室
下载PDF
大鼠失血性休克时中枢两种脑啡肽含量变化及其发病学意义
14
作者 常永昌 侯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5-18,7,共5页
本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时中枢甲硫氨酸脑啡肽(MEK)和亮氨酸脑啡肽(LEK)含量的变化,并观察侧脑室注入纳洛酮和脑啡肽抗血清对休克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髓MEK和垂体LEK在休克60分钟即明显降低,210和360分钟时进一步下降;... 本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时中枢甲硫氨酸脑啡肽(MEK)和亮氨酸脑啡肽(LEK)含量的变化,并观察侧脑室注入纳洛酮和脑啡肽抗血清对休克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髓MEK和垂体LEK在休克60分钟即明显降低,210和360分钟时进一步下降;纳洛酮预处理可部分防止休克早期的心率减慢,并可在恒定贮血瓶压力下增加相同时间内的失血量;LEK抗血清(滴度1:20000)可部分防止休克早期心率减慢,而对失血量无影响,MEK抗血清(滴度1:5000)对失血性休克未见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脑啡肽 脑啡肽抗血清 纳洛酮
下载PDF
多沙普仑纳络酮对失血性休克犬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5
作者 怠大明 余志豪 +1 位作者 李瑛 秦榜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345-347,共3页
目的:在实验犬中观察多沙普仑、纳络酮对失血性休克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实验犬分为对照组、多沙普仑组和纳络酮组,每组5条。三组动物均于股动脉快速放血30ml/kg,造成严重失血性休克模型,30min后等容输... 目的:在实验犬中观察多沙普仑、纳络酮对失血性休克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实验犬分为对照组、多沙普仑组和纳络酮组,每组5条。三组动物均于股动脉快速放血30ml/kg,造成严重失血性休克模型,30min后等容输血。多沙普仑组和纳络酮组分别于输血后立即静脉注射多沙普仑2mg/kg或纳络酮0.015mg/kg。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及心脏电脑监护仪等手段分别于动物休克、等容输血前后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休克5、30min,三组动物的MAP、CO、CI、SV、LVSW、LVSWI明显下降,SVR明显增高。等容输血后15min三组动物上述参数均有所恢复,多沙普仑组已恢复到休克前水平,但对照组和纳络酮组则未能恢复。结论:多沙普仑能促进失血性休克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恢复,而纳络酮没有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普仑 纳络酮 等容输血 失血性休克 血流动力
下载PDF
山莨菪碱和纳洛酮联合用药改善失血性休克猫的血流动力学
16
作者 种兆忠 郑明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74-277,共4页
山莨菪碱(Ani)和纳洛酮(Nal)联合应用于猫失血性休克,可明显升高平均动脉压和脉压,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增强心肌收缩性能,升高±dP/dt_(max),缩短t-dP/dt_(max),并明显提高实测左室内压变化速率与压力比值(dP/dt)·P^1的最大值V... 山莨菪碱(Ani)和纳洛酮(Nal)联合应用于猫失血性休克,可明显升高平均动脉压和脉压,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增强心肌收缩性能,升高±dP/dt_(max),缩短t-dP/dt_(max),并明显提高实测左室内压变化速率与压力比值(dP/dt)·P^1的最大值V_(pm)及零负荷下(dP/dt)·P^1的理论值V_(max);增加心脏泵功能,改善心指数,每搏指数和心脏每搏作功指数等.联合用药后,各种疗效指标多比单用Ani或Nal效果显著,动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生存率显著提高.提示Ani和Nal联合应用治疗猫失血性休克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山莨菪碱 纳洛酮 联合治疗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NO及CD18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玉景 李鹏 +2 位作者 王为磊 张君利 杨舒立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4期604-608,共5页
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治疗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NO、CD1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106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滴注纳洛酮注射... 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治疗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NO、CD1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106例,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静脉滴注纳洛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高渗氯化钠溶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液体复苏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和CD1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红蛋白(H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输血量、复苏时间及平均动脉压(MAP)、血清NO和CD18水平、并发症总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渗氯化钠联合纳洛酮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液体复苏质量、治疗安全性并改善患者预后,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NO和CD18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 纳洛酮 失血性休克 一氧化氮 CD18
下载PDF
动脉壁阿片受体参与大鼠失血性休克时的血管机能的调节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帆 张福琴 林树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5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研究动脉壁阿片受体参与休克时血管机能的调节;方法:作者使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和离体动脉条灌流,研究动脉壁阿片受体在休克时血管机能调节中的作用。结果:造成失血使大鼠血压下降并维持在3.99kPa,纳洛酮组平均最大... 目的:研究动脉壁阿片受体参与休克时血管机能的调节;方法:作者使用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和离体动脉条灌流,研究动脉壁阿片受体在休克时血管机能调节中的作用。结果:造成失血使大鼠血压下降并维持在3.99kPa,纳洛酮组平均最大失血量为25.90±4.23ml/kg,对照组为20.26±4.43ml/kg,相差显著(P<0.05);纳洛酮组的休克血管收缩期为50.00±11.53min,对照组为31.88±9.98min,相差亦显著(P<0.05).电场刺激离体灌流的胸主动脉条,发现休克组动脉条收缩反应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给予纳洛酮(1.37×10 ̄(-5)mol/L)后,休克组动脉条收缩反应的增强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时动脉收缩机能的下降有阿片受体参与作用;纳洛酮可直接作用于动脉壁上的阿片受体,阻断阿片肽对血管收缩的抑制作用,从而起升高血压对抗休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阿片受体 纳洛酮 休克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对急性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效果及对血清NO、CD18水平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靳绵绵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79-282,共4页
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对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及对血清NO、CD18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到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6例急性失血性休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3)。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内科常规治疗,对照... 目的:研究高渗氯化钠对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及对血清NO、CD18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到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06例急性失血性休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3)。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纳洛酮1.2mg与5.0%葡萄糖混合液治疗,5.0min·次-1,静脉滴注3次后加量至4.0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7.5%高渗氯化钠溶液300ml治疗,滴注时间控制在15.0~20.0min。比较两组患者的液体复苏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清NO和CD18水平。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输血量、复苏时间及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NO和CD1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渗氯化钠联合纳洛酮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提高液体复苏质量,同时降低血清NO和CD18水平,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治疗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 纳洛酮 急性失血性休克 一氧化氮 CD18
下载PDF
脑啡肽和褪黑素对失血性休克心肌细胞RIPK3表达的影响
20
作者 高雅 刘伟 +4 位作者 李璐 董敬之 刘睿 彭细娟 姚立农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26-32,共7页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时脑啡肽(D-Ala^(2)-Leu^(5)-enkephalin,DADLE)和褪黑素对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三磷酸肌醇受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voltage depende...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时脑啡肽(D-Ala^(2)-Leu^(5)-enkephalin,DADLE)和褪黑素对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三磷酸肌醇受体/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4,5-trisphosphate receptor/voltage dependent anion channels,IP3R/VDAC)及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Shock组、NaCl组、Melatonin组、DADLE组、DM组,大鼠休克后分组复苏,复苏至MAP为55~60 mm Hg并维持3 h。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RIPK3及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心肌组织IP3R及VDAC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心肌ROS表达水平。结果:与Melatonin组、DADLE组相比,DM组RIPK3表达水平虽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RIPK3表达水平整体降低;与Melatonin组、DADLE组相比,DM组XO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DM组IP3R表达水平与Melatonin组、DADLE组相比整体降低。DM组与Melatonin组、DADLE组相比,DM组VDAC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ROS表达水平整体较其他组降低,DM组与Melatonin组、DADL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时应用DADLE、褪黑素可降低RIPK3及IP3R/VDAC表达,通过抑制XO减少ROS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脑啡肽 褪黑素 心肌细胞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