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terotonic drugs use for post partum hemorrhage: An audit of the third stage of labor management
1
作者 Etedafe P. Gharoro Ehigha J. Enabudoso +1 位作者 Edafe E. Gharoro Abieyuwa P. Osemwenkha 《Ope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3年第3期352-356,共5页
Objectives: Worldwide the use of uterotonic drugs 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maternal mortality from postpartum hemorrhage. The objective is to audit the use of uterotonics in the active management of the third and fou... Objectives: Worldwide the use of uterotonic drugs 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maternal mortality from postpartum hemorrhage. The objective is to audit the use of uterotonics in the active management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stages of labor. Methods: Personal data, diagnostic clinical information, blood loss and uterotonics administered were extracted from a cohort of 634 consecutive parturient. Trend in Shock Index (Pulse Rate/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48 hours hematocrit changes were compu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422 vagina deliveries and 212 caesarean sections. Primiparous mothers were 141 (34.2%), while grand multiparous mothers were 14 (3.4%). The mean visually estimated postpartum blood loss 165.9 ± 80 ml.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ean blood loss between the three parity groups of parturient [P = 0.09]. Fourteen parturient (3.44%) had blood loss ≥500 ml. The value of Shock Index (Pulse Rate/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the study ranged between 0.43 and 1.38.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the switch between the three regimens of uterotonic drugs,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VEBL and uterotonic drugs administered [Pearson correlation = 0.130, P-value = 0.008]. In addi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terotonic drugs administered and Shock Index at 30 minutes and 2 hours postpartum.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VEBL and regimens of uterotonic drugs used was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P = 0.019). Conclusion: Visually estimated blood loss, with shock are the main Triggers involved in switching between uterotonic drugs regimens used in active management of PPH. Shock index calculation is vital in management decision. We advocate training of all birth attendants on VEB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 Partum hemorrhagE UTEROTONIC drugS Visual Estimation of Blood Loss shock Index Active MANAGEMENT of Third Stage of LABOR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后肾脏保护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洁 李珺 张晶玉 《精准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84-87,共4页
失血性抗休克是一种由于创伤等原因引起的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尤其是肾脏在缺血缺氧后引起的局部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极易导致急性肾损伤。临床上在不断探寻患者失血性休克后更安全、实用和有效的复苏方法,如从晶胶液体到高渗液体... 失血性抗休克是一种由于创伤等原因引起的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尤其是肾脏在缺血缺氧后引起的局部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极易导致急性肾损伤。临床上在不断探寻患者失血性休克后更安全、实用和有效的复苏方法,如从晶胶液体到高渗液体、从常压复苏到低压复苏、从纠正血压到恢复组织细胞的氧供、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到抑制细胞凋亡、从血管活性药到中药再到酶抑制剂的应用等等,以达到更好地保护肾脏的目的。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失血性休克患者肾脏的保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肾脏 再灌注损伤 病因学 补液疗法 药物疗法 综述
下载PDF
川芎嗪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万铁 徐正衸 +3 位作者 林丽娜 王卫 李东 王宗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82-885,共4页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A组 ) ,单纯休克组 (B组 ) ,川芎嗪治疗组 (C组 )。以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放射免疫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末端回肠粘...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A组 ) ,单纯休克组 (B组 ) ,川芎嗪治疗组 (C组 )。以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放射免疫法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末端回肠粘膜丙二醛 (MDA)、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及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 /NO-3 )含量 ,并取体循环血做细菌培养 ,取肠粘膜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 :B组肠粘膜MDA、TNFα、IL - 1β含量明显高于A组 ,NO-2 /NO-3 浓度显著低于A组 ,而C组变化无显著 ;B组细菌移位率明显高于A组 ,而C组与A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B组肠粘膜损伤明显重于A组 ,C组明显轻于B组 ,而C组与A组差异无显著。结论 :川芎嗪能保护失血性休克再灌注后肠粘膜屏障功能 ,这可能与其清除体内氧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粘膜 中草药 川芎嗪 屏障功能 保护作用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参芨阻克方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和能荷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伊远学 史成和 +2 位作者 刘建仓 李萍 陆松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1329-1331,共3页
目的 研究参芨阻克方 (简称参芨 )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Wigger’s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 ,分离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 ,检测细胞色素aa3、b、c、c1 和能荷的水平。结果 失血性休克后小... 目的 研究参芨阻克方 (简称参芨 )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Wigger’s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 ,分离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 ,检测细胞色素aa3、b、c、c1 和能荷的水平。结果 失血性休克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aa3、b、c、c1 和能荷均显著降低 ;而参芨治疗组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aa3、b、c、c1 和能荷均显著提高 (P <0 .0 5vs休克组 )。结论 失血性休克大鼠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活性受到损伤 ,能量合成障碍 ,而参芨能显著改善线粒体的呼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芨阻克方 失血性休克 小肠粘膜 线粒体
下载PDF
放射性介入技术在多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流 夏春雷 +6 位作者 梁德江 彭小新 满立波 何峰 黄广林 王海 赵雨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救治中有效的止血方法 ,以提高救治率。方法 在 5例多发损伤并严重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中 ,对实质性脏器及血管的损伤先行栓塞 ,控制出血 ,纠正休克后迅速行手术探查 ,对空腔脏器行修补等处理。结果 经先... 目的 探讨多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救治中有效的止血方法 ,以提高救治率。方法 在 5例多发损伤并严重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中 ,对实质性脏器及血管的损伤先行栓塞 ,控制出血 ,纠正休克后迅速行手术探查 ,对空腔脏器行修补等处理。结果 经先期栓塞止血处理后 ,休克状况均于短时间内缓解 ,后期手术探查证实无严重的活动性出血 ,仅对空腔脏器行修补等处理 ,5例均救治存活。结论 栓塞技术所需时间短、操作简便、损伤小、止血效果好 ,可提高多发损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救治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休克 治疗 急救 放射性介入技术
下载PDF
选择性、非选择性NOS抑制剂及L-精氨酸对创伤性休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孙英刚 范西红 +4 位作者 徐良 张小化 贺青卿 孙力勇 黄宗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及L -精氨酸 (L Arg)对创伤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处理组、氨基胍 (AG )处理组及L -精氨酸 (L Arg)处理组 ,分别于复苏...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及L -精氨酸 (L Arg)对创伤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处理组、氨基胍 (AG )处理组及L -精氨酸 (L Arg)处理组 ,分别于复苏后 1,4,7h检测血清一氧化氮 (NO )浓度 ,复苏后 1h检测骨骼肌、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 ,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并记录存活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L NAME可显著降低血清NO浓度 ,而对组织氧分压及 12 ,2 4h存活率无显著影响 ;AG仅在休克后期使NO浓度明显降低 ,而对早期NO的合成与释放无显著作用 ,AG可提高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 ,提高休克模型 12h存活率 ;应用L Arg可显著提高血清NO浓度 ,并可明显改善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 ,显著提高 12 ,2 4h存活率。结论 选择性NOS抑制剂AG及L Arg更能改善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创伤性/药物疗法 一氧化氮合酶/拮抗剂和抑制剂 精氨酸/治疗应用
下载PDF
高渗氯化钠高氧液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血乳酸和动脉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坤 蔺锡侯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高氧液对失血性休克家兔动脉血气和血乳酸值的影响,评价其对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效果。方法制备高渗氯化钠溶液(HS)、生理盐水高氧液(NSO)和高渗氯化钠高氧液(HSO)。3 0只雄性家兔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于1 0m in内使...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高氧液对失血性休克家兔动脉血气和血乳酸值的影响,评价其对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效果。方法制备高渗氯化钠溶液(HS)、生理盐水高氧液(NSO)和高渗氯化钠高氧液(HSO)。3 0只雄性家兔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于1 0m in内使平均动脉压(MAP)降至4 0mmHg(1mmHg=0.1 3 3 kPa),维持6 0m in],随机分为NSO,HS,HSO组3个治疗组。分别按6mL/kg剂量5m in内静脉输入NSO,HS和HSO。记录休克前后及给药后心率(HR)、呼吸(RR)、MAP及尿滴(UD),测定休克前、休克6 0m in,给药后3 0,6 0,1 2 0m in时血乳酸(BL)和动脉血气值。最后观察尸肺,测定肺系数。结果HS和HSO组均显著地改善MAP,HR和UD,降低BL,改善代谢性酸中毒,肺系数明显低于NSO组。HSO与NSO及HS比较,能更显著地降低血BL,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论HSO较HS和NSO能更显著地降低血BL,提高SaO2和PaO2,对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疗法 高渗氯化钠高氧液 治疗应用 乳酸 血液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尿激酶丹参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学群 祝向东 陶祥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19-221,共3页
目的 :研究尿激酶丹参联合应用对体外血凝块的溶解和临床应用尿激酶丹参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1联合应用尿激酶丹参对体外血凝块溶解 ,测定溶解度和残留液中血红蛋白量。 2对 6 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后 ,随... 目的 :研究尿激酶丹参联合应用对体外血凝块的溶解和临床应用尿激酶丹参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可行性。方法 :1联合应用尿激酶丹参对体外血凝块溶解 ,测定溶解度和残留液中血红蛋白量。 2对 6 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后 ,随机分成 3组 :对照引流组 ,尿激酶冲洗引流组 ,尿激酶丹参冲洗引流组。术后 3d复查 CT测残留血肿量 ,6个月后测定日常生活指数。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尿激酶丹参组残留血块最轻 (P<0 .0 1 ) ,残留液中血红蛋白量最高 (P<0 .0 1 )。 3组患者术后 3d CT复查 ,尿激酶丹参组残留血肿最小 (P<0 .0 1 ) ,其日常生活指数好于尿激酶组和对照组。结论 :尿激酶丹参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对血肿的溶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药物治疗 并发症 尿激酶 丹参
下载PDF
针灸防治药物流产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永兴 陶旻枫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5-197,共3页
目的 :观察针灸防治药物流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0 0例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 ,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药物流产的同时配合体针加耳穴贴压法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结果 :治疗组出血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 目的 :观察针灸防治药物流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0 0例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 ,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用药物流产的同时配合体针加耳穴贴压法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结果 :治疗组出血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药物流产配合耳穴贴压和针刺实为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的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流产 产后出血 针灸疗法 耳穴贴压 王不留行 疗效
下载PDF
国产西替利嗪的抗组胺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卫平 张艳 +1 位作者 方明 明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研究国产西替利嗪的抗组胺作用。方法用组胺分别诱导豚鼠哮喘、休克和大鼠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动物模型。结果国产西替利嗪(0.5,1.5和5mg·kg-1)具有拮抗组胺诱导的豚鼠哮喘、休克和大鼠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结... 目的研究国产西替利嗪的抗组胺作用。方法用组胺分别诱导豚鼠哮喘、休克和大鼠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动物模型。结果国产西替利嗪(0.5,1.5和5mg·kg-1)具有拮抗组胺诱导的豚鼠哮喘、休克和大鼠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结论国产西替利嗪具有明显的抗组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替利嗪 药理学 抗组胺作用
下载PDF
氧合液复苏减轻高原出血性休克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其全 吴和平 +1 位作者 张峙 赖雁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516-520,共5页
目的 探讨氧合液的抗休克作用和机制。方法 在 470 0m的海拔区观察氧合液对出血性休克家兔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氧合液治疗后明显降低休克动物血浆和组织中丙二醛和谷胱甘肽水平 ,提高血浆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 目的 探讨氧合液的抗休克作用和机制。方法 在 470 0m的海拔区观察氧合液对出血性休克家兔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氧合液治疗后明显降低休克动物血浆和组织中丙二醛和谷胱甘肽水平 ,提高血浆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结论 休克后及时使用氧合液治疗能早期纠正体内脂质过氧化损伤 ,恢复休克机体内氧化与抗氧化新的平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休克 高海拔 脂质过氧化作用 氧化液
下载PDF
L-精氨酸和氨基胍在失血性休克中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玉刚 姚彬 +1 位作者 江劲松 孙炜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2609-2611,共3页
目的:研究L-精氨酸(L-NNA)和氨基胍(AG)在失血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大鼠40例随机分为休克组、L-NNA组、AG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观察休克前后血浆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8、一氧化氮(NO)的变化,以... 目的:研究L-精氨酸(L-NNA)和氨基胍(AG)在失血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大鼠40例随机分为休克组、L-NNA组、AG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观察休克前后血浆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8、一氧化氮(NO)的变化,以及动物12h、24h、48h的存活率。结果:大鼠失血休克后,血浆ET、TNF-α、IL-6、IL-8、NO水平明显升高;复苏后,L-NNA组、AG组动物血浆中上述物质水平明显低于休克组,该两组动物存活率高于休克组,而L-NNA和AG组间存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内毒素、TNF-α、IL-6、IL-8、NO在失血性休克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L-NNA和AG作为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有助于改善失血性休克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药物疗法 细胞因子类/血液 一氧化氮合酶/拮抗剂和抑制剂 硝基精氨酸/治疗应用 胍类/治疗应用
下载PDF
霍姆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复苏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红军 李文燕 刘洋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9期7063-7065,共3页
目的:探讨HOME注射液(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HH40)应用于失血性休克复苏的疗效。方法:将新西兰白兔36只采用Wigger′s改良法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休克60 min后分别用5 ml/kg的HH40、7.5%高张盐水、乳酸林格氏液复苏12只,即HH40组... 目的:探讨HOME注射液(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溶液,HH40)应用于失血性休克复苏的疗效。方法:将新西兰白兔36只采用Wigger′s改良法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休克60 min后分别用5 ml/kg的HH40、7.5%高张盐水、乳酸林格氏液复苏12只,即HH40组、HSL组和LRS组。于放血前、输液前、输液后10 min、60 min、180 min时分别记录平均动脉压(MAP)、检测动脉血的电解质、血气分析。结果:HH40组和HSL组休克兔的MAP升高;动脉血氧分压有所回升,动脉血pH、血液碱剩余、标准碳酸氢盐等指标下降趋势减慢;且HH40组疗效维持时间较长,给药后血Na+升高不明显。LRS组兔休克无改善。结论:HOME注射液是抢救失血性休克有效的新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药物疗法 盐水 高渗/治疗应用 羟乙基淀粉/治疗应用 疾病模型 动物 治疗结果 动物
下载PDF
紫草天花粉汤与米非司酮在中止妊娠中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一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紫草天花粉汤(主要由紫草、天花粉、白芨、田七、党参等组成)对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量,缩短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增加完全流产率的可行性。【方法】将观察病例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完全流产率、不完全流产率。... 【目的】探讨紫草天花粉汤(主要由紫草、天花粉、白芨、田七、党参等组成)对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量,缩短阴道出血持续时间,增加完全流产率的可行性。【方法】将观察病例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完全流产率、不完全流产率。失败率和药流后阴道出血量及持续时间。【结果】中药治疗组完全流产率为96.25%,高于对照组的86.25%,两组比较接近显著性水平(P=0.058);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和出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紫草天花粉汤可以减少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和出血时间,有增加完全流产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天花粉汤 米非司酮 协同作用 药物流产 子宫出血 妊娠中止
下载PDF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异常子宫出血
15
作者 耿力 李美芝 +1 位作者 顾方颖 韩劲松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产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14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LHRH-A500μg/d,皮下注射3个月。用放免法测定血清PRL、FSH、LH、E2、P和T。结果:治疗后3例急性大出血者加用一般止血药,5... 目的:探讨国产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14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LHRH-A500μg/d,皮下注射3个月。用放免法测定血清PRL、FSH、LH、E2、P和T。结果:治疗后3例急性大出血者加用一般止血药,5天内出血停止,继之闭经。7例不规则出血者变为规律的周期性出血或闭经。4例有月经周期但出血量多者,出血明显减少或闭经。8例合并贫血,很快纠正。血清FSH、LH、E2和P受抑制。结论:LHRH-A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好.副作用小,无肝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出血 药物疗法 LHRH-A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时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变化及中药防治研究
16
作者 傅强 崔乃杰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时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变化及防治方法。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颈动脉快速放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模型,维持1.5h后复苏。假手术组动物除不放血及复苏外其他操作同模型... 目的:研究失血性休克时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变化及防治方法。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颈动脉快速放血造成失血性休克模型,维持1.5h后复苏。假手术组动物除不放血及复苏外其他操作同模型组。治疗组于实验前2d开始及放血前4h各给予静脉注射中药益气活血解毒汤1mL/kg干预治疗。于复苏后4h处死动物,测定肝匀浆内毒素和线粒体呼吸功能。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肝脏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Ⅲ态呼吸耗氧速率(RS3)和呼吸控制率(RCR)下降显著(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肝脏内毒素的升高及RS3、RCR的降低明显减轻(P<0.05)。结论: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肝线粒体呼吸功能严重受损,以RS3下降为主,中药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可明显改善线粒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线粒体 呼吸功能试验 中草药
下载PDF
抗胆碱能药在休克治疗中的炎性抑制作用
17
作者 赵子松 张良成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5期2335-2337,共3页
脓毒性休克和创伤失血性休克均可能发展为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导致预后不良和死亡。近年来,抗胆碱能药防治休克-复苏后肺部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较为活跃,主要集中在对炎性细胞和炎性介质的干预上。长托宁... 脓毒性休克和创伤失血性休克均可能发展为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导致预后不良和死亡。近年来,抗胆碱能药防治休克-复苏后肺部炎性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较为活跃,主要集中在对炎性细胞和炎性介质的干预上。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是一种新型的抗胆碱能药物,与阿托品和山莨菪碱相比有更多的优点而受到重视,但有关用药的剂量与时间,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胆碱能药 肺损伤 创伤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川芎嗪对严重烧伤患者内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世木 徐庆连 +2 位作者 刘安军 王凌东 袁存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6期464-466,共3页
目的 了解中药川芎嗪对严重烧伤早期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临床选择烧伤面积 >30 % (小儿 >15 % )、入院时己发生休克或休克代偿期 80例 ,其中 40例在用平衡盐溶液复苏的同时静脉注射中药川芎嗪 (80~ 12 0mg ,Bid) ,用药 7... 目的 了解中药川芎嗪对严重烧伤早期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临床选择烧伤面积 >30 % (小儿 >15 % )、入院时己发生休克或休克代偿期 80例 ,其中 40例在用平衡盐溶液复苏的同时静脉注射中药川芎嗪 (80~ 12 0mg ,Bid) ,用药 72h ,为用药组 ;另 40例单纯用平衡盐溶液复苏者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休克缓解情况 ,7h后缓解者为休克延迟复苏 ;对比观察内脏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 休克症状缓解情况 :用药组 ,6h内缓解者占 85 % ,7h后延迟复苏者占 15 % ;对照组 ,6h内缓解者占 2 5 % ,7h后缓解者占75 % ;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与病死率 :用药组为 2 0 %和5 % ;对照组为 5 7 5 %和 3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中药疗法 川芎嗪 治疗 多器官功能衰竭
下载PDF
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序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建 吴立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127-128,共2页
目的观察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序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5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奥曲肽首剂01mg+生理盐水20ml静注,继之以奥曲肽25μg·h-1持续静滴,48h后改用垂体后叶素... 目的观察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序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5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奥曲肽首剂01mg+生理盐水20ml静注,继之以奥曲肽25μg·h-1持续静滴,48h后改用垂体后叶素01U·min-1静滴至72h。对照组30例,单用垂体后叶素。结果止血率:治疗组为821%(23/28),对照组为567%(17/3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输血量(ml):治疗组为525±42,对照组为680±6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副作用亦明显减少且轻微。结论序贯疗法可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及输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静脉曲张 出血 奥曲肽 垂体后叶素
下载PDF
复方丹参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炎症反应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丽 王华伟 张焕利 《空军总医院学报》 2008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丹参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复方丹参是否能抑制休克后早期炎症反应,从而防止失血性休克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发生。方法3... 目的通过观察复方丹参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复方丹参是否能抑制休克后早期炎症反应,从而防止失血性休克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发生。方法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A组)、失血性休克组(B组)和失血性休克丹参组(C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采用化学反应法测定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失血性休克组血清IL-1βI、L-6、TNF-α及MD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OD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丹参治疗组与失血性休克组比较,丹参治疗组血清IL-1βI、L-6、TNF-α及MDA浓度显著降低(P均<0.05),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6)。结论复方丹参能有效抑制失血性休克后早期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强SOD的活性,从而抑制休克后早期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药物作用 休克 失血性/中药疗法 炎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