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王华 孙树乾 +1 位作者 黄哲 张源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肩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1天训练2次,1次30分钟,1周训练6天,共两周;治疗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肩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1天训练2次,1次30分钟,1周训练6天,共两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醒脑开窍针刺,1天1次,1周针刺6天,共两周。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用VAS视觉模拟评分评价肩痛缓解情况,FMA-UE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上肢部分评分评价患侧上肢活动改善情况以及评价患肩关节的前屈、外展主动活动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均较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肩痛程度缓解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肩痛程度缓解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肩关节的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肩关节的主动前屈、外展活动度提升更明显(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相比,醒脑开窍针刺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减轻PSSP疼痛程度、提高患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提升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 卒中 肩痛 视觉模拟评分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
下载PDF
微针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钱堃 杨艺 +2 位作者 濮晓霞 唐建锋 余文明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5期210-213,共4页
目的:观察微针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针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微针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针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运动功能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BI)],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FMA、VAS、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针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具有安全、高效、操作简单的特点,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微针刀 运动疗法 肩关节运动功能 改良BARTHEL指数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及对血清TNF-a、IL-6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方丽娜 那尔布力·巴合提别克 +2 位作者 牛相来 汪秀梅 周钰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抑制炎症反应的相关机制。方法将92例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按1:1:1随机分3组,共剔除2例,最终每组30例。埋...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抑制炎症反应的相关机制。方法将92例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按1:1:1随机分3组,共剔除2例,最终每组30例。埋康组采用康复训练加穴位埋线;针康组采用康复训练加针刺治疗;康复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FMA)上肢运动能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清TNF-α、IL-6炎性因子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Fugl-Meyer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IL-6炎性因子水平降低(P<0.05);3组中埋康组疗效最优;且3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改善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上肢肩痛及运动功能,降低机体炎症性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中风后遗症 卒中 埋线 肩关节半脱位 视觉模拟评分 Fugl-Meyer上肢运动能力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针刺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冯丽梅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7期828-831,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治疗后的活动度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瘀滞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隔...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治疗后的活动度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瘀滞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进行评价,采用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对肩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74.0%,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及疼痛均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 肩凝症 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 VAS评分 痹证
下载PDF
动痛点滞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陆春明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观察动痛点滞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动痛点滞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综合评分。结果经Ridit分析,治... 目的观察动痛点滞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动痛点滞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综合评分。结果经Ridit分析,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痛点滞针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在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滞针 肩凝症 动痛点 肩关节周围炎 VAS评分 运动功能综合评分
下载PDF
电针疗法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妙奇 李姝 张新响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24期166-169,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及温针灸综合治疗。2组均以10 d为...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及温针灸综合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治疗前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为7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僵硬、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MA、VA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电针疗法联合温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患肢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电针 温针灸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
下载PDF
针刺激痛点治疗肩周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向娜 曹锐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2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激痛点治疗肩周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6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3例常规针刺(肩井、大椎、肩贞、肩髃、肩前、肩髎、天宗、臂臑),留针20min/次,1次/d。治疗组53例针刺激痛点,寻找确... [目的]观察针刺激痛点治疗肩周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6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两组。对照组53例常规针刺(肩井、大椎、肩贞、肩髃、肩前、肩髎、天宗、臂臑),留针20min/次,1次/d。治疗组53例针刺激痛点,寻找确认患肢对侧腘窝周围筋结并伴有压痛点,表面皮肤常规消毒,一次性华佗牌毫针(0.35×40mm)针刺,提插捻转,30s强刺激,患者感受到针感患肢肩关节最大范围运动,3次/周。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疼痛、肩部活动、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随访6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0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20%;对照组痊愈26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3.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肩部活动程度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激痛点治疗肩周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痹症 冻结肩 漏肩风 针刺 激痛点 疼痛程度 肩部活动程度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 中医药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