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_2Mg_2Si_4O_(10)F_2、H_2Mn_8O_(16)·1.4H_2O和Li_(1.3)Ti_(1.7)Al_(0.3)(PO_4)_3在高浓度LiCl水溶液中的离子交换行为 被引量:6
1
作者 娄太平 李大纲 +1 位作者 潘蓉 张慧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39-843,共5页
研究了用功能材料Li_2Mg_2Si_4O_(10)F_2(LHT)、H_2Mn_8O_(16)·1.4H_2O(CRYMO)和Li_(1.3)Ti_(1.7)Al_(0.3)(PO_4)_3(LTAP)分别去除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实验结果表明,这几种功能材料分别对溶液中的杂质Fe... 研究了用功能材料Li_2Mg_2Si_4O_(10)F_2(LHT)、H_2Mn_8O_(16)·1.4H_2O(CRYMO)和Li_(1.3)Ti_(1.7)Al_(0.3)(PO_4)_3(LTAP)分别去除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实验结果表明,这几种功能材料分别对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有很高的选择性,除杂效果明显.分析和研究了这几种功能材料在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分别与Fe^(3+)、K^+和Na^+的交换行为.结果表明,在高浓度氯化锂溶液中这几种功能材料与杂质交换的动力学行为可近似用JMAK方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Mg2Si4O10F2 H2Mn8O16·1.4H2O li1.3Ti1.7Al0.3(PO4)3 liCL 水溶液 离子交换行为 氯化锂 杂质 功能材料 分离
下载PDF
橙红色荧光粉Ca_(10)Li(PO_4)_7∶Sm^(3+)的合成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滕晓云 白琼宇 +7 位作者 边亚燕 杨保柱 段平光 李婷 徐书超 王志军 李盼来 杨志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29-1533,共5页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Ca10Li(PO4)7∶x Sm3+橙红色荧光粉,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以404 nm近紫外光作为激发源时,Ca10Li(PO4)7∶x Sm3+表现为多峰特征,主峰位于569 nm、606 nm、651 nm和713 nm,分别对应Sm3+的4G5/2→6H5/2、4G5/2...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Ca10Li(PO4)7∶x Sm3+橙红色荧光粉,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以404 nm近紫外光作为激发源时,Ca10Li(PO4)7∶x Sm3+表现为多峰特征,主峰位于569 nm、606 nm、651 nm和713 nm,分别对应Sm3+的4G5/2→6H5/2、4G5/2→6H7/2、4G5/2→6H9/2和4G5/2→6H11/2跃迁发射,且606 nm发射峰最强,材料发射橙红光;监测606 nm发射峰,对应的激发光谱包含363 nm、376 nm、404 nm和478 nm多个激发峰;改变Sm3+的掺杂量,发现Ca10Li(PO4)7∶Sm3+的发射强度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x=0.05时发射强度最大,即存在浓度猝灭现象,造成浓度猝灭的机理为电多极相互作用,Ca10Li(PO4)7∶Sm3+的色坐标基本不变,位于橙红色区域。Ca10Li(PO4)7∶Sm3+具有较好的温度特性,激活能为0.188 e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 Ca10li(PO4)7∶Sm3+ 固相法 荧光粉
下载PDF
^(10)B(n,α)~7Li反应角分布和总截面测量
3
作者 唐国有 张松柏 +8 位作者 张国辉 陈金象 施兆民 袁竞 陈泽民 陈迎堂 Gledenov Yu M Sedysheva M Khuuknenkhuu G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04-808,共5页
用屏栅电离室测量了^(10)B(n,α)~7Li反应出射α粒子的角分布和总截面。实验结果表明:入射中子能量为4—6.5 MeV时,出射的α粒子角分布明显后倾,且后倾趋势随入射中子能量的增加而变大。
关键词 屏栅电离室 10B(n α)^7li反应 角分布 总截面
下载PDF
Ca_(10)Li(PO_4)_7∶Dy^(3+),Ce^(3+)材料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4
作者 杨志平 赵引红 +2 位作者 梁晓双 刘鹏飞 吕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79-1282,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10Li(PO4)7∶Dy3+发光材料,研究了Dy3+在Ca10Li(PO4)7基质中的发光特性。XRD测量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1 050℃时所制备的样品为纯相Ca10Li(PO4)7晶体。从激发谱可以看出样品主激发峰位于349 nm(6H15/2→6P7/2),363...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10Li(PO4)7∶Dy3+发光材料,研究了Dy3+在Ca10Li(PO4)7基质中的发光特性。XRD测量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1 050℃时所制备的样品为纯相Ca10Li(PO4)7晶体。从激发谱可以看出样品主激发峰位于349 nm(6H15/2→6P7/2),363 nm(6H15/2→6P5/2),385 nm(6H15/2→6M21/2),样品可被UVLED管芯有效激发。发射谱由位于481 nm(蓝)和572 nm(黄)的两个峰组成,对应的能级跃迁为4F9/2→6H15/2、6H13/2。研究了不同Dy3+掺杂浓度对发光强度的影响,当Dy3+的摩尔分数为10%时发光最强。掺入Ce3+作为敏化剂,Ce3+→Dy3+发生共振能量传递,当掺杂量为10%Dy3+、14%Ce3+时,样品发光最强,其强度为单掺10%Dy3+时的13.4倍,发光颜色由黄白变为蓝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10li(PO4)7∶Dy3+ Ce3+ 发光 浓度猝灭 能量传递
下载PDF
NiAl-28Cr-5.8Mo-0.2Hf合金在LiCl-10%Li_2O熔盐中的腐蚀行为
5
作者 孙岩 刘瑞岩 +2 位作者 郭建亭 祝美丽 张俊善 《腐蚀与防护》 CAS 2003年第9期378-383,共6页
利用浸没法腐蚀实验研究了NiAl 28Cr 5.8Mo 0.2Hf(原子分数,%)合金在750℃下,LiCl 10(质量分数,%)Li2O熔盐中的腐蚀行为。该合金是由NiAl(β)相、Cr(Mo)相和少量的Hf的固溶体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Cr(Mo)相的腐蚀优先于NiAl相的腐蚀,腐... 利用浸没法腐蚀实验研究了NiAl 28Cr 5.8Mo 0.2Hf(原子分数,%)合金在750℃下,LiCl 10(质量分数,%)Li2O熔盐中的腐蚀行为。该合金是由NiAl(β)相、Cr(Mo)相和少量的Hf的固溶体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Cr(Mo)相的腐蚀优先于NiAl相的腐蚀,腐蚀产物为LiCrO2、LiAlO2,反应所形成的腐蚀层是非保护性的,因此腐蚀动力学曲线呈直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AL合金 liCl-10%li2O 熔盐 腐蚀
下载PDF
富集^(10)B的Ce:Li_6Lu(^(10)BO_3)_3晶体生长及其闪烁性能
6
作者 刘玮 潘尚可 +3 位作者 李焕英 蒋勇 陈晓峰 任国浩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09-813,共5页
为了提高中子探测效率,以富集10B的H310BO3为原料,通过提拉法生长了富集10B的Ce:Li6Lu(10BO3)3晶体。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测试表明:其发光峰位于360~480 nm,属于Ce3+离子典型的5d-4f跃迁发光,其闪烁发光效率为BGO晶体的3.9倍。在350 nm紫... 为了提高中子探测效率,以富集10B的H310BO3为原料,通过提拉法生长了富集10B的Ce:Li6Lu(10BO3)3晶体。X射线激发发射光谱测试表明:其发光峰位于360~480 nm,属于Ce3+离子典型的5d-4f跃迁发光,其闪烁发光效率为BGO晶体的3.9倍。在350 nm紫外光和137Cs所发出的662 ke V的γ射线激发下测得的衰减时间分别为21.0 ns和31.7 ns,在137Cs辐射源激发下所测得的相对光输出是Cs I(Tl)晶体的20%,能量分辨率为9.7%。在慢化252Cf中子源激发下可以观测到明显的中子全能峰,其能量分辨率为33%。上述研究结果表明,Ce:Li6Lu(10BO3)3晶体具有较高的闪烁效率、快的衰减时间和良好的中子探测效率,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中子探测用闪烁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i6Lu(10BO3)3晶体 中子探测 提拉法 闪烁晶体
下载PDF
柯尼卡Li10A激光相机故障检修一例
7
作者 董福 赵明菡 李寒英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9-319,共1页
关键词 柯尼卡li10A激光相机 故障 检修 激光相机
下载PDF
Journal of Rare Earths List of Contents to Vol.10 (1992)
8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16-320,共5页
关键词 Wang Journal of Rare Earths list of Contents to Vol.10 li Chen Jun Ru Eu De DME 308
下载PDF
通腑理肺汤结肠透析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HMGB-1、IL-10水平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陈立 李兰 +3 位作者 韩悦 吕波 李慧侠 邹素昭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5期3485-3487,共3页
目的探讨通腑理肺汤结肠透析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高迁移率蛋白(HMGB-1)、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A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理肺汤结肠... 目的探讨通腑理肺汤结肠透析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高迁移率蛋白(HMGB-1)、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A、治疗组B、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A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理肺汤结肠透析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治疗组B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水结肠透析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水结肠透析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末、2周末留取肺泡灌洗液检测HMGB-1、IL-10水平。结果 HMGB-1水平:3组患者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末,治疗组A明显低于治疗组B及对照组;治疗后2周末,治疗组A、治疗组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A降低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3组患者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末、2周末3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治疗组A、治疗组B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A水平升高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理肺汤结肠透析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能显著降低患者HMGB-1水平,提高IL-10水平,调节患者促炎/抗炎因子的平衡,减轻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白细胞介素10 肺泡灌洗 高迁移率蛋白 通腑理肺汤 结肠透析
下载PDF
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及对肠黏膜IL-6、IL-10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冯春霞 张强 +2 位作者 陈晓蓉 穆桂萍 黄明河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11期1878-1880,共3页
目的观察理肠汤口服结合溃疡灵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的IL-6、IL-10的表达情况。方法将UC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理肠汤口服及溃疡灵灌肠;对照组给予虎地胶囊口服,... 目的观察理肠汤口服结合溃疡灵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的IL-6、IL-10的表达情况。方法将UC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理肠汤口服及溃疡灵灌肠;对照组给予虎地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2个月。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并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结肠黏膜组织中IL-6、IL-10在治疗前后的表达。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腹泻、脓血便、腹痛等主要临床症状(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降低IL-6的阳性表达率、提高IL-10的阳性表达量(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肠汤口服结合溃疡灵灌肠治疗UC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肠黏膜炎症,降低肠黏膜IL-6的表达、升高IL-10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治疗 理肠汤 溃疡灵 IL-6 IL-10
下载PDF
标准化流程的病残儿ICD-10疾病名称自动归类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君 李霞 +5 位作者 田爱平 张宏光 代巧云 彭左旗 王媛媛 马旭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3年第7期436-440,448,共6页
目的:引入国际通用的疾病分类编码ICD-10作为病残儿疾病分类标准,探索实现病残儿ICD-10疾病名称自动归类流程。方法:以"病残儿医学鉴定信息管理与决策分析系统"采集的四川省2004~2011年参加地市级医学鉴定的53632例病残儿对... 目的:引入国际通用的疾病分类编码ICD-10作为病残儿疾病分类标准,探索实现病残儿ICD-10疾病名称自动归类流程。方法:以"病残儿医学鉴定信息管理与决策分析系统"采集的四川省2004~2011年参加地市级医学鉴定的53632例病残儿对应的62225个疾病鉴定诊断为研究资料,通过构建ICD-10匹配编码库,将病残儿疾病编码匹配原则转化为具体规则,建立标准化的病残儿ICD-10疾病名称自动归类流程。结果:总结了病残儿鉴定诊断存在的书写和命名不规范问题,在已有的ICD和FAD编码库基础上,建立了可扩展的匹配编码库,经标准化的病残儿ICD-10疾病名称自动归类流程,病残儿疾病名称ICD-10总体匹配率达到96.58%。结论:借助标准化的病残儿ICD-10疾病名称自动归类流程,可节省病残儿疾病手工分类统计的工作量,实现疾病的智能化统计分析,为病残儿鉴定资料的合理利用及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D-10 病残儿 疾病分类统计 标准化流程 匹配编码库
下载PDF
脾虚大鼠脑内IL-10水平与基因表达变化及益气扶正中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钱会南 宫淑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6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研究脾虚模型脑内IL-10水平与基因表达变化及益气扶正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苦降泻下、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与原位杂交法观察下丘脑腹侧核、海马CA1区IL-10水平与IL-10NmRNA表达变化及四君子汤、... 目的:研究脾虚模型脑内IL-10水平与基因表达变化及益气扶正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苦降泻下、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法建立脾虚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与原位杂交法观察下丘脑腹侧核、海马CA1区IL-10水平与IL-10NmRNA表达变化及四君子汤、玉屏风散干预作用。结果:模型组IL-10水平与IL-10mRNA表达在下丘脑腹侧核、海马CA1区明显增加;治疗组上述脑区的IL-10水平与IL-10mRN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四君子汤、玉屏风散可通过调控IL-10水平及基因表达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大鼠 IL-10水平 基因表达 中药作用
下载PDF
强肌健力方对肺脾两虚型COPD大鼠TNF-α IL-10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伟 肖惠珍 +3 位作者 宫静 苗倩 刘建博 谢慧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91-1994,共4页
目的:探讨强肌健力方对肺脾两虚型COPD大鼠TNF-α、IL-10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强高组、强低组,每组各10只,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滴入脂多糖联合番泻叶灌胃泻下法"复制"肺脾两虚型"COPD动... 目的:探讨强肌健力方对肺脾两虚型COPD大鼠TNF-α、IL-10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强高组、强低组,每组各10只,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滴入脂多糖联合番泻叶灌胃泻下法"复制"肺脾两虚型"COPD动物模型,其中药物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强肌健力方高、低剂量治疗,造模60天。实验结束时,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血清TNF-α、IL-10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TNF-α含量明显升高、IL-10含量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强高组与强低组TNF-α含量均较模型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强高组IL-10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强低组IL-10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高剂量的强肌健力方可以显著降低TNF-α、升高IL-10含量,提示强肌健力方可纠正TH1/TH2细胞失衡,减轻COPD气道炎症,从而延缓或打断COPD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肌健力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脾两虚 实验研究 TNF-Α IL-10
下载PDF
支链12-冠-4衍生物的合成及对Li离子配合的研究
14
作者 陆建平 卢志勇 +3 位作者 唐琼 吕佳 耿国兴 唐艳葵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7-639,661,共4页
以羟甲基-12-冠-4和1,6-二溴己烷、1,10-二溴癸烷为原料,在KH催化下,分别合成一溴己氧基12-冠-4和一溴癸氧基12-冠-4;将一溴癸氧基12-冠-4与硫脲加到无水乙醇中,反应过夜合成至今还未见报道的巯基癸氧基12-冠-4,并对其进行表征确认。在... 以羟甲基-12-冠-4和1,6-二溴己烷、1,10-二溴癸烷为原料,在KH催化下,分别合成一溴己氧基12-冠-4和一溴癸氧基12-冠-4;将一溴癸氧基12-冠-4与硫脲加到无水乙醇中,反应过夜合成至今还未见报道的巯基癸氧基12-冠-4,并对其进行表征确认。在不同的pH条件下,分别比较了3种化合物对Li+和Na+的选择配合情况。结果表明,一溴己氧基12-冠-4和一溴癸氧基12-冠-4对Li的配合比都是1∶1,在氯仿中的萃取率不随冠醚环上支链的长短变化而变化,但随pH的增大而增大,达峰值97.69%后趋于稳定;巯基癸氧基12-冠-4由于巯基水解的效应对Li配合物的萃取能力稍差,且随pH的增大而减小,在75.76%后趋于稳定。同时它们对钠的萃取能力则较差。由此可见,12-冠-4对Li具有很好的选择配合能力,该研究为冠醚更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癸氧基12-冠-4 一溴己氧基12-冠-4 一溴癸氧基12-冠-4 li+ Na+
下载PDF
Deterministic Parsing Model of the Compound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 (<i>CBE</i>) Factor for Intracellular <sup>10</sup>Boron Distribution in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被引量:2
15
作者 Shintaro Ishiyama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4年第14期1388-1398,共11页
Purpose: In defining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the 10B(n, α)7Li neutron capture reaction, we have previously developed a deterministic parsing model to determine the Compound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 (CBE) factor in ... Purpose: In defining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the 10B(n, α)7Li neutron capture reaction, we have previously developed a deterministic parsing model to determine the Compound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 (CBE) factor in Borono-Phenyl-Alanine (BPA)-mediated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BNCT). In present paper,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CBE factor is directly and unambiguously derivable by the new formula for any case of intracellular 10Boron (10B) distribution, which is founded on this model for tissues and tumor.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CBE factor, we derive the following new calculation formula founded on the deterministic parsing model with three constants, CBE0, F, n and the eigen value Nth/Nmax. where, Nth and Nmax are the threshold value of boron concentration of N and saturation boron density in tissues and tumor.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se constants and the eigen values, iterative calculation technique was employed for the CEB factor and Nmax data set previously report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From the iterative calculation results, it is clear that the calculated CBE factor values obtained are almost identical to the original CBE factors and there is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original CBE factors and Nth/Nmax, when CBE0, F and n are given as 0.5, 8 and 3, respectively. These constants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tracellular10B distrib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COMPOUND Biological Effectiveness Borono-Phenyl-Alanine Tumor 10B(n α)7li
下载PDF
Alcohol,inflammation,and gut-liver-brain interactions in tissue damage and disease development 被引量:28
16
作者 H Joe Wang Samir Zakhari M Katherine Ju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304-1313,共10页
Chronic inflammation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alcoholrelated medical conditions. The key inducer of such inflammation, and also the best understood, is gut microflora-derived lipopolysaccharide (LPS). Alcohol can sign... Chronic inflammation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alcoholrelated medical conditions. The key inducer of such inflammation, and also the best understood, is gut microflora-derived lipopolysaccharide (LPS). Alcohol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translocation of LPS from the gut. In healthy individuals, the adverse effects of LPS are kept in check by the actions and interactions of multiple organs. The liver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detoxifying LPS and producing a balanced cytokine milieu.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ontributes to anti-inflammatory regulation through neuroimmunoendocrine actions. Chronic alcohol use impairs not only gut and liver functions, but also multi-organ interactions, leading to persistent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ultimately, to organ damage. The study of these interactions may provide potential new targets fo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nic alcohol use Chronic inflammation li- popolysaccharides Pro-inflammatory 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Kupffer cells MONOCYTES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INTERLEUKIN-10 NEUROENDOCRINE Hypothalamo-pituitary-adrenal axis GLUCOCORTICOID
下载PD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housanli (LI 10) 被引量:1
17
作者 衣华强 崔学军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2009年第5期308-309,共2页
Acupoint Shousanli (LI 10) is also called Shangsanli, Guixie, locates at the radial aspect of the back of the forearm, 2 cun below Quchi (LI 11), on the line joining Yangxi (LI 5) and Quchi (LI 11). Shousanli ... Acupoint Shousanli (LI 10) is also called Shangsanli, Guixie, locates at the radial aspect of the back of the forearm, 2 cun below Quchi (LI 11), on the line joining Yangxi (LI 5) and Quchi (LI 11). Shousanli (LI 10) was firstly recorded in Zhen Jiu Jia Yi Jing (A-B Can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t is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 and especially acts to dredge meridians and collaterals, promote qi circulation to relieve pain. Now,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Shousanli (LI 10)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ints shousanli li 10 PRURITUS Stiff Neck Neck Pain Low Back Pain Sprains and Strains Medical Records
原文传递
Li10GeP2S12固态电解质电极界面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桐 杨梓 +2 位作者 李红亮 庄全超 崔艳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5-532,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固态电解质Li10GeP2S12,其室温离子电导率为2.02×10-3 S/cm,并组装了LiNbO3@LiNi1/3Co1/3Mn1/3O2/Li10GeP2S12/Li全固态电池.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全固态电池首次放电容量121.2 mAh/g,库伦效率40周后稳定在99.8...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固态电解质Li10GeP2S12,其室温离子电导率为2.02×10-3 S/cm,并组装了LiNbO3@LiNi1/3Co1/3Mn1/3O2/Li10GeP2S12/Li全固态电池.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全固态电池首次放电容量121.2 mAh/g,库伦效率40周后稳定在99.8%左右,循环100周后容量保持率达93.7%.电化学阻抗谱的测试结果表明,其典型的阻抗谱图由高频区半圆(HFS)、中频区半圆(MFS)和低频区斜线(LFL)组成,其中,HFS归属于电解质阻抗(Rel//Qel),MFS归属于电荷传递过程(Rct//Qdl),LFL归属于锂离子的固态扩散过程.通过选取适当的等效电路,对实验所得的电化学阻抗谱数据进行拟合,并分析了Rel和Rct随电极电位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电池 li10GeP2S12 电化学阻抗谱 电荷传递电阻
原文传递
针刺手三里穴力敏点配合主动运动治疗急性机械性颈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秦庆广 宋聚才 +3 位作者 杜欢欢 徐弘洲 陈磊 李义凯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里穴力敏点配合主动运动与常规针刺手三里配合主动运动治疗急性机械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接受针刺治疗的急性机械性颈痛患者64例,分为针刺常规手三里组(对照组)21例与针刺手三里穴力...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里穴力敏点配合主动运动与常规针刺手三里配合主动运动治疗急性机械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19年12月接受针刺治疗的急性机械性颈痛患者64例,分为针刺常规手三里组(对照组)21例与针刺手三里穴力敏点组(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接受针刺的同时都配合患者颈部主动运动。观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接受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的评定。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治疗后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组低于观察组(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NDI评分明显增高(均P<0.05),治疗组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手三里穴力敏点和常规手三里穴配合患者颈部主动活动,能够改善急性机械性颈痛患者的颈部疼痛和颈椎功能,针刺选取手三里穴力敏点效能提高针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机械性颈痛 针刺 手三里 力敏点 镇痛
下载PDF
气体放电中子的诊断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大伦 陈素和 +5 位作者 励义俊 刘荣 王玫 傅依备 张信威 张武寿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6-80,共5页
用气体放电方法研究常温核聚变现象,测到了强度为1×104n/s的中子,中子的产生稳定可控,重复性100%。使用BF3中子探测器、6Li热释光中子探测器、NE-213有机液体闪烁中子谱仪和n-γ分辨技术对气体放电中... 用气体放电方法研究常温核聚变现象,测到了强度为1×104n/s的中子,中子的产生稳定可控,重复性100%。使用BF3中子探测器、6Li热释光中子探测器、NE-213有机液体闪烁中子谱仪和n-γ分辨技术对气体放电中子进行了诊断测量,证实了气体放电中子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 气体放电 核聚变 诊断测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