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rew-1与CD147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其联合检测对早期宫颈癌复发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孙晓彤 杨毓琴 +3 位作者 李妘 王梅 曲波 任睿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Shrew-1和CD147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联合检测对早期宫颈癌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存档的石蜡包埋宫颈癌术后标本95例(全部为鳞癌)。宫颈癌组织标本为初治时的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所... 目的探讨Shrew-1和CD147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联合检测对早期宫颈癌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存档的石蜡包埋宫颈癌术后标本95例(全部为鳞癌)。宫颈癌组织标本为初治时的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所有入组宫颈癌患者随访时间均多于5年。对照组为15例正常宫颈上皮。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Shrew-1与CD147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宫颈鳞癌表达Shrew-1,正常宫颈上皮组织无该蛋白的阳性表达。鳞癌复发组Shrew-1的表达阳性率(85.7%)显著高于非复发组(20.0%)(P<0.01)。Shrew-1的阳性率在病理分级G3组患者中显著高于G1组(χ2=5.569,P=0.018),且在深肌层浸润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Shrew-1阳性率也显著高于浅肌层浸润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χ2=4.702,P=0.034;χ2=16.792,P=0.000)。Shrew-1、CD147联合检测对宫颈癌复发的阳性预测值为65.6%,阴性预测值为77.8%,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81.7%。结论宫颈鳞癌表达Shrew-1,其表达阳性率与肿瘤转移因素有关,CD147与Shrew-1联合检测有利于发现早期癌的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ew-1 CD147 宫颈癌
原文传递
真菌性角膜炎角膜组织NOD1、NF-κBp65表达的变化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
2
作者 李妍 李丽红 +2 位作者 戴敏 闵婕 胡竹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角膜组织NOD1、NF-κBp65的表达变化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方法取清洁级树鼩25只分成3组,实验组10只,空白对照组10只,正常对照组5只,均取右眼为实验眼。将茄病镰刀菌接种到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培养,收集真菌孢...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角膜组织NOD1、NF-κBp65的表达变化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方法取清洁级树鼩25只分成3组,实验组10只,空白对照组10只,正常对照组5只,均取右眼为实验眼。将茄病镰刀菌接种到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培养,收集真菌孢子混悬液。实验组用胰岛素针头(29G)在实验眼角膜上皮细胞层做“#”形划痕,结膜囊滴真菌孢子混悬液5μL;空白对照组实验眼结膜囊滴生理盐水5μL,其余步骤同实验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蛋白阳性表达情况。结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角膜组织中NOD1及NF-κBp65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对照组角膜组织中NOD1及NF-κBp65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胞浆均未见NOD1蛋白表达,实验组NOD1蛋白表达于角膜上皮细胞胞浆,表达强度与时间呈正相关;正常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角膜基质层及角膜内皮细胞层均未见NF-κBp65蛋白表达,实验组NF-κBp65蛋白表达于角膜基质层的中性粒细胞及角膜内皮细胞,表达强度与时间呈正相关。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角膜各层组织结构正常,未见炎症细胞浸润;实验组造模后第1天,角膜水肿,上皮细胞层缺失,基质层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造模后第3天,角膜高度水肿,组织形态消失,炎症细胞浸润数量明显多于第1天,同样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论NOD1与NF-κBp65在树鼩镰刀菌性角膜炎角膜组织表达升高,NOD1/NF-κB信号通路在真菌性角膜炎促炎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真菌性角膜炎 促炎反应 NOD1 NF-ΚBP65
下载PDF
NPC1L1在树鼩AS造模中小肠和肝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丽玲 吴晓云 +2 位作者 张林强 李匀海 梁斌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树鼩AS模型中NPC1L1(Niemann-Pick C1-Like1)基因在小肠和肝中mRNA的表达差异.即树鼩脂质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树鼩不同膳食组间小肠、肝组织中的NPC1L1 mRNA表达差异.结果高脂饲料组树... 目的探讨建立树鼩AS模型中NPC1L1(Niemann-Pick C1-Like1)基因在小肠和肝中mRNA的表达差异.即树鼩脂质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树鼩不同膳食组间小肠、肝组织中的NPC1L1 mRNA表达差异.结果高脂饲料组树鼩肠组织中基因NPC1L1 mRNA的表达(3910±262)μmol/L,与正常饲料组比较(P<0.0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饲料组.结论树鼩消化道组织NPC1L1表达增加与脂肪代谢小肠组织中NPC1L1的高表达有关,NPC1L1可能参与了血脂紊乱的病理生理过程,NPC1L1与促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emann-PickC1-Like1 树鼩 动脉粥样硬化 RT-PCR[D2]
下载PDF
树鼩细胞周期蛋白T1 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敏 张驰宇 贲昆龙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5-210,共6页
树细胞不能感染HIV 1,但支持HIV 1进入靶细胞后的转录 ,可能是因为树细胞周期蛋白T1(tsCycT1)能结合HIV 1的Tat蛋白。通过设计引物 ,用RT PCR技术 ,获得全长为 2 175bptsCycT1基因的cD NA。其核苷酸序列与人的CycT1(hCycT1)基因的c... 树细胞不能感染HIV 1,但支持HIV 1进入靶细胞后的转录 ,可能是因为树细胞周期蛋白T1(tsCycT1)能结合HIV 1的Tat蛋白。通过设计引物 ,用RT PCR技术 ,获得全长为 2 175bptsCycT1基因的cD NA。其核苷酸序列与人的CycT1(hCycT1)基因的cDNA有 92 6 %的相似性 ;由此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有94 1%相似性。其中 ,hCycT1和tsCycT1氨基端的 1~ 2 72个氨基酸的相似性高达 98 8% ,氨基酸第 2 6 1位点为半胱氨酸。这些结果提示 ,tsCycT1会和HIV 1的Tat结合 ,形成高亲和的、锌依赖的复合物 ,支持HIV 1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细胞周期蛋白T1 CDNA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实验性1型糖尿病树鼩肌组织对GLUT4、PI3K和UCP3的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蒙碧辉 刘红 +2 位作者 梁莹 李卫东 莫肖敏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1型糖尿病树骨骼肌组织对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调节亚基p85α(PI3K-p85α)和解偶联蛋白3(UCP3)表达的变化。方法:将26只树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糖尿病诱导组(以链脲佐菌素诱导)18只。实验... 目的:探讨实验性1型糖尿病树骨骼肌组织对葡萄糖转运体4(GLUT4)、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调节亚基p85α(PI3K-p85α)和解偶联蛋白3(UCP3)表达的变化。方法:将26只树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糖尿病诱导组(以链脲佐菌素诱导)18只。实验历时6周。微量血糖仪检测静脉空腹血糖(FBG),血糖≥11.1mmol/L定为糖尿病成模。实验结束时取右侧股二头肌标本,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肌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肌组织中GLUT4、p85α和UCP3的表达。结果:1糖尿病组肌纤维普遍萎缩,肌纤维横截面积仅为正常对照的65.7%。超微病变主要表现为灶性肌丝溶解和肌质膜大范围锯齿状突起,部分线粒体嵴断裂、基质溶解或空泡形成。肌组织中的微血管内皮增厚、管腔狭窄、变形;2糖尿病组肌组织对p85α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而GLUT4和UCP3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树骨骼肌组织对GLUT4和UCP3的表达明显受损。代谢紊乱和糖尿病肌病可能是引起糖尿病树骨骼肌表达GLUT4和UCP3下调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树鼩 P13K GLUT4 UCP3
下载PDF
树鼩消化道胰高血糖素样肽-1阳性细胞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丽雄 王俊斌 +2 位作者 刘汝文 吕龙宝 陈丽玲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观察树鼩胃肠道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EG细胞)分布情况与大鼠消化道的差异,以期为树鼩模型的进一步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树鼩消化道(口腔、咽除外)GLP-1的细胞阳性含量。结果EG细胞分布于树鼩... 目的观察树鼩胃肠道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EG细胞)分布情况与大鼠消化道的差异,以期为树鼩模型的进一步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树鼩消化道(口腔、咽除外)GLP-1的细胞阳性含量。结果EG细胞分布于树鼩十二指肠、回肠、结肠、空场中的腺上皮细胞间,阳性物质分布于细胞质。树鼩胃、直肠未见EG细胞分布。回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EG细胞阳性,消化道中只有回肠、结肠分布GLP-1阳性较多,树鼩与大鼠相比较消化道中GLP-1差异显著(P<0.01)。结论树鼩胃肠道内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空肠都有胰高血糖素阳性细胞。大鼠只在回肠、结肠有阳性细胞。据GLP-1的作用机理和树鼩消化道GLP-1的分布,树鼩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AS模型不易制作可能与GLP-1的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1 消化道 树鼩 模型
下载PDF
1型糖尿病树鼩骨骼肌病变及其发病机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蒙碧辉 刘红 +2 位作者 梁莹 黄松 冼苏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树鼩骨骼肌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正常对照组(A组,n=8);STZ糖尿病成模组9只(B组),糖尿病未成模组5只(C组)。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股二头肌形态学变化,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肌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分子Bcl2、Fas、FasL...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树鼩骨骼肌病变的发病机制。方法正常对照组(A组,n=8);STZ糖尿病成模组9只(B组),糖尿病未成模组5只(C组)。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股二头肌形态学变化,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肌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分子Bcl2、Fas、FasL、caspase1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B组肌纤维普遍萎缩,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小于A组(2.49±0.47μm2vs3.79±0.40μm2,P<0.05)电镜下B组肌组织呈灶性肌丝溶解,肌质膜呈锯齿状突起,部分线粒体嵴断裂、基质溶解或空泡化。肌膜下线粒体密集成群、排列紊乱和形态异常。肌细胞核异染色质增多并呈块状边集。肌组织微血管内皮伸出许多伪足,内皮增厚、管腔狭窄。微血管基底膜无明显增厚。B组肌组织对Bcl2、Fas/FasL和caspase3均呈阳性表达,A组和C组仅对FasL呈弱阳性表达。结论骨骼肌纤维普遍性萎缩、灶性肌丝溶解、肌质膜异常突起和线粒体损伤是T1DM树鼩骨骼肌病变的主要特征,骨骼肌组织中细胞凋亡通路激活可能是糖尿病肌病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树鼩骨骼肌病变 发病机制 管腔狭窄 细胞凋亡 线粒体损伤
下载PDF
在HBV和(或)AFB_1诱发树鼩肝癌过程中肝组织ras癌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8
作者 班克臣 苏建家 +6 位作者 杨春 黄国华 覃柳亮 李瑗 罗小玲 段小娴 严瑞琪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999年第1期4-7,共4页
为了解在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树肝癌过程中P21在肝组织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人HBV+AFB1双因素组(A组)、单因素HBV组(B组)、单因素AFB1组(C组)、及对... 为了解在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树肝癌过程中P21在肝组织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人HBV+AFB1双因素组(A组)、单因素HBV组(B组)、单因素AFB1组(C组)、及对照组(D组)实验第44周、105周、119周动物肝活检组织P2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至119周,累计肝组织P21阳性动物百分率分别为353、53、133、0。表明人HBV与AFB1可协同促进树肝组织P2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QU 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 黄曲霉毒素B1
下载PDF
树鼩BACE1全长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分子特征分析
9
作者 苗雨润 李明学 +7 位作者 李娜 王文广 匡德宣 仝品芬 孙晓梅 罕园园 陆彩霞 代解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0,共10页
目的获取树鼩β-淀粉样前体蛋白切割酶BACE1(beta-site APP cleaving enzyme-1)的全长编码序列并进行分子特征分析,为开展AD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树鼩大脑及其他脏器组织总RNA,通过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目的获取树鼩β-淀粉样前体蛋白切割酶BACE1(beta-site APP cleaving enzyme-1)的全长编码序列并进行分子特征分析,为开展AD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树鼩大脑及其他脏器组织总RNA,通过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实验得到的序列与中间序列进行拼接得到树鼩BACE 1全长编码序列,使用DNAMAN、MEGA 10.0.5、PyMOL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和分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树鼩BACE 1除在脑组织表达外,在外周组织也有表达。树鼩BACE 1核酸序列和蛋白质分子整体结构与人类高度相似,树鼩与人类的BACE1蛋白在膜内结构区均存在一个高度保守的DXXLL的ACDL分选内吞基序,两者具有相同的胞外域、跨膜域及胞内域,但树鼩BACE1蛋白质相比人少一个潜在的乙酰基化位点,并且在折叠结构上存在差异。结论本研究获得树鼩BACE 1基因完整编码序列,其蛋白基本结构与人的基本相似,提示树鼩可能是作为研究AD病理改变或药物研究潜在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β-淀粉样前体蛋白切割酶 分子克隆 结构预测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乙肝病毒和黄曲霉毒素B_1诱发树鼠句肝癌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瑗 苏建家 +7 位作者 覃柳亮 杨春 班克臣 罗丹 黄国华 欧超 严瑞琪 王辉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 :对人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 (或 )黄曲霉毒素B1(AFB1)引起的树鼠句肝脏病变进行动态比较观察。方法 :成年树鼠句按不同处理分为A(HBV +AFB1)、B(HBV)、C(AFB1)、D(空白对照 ) 4组。全部动物定期肝活检 ,并于 16 0周结束实验时处死... 目的 :对人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 (或 )黄曲霉毒素B1(AFB1)引起的树鼠句肝脏病变进行动态比较观察。方法 :成年树鼠句按不同处理分为A(HBV +AFB1)、B(HBV)、C(AFB1)、D(空白对照 ) 4组。全部动物定期肝活检 ,并于 16 0周结束实验时处死所有存活者。各次活检及尸检肝组织均作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 ,部分同时作HBsAg及HBxAg免疫组织化学、HBV DNA原位杂交 ,以及PAS、网状纤维染色等检查。结果 :肝组织的炎症及肝细胞增生性改变以A组最明显 ,B组病变发生虽早但发展较慢 ,C组病变发生较迟 ,但发展较快。肝细胞癌 (HCC)仅见于A、C组 ,其发生率及平均发生时间在A、C组分别为 6 7% (14/2 1)和 30 % (3/ 10 ) ,以及 12 0周和 15 3周 (P <0 0 1)。B组虽无HCC发生但可见较大增生或结节形成。D组无明显增生灶或结节。HBV感染标志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在A、B组大多数动物的肝组织中检出 ,其阳性检出率波动于 5 0 %~ 90 %。结论 :树鼠句模型适用于对人类肝炎、肝癌等病变的研究。HBV和AFB1具有协同致肝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黄曲霉毒素B1 树QU 病理学 HBV
下载PDF
HBV和AFB_1引起树鼩肝癌形成过程中IGF-Ⅱ蛋白表达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瑗 苏建家 +5 位作者 严瑞琪 覃柳亮 杨春 班克臣 段小娴 黄国华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 :观察不同病因如黄曲霉毒素 B1 ( AFB1 )和 (或 )人乙型肝炎病毒 ( HBV )诱发树肝细胞癌 ( HCC)形成过程中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GF- )的动态变化。方法 :成年树按不同处理分为 A ( HBV+AFB1 )、 B ( HBV)、 C( AFB1 )、D ... 目的 :观察不同病因如黄曲霉毒素 B1 ( AFB1 )和 (或 )人乙型肝炎病毒 ( HBV )诱发树肝细胞癌 ( HCC)形成过程中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GF- )的动态变化。方法 :成年树按不同处理分为 A ( HBV+AFB1 )、 B ( HBV)、 C( AFB1 )、D (空白对照 ) 4组。各组动物定期肝活检 ;存活动物于实验 160周时处死。各次活检以及处死的动物肝组织均用免疫组化 S- P法进行 IGF- 蛋白表达的检测 ,并辅以常规病理组织学及 HBs Ag等 HBV感染标志的检查。结果 :HCC的发生仅见于 A、 C组 ,分别为 66.7% ( 14 / 2 1)和 3 0 .0 % ( 3 / 10 ) ,该两组的 IGF- 阳性率曲线亦高于其余两组 ,其中 C组的曲线虽曾在实验中期高于 A组 ,但不稳定 ;A组则于实验期间一直较稳定地保持在较高水平。B组仅有大增生结节但无 HCC发生 ,该组的 IGF- 阳性表达率曲线在 3个实验组中最低 ,仅高于空白对照 D组。结论 :IGF- 在 HCC的形成过程中呈较稳定、高水平的表达 ,但这种现象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Ⅱ 肝细胞癌 树QU 乙型肝炎病毒 AFB1
下载PDF
树鼩PD-1基因的分离、鉴定及表达分析(英文)
12
作者 张旭东 邵晓丽 +2 位作者 张远旭 张华堂 何有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14-721,共8页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1)是一种抑制性的受体,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大量研究证明PD-1能被诱导而在活化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T细胞和单核细胞上表达,从而在慢性感染的病因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树鼩(Tupaiabelangeri)做为...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1)是一种抑制性的受体,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成员.大量研究证明PD-1能被诱导而在活化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T细胞和单核细胞上表达,从而在慢性感染的病因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树鼩(Tupaiabelangeri)做为一个理想的模型可被应用于许多人类感染性疾病如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了充分利用树鼩对于感染性疾病的宿主免疫应答模型,我们分离出树鼩PD-1基因.利用迅速扩增cDNA末端PCR(RACE-PCR)技术,从树鼩脾组织中克隆了PD-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显示树鼩PD-1 cDNA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由242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蛋白,并且和人类、灵长类和啮齿类中的同源基因有高度相似性.组织分布分析表明在所检测的几种组织中PD-1基因只在脾中表达.此外,淋巴细胞刺激实验显示,利用PMA和ionomycin刺激新鲜分离的树鼩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能够诱导PD-1 mRNA水平上的表达.我们的结果为将来进一步探讨树鼩的免疫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PD-1 迅速扩增cDNA末端PCR 表达 外周血单核细胞
下载PDF
树鼩经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及联合硫酸乙酰肝素佐剂免疫后的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东宝 胡云章 +3 位作者 胡凝珠 罕园园 匡德宣 李彦涵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1)、乙型肝炎疫苗(Hbv)以及HepA-1、Hbv分别与佐剂硫酸乙酰肝素(HS)联合对树鼩进行免疫后树鼩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按照疫苗种类、佐剂以及免疫途径将树鼩随机分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末次免... 目的探讨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1)、乙型肝炎疫苗(Hbv)以及HepA-1、Hbv分别与佐剂硫酸乙酰肝素(HS)联合对树鼩进行免疫后树鼩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按照疫苗种类、佐剂以及免疫途径将树鼩随机分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于末次免疫后的4周、8周、12周、16周和20周尾静脉采血,用ELISA法检测树鼩血清中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除空白对照组外,实验组均在末次免疫的第四周检测到抗甲型肝炎病毒(HAV)及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抗体,抗体水平随着免疫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并于12周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同时,联合HS佐剂组的体液免疫效果均优于单纯疫苗免疫组。并且不同抗原以及联合佐剂采用不同的免疫途径免疫树鼩其免疫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对树鼩进行疫苗免疫原性和增强免疫效果检测,证实以树鼩作为动物模型进行疫苗评价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1) 乙型肝炎疫苗(Hbv) 硫酸乙酰肝素(HS) 体液免疫
下载PDF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疾病模型行为学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志成 宋庆凯 +6 位作者 黎晓慧 李娜 黄鑫 袁圆 王璇 李明学 代解杰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建立树鼩急性帕金森疾病(PD)模型,对Catwalk、FPA检测系统作为评价PD行为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14只成年、健康的普通级滇缅树鼩,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和对照组(n=4),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药物腹腔注射建立急... 目的建立树鼩急性帕金森疾病(PD)模型,对Catwalk、FPA检测系统作为评价PD行为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选取14只成年、健康的普通级滇缅树鼩,随机分为模型组(n=10)和对照组(n=4),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药物腹腔注射建立急性PD模型,对照组注射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结果成功建立树鼩急性PD模型。建模1d后,与对照组树鼩相比,模型组树鼩空间利用指数下降、低运动性出现次数(BLM)指数显著升高(P均<0.001),表明模型组空间利用能力受损、活动度下降;模型组右前爪(RF)、左前爪(LF)最大接触面积减少,RF、LF和右后爪(RH)爪印最大接触面积平均压力,以及RF、RH、LF爪印平均压力及四肢平均力量均下降(P均<0.05),反映了树副肌肉僵硬度升高,可以作为PD步态分析的定量指标;0~15 Hz(TI1)震颤显著增强(P<0.01),能较好模拟PD患者静止性震颤的临床表现。结论MPTP致树鼩急性PD模型能较好模拟PD早期的临床表现。Catwalk、FDA检测系统可提供系统、客观、可靠的PD行为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疾病 树鼩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MPTP) 动物模型 行为学 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 FPA分析系统
下载PDF
树鼩免疫细胞体外感染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立 贲昆龙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3-40,共8页
至今可以感染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1)的动物只有黑猩猩和长臂猿 ,这严重阻碍了HIV 1的疫苗研究和治疗研究。因此 ,寻找新的可以感染HIV 1的动物模型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已知树对许多重要的医学病毒易感 ,为了探讨树是否可以感... 至今可以感染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1)的动物只有黑猩猩和长臂猿 ,这严重阻碍了HIV 1的疫苗研究和治疗研究。因此 ,寻找新的可以感染HIV 1的动物模型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已知树对许多重要的医学病毒易感 ,为了探讨树是否可以感染HIV 1,利用不同辅助受体的 5种HIV 1病毒株 ,体外感染云南野生成年树的淋巴细胞和单核 /巨噬细胞 ;同时还用这些病毒感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然后用RT PCR、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检测。用RT PCR方法未检测到感染上清中有病毒粒子的存在 ,用PCR法未能发现树的这些免疫细胞中有前病毒DNA ,用流式细胞术也未能在这些感染HIV 1的树细胞的表面检测到特异抗原 ;而感染HIV 1的人免疫细胞均为阳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树的这些免疫细胞在体外未能感染上HIV 1,可能的原因是树的这些免疫细胞的HIV 1受体 (CD4)和辅助受体 (CCR5或CXCR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动物模型 树Ju PCR 流式细胞术 Ⅰ型人免
下载PDF
应用树鼩对硫酸乙酰肝素佐剂的安全性初步评价
16
作者 李彦涵 李建芳 +3 位作者 孙静 乌美妮 王海璇 胡云章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佐剂硫酸乙酰肝素(HS)对树鼩皮肤的刺激性反应以及佐剂与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 A-1)联合免疫树鼩后主要组织器官的病理分析,探讨以树鼩作为动物模型进行安全性评价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给药次数和皮肤是否完整将树鼩随机分... 目的通过检测佐剂硫酸乙酰肝素(HS)对树鼩皮肤的刺激性反应以及佐剂与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 A-1)联合免疫树鼩后主要组织器官的病理分析,探讨以树鼩作为动物模型进行安全性评价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给药次数和皮肤是否完整将树鼩随机分组,采用树鼩同体自身左右对比的方法进行皮肤刺激性实验。根据疫苗及佐剂种类将树鼩随机分组,采用皮下免疫方式,免疫后20周取主要组织器官制备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主要组织器官病理学特征。结果佐剂HS单次及多次给药对树鼩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的受试部位均不产生红斑、水肿等刺激性变化。与对照组相比,HepA-1免疫组以及HepA-1联合HS免疫组的心、肝、脾、肺、肾及大脑组织病理观察,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证实了以树鼩作为动物模型进行疫苗安全性评价的可行性,为以后疫苗及药物评估平台建设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硫酸乙酰肝素(Hs)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1) 皮肤刺激性实验 病理分析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细胞凋亡通路激活对实验性1型糖尿病树胰岛β细胞死亡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蒙碧辉 刘红 +3 位作者 黄松 梁杏欢 冼苏 梁莹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2-473,共2页
树 2 6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 1型糖尿病组。小量、多次链脲佐菌素注射可诱导树产生 1型糖尿病 ,其 β细胞损伤与胰岛中细胞凋亡通路激活有关。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树鼩 细胞凋亡 胰岛Β细胞 激活 实验性 死亡 通路 链脲佐菌素
原文传递
皮下和肌内注射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比较研究
18
作者 李波 角建林 +2 位作者 罗婷 冯所芹 孙怀昌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5-53,共9页
【目的】通过运动症状表现和脑组织病理变化指标评价皮下和肌内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构建的树鼩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为PD研究提供理想的树鼩模... 【目的】通过运动症状表现和脑组织病理变化指标评价皮下和肌内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构建的树鼩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为PD研究提供理想的树鼩模型。【方法】通过皮下和肌内注射MPTP药液2 mg/kg诱导树鼩PD模型,参考非人灵长类和PD患者运动症状量化评估标准,从震颤、姿势、运动、步态及平衡5个方面建立树鼩PD模型行为评分表,观察树鼩PD运动症状;通过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树鼩中脑形态学的变化;通过qPCR检测分析树鼩PD模型脑组织中TH和α-syn的mRNA表达。【结果】2种注射方法均在第3次注射后出现典型的PD运动症状,第4次注射后PD运动症状最明显,第7次注射后PD运动症状明显减弱,第15次注射时基本消失;TH和α-sy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发现:皮下和肌内注射模型组黑质均有TH阳性神经纤维数量减少、α-syn异常增加的现象,均能模拟典型的PD病理学表现。皮下和肌内注射模型组脑组织TH 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α-syn m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结论】重复皮下和肌内注射2 mg/kg MPTP药液均能诱导树鼩产生较一致的PD典型运动症状和病理变化,均是较好的树鼩PD模型造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MPTP) 帕金森模型 树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