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suburban leis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Wangcong Shrine in Chengdu 被引量:1
1
作者 HU Yang 《Ecological Economy》 2010年第3期247-253,共7页
Suburban leisure and tourism are important supplements to the sub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 tourism and of great signific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ourism development of Wangcong ... Suburban leisure and tourism are important supplements to the sub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 tourism and of great significa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ourism development of Wangcong Shrine in Chengdu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Regard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Wangcong Shrine owns the advantage of environment, transportation, economy and history, but the disadvanta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ntent, identity, and publicity as well. Development of suburban leisure travel is one direc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f Wangcong Shrine. The people of Chengdu are main target tourists of a one-day trip. And various parks, Farmer's House Tour, leisure villa and other suburban attractions are its competitors. To developing Wangcong Shrine tourism, increase of historical contents is its focus. The positioning of the civilization of ancient Shu should be shifted to Shu civilization; and renewal of the Huangcheng (Imperial City) is necessary to attract more Chengdu people for short tour and lei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旅游 成都 城市郊区 经济发展 CAPE 竞争对手 旅游业 城郊
下载PDF
明代江西宗族祠祭祖先的扩展
2
作者 常建华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明代宗族祠祭祖先盛于江西,且有一个扩展过程。明前期祠祭祖先的事例集中于吉安府,家祠、宗祠均有。家祠也见于南昌府丰城县、饶州府浮梁县,宗祠则有抚州府的事例。明中期吉安府士大夫热衷于讨论祠祭祖先的制度、古礼与现实,南昌府、抚... 明代宗族祠祭祖先盛于江西,且有一个扩展过程。明前期祠祭祖先的事例集中于吉安府,家祠、宗祠均有。家祠也见于南昌府丰城县、饶州府浮梁县,宗祠则有抚州府的事例。明中期吉安府士大夫热衷于讨论祠祭祖先的制度、古礼与现实,南昌府、抚州府也有祠祭祖先的事例。明后期士大夫有关始祖、龛位的讨论在加强,一般认同于程颐祭祀始祖的主张,民间将祠祭祖先理解为士庶通行之制,宗祠在民间普及迅速。吉安府祠祭祖先事例丰富,此外还有广昌府的著名个案以及南安府、饶州府、抚州府、南昌府的事例。明代江西著名士大夫杨士奇、王直、罗伦、罗钦顺、罗洪先等人,对祠祭祖先问题均提出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礼》 祠堂 宗祠 吉安 程颐
下载PDF
汉代沂南北寨畏兽图视觉重构与谱系命名——通过一个视觉史案例回应有关《武梁祠》的讨论
3
作者 张强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55-92,114,共39页
在当下中国古代造像研究中,有一种基本的研究方式,即看图辨义,或看图识物。它带来了两个陷阱:其一是文献替代图像的阐述,成为一种故事媒介,或者说文献插图;其二是图像类型的共性特征归纳,混淆了同类图像,无视个体存在的差异。将图像还... 在当下中国古代造像研究中,有一种基本的研究方式,即看图辨义,或看图识物。它带来了两个陷阱:其一是文献替代图像的阐述,成为一种故事媒介,或者说文献插图;其二是图像类型的共性特征归纳,混淆了同类图像,无视个体存在的差异。将图像还给图像,是以视觉史的研究方法去进入,重走图像的生成路径,重塑其图像结构,重整其逻辑线路,以此寻找到其象征、隐喻、表述的意义之所在。本文以“墓室畏兽图像”为案例,进行视觉重构与谱系命名,实践视觉史方法论中对于图像的个体存在与定向叙述,以图像分析替代制作者制作的过程。同时,试图以此案例与巫鸿先生的《武梁祠》方法论展开进一步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史 沂南 畏兽 巫鸿 武梁祠 图像
下载PDF
激活历史密码 再现古都史脉--安徽凤阳“明中都”新传统建筑设计记思
4
作者 郭华瑜 胡占芳 李国华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在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中,城市迅猛发展大大促进了新城区的开发。如何在新城建设中延续文脉,塑造有历史底蕴的新建筑?一直是城市建设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安徽凤阳明中都文化旅游中心、非遗展示中心、云霁社区活动中心三组新传统建... 在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中,城市迅猛发展大大促进了新城区的开发。如何在新城建设中延续文脉,塑造有历史底蕴的新建筑?一直是城市建设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文以安徽凤阳明中都文化旅游中心、非遗展示中心、云霁社区活动中心三组新传统建筑设计实践为例,以三组新建筑的选址与明中都城之三座祭祀祠庙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契机,探索三者在明中都、清凤阳府、凤阳县的各时期城市形态变迁中的史脉变化,思考在此类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应如何溯城脉,塑造融合传统与当下的新城区建设格局;探索应如何理史脉,顺文脉,选择适宜建筑语言,再造融合史脉传承与场所精神的新传统建筑。凤阳县三组新传统建筑的设计实践,就是对激活历史密码,彰显历史城市史脉、城脉、文脉的一次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传统建筑设计 明中都 明代官式祠庙 重塑城脉 场所精神
下载PDF
宋元以来江南宗族与祠庙关系的长时段考察——以宜兴叶塘陈氏和善权寺为中心
5
作者 陈波 夏维中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4年第1期86-98,158,159,共15页
宋代宜兴存在着大量的功德寺和民间私建的坟刹、坟寺,由坟主所在的家族和对应的寺庙各自拥有并承担着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此外,宜兴还存在寺庙立祠的现象,一些家族出于祭祀目的,通过捐献田产等手段,在其选定的寺庙中设立祖宗牌位或专祠,... 宋代宜兴存在着大量的功德寺和民间私建的坟刹、坟寺,由坟主所在的家族和对应的寺庙各自拥有并承担着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此外,宜兴还存在寺庙立祠的现象,一些家族出于祭祀目的,通过捐献田产等手段,在其选定的寺庙中设立祖宗牌位或专祠,如叶塘陈氏在善权寺设立的专祠就是其中的典型事例之一。家族与坟刹、坟寺之间的这种约定俗成的关系,在明代中后期开始出现危机,家族对坟寺、坟刹的控制或约束也日益削弱。入清以后,这一危机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乾隆帝下令终结了江南这一悠久的传统习俗。叶塘陈氏尽管能逆势而动,在明中期后甚至将善权寺中的专祠逐渐扩大为整个宗族的祖宗祠堂,但在入清后却遭到康熙、雍正两次大案的打压,最终失去了其在善权寺的特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 善权寺 叶塘陈氏 祠庙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民间宗祠保护与文化传承机制的探讨及实证
6
作者 陈彦祺 王葆华 +1 位作者 李千卉 樊欣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162-166,共5页
宗祠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呈现出最独特、鲜明的表征形式。鉴于宗祠建筑损毁及文化价值流失、传承意识淡薄、系统保护措施匮乏等“文化失忆”问题。选取黄河流域民间宗祠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民间宗祠文化的传承机制为研究主线,溯源民... 宗祠文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呈现出最独特、鲜明的表征形式。鉴于宗祠建筑损毁及文化价值流失、传承意识淡薄、系统保护措施匮乏等“文化失忆”问题。选取黄河流域民间宗祠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民间宗祠文化的传承机制为研究主线,溯源民间宗祠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基于SPSS分析,采用田野调查法、因子分析法、比较归纳法等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相耦合,厘清黄河流域民间宗祠的现实困境及宗祠文化传承的影响因素。总结出抢救式保护宗祠建筑本体、活态化转译宗祠文化基因、多维度赋能乡村建设的在地性保护传承模式,以期更好地助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事业与乡村振兴建设的蓬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失忆 黄河流域 民间宗祠 文化传承机制 记忆重构
下载PDF
Peculiar Living Shrines and Yuan Governance as Background to Ming Populism
7
作者 Sarah Schneewind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9年第2期243-275,共33页
Although post-mortem apotheosis and secular honor in temples have received more attention,shrines to living men were also ordinary institutions from Han times onwards in Chinese history.Previous scholarship so far on ... Although post-mortem apotheosis and secular honor in temples have received more attention,shrines to living men were also ordinary institutions from Han times onwards in Chinese history.Previous scholarship so far on pre-mortem shrines in Tang and Song relates them to pre-mortem commemoration in inscribed records of local commendation on the one hand and Neo-Confucian Daoxue Shrines to Local Worthies on the other.That scholarly work suggests that Tang and Song premortem shrines when political were basically elite institutions;and that when common people were involved their motivations were religious rather than political.In Ming times,by contrast,premortem shrines were normatively established by commoners and const^uted a venue for popular political participation,while the steles commemorating the shrines explicitly argued that non-el让e people had the right to political speech.This article speculates,as a hypothesis awaiting further research,that both Yuan modes of government generally,and creative uses of premortem enshrinement in Yuan times specifically,may have contributed to Ming popu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zheng bei qusi bei sheng ci LIVING shrine commemorative STELE YUAN government Yuan-Ming transition pre-mortem shrine
原文传递
Yasukuni Shrine Less Noisy
8
作者 DING YING 《Beijing Review》 2009年第34期11-11,共1页
Historical issues are no longer a focus of the Japanese general elections as time moves on The date of August 15 in Japan was quite different in 2009 from in previous years. Unlike in the past, fewer politicians atten... Historical issues are no longer a focus of the Japanese general elections as time moves on The date of August 15 in Japan was quite different in 2009 from in previous years. Unlike in the past, fewer politicians attended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 Yasukuni shrine Less Noisy
原文传递
One Country,Two Viewpoints The Japanese emperor's remorse over non-Japanese victims of World WarⅡdiffers sharply from the prime minister's persistent Yasukuni Shrine visits
9
作者 LI LI 《Beijing Review》 2006年第4期12-13,共2页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all-time low relations with Asian neighbors, Japan's Emperor Akihito used the occasions of his annual birthday press conference and New Year greeting to talk to his nation about wartime his...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all-time low relations with Asian neighbors, Japan's Emperor Akihito used the occasions of his annual birthday press conference and New Year greeting to talk to his nation about wartime history. The fact that he rarely addr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e Country Two Viewpoints The Japanese emperor’s remorse over non-Japanese victims of World War differs sharply from the prime minister’s persistent Yasukuni shrine visits World
原文传递
陇东地区南、北石窟寺北朝窟龛佛像造型分析
10
作者 黄文智 《艺术探索》 2023年第1期48-62,共15页
陇东地区南、北石窟寺北朝窟龛佛像,历经北魏、西魏和北周三个发展阶段,依据造型样式不同可分七组。第一组是庆阳楼底村石窟中心柱四面造像龛佛像,年代早至6世纪初;第二组是北石窟寺第165窟佛立像和南石窟寺第1窟佛立像,完工年代在北魏... 陇东地区南、北石窟寺北朝窟龛佛像,历经北魏、西魏和北周三个发展阶段,依据造型样式不同可分七组。第一组是庆阳楼底村石窟中心柱四面造像龛佛像,年代早至6世纪初;第二组是北石窟寺第165窟佛立像和南石窟寺第1窟佛立像,完工年代在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至延昌年间(512—515年);其余五组佛像均为北石窟寺第165窟两侧崖壁上的窟龛佛像,大多尺寸较小,造型特征彼此有别,年代也有早晚之分。其中,第二组佛像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尺寸较大,是在融合新旧都佛像造型基础上,新创出极富视觉张力的造像样式。这些窟龛造像的功德主以本地部族为主,他们在造像粉本上,更多接受了来自中原或其他重要造像区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石窟寺 北石窟寺 北朝龛像 造型分析
下载PDF
云冈石窟的初期造像——以昙曜五窟佛龛为中心
11
作者 冈村秀典 徐小淑(译) +1 位作者 孟红淼(译) 王雁卿(译) 《晋阳学刊》 2023年第6期29-50,共22页
云冈前期窟昙曜五窟包括本尊大佛等基本尊像和周壁诸龛。文章在将前期细分为3个小期的基础上,分析基本尊像和佛龛的造像过程、工匠在各窟工程之间的移动,以及五窟第1次造像持续的时期,探讨佛龛配置的变化及其表现的不同时期、不同阶层... 云冈前期窟昙曜五窟包括本尊大佛等基本尊像和周壁诸龛。文章在将前期细分为3个小期的基础上,分析基本尊像和佛龛的造像过程、工匠在各窟工程之间的移动,以及五窟第1次造像持续的时期,探讨佛龛配置的变化及其表现的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群体的信仰特点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昙曜五窟 佛龛 造像过程
下载PDF
从大足北山245龛“观”木构在石窟寺净土题材中的“参演”
12
作者 王璠 冯棣 《新建筑》 2023年第4期19-25,共7页
目前我国唐代木构实例遗存不多,且只有单体而无群体,因而对有唐一代整体建筑史或地方史的研究需要借助同时期的石构建筑信息进行佐证。西南地区石窟寺经变龛中保留的建筑及组群信息成为佐证研究的关键史料。但关于其建筑元素来源、构图... 目前我国唐代木构实例遗存不多,且只有单体而无群体,因而对有唐一代整体建筑史或地方史的研究需要借助同时期的石构建筑信息进行佐证。西南地区石窟寺经变龛中保留的建筑及组群信息成为佐证研究的关键史料。但关于其建筑元素来源、构图规律演变、艺术加工成分尚未得到系统、充分地阐释。文章以佛教净土经变题材为对象,梳理石窟中的木构建筑形象与组群关系在表达净土意境中的适应性发展过程,辨析其中真实且有效的建筑信息,为“以图证史”建立新的视角和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建筑 石窟寺 经变图 大足北山245龛
下载PDF
故宫奉先殿后殿神龛营缮历史与髹饰工艺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梦雨 卓媛媛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1期77-96,共20页
奉先殿是紫禁城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重建于顺治年间,后殿内原设11座神龛,供奉清朝历代帝后神位,20世纪60年代因展览改造,神龛拆卸解体,收归库房保存。各座神龛为清朝历代依次修造,形制与装饰做法高度相近。科学检测表明,神龛表面装饰... 奉先殿是紫禁城内皇室祭祀祖先的家庙,重建于顺治年间,后殿内原设11座神龛,供奉清朝历代帝后神位,20世纪60年代因展览改造,神龛拆卸解体,收归库房保存。各座神龛为清朝历代依次修造,形制与装饰做法高度相近。科学检测表明,神龛表面装饰层均以传统大漆髹饰,露明位置满贴金箔,不露明位置或使用单漆做法。各时期的髹饰做法大体遵循同一套规范工序:在木基层上依次做捎当灰—布漆—漆灰—糙漆(垫光漆)—朱漆,而后在朱漆表面贴金,最后涂刷掺有桐油的透明罩漆。这与《髹饰录》和清代漆作则例等文献记载高度吻合。综合比对检测结果与文献史料,可以确认,神龛装饰层在清代共经历两次有据可查的修缮,一次是道光元年(1821)孝淑睿皇后神龛的赔修,简单修补了表面漆饰;一次是道光二年(1822)前七座神龛的全面大修,修改了木胎尺寸,并将漆饰整体见新。另外,第四座神龛在雍正至嘉庆年间还有过一次针对漆饰的零修。道光及道光之后所修造的末四座神龛,在落成后未再经历任何修缮。不同时期的金箔成色有别,导致各座神龛的金饰色调并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奉先殿 神龛 大漆 贴金 光学显微分析 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SEM-EDS)分析
下载PDF
清代节孝文化景观的历史制作——围绕江南史相关研究的评论
14
作者 张佩国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0-146,160,共8页
清代节孝祠、清节堂、贞节牌坊、孝女庙等节孝文化设施,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建筑,而是地域社会特定文化景观的内在组成部分。在地域社会中,只有将建筑纳入“权力的文化网络”才能产生某种力量,使“地方”变得具有一定的“可见性”,从而形... 清代节孝祠、清节堂、贞节牌坊、孝女庙等节孝文化设施,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建筑,而是地域社会特定文化景观的内在组成部分。在地域社会中,只有将建筑纳入“权力的文化网络”才能产生某种力量,使“地方”变得具有一定的“可见性”,从而形成文化景观。节孝祠、清节堂等文化设施之所以能够成为地方社会的文化景观,亦在于其典礼和仪式的“神圣性存在”,被扩大了的家族观念成为地方修建“节孝”文化景观的观念基础,“节孝”文化成为“孝道”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孝文化 节妇 节孝祠 文化景观
下载PDF
巴蜀地区张飞祠庙的类型与性质演变
15
作者 彭波 石珊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16,共7页
巴蜀地区张飞祠庙按修建主体差异可分为官方祠庙、民间祠庙、行业帮会祠庙三类。官方祠庙应始于蜀汉,但踪迹难考,初为墓祠,两宋范围扩大,在张飞生平行经、戍守地建祠蔚然成风,清代将祠庙祭祀纳入祀典,官方崇祀达到顶峰;民间祠庙至少可... 巴蜀地区张飞祠庙按修建主体差异可分为官方祠庙、民间祠庙、行业帮会祠庙三类。官方祠庙应始于蜀汉,但踪迹难考,初为墓祠,两宋范围扩大,在张飞生平行经、戍守地建祠蔚然成风,清代将祠庙祭祀纳入祀典,官方崇祀达到顶峰;民间祠庙至少可追溯至五代,两宋数量增多,一直延续至清;行业帮会祠庙始于清代,与跨地区商业贸易兴起关系密切。不同类型祠庙在不同时代的价值取向和性质是有差异的。官方祠庙价值取向从纪念“忠义仁勇”转向为显圣“助顺诛逆”,纪念性淡化,神圣性增强;民间祠庙实现了意义重构,从“厉祀”演变为“善祀”;而行业帮会祠庙是张飞祠庙新形态,与传统祠庙的性质、功能有着本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祠庙 张飞
下载PDF
礼幽劝明:明政府的官德教化措施——以名宦祠为例
16
作者 程思瀚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4-31,共8页
兴建名宦祠是明政府一项重要的官德教化措施。其教化功能的实现通过地方官赴任时的谒祠宣誓,每年地方官、僚属、士人的群体性祭拜活动以及活动结束后的“乡里舆论”展开,并以载录地方志“名宦传”以及立“名宦专祠”等方式作为其教化体... 兴建名宦祠是明政府一项重要的官德教化措施。其教化功能的实现通过地方官赴任时的谒祠宣誓,每年地方官、僚属、士人的群体性祭拜活动以及活动结束后的“乡里舆论”展开,并以载录地方志“名宦传”以及立“名宦专祠”等方式作为其教化体系的补充。相较于同处地方庙学中的乡贤祠,明中后期名宦祠的冒滥之弊是相对轻微的,因此许多士大夫对殁后能够入祀名宦抱有相当程度的期许,有明一代名宦祠的内在教化效果由此得到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名宦祠 官德教化
下载PDF
湘乐砖塔调查研究
17
作者 陈强 曾宗龙 苏靖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8期16-19,共4页
以甘肃湘乐砖塔为例,介绍了西北地区宋代砖塔的主要特征,通过对湘乐砖塔的调查勘测,并与甘肃陇东地区和邻近的陕西关中、陕北地区宋塔建筑形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湘乐砖塔的建筑形制整体上符合陇东地区及陕西关中、陕北地区宋塔... 以甘肃湘乐砖塔为例,介绍了西北地区宋代砖塔的主要特征,通过对湘乐砖塔的调查勘测,并与甘肃陇东地区和邻近的陕西关中、陕北地区宋塔建筑形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湘乐砖塔的建筑形制整体上符合陇东地区及陕西关中、陕北地区宋塔的基本特征,但与其他宋塔相比,在平面布局、立面特征、铺作及塔檐做法上具有自身的典型特征,对研究宋塔建造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乐砖塔 建筑形制 券龛 铺作 塔檐
下载PDF
新宾萨满神堂乐舞表演的自我东方主义文化建构
18
作者 张林 《北方音乐》 2023年第3期87-98,共12页
祭堂子是清朝皇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旅游音乐文化的兴起,由一对汉族父子装扮成祖传的家族萨满在新宾赫图阿拉城萨满神堂进行乐舞表演。既为装扮,在装扮过程中如何自我萨满化?其表演形象反映了何种文化建构观念?经分析认为,装扮... 祭堂子是清朝皇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旅游音乐文化的兴起,由一对汉族父子装扮成祖传的家族萨满在新宾赫图阿拉城萨满神堂进行乐舞表演。既为装扮,在装扮过程中如何自我萨满化?其表演形象反映了何种文化建构观念?经分析认为,装扮者通过学唱萨满神调、强化显性标识、神化萨满能力逐步自我萨满化。因其表演更趋向民间跳大神,反映了乐舞建构与表演中的自我东方主义。新宾地区满族家族性祭祀与汉族民间跳大神被长期混同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这反映了多民族杂居地区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也说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早已生根于民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宾萨满神堂 乐舞表演 自我萨满化 自我东方主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文人與義士之間:明代金華地區鄉賢編寫中的駱賓王
19
作者 許建業 《人文中国学报》 2023年第1期1-32,共32页
元明時期,金華地區爲理學之重鎮,士人爲鄉賢撰寫傳記乃維繫鄉邦文化傳統的重要活動。鄉賢既是地方學術文化的代表,與他們相關的編寫某程度反映了風教之變化,也涉及地方崇祀鄉賢的機制。唐代詩人駱賓王是金華地區早期比較知名的文人,但... 元明時期,金華地區爲理學之重鎮,士人爲鄉賢撰寫傳記乃維繫鄉邦文化傳統的重要活動。鄉賢既是地方學術文化的代表,與他們相關的編寫某程度反映了風教之變化,也涉及地方崇祀鄉賢的機制。唐代詩人駱賓王是金華地區早期比較知名的文人,但其形象和地位到了明代中葉以後才得到肯定和提升。對於賓王書檄討武后一事,金華廟學公論、地方志傳鄉賢傳記等陸續將他由“作亂”改判“舉義”,又將其身分類目由“文人”轉爲“義士”。這除了見證胡應麟等金華後學爲其平反的努力外,同時反映明代中期以後文人之價值認同漸從道學鬆綁開來。在駱賓王的形象塑造背後,既有用以證明“文藝”可兼“器識”的觀點,卻又陷於“立身”還是“立言”才得以自樹的糾葛之中。剥離文學史視野而置於鄉賢編寫中的駱賓王,不單可看到金華文教風尚轉移的側影,更是明代文人自我價值與定位其中一個重要的討論場域。以上關於立言、文士等的價值争議,在在透露了文學批評研究對史料的運用和詮釋,拓闊了其考察的維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駱賓王 金華 鄉賢編寫 鄉賢祠 文人價值
下载PDF
土家族神龛文化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田清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69,共5页
土家族民居普遍设有神龛,土家人由制作、供奉神龛而产生了具有独特内容的神龛文化现象。从发生学角度分析,神龛并非土家族古老的文化形式,但土家族接受、内化和传承这一文化形式有其必然性。
关键词 土家族 神龛文化 独特内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