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o, Virtue,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and Propriety:On the Core Values of Shu School
1
作者 Shu Dagang Shen Shengchao Huang Ya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17年第3期68-85,共18页
The core concepts of Confucianism were developed over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by Confucian scholars after Zi Si and Mencius, and have formed their respective structures: The three great principles of "benevolence... The core concepts of Confucianism were developed over the change of the times by Confucian scholars after Zi Si and Mencius, and have formed their respective structures: The three great principles of "benevolence, wisdom and bravery," and the self-cultivation model of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and propriety" by Confucius. Following Confucius, Zi Si vigorously advocated the five virtues of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wisdom and sage."Mencius initiated the four cardinal virtues of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and wisdom."Xun Zi often constructed the collocation of "benevolence and righteousness, rites and music, and loyalty and trustworthiness."Dong Zhongshu finally develope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of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wisdom, and trustworthiness."In a simple, clear, practical and feasible way, the core values of Confucianism have won support among the people and have had an impact on Chinese society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Being open and inclusive, the connotation of Confucianism took advantage of the strengths of different schools of philosophy in ancient China, and adopted changes from philosophies with positive attitudes. The Bashu area,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has inherited the tradition of adhering to the Tao(natural order of the Universe) and valuing morality. Shu scholars have creatively built the core values of "the Tao, virtue,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and propriety," and developed a characteristic branch of philosophy above and beyond the Confucian scholars of the Central Plains. This concept stems from Yan Junping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promoted by Yang Xiong, developed by Zhao Rui of the Tang Dynasty, Zhang Shangying and Su Dongpo of the Song Dynasty, and Lai Zhide of the Ming Dynasty, then further developed by Liu Yuan and Duan Zhengyuan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formed the persistent system of core values of the Shu School. Compared with the values of orthodox Confucianism, the core values of the Shu School have the functions of"a unity of metaphysics and physics"and"a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which remedy the lack of Confucianism's ultimate concern for ontology and the lack of Taoism's realistic concern for practic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u school core values five conducts five virtues Tao virtue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and propriety
下载PDF
论唐枢的经学思想
2
作者 牛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5-46,共12页
作为晚明时期甘泉学派的重要学者,唐枢在经学方面有颇多著述,其经学思想的核心理念可概括为“以心解经”。在他看来,六经之实质为吾性“幾神”触感而发的自然作用,六经之来源为圣人对“当世已行之迹”的誊写与记录,六经之功用为对物欲... 作为晚明时期甘泉学派的重要学者,唐枢在经学方面有颇多著述,其经学思想的核心理念可概括为“以心解经”。在他看来,六经之实质为吾性“幾神”触感而发的自然作用,六经之来源为圣人对“当世已行之迹”的誊写与记录,六经之功用为对物欲的克除与对性情的燮理。经学为唐枢的心学体系提供了文本依据,心学则为唐氏解经提供了价值取向。唐枢的经学思想对中晚明心学解经思潮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心”的领域为明代经学诠释扩展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枢 经学 心学 甘泉学派
下载PDF
吴之英家风家训及其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启示
3
作者 徐挺 张红 高运荣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9期67-71,共5页
吴之英是雅安名山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四川近代一位经子贯通的蜀学大师,在振兴蜀学和传统文化研究上有着杰出贡献,在家庭教育中观点独树一帜,既有对优良家风的传承,也有创新性发展。经过岁月积淀而成的吴之英家风家训,是雅安本土优秀... 吴之英是雅安名山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四川近代一位经子贯通的蜀学大师,在振兴蜀学和传统文化研究上有着杰出贡献,在家庭教育中观点独树一帜,既有对优良家风的传承,也有创新性发展。经过岁月积淀而成的吴之英家风家训,是雅安本土优秀的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通过梳理吴之英家风家训的形成和发展,充分挖掘其内涵,发挥家风家训文化影响人、感染人、熏陶人、启发人的引领作用,着力衔接当代家风建设,将其融入日常的家庭教育之中。从融媒体创新表达、乡村研学旅行、建设家风馆和蜀学书院、以美育人5个方面创新传承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促进乡村人才建设,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之英 家风家训 家庭教育 蜀学 传统文化 乡村文化
下载PDF
蜀派琴家张孔山生平及其琴学传承述考
4
作者 章华英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8,167,共20页
张孔山是晚清蜀派古琴的代表性人物,因所传七十二滚拂《流水》而声震天下。然因史料所阙,有关其生平及古琴传承等问题,长期以来含混不清之处颇多。该文依据相关史料,认为张孔山早岁曾师从浙人冯彤云学琴,为贡生,后因事逃名而出家入道。... 张孔山是晚清蜀派古琴的代表性人物,因所传七十二滚拂《流水》而声震天下。然因史料所阙,有关其生平及古琴传承等问题,长期以来含混不清之处颇多。该文依据相关史料,认为张孔山早岁曾师从浙人冯彤云学琴,为贡生,后因事逃名而出家入道。清咸丰初年寓汶川川主宫,后往都江堰城隍庙、青城山为道士,乃道教龙门派丹台碧洞宗传人。晚年寓成都康公庙,协助唐彝铭审订《天闻阁琴谱》。据地方志记载,张孔山于同治九年(1870)卒。其古琴传承主要有新都魏氏、华阳顾氏、成都叶氏及青城山道士群体,此外还有谭石门、欧阳书唐、唐彝铭等。其中尤以华阳顾玉成及成都叶介福一脉,影响尤深。张孔山因其独树一帜的琴风,蜀中从学者众,对晚清以后乃至现当代蜀地古琴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孔山 古琴 蜀派 顾玉成 叶介福
下载PDF
川蜀“衷中参西”妇科流派的“三期四步”法诊治求嗣患者的验案举隅
5
作者 周科宇 赵晓贞 +4 位作者 谭兴民 牟菁 杨君君 王元硕 陈淑涛 《四川中医》 2024年第3期4-7,共4页
随着三胎政策开放,我国面临的生育形势逐渐严峻。针对目前不孕夫妇求嗣的问题,川蜀“衷中参西”妇科流派总结出“简便廉效”的不孕“三期四步”诊疗方案,强调四步排查不孕因素,三期适时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以达助孕之目的。
关键词 求嗣 三期四步 川蜀“衷中参西”妇科流派
下载PDF
非遗守护:蜀派竹雕的传承与设计创新
6
作者 蒋子艺 杨姿依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1期99-101,共3页
蜀派竹雕是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于2011年被认定为省级非遗。这一传统工艺虽然种类繁多,但知名度较低,亟需更多的关注和保护。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元化审美和效率导向正影响着传统工艺的... 蜀派竹雕是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于2011年被认定为省级非遗。这一传统工艺虽然种类繁多,但知名度较低,亟需更多的关注和保护。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元化审美和效率导向正影响着传统工艺的传承。因此,蜀派竹雕如果想要在新时代持续发展,必须结合时代背景,积极进行创新设计与探索。本文旨在探究使蜀派竹雕在可以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焕发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工艺 蜀派竹雕 创新与发展
下载PDF
何成诗教授从“结者散之”论治肺结节经验
7
作者 王俭 何成诗 +1 位作者 谢紫凌 杜继平 《四川中医》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目前肺结节检出率逐年升高,因其病因多样和潜在的恶性,容易导致过度治疗或治疗延误,这使得肺结节的防治成为临床难点、热点。何成诗教授基于“结者散之”理论,认为肺结节核心病机突出一个“结”字,包括气结、痰瘀结、毒结、多邪结;临证... 目前肺结节检出率逐年升高,因其病因多样和潜在的恶性,容易导致过度治疗或治疗延误,这使得肺结节的防治成为临床难点、热点。何成诗教授基于“结者散之”理论,认为肺结节核心病机突出一个“结”字,包括气结、痰瘀结、毒结、多邪结;临证处方主张紧扣一个“散”字,包括益气散结、行气散结、化痰祛瘀散结、解毒散结、通络散结。从“结者散之”论治肺结节,紧扣病机,处方灵活,疗效显著,为临床论治肺结节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何成诗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槐轩医学用药规律分析与扶阳思想探讨
8
作者 万红 赵文倩 +1 位作者 桂茜 林良才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期204-211,共8页
目的:通过挖掘、研究《槐轩医学全书》中的药物应用规律,提炼分析槐轩医学临床思想,与扶阳医派一脉理论比较,探究古今扶阳思想之差异。方法:对《槐轩医学全书》中所涉方剂与药物进行梳理提取,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进行统计并建立数据库... 目的:通过挖掘、研究《槐轩医学全书》中的药物应用规律,提炼分析槐轩医学临床思想,与扶阳医派一脉理论比较,探究古今扶阳思想之差异。方法:对《槐轩医学全书》中所涉方剂与药物进行梳理提取,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药物进行统计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Statistics24.0和SPSS Modeler18.0具体分析其用药频次、性味归经、用药剂量以及关联规则、聚类。结果:共筛选方剂386首,涉药327味,用药以性温、味辛甘为主,归经多为脾经,性味归经分析呈现较强的集中现象。关联分析以中焦脾胃药物应用搭配为核心,形成具辛甘化阳理法的15个药对;聚类组成6个新方;在姜桂附应用剂量统计上,发现其趋向审慎。结论:槐轩医学以温补为特色,重视后天资先天,注重脾胃枢机调理,不偏颇阴阳,形成一系列特色理法,对扶阳学派影响深远,但与后世扶阳学派理论又有很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轩医学 《槐轩医学全书》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中学数学问题链教学的“道法术器” 被引量:3
9
作者 冯园园 宿桂花 张定强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46,102,共6页
数学问题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从“道法术器”阐释了问题链教学的指导思想、教法学法、技术路线及问题链的基本形式,并从“设计—实施—评价”一体化的角度提出教学建议:不仅需要重视“道与法”的“顶层设计”,遵循... 数学问题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从“道法术器”阐释了问题链教学的指导思想、教法学法、技术路线及问题链的基本形式,并从“设计—实施—评价”一体化的角度提出教学建议:不仅需要重视“道与法”的“顶层设计”,遵循“注重基础、培养创新”的指导思想和问题链的设计思路、结构框架,采取讲授式与发现式并重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现“真探究”;而且需要关注“术与器”的“基础建设”,明确问题链整体设计与分解实施的技术路线,重视问题之间的“方法关联”,依据教学内容合理采用不同形式的问题链,并妥善处理问题链“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数学 问题链 “道法术器”
下载PDF
我国武术馆校之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国琪 任海 +7 位作者 黄凌海 吕韶钧 杨战旗 李德绪 张连登 陈海军 周克臣 陈正雷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4-27,共4页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走访座谈法、实地考察、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主要结论:全国武术馆校的发展走过了恢复、发展,规范3个阶段。全国武术馆校发展的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自办型,联办型,股份型。目前武术馆校发展的...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走访座谈法、实地考察、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主要结论:全国武术馆校的发展走过了恢复、发展,规范3个阶段。全国武术馆校发展的类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自办型,联办型,股份型。目前武术馆校发展的特点:主体意识强,责任明确;组织制度健全,封闭管理有力;办学条件改善,办学渠道多样;文武教学兼备,学生全面发展。当今武术馆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武术馆校审核、审批不规范,发展失控;武术馆校的名称不规范,虚假广告严重;教材内容不统一,武术教练员水平偏低。今后武术馆校发展的基本对策: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规范审批手续;加强管理力度,实行动态的等级管理办法。积极引导,大力扶植,充分调动竞赛的杠杆作用,使武术馆校既遵循教育规律,又遵循市场规律健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馆校 学校管理 中国 发展类型 教育规律 自办型 联办型 股份型
下载PDF
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侧书”义证
11
作者 李慧国 《出土文献》 2023年第2期118-129,158,共13页
敦煌吐鲁番文书的两则学郎诗抄中出现“侧书”一词,学界诸家就其义众说纷纭,有“札书”误写说、“册书”同音说、侧姿说、结体说、写胡语说、握卷写说、反左书说等,但都莫衷一是,不足确证。本文从《侧书》诗的字面本义、情感语境及敦煌... 敦煌吐鲁番文书的两则学郎诗抄中出现“侧书”一词,学界诸家就其义众说纷纭,有“札书”误写说、“册书”同音说、侧姿说、结体说、写胡语说、握卷写说、反左书说等,但都莫衷一是,不足确证。本文从《侧书》诗的字面本义、情感语境及敦煌吐鲁番文书学郎诗抄的整体面貌和唐代寺学教育的特点进行探究,认为“侧书”一词的所指应当是书于学郎抄本的“侧批”。这些常见的“侧书”不仅反映了学郎们普遍具有畏难心理,同时也体现了唐五代敦煌吐鲁番寺学教育中学郎抄经之艰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吐鲁番文书 学郎诗抄 侧书 侧批 寺学
下载PDF
蜀中古琴艺术资源现状调查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江书 甘绍成 《音乐探索》 2016年第3期12-20,共9页
蜀中古琴艺术的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在中国古琴艺术中有其重要的地位与影响。论文根据2012—2015年间对蜀中古琴艺术开展的调查工作,将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梳理,主要对蜀中目前保存的琴派、琴人、琴曲、琴歌、琴馆、琴社、雅集、... 蜀中古琴艺术的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在中国古琴艺术中有其重要的地位与影响。论文根据2012—2015年间对蜀中古琴艺术开展的调查工作,将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梳理,主要对蜀中目前保存的琴派、琴人、琴曲、琴歌、琴馆、琴社、雅集、琴会、琴书、琴论、琴址、琴器、琴俑、琴画等资源进行总结,同时提出思考与建议,以期能客观反映蜀中古琴艺术资源目前的全貌,为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中古琴 古琴艺术资源
下载PDF
论两汉易学的形成、源流及其特征 被引量:7
13
作者 林忠军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3-28,共6页
本文详细地阐明了两汉易学形成的原因、学派及其特征。指出政治上的需要、统治者的扶植和功利所使是两汉象数易学产生的外因,易学发展的需求是其内因。从其渊源言之,两汉易学传自田何,因何传自孔子。经田何几传,汉初形成了施、孟、... 本文详细地阐明了两汉易学形成的原因、学派及其特征。指出政治上的需要、统治者的扶植和功利所使是两汉象数易学产生的外因,易学发展的需求是其内因。从其渊源言之,两汉易学传自田何,因何传自孔子。经田何几传,汉初形成了施、孟、梁丘、京氏四家,加上民间费、高两家,共六家,其中孟、京两家易学是其主流。东汉易学师承西汉,以费氏易为主。两汉易学有四大特点,即笃守师说,崇尚象数,资取科学,杂糅神学,这四点与其它时期的易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学术上利弊也极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易学 形成原因 学派 田何
下载PDF
尊经书院与近代蜀学的兴起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晓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37-45,共9页
四川尊经书院是近代蜀学兴起的一个重要前提,它在科举制度病入膏肓之时,以通经学古课蜀士,肩负起"绍先哲,起蜀学"的学术使命,经过张之洞、王闿运的精心规划和整饬,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蜀学人才,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 四川尊经书院是近代蜀学兴起的一个重要前提,它在科举制度病入膏肓之时,以通经学古课蜀士,肩负起"绍先哲,起蜀学"的学术使命,经过张之洞、王闿运的精心规划和整饬,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蜀学人才,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尊经书院为中心,是准确把握近代蜀学特质的基本途径,必须由此出发,许多问题才可能获得满意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经书院 近代蜀学 张之洞 王闿运
下载PDF
萧萐父先生与近代蜀学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齐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0-168,共9页
所谓近代蜀学,是指廖平及受他影响的蜀中学人之文化共同体,在清末至民国之文化转型期,对中西文明所作的深刻反思之学,以蒙文通、刘咸炘、唐君毅等为代表。萧萐父先生通过其父萧仲仑先生深受近代蜀学的影响。近代蜀学具有中西文化相资互... 所谓近代蜀学,是指廖平及受他影响的蜀中学人之文化共同体,在清末至民国之文化转型期,对中西文明所作的深刻反思之学,以蒙文通、刘咸炘、唐君毅等为代表。萧萐父先生通过其父萧仲仑先生深受近代蜀学的影响。近代蜀学具有中西文化相资互补之属性,其特色在于:传统学术的根底厚实,特别是深通经史之学,而又堂庑宽广、心态开放、兼容并包、不囿成法,在表达上颇具诗性特质,做到哲诗互济,在人格上追求完美,仁智双彰。百多年来,学界多以欧洲文明作为唯一判准评论中华文明,有很多不相应的方面,亟需重识重估。中华文明源头孕育之中华各民族历史上的诸多属性仍未被我们所认识。萧先生的近代蜀学研究,启发我们发掘中华文明及其进程的独特性,不可本末倒置,丢掉中华文明之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萐父 近代蜀学 蒙文通 刘咸炘 唐君毅
下载PDF
王闿运受聘尊经书院史事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晓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7,共5页
王闿运受聘出任尊经书院山长,是影响四川近代学术教育的一件大事。这件事表面上看似简单,常被史家所忽略。其实此事的背景经过,当事人的初衷打算,以及其中的变幻曲折,牵涉甚广、异常复杂。从具体微观的研究角度搜寻线索,探讨王闿运受聘... 王闿运受聘出任尊经书院山长,是影响四川近代学术教育的一件大事。这件事表面上看似简单,常被史家所忽略。其实此事的背景经过,当事人的初衷打算,以及其中的变幻曲折,牵涉甚广、异常复杂。从具体微观的研究角度搜寻线索,探讨王闿运受聘尊经书院的历史真相,可补前史之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闿运 尊经书院 丁宝桢 蜀学
下载PDF
蜀派琴曲《秋水》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江书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5,91,共5页
文章论述蜀派琴曲《秋水》的曲谱演变、音响传承情况,并着重对该曲的曲情与哲学内涵做了较深入的阐释,同时还对《秋水》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阐述《秋水》演奏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蜀派琴曲 《秋水》 传承
下载PDF
中国古代房中术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书功 《中国性科学》 2012年第8期90-92,共3页
中国古代房中术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人体生命科学的珍品,它以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提高人体生命质量为宗旨,是中国古代道家、黄老、道教思想家几千年来代不乏人、相沿不绝地研究出的人类性科学的重要成果。今天我们应当揭去封建礼教虚伪的面... 中国古代房中术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人体生命科学的珍品,它以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提高人体生命质量为宗旨,是中国古代道家、黄老、道教思想家几千年来代不乏人、相沿不绝地研究出的人类性科学的重要成果。今天我们应当揭去封建礼教虚伪的面纱,摘除封建礼教给戴的有色眼镜,不再被诲淫、污秽的诟毁所蒙蔽,来认真研究、发掘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人类的生命健康事业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中术 道家 黄老 道教 生命质量 延年益寿
下载PDF
林纾与桐城派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济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5-110,共6页
林纾与桐城派交往很多。民初特别是五四时期,桐城古文每遭异议,林纾极力为之辩护,但他并不完全赞成桐城派这一说法。桐城派主要是一个古文理论批评流派,林纾不完全赞成桐城派这一说法与此有关。方苞的义法说及其批评实践最能代表桐城派... 林纾与桐城派交往很多。民初特别是五四时期,桐城古文每遭异议,林纾极力为之辩护,但他并不完全赞成桐城派这一说法。桐城派主要是一个古文理论批评流派,林纾不完全赞成桐城派这一说法与此有关。方苞的义法说及其批评实践最能代表桐城派的理论批评成就。林纾接受了桐城派的众多说法,特别是将其义法说贯彻到具体的批评实践中,并有新的发展,甚至认为外国小说中也有义法。林纾的文学理论批评是对桐城派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桐城派 义法
下载PDF
论蜀学之父苏洵的学术路径 被引量:3
20
作者 古屿鑫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5-9,共5页
在宋代这一特殊的学术土壤中,苏氏蜀学具有离经叛道、自成一格的学术特色。蜀学之父苏洵以杂家的思想姿态与面貌展现出多元与包容,力图在究天人之际与采经世治国之术之间取得平衡,其所作之古文,以经验事实为基础,以推阐理势为方法,以经... 在宋代这一特殊的学术土壤中,苏氏蜀学具有离经叛道、自成一格的学术特色。蜀学之父苏洵以杂家的思想姿态与面貌展现出多元与包容,力图在究天人之际与采经世治国之术之间取得平衡,其所作之古文,以经验事实为基础,以推阐理势为方法,以经史互证为思想资源,实为北宋初期古文运动之内在魂魄,具有鲜明的人文理性精神。笔者认为他的学术路径为以师法古人、杂取诸家为历史资源,以务出己言、经世致用为实践途径,借助策论思维解析六经,不仅摆脱了纵横家之阴谋气色,并将此升华为谋略,展现出历史功能主义的实学倾向,开启了北宋儒学复兴的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洵 蜀学 学术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