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保护区林地水源污染修复及防治策略研究
1
作者 马力子 于海洋 田国行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46-50,203,共6页
林地水源污染关系到整个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为保护水源水质开展了水源污染修复及防治策略研究。以某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处水源地为例,采集试验所需的原水,在选取试验试剂和设备的基础上,确定4项水质分析项目和对应的检测方法... 林地水源污染关系到整个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为保护水源水质开展了水源污染修复及防治策略研究。以某自然保护区内的一处水源地为例,采集试验所需的原水,在选取试验试剂和设备的基础上,确定4项水质分析项目和对应的检测方法。通过壳聚糖微球+活性渗滤反应墙、原位投菌技术来修复水源,通过人工湿地和人工增氧来实现污染防治。结果表明,修复策略实施后,各项水质指标表现越来越好,林地水源中浮游生物数量和叶绿素a含量逐渐上升,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和高锰酸盐指数逐渐下降,修复策略起到了应有的净化效果;防治策略实施后,前1~3 d内4项水质指标的表现仍在继续提升,之后出现小幅度下降并最终维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说明防治策略基本维持住了修复策略的实施效果,起到了应有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林地水源污染 水质分析 污染修复 污染防治
下载PDF
降水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水氘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高德强 徐庆 +2 位作者 张蓓蓓 陈婕 刘世荣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共8页
【目的】分析我国南亚热带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水的水分来源、不同强度降水在土壤剖面中的时空运移过程及对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为研究降水格局变化下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及区域水资源科学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分析我国南亚热带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水的水分来源、不同强度降水在土壤剖面中的时空运移过程及对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为研究降水格局变化下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水循环过程及区域水资源科学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氘同位素技术,比较不同降水条件下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水δD与潜在水源(大气降水、浅层地下水)δD,阐明土壤水的水分来源和降水在土壤剖面中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二元线性混合模型计算不同强度降水对各层土壤水的贡献率。【结果】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土壤水δD介于大气降水δD和浅层地下水δD之间,土壤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浅层地下水;雨后5天内,小雨(9.8 mm)对0~10 cm表层土壤水贡献率最高(31.2%~44.6%),对10~40 cm深处土壤水贡献率次之(24.2%~32.0%),对40~80 cm深处土壤水贡献率较小(8.3%~15.7%),对80~100 cm深层土壤水贡献率最小(接近于0);雨后5天为中雨(20.0 mm)对0~10 cm表层土壤水贡献率最大(63.3%~78.9%),对10~40 cm深处土壤水贡献率次之(46.9%~74.0%),对40~80 cm深处土壤水贡献率较小(37.9%~63.0%),对80~100 cm深处土壤水贡献率最小(35.8%~47.5%);无论湿季还是干季,大雨(降水量>30 mm)后第1天,该次降水可渗透到80 cm以下深层土壤,且对80~100 cm深层土壤水的贡献率高达94.1%。【结论】0~10 cm表层土壤水δD与降水δD变化趋势一致,林中表层土壤水δD主要受降水δD的控制;降水强度越大,降水从土壤表层向深层土壤渗透速度越快,对80~100 cm深处土壤水δD影响越明显,降水对各层次土壤水的贡献率也越大;土壤剖面中土壤水δD的时空变化特征可指示降水在土壤剖面运移过程;无论小雨还是中雨,80 cm以下深层土壤水δD变化幅度较小,表明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植被结构对降水在土壤剖面入渗过程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氘同位素 大气降水 土壤水 季风常绿阔叶林 鼎湖山 水分来源
下载PDF
南涧大龙潭水源林州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分析与效益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段剑坤 杨国斌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3期59-63,共5页
对南涧大龙潭水源林州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掌握了保护区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主要保护对象、功能区划等概况,以及植被、动植物资源、森林资源与土地利用、景观资源等资源状况。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典型性、脆弱性和生... 对南涧大龙潭水源林州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掌握了保护区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主要保护对象、功能区划等概况,以及植被、动植物资源、森林资源与土地利用、景观资源等资源状况。从多样性、稀有性、自然性、典型性、脆弱性和生态区位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保护区保护价值分析。生态效益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森林植被对大龙潭蓄水起到了“海绵体”作用,有利于水库的水质保持,每年保土2.73万t,释放氧气1841.3 t,吸收二氧化碳2550.6 t,降尘8865.7 t,起到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作用。社区入户调查结果表明,社区群众对保护区的存在感、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社区经济日趋繁荣,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景观资源 保护价值 效益评价 南涧大龙潭水源林州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双河—磨南德水源林自然保护区地貌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丁智强 王平 +1 位作者 李玉辉 庞云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43,共10页
探究双河—磨南德水源林自然保护区地貌结构和演化特征,为该保护区防治水土流失、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规划生态环境等提供地貌学依据,为滇中其他类似保护区及水源地开展地貌特征研究提供方法参考。在ArcGIS平台上基于ALOS DEM数据对海拔... 探究双河—磨南德水源林自然保护区地貌结构和演化特征,为该保护区防治水土流失、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规划生态环境等提供地貌学依据,为滇中其他类似保护区及水源地开展地貌特征研究提供方法参考。在ArcGIS平台上基于ALOS DEM数据对海拔、起伏度、坡度、坡向、面积高程积分值、地形剖面等地貌参数进行分析。保护区海拔1930~2552 m,平均2105 m;地形起伏度0~622 m,平均212 m;坡度0°~61.5°,平均15.4°;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的占比分别为26.45%、24.67%、24.81%、23.06%;面积高程积分值0.220~0.538,平均0.374;层状地貌发育,有三级剥蚀面和一级堆积地貌面,海拔分别为2520、2350、2200和1930 m。保护区以小起伏亚高山(50.21%)、中海拔和亚高海拔丘陵(46.88%)为主;山地、丘陵与盆地相间分布;以缓坡(38.87%)和斜坡(32.73%)为主,各类坡向占比较均匀,在23%~26%之间;地貌演化处于壮年晚期阶段,地表动力过程和土壤侵蚀较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地貌类型 坡度 坡向 面积高程积分值 地形剖面 双河磨南德水源林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普宁市三坑水源林县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调查
5
作者 黄华蓉 吴泽鑫 +6 位作者 萧徽文 詹彬彬 吴世斌 黄丹丹 梁晓彤 林石狮 李远航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S01期290-292,308,共4页
为掌握普宁市三坑水源林县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促进保护区的有效管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采用典型生境样线调查法,对该地区开展两栖动物资源调查。本次调查共计布设48条样线。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两栖动物共计1目6科13属16... 为掌握普宁市三坑水源林县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促进保护区的有效管理,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采用典型生境样线调查法,对该地区开展两栖动物资源调查。本次调查共计布设48条样线。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两栖动物共计1目6科13属16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为叉舌蛙科的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中国特有种3科5属6种,分别为福建掌突蟾(Leptobrachella liui)、福建大头蛙(Limnonectes fujianensis)、阔褶水蛙(Hylarana latouchii)、黄岗臭蛙(Odorrana huanggangensis)、潮州湍蛙(Amolops teochew)和长肢林蛙(Rana longicrus)。通过对两栖动物进行资源调查,提出加强生境多样性保护、减少人为干扰等保护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多样性 保护 三坑水源林县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