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南中经略与蜀汉政权存续关系探究
1
作者 苑鑫 谭淑敏 《天中学刊》 2023年第1期133-141,共9页
经略南中既是刘备三分天下的既定策略,也是蜀汉建构自身正统性并与曹魏争夺天下的核心要义。据蜀之初,刘备即积极筹划经略南中,但碍于内外交困,蜀汉仅能在南中维持薄弱统治。诸葛亮南征后,蜀汉得以深入南中腹地,依托庲降都督和郡县治理... 经略南中既是刘备三分天下的既定策略,也是蜀汉建构自身正统性并与曹魏争夺天下的核心要义。据蜀之初,刘备即积极筹划经略南中,但碍于内外交困,蜀汉仅能在南中维持薄弱统治。诸葛亮南征后,蜀汉得以深入南中腹地,依托庲降都督和郡县治理体系对南中地区施行有效经略,使人丁、财赋等各类战略物资不断输往成都。南中经略为三足鼎立形势下的蜀汉政权存续提供了重要保障,并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西南地区开发史上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南中经略 政权存续 西南开发
下载PDF
郭子仪请雪安思顺冤案发微 被引量:3
2
作者 乔潮 穆渭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0-152,共3页
盛唐著名"蕃将"安思顺被杀,实属冤案。在他担任朔方节度使期间,郭子仪是其部下,深得信任和重用。及至平定"安史之乱",朔方军功勋卓著,郭子仪位高权重,遂奏请为安思顺昭雪。通过文献解析的方法,在推究郭子仪上表年... 盛唐著名"蕃将"安思顺被杀,实属冤案。在他担任朔方节度使期间,郭子仪是其部下,深得信任和重用。及至平定"安史之乱",朔方军功勋卓著,郭子仪位高权重,遂奏请为安思顺昭雪。通过文献解析的方法,在推究郭子仪上表年月的同时,也搞清了他上表的双重目的:利用为"故帅"安思顺昭雪,既表现他对故帅知遇之恩的回报,又从政治上安抚、感召朔方军广大将士,以尽快平息河东道的危机局势。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收到了"一石二鸟"的预期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思顺 哥舒翰 郭子仪 安禄山 皇权 节度使兵权
下载PDF
信心丧失与知识忠诚:从谯周生平看蜀汉灭亡原因兼驳地域势力集团矛盾亡国说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0-159,共10页
对于蜀汉灭亡之原因,近年来最具影响的就是不同地域势力集团矛盾说。但仔细考察,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不足的。蜀汉内部的矛盾可能按进取者与保守者来划分会更确切一些。蜀汉的亡国,首先是其政治目标越来越无法实现,对外战争又使国贫民困不... 对于蜀汉灭亡之原因,近年来最具影响的就是不同地域势力集团矛盾说。但仔细考察,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不足的。蜀汉内部的矛盾可能按进取者与保守者来划分会更确切一些。蜀汉的亡国,首先是其政治目标越来越无法实现,对外战争又使国贫民困不断加剧,从而导致域内民众信心普遍丧失;其次是这种信心丧失恰好与当时的普遍认知汇合,以致蜀汉国家认同破裂,谯周劝降后主得以成功。谯周的人生经历恰好生动地展现了这个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灭亡原因 地域势力集团矛盾说 谯周
下载PDF
论蜀汉兴衰的财政原因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红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0年第11期60-64,共5页
本文认为 ,蜀汉奉行“以攻为守”的立国方略 ,“军旅屡兴”所造成的庞大军费开支大大超过了本国财政经济的承受能力 ,并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本经济区的发展 ,这是蜀汉最终为曹魏所替代、最终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以攻为守”战略 财政史 中国 蜀汉兴衰 财政分析
下载PDF
论蜀汉归晋后的士情与文情 被引量:2
5
作者 钟思远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2,共6页
蜀汉归晋后,巴蜀士情与魏晋朝廷之治蜀政策遂相互动,终因其政策转变而渐趋衰落。通过对蜀汉归晋后相关史实的分析,可以辨别此间态势。而同时期与巴蜀士情密切关联的巴蜀士人文学状况,也可通过对入晋蜀士今存作品载录情况的考察而得到其... 蜀汉归晋后,巴蜀士情与魏晋朝廷之治蜀政策遂相互动,终因其政策转变而渐趋衰落。通过对蜀汉归晋后相关史实的分析,可以辨别此间态势。而同时期与巴蜀士情密切关联的巴蜀士人文学状况,也可通过对入晋蜀士今存作品载录情况的考察而得到其并趋式微的相关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归晋 巴蜀士情 巴蜀士人文学
下载PDF
三国民族政策及其特点略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伟山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2,共8页
从政治、军事斗争的角度论述魏、蜀、吴三国所面临的复杂的民族问题,深入分析和比较魏、蜀、吴三国的民族政策及其特点。三国的民族政策各有特色,也有许多共同之处。曹魏所面临的民族问题最为复杂,但其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也最为成功。... 从政治、军事斗争的角度论述魏、蜀、吴三国所面临的复杂的民族问题,深入分析和比较魏、蜀、吴三国的民族政策及其特点。三国的民族政策各有特色,也有许多共同之处。曹魏所面临的民族问题最为复杂,但其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也最为成功。在本质上,三国的民族政策是其封建统治和政治、军事斗争的一部分,都是为本政权的利益服务的。三国的民族政策客观上亦加速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政策 三国 曹魏 蜀汉 孙吴
下载PDF
蜀汉北伐战略与凉州刺史设置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雁翔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22-27,共6页
蜀汉先后以马超、魏延、姜维领凉州刺史,而当时凉州为魏国所有,设凉州刺史只能是虚衔而已,似乎意义不大,但综而观之,蜀汉三任凉州刺史设置乃是"隆中对"北伐战略及其按时势调整后以雍凉为打击重点的北伐政策在人事任用方面的... 蜀汉先后以马超、魏延、姜维领凉州刺史,而当时凉州为魏国所有,设凉州刺史只能是虚衔而已,似乎意义不大,但综而观之,蜀汉三任凉州刺史设置乃是"隆中对"北伐战略及其按时势调整后以雍凉为打击重点的北伐政策在人事任用方面的具体体现。蜀汉所指的凉州即曹魏的雍凉地区,不但得地要之先,而且有战马、精兵这些决定战争结局资源,从来为有识者看重。蜀汉要揭掉捂在北伐路上的盖子,非拔凉州不可,也只有攻拔凉州,才有可能逐鹿中原,是为设凉州刺史的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凉州 北伐 马超 魏延 姜维
下载PDF
论蜀汉在三国文化中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一)——以史学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纯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56-61,共6页
古往今来,以蜀汉为主体的三国文化的影响无所不在。蜀汉主体地位得以确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历来史学界持续不辍之学术思潮的强势推动,实在是功不可没。
关键词 蜀汉 三国文化 主体地位 确立 史学思潮
下载PDF
蜀汉政局与巴蜀经学的演变 被引量:2
9
作者 潘忠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0-15,共6页
从全局看,蜀汉经学演进的基本路径取决于蜀汉执政者的用人格局。考察刘备、诸葛亮用人方略的不同,可以明了蜀汉政局与巴蜀经学格局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映衬关系,巴蜀经学也可依照执政者的用人偏好不同而细分为三期:第一期即刘备时期,其... 从全局看,蜀汉经学演进的基本路径取决于蜀汉执政者的用人格局。考察刘备、诸葛亮用人方略的不同,可以明了蜀汉政局与巴蜀经学格局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映衬关系,巴蜀经学也可依照执政者的用人偏好不同而细分为三期:第一期即刘备时期,其时蜀汉官方试图以卢植、郑玄为典型的经学体系整齐巴蜀学术,但随着刘备的谢世而宣告失败;第二期即诸葛亮主政时期,官方立场极度倾向于荆州学派的巴蜀学者,荆州学派深刻地改变了巴蜀经学的面貌,而使得古文经学派在巴蜀经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第三期即诸葛亮谢世之后的蜀汉末期,兼受荆州学派和巴蜀谶纬神学影响的谯周学派,最终成为蜀汉经学的集大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郑玄 荆州学派 谯周
下载PDF
三国蜀汉政权国号“汉”考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小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63-66,共4页
三国分魏、蜀、吴,其中魏、吴是国号,但蜀不是国号,而是地域号。《三国志》陈寿开始正式用地域名称"蜀"代称刘备建立政权的国号"汉",以与建都长安的西汉王朝以及建都洛阳的东汉王朝区别,但在行文中仍然保留不少反... 三国分魏、蜀、吴,其中魏、吴是国号,但蜀不是国号,而是地域号。《三国志》陈寿开始正式用地域名称"蜀"代称刘备建立政权的国号"汉",以与建都长安的西汉王朝以及建都洛阳的东汉王朝区别,但在行文中仍然保留不少反映蜀汉政权国号"汉"的记载。裴松之的注、《三国演义》也保留一定数量的记载,后人对"汉"作为蜀汉政权国号进行了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政权 国号
下载PDF
“后刘备时代”蜀汉政权政治遗产清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冠朝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4-78,92,共6页
刘备去世后的蜀汉政权存续时期可称为"后刘备时代"。以刘备精神内化作为政治动力、以"兴复汉室"作为政治旗帜,体现了"后刘备时代"蜀汉政权的基本特征。刘备去世后给蜀汉政权留下了沉重的政治遗产。鉴于... 刘备去世后的蜀汉政权存续时期可称为"后刘备时代"。以刘备精神内化作为政治动力、以"兴复汉室"作为政治旗帜,体现了"后刘备时代"蜀汉政权的基本特征。刘备去世后给蜀汉政权留下了沉重的政治遗产。鉴于刘备在认识和实践上对于规划先霸业政权继而指向王业政权的蜀汉政权开辟道路的最高战略纲领——《隆中对》的理性考量不足,成为蜀汉政权衰势命运走向的直接主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刘备时代” 蜀汉政权 基本特征 政治遗产 主观原因
下载PDF
蜀汉政权兴衰的经济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勤 《闽江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51-54,共4页
汉末纷争打破了秦汉以来中国的大一统局面,政治出现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新格局。刘备集团以益州经济区为立国基础建立了蜀汉政权。蜀汉前期诸葛亮执掌国政,实施“以攻为守”的立国方略,使益州经济区的发展因战争而受到严重阻碍。蜀... 汉末纷争打破了秦汉以来中国的大一统局面,政治出现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新格局。刘备集团以益州经济区为立国基础建立了蜀汉政权。蜀汉前期诸葛亮执掌国政,实施“以攻为守”的立国方略,使益州经济区的发展因战争而受到严重阻碍。蜀汉后期,姜维继续执行“以攻为守”的错误决策,导致益州经济区严重倒退,蜀汉国力日益衰弱。公元263年,曹魏一举灭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政权 经济分析 政治格局 立国方略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绵阳三国蜀汉文化的传播策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春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第12期110-112,共3页
本文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针对绵阳三国蜀汉文化得以传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研究。三国蜀汉文化是我国灿烂文化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页,其有效传播有利于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对我国以及我国文化的了解,... 本文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针对绵阳三国蜀汉文化得以传播的重要意义进行了研究。三国蜀汉文化是我国灿烂文化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页,其有效传播有利于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对我国以及我国文化的了解,提高绵阳的国际知名度,从而促进绵阳的经济发展。本文对绵阳三国文化传播现状做了研究,针对绵阳三国蜀汉文化的传播提出了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绵阳 三国蜀汉文化 传播
下载PDF
《三国志集解》勘误(卷31-32)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寅潇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80-84,共5页
作为《三国志》注解的集大成者,卢弼的《三国志集解》对于《三国志》以及三国史的研究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亦存在着一些问题。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标点整理本在卢弼注解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考证,将学界对于《集解》的研究... 作为《三国志》注解的集大成者,卢弼的《三国志集解》对于《三国志》以及三国史的研究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亦存在着一些问题。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标点整理本在卢弼注解的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考证,将学界对于《集解》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然百密一疏,整理本《集解》在句读、专名号标注以及匡正原书错误方面仍有某些未尽之处,现以标点整理本《集解》为底本,将卷31《蜀书·刘二牧传》与卷32《蜀书·先主传》中的一些失误之处胪列于此,以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集解》 《三国志》 勘误 三国 蜀汉
下载PDF
也谈诸葛亮忠于蜀汉说——兼与朱子彦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锋军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9-73,共5页
上海大学的朱子彦先生在其《诸葛亮忠于蜀汉说再认识》一文中指出:诸葛亮秉政时,不仅大权独揽,且以“太上皇”自居,其竭尽全力北伐,其目的不是为了“兴复汉室”,而是冀图通过北伐来树立绝对权威,一旦条件成熟,“诸葛亮本人,抑或其子孙... 上海大学的朱子彦先生在其《诸葛亮忠于蜀汉说再认识》一文中指出:诸葛亮秉政时,不仅大权独揽,且以“太上皇”自居,其竭尽全力北伐,其目的不是为了“兴复汉室”,而是冀图通过北伐来树立绝对权威,一旦条件成熟,“诸葛亮本人,抑或其子孙极有可能易代更祚,登上帝位。”本文认为朱文的这一观点建立在感性化的认识与判断上,缺乏事实依据,很有商榷之必要,故对朱文的基本观点提出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蜀汉 李严 北伐
下载PDF
成也诸葛,败也诸葛——诸葛亮领导方式的反思
16
作者 张向前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年第10期27-31,共5页
诸葛亮是蜀汉最重要的领导者之一 ,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但其在领导行为上的战略失误、自知不足、不善育才、不当用人、不善授权、赏罚不平、不善纳谏等领导过失 ,使得蜀汉最先灭亡 ,蜀汉“成也诸葛 ,败也诸葛”
关键词 诸葛亮 领导方式 蜀汉 成败 领导者 授权 育才
下载PDF
蜀汉前期汉中兵力部署之演变
17
作者 宋杰 《吕梁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1-39,共9页
刘备攻占汉中后将主力撤回益州,任命魏延率偏师留守。诸葛亮执政后领十万大军进驻汉中,将府营设置在沔阳,并在赤崖(岸)储备军资。后又徙府营于南山原上,筑汉、乐二城,实施更戍制度,并屯田于黄沙,造斜谷邸阁,使诸军运米,粮饷筹备充足后... 刘备攻占汉中后将主力撤回益州,任命魏延率偏师留守。诸葛亮执政后领十万大军进驻汉中,将府营设置在沔阳,并在赤崖(岸)储备军资。后又徙府营于南山原上,筑汉、乐二城,实施更戍制度,并屯田于黄沙,造斜谷邸阁,使诸军运米,粮饷筹备充足后进兵关中。由于汉中位于蜀魏接壤的中间地带,道路四集,险阻难攻,蜀汉将主力驻扎此地既能保国门不失,又可威胁曹魏的几个战略方向,所以掌握了军事上的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曹魏 汉中 刘备 魏延 诸葛亮
下载PDF
《三国演义》蜀汉集团的悲剧根源
18
作者 常业安 《昭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5-29,共5页
《三国演义》贯穿着作者"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表达了普通劳苦大众的理想和愿望。然而事与愿违,仁君、贤臣、忠义为本的蜀汉集团却被代表邪恶、霸道的曹魏集团所覆灭。蜀汉集团覆灭的悲剧根源在于:一、"忠义"高于一... 《三国演义》贯穿着作者"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表达了普通劳苦大众的理想和愿望。然而事与愿违,仁君、贤臣、忠义为本的蜀汉集团却被代表邪恶、霸道的曹魏集团所覆灭。蜀汉集团覆灭的悲剧根源在于:一、"忠义"高于一切,危害了国家利益;二、劳师远征,背弃"隆中对"战略;三、贤才匮乏,蜀中后继无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蜀汉集团 悲剧 根源
下载PDF
蜀汉政治思想探索
19
作者 黄尚明 《襄樊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17-21,共5页
蜀汉政治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因为社会控制的放松和社会需要的增多,儒学独尊的局面被动摇,诸子之学勃然兴起,其中刑名、兵家之学最受重视;不过儒学仍然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儒学分为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化的经学三大... 蜀汉政治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因为社会控制的放松和社会需要的增多,儒学独尊的局面被动摇,诸子之学勃然兴起,其中刑名、兵家之学最受重视;不过儒学仍然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儒学分为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化的经学三大流派,地位平等,共同为蜀汉服务;由于蜀汉以正统自居,两汉史成为蜀汉的重要政治工具,是蜀汉政治思想方面的一个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经学 政治思想
下载PDF
蜀汉■降都督考
20
作者 刘华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0-32,共3页
南中于蜀汉有战略意义,作为统摄南中事务的军政长官——■降都督,是保障蜀汉在南中实现这个利益的。正由于此,蜀汉政权格外重视降都督的选任;也正是降都督位显责重,有关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蜀汉 南中 庲降都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