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rmal Process in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in Xingtai-Shulu area of Hebei Province,China
1
作者 Zhang Ruhui and Zhao GuozeInstitute of Geology,SSB. Beijing 100029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1995年第3期23-35,共13页
Study of geothermal field data,terrestrial heat flow values,and other geophysical data from the Xingtai-Shulu area of Hebei Province made us mor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of geothermal fields and deep structu... Study of geothermal field data,terrestrial heat flow values,and other geophysical data from the Xingtai-Shulu area of Hebei Province made us mor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of geothermal fields and deep structures and their interrelation.The study illustrates that the geothermal field has an apparent lateral inhomogeneity and is evidently correlat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in the area.The relation of the geothermal field distribution to the structure indicates that in comparison with the depression zone,the uplift zone has a higher heat flow value and a larger geothermal gradient.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epicenters and geothermal field and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of thermal stress in the area suggests that thermal str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earthquake gen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effect UPPER MANTLE Xintai-shulu region.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Rudstones and Their Effects on Reservoir Quality in the Shulu Sag, Bohai Bay Basin, Eastern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Xufeng Liu Lijing Zheng +1 位作者 Zaixing Jiang Xiangxin Ko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095-1108,共14页
Based on observations made on cores and cuttings from several wells in the lowermost part of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several rock types, specifically clast-supported rudstone, matrix-supported ruds... Based on observations made on cores and cuttings from several wells in the lowermost part of the third member of the Shahejie Formation, several rock types, specifically clast-supported rudstone, matrix-supported rudstone, mixed-source rudstone, calcisiltite/calcarenite, massive calci- lutite and laminated calcilutite,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Shulu sag. According to the sedimentary structure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rocks, the carbonate breccias fall into two cate- gories, based on their origins: one formed by fan-delta channel sedimentation, whereas the other formed by earthquake-induced slump fan deposition. Clast-supported rudstone and matrix- supported rudstone are the main lithologies deposited by braided rivers in the fan delta plain and front, of which the pore space is mainly dissolution pores within gravels and tectonic fissures. Clast- supported rudstone, matrix-supported rudstone and mixed-source rudstone are the main lithologies of the earthquake-induced slump fans. These carbonate breccias developed along with soft-sediment deformation structures, which are interpreted as seismites and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ag, in which intercrystalline pores, intergranular pores and fissures created from diagenetic shrinkage are developed. The two kinds of rudstones have different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oil/gas testing re- suits. The rudstones generated in the fan delta have higher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s well as bet- ter oil/gas testing results. Thus, they are key targets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type formation mechanism depositional model reservoir quality shulu sag
原文传递
涵芬楼“目外书”辑考
3
作者 刘英博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第4期83-90,共8页
1932年2月1日,庋藏大批善本的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毁于日军侵略战火,为我国近代一大文化浩劫。涵芬楼的主持者张元济先生为劫后幸存诸书各撰解题,编成《涵芬楼烬余书录》,共计收书538部。除了《涵芬楼烬余书录》著录之书外,尚有数部涵芬楼... 1932年2月1日,庋藏大批善本的商务印书馆涵芬楼毁于日军侵略战火,为我国近代一大文化浩劫。涵芬楼的主持者张元济先生为劫后幸存诸书各撰解题,编成《涵芬楼烬余书录》,共计收书538部。除了《涵芬楼烬余书录》著录之书外,尚有数部涵芬楼善本存世,即为“目外书”。对这类书籍,前人已有所发现,但并未进行深入探究。文章将梳理“目外书”的发现过程,介绍笔者知见的数种“目外书”,探析其产生原因,以供学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芬楼 目外书 张元济 《涵芬楼烬余书录》
下载PDF
宁晋—辛集石盐矿体的成矿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演化背景
4
作者 李志强 郝志宣 +6 位作者 牛耀辉 上官拴通 苏野 于长富 刘现川 齐晓飞 李江雄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27-31,共5页
束鹿凹陷内赋存了资源储量巨大、巨厚层状的石盐矿体,这对我国未来石盐矿体的开发利用、盐穴储气库的建设、CO_(2)封存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查明石盐矿体在束鹿凹陷内的分布情况及断裂发育特征,研究通过采用地震、VSP测井、钻探... 束鹿凹陷内赋存了资源储量巨大、巨厚层状的石盐矿体,这对我国未来石盐矿体的开发利用、盐穴储气库的建设、CO_(2)封存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查明石盐矿体在束鹿凹陷内的分布情况及断裂发育特征,研究通过采用地震、VSP测井、钻探等技术手段对宁晋县纪昌庄、草厂一带的石盐矿体进行勘查,结果显示,束鹿凹陷洼槽带是石盐矿体成矿的有利位置,地层及石盐矿体向N、向W逐渐减薄直至尖灭,凹陷内主要发育NE-NNE向、NW-NNW向两种控盆断裂体系,其形成演化机制是构造与岩浆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受控于华北板块及邻区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鹿凹陷 石盐矿体 成矿地质特征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含天然裂缝的页岩油储层裂缝扩展规律研究
5
作者 田建超 李高峰 +4 位作者 贾江芬 李凝 修书志 李伟杰 戴坤秀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5期105-111,共7页
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南部的束鹿凹陷页岩油砾岩段是本区优质储层段,普遍裂缝发育,储层品质更好,如何实现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的充分沟通,实现缝控储量最大化,是实现页岩油高效开发的核心问题。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软件Frsmart,建立束... 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南部的束鹿凹陷页岩油砾岩段是本区优质储层段,普遍裂缝发育,储层品质更好,如何实现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的充分沟通,实现缝控储量最大化,是实现页岩油高效开发的核心问题。基于地质工程一体化软件Frsmart,建立束鹿凹陷页岩油天然裂缝模型,模拟分析不同天然裂缝参数及簇间距、排量等完井工程参数对储层改造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适合于束鹿凹陷页岩油砾岩段的压裂改造参数。模拟结果表明:①天然裂缝密度和方位角对于提高页岩油裂缝复杂程度具有重要影响,天然密度越大,裂缝复杂程度越高,累计产油量越高,而天然裂缝方位角能够控制裂缝扩展方向;②结合数值模拟结果,确定施工排量10 m^(3)/min和簇间距10 m时,裂缝形态更加复杂,簇间储量动用程度更高。研究结果可为束鹿凹陷页岩油密切割体积压裂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鹿凹陷 页岩油 砾岩段 Frsmart 数值模拟 天然裂缝 完井工程参数 动用程度
下载PDF
束鹿页岩油密切割压裂技术——以SY302X井为例
6
作者 吴刚 刘其伦 +3 位作者 钟小军 王孝超 冯汉斌 赵政嘉 《油气井测试》 2023年第5期36-43,共8页
为评价束鹿凹陷中洼槽沙三下段砾岩体致密油气藏,最大程度释放储层产能。钻探水平井SY302X井,水平段长1160 m,储层钻遇率95.60%,为充分改造储层,在总结以往大型体积酸压改造经验的基础上优选无限级滑套的改造工艺,段间距缩短到10 m左右... 为评价束鹿凹陷中洼槽沙三下段砾岩体致密油气藏,最大程度释放储层产能。钻探水平井SY302X井,水平段长1160 m,储层钻遇率95.60%,为充分改造储层,在总结以往大型体积酸压改造经验的基础上优选无限级滑套的改造工艺,段间距缩短到10 m左右,可实现对水平段密切割压裂。该井使用140 MPa高压管汇撬、140型井口、5500 m^(3)储液池、连续输砂装置等设备,并完成26段压裂,单段最大液量达1850.2 m^(3),单段最大加砂51 m^(3),全井累计泵注液体2.41×104 m^(3),累计加砂956.6 m^(3)。该井的顺利完成为束鹿凹陷非常规储层改造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后续改造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鹿凹陷 页岩油 密切割 无限级滑套 压裂 水平井 砾岩体
下载PDF
冀中坳陷束鹿潜山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念 邱楠生 +4 位作者 秦明宽 蔡川 李振明 鱼占文 王元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7-910,共14页
近年来,束鹿潜山带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出冀中坳陷南部潜山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是,潜山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还未开展系统研究和总结,严重制约了研究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本论文基于大量的钻井、测录井、地球化学资料... 近年来,束鹿潜山带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出冀中坳陷南部潜山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是,潜山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还未开展系统研究和总结,严重制约了研究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本论文基于大量的钻井、测录井、地球化学资料、样品测试分析以及盆地模拟的方法,系统剖析了束鹿潜山带不同类型潜山的油气成藏条件,揭示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并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束鹿潜山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供烃条件、输导体系以及保存条件,其中供烃条件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油气成熟度与分布,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的运聚和规模,而保存条件控制了原油性质与富集。束鹿潜山带的洼中隆潜山经历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Es2)沉积末期—东营期(Ed)和明化镇期(Nm)—现今两期油气充注过程,为近源断层输导断背斜聚集的油气成藏模式;而斜坡带潜山只经历了明化镇期(Nm)—现今一期低熟—正常原油充注过程,为远源不整合输导反向断块-高潜山聚集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潜山带油气成藏机理的认识和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气藏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束鹿潜山带 冀中坳陷
下载PDF
利用随机森林算法预测束鹿凹陷束21井区馆陶组储层砂地比 被引量:1
8
作者 付君豪 陈再贺 +2 位作者 付宪 李云峰 胡慧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41,共8页
砂地比是表征储层侧向输导能力的重要参数,基于线性回归方法结合地震属性预测砂地比易受数据间非线性关系影响,且样本量较少,预测误差较大。以束鹿凹陷束21井区为例,研究了馆陶组砂地比平面分布趋势,通过细分层方法扩充数据样本规模及... 砂地比是表征储层侧向输导能力的重要参数,基于线性回归方法结合地震属性预测砂地比易受数据间非线性关系影响,且样本量较少,预测误差较大。以束鹿凹陷束21井区为例,研究了馆陶组砂地比平面分布趋势,通过细分层方法扩充数据样本规模及平滑因子滤波手段对地震属性进行“毛刺”平滑处理,采用皮尔逊相关性优选地震属性,结合多种地震属性和井点砂地比统计数据,使用随机森林算法预测砂地比。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法可以有效处理非线性结构数据,与线性回归、神经网络(MLP)对比,模型误差明显降低,预测精度可达80%。该方法的预测结果已成功应用于实际钻井中,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地比 随机森林算法 储层输导能力 束鹿凹陷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冀中拗陷束鹿凹陷泥灰岩源储一体式致密油成藏特征 被引量:25
9
作者 宋涛 李建忠 +4 位作者 姜晓宇 吕维宁 李欣 王建 钟雪梅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4,8,共8页
致密油资源是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主体,成藏类型以近源成藏居多,源储一体式较少.以渤海湾盆地冀中拗陷束鹿凹陷泥灰岩致密油成藏特征为例,探讨源储一体型致密油藏特征;综合岩心、地震、钻井地质和地球化学分... 致密油资源是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主体,成藏类型以近源成藏居多,源储一体式较少.以渤海湾盆地冀中拗陷束鹿凹陷泥灰岩致密油成藏特征为例,探讨源储一体型致密油藏特征;综合岩心、地震、钻井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研究束鹿凹陷形成致密油藏的烃源岩、致密储层及源储组合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优质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厚度大,具有较强的生油能力;储集层发育孔隙—裂缝双重空间,烃源岩与致密油储层一体化,为典型源储一体式致密油藏,主要分布在中、南洼槽中心及斜坡低带.该成果丰富我国致密油成藏类型,为推动冀中拗陷乃至整个渤海湾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源储一体 成藏特征 成藏模式 束鹿凹陷 冀中拗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横向调节带成因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孔冬艳 沈华 +1 位作者 刘景彦 尹微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90-695,共6页
束鹿凹陷是冀中坳陷西南部的一个典型的伸展单断凹陷,构造格局简单,存在北东向伸展断裂系统和北西向横向调节带。通过凹陷演化史以及钻井资料分析,探讨横向调节带形成机制和形成时期,提出Ⅰ级调节带形成于凹陷强烈伸展期,Ⅱ级调节带形... 束鹿凹陷是冀中坳陷西南部的一个典型的伸展单断凹陷,构造格局简单,存在北东向伸展断裂系统和北西向横向调节带。通过凹陷演化史以及钻井资料分析,探讨横向调节带形成机制和形成时期,提出Ⅰ级调节带形成于凹陷强烈伸展期,Ⅱ级调节带形成于凹陷弱伸展时期。研究认为,边界断裂不均匀伸展和基底古隆起控制Ⅰ级横向调节带的形成,岩性组合差异是Ⅱ级横向调节带形成的引发机制,控洼断层的侧列状交替发育是构造Ⅱ级横向调节带形成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调节带 构造单元划分 构造演化 束鹿凹陷
下载PDF
束鹿凹陷斜坡带沙三段扇三角洲特征及含油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崔周旗 吴健平 +2 位作者 李莉 白红伟 王海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0-324,共5页
利用大量钻井的岩电组合特征和岩心观察结果,结合地震相和测井相模式,以及粒度、岩矿等分析资料,对束鹿凹陷斜坡带沙三段广泛分布的砾岩体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砾岩体以冲积的形式前积到浅水湖盆中,平面上的三分性和纵... 利用大量钻井的岩电组合特征和岩心观察结果,结合地震相和测井相模式,以及粒度、岩矿等分析资料,对束鹿凹陷斜坡带沙三段广泛分布的砾岩体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砾岩体以冲积的形式前积到浅水湖盆中,平面上的三分性和纵向上的三层结构较明显,具有重力流和牵引流双重成因的沉积构造;以片状颗粒流或辫状水道砂砾岩为主要骨架,河口坝不发育;随物源区母岩性质的不同,导致扇三角洲的形成机制和沉积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形成以片状颗粒流为主导作用的扇三角洲和以河流作用居重要地位的扇三角洲。认为这两种扇三角洲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不同,储集空间、储集性能和含油性也各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鹿凹陷 沙三段 扇三角洲 沉积特征 储集性能
下载PDF
束鹿凹陷沙三段下亚段细粒碳酸盐纹层特征与储集意义 被引量:16
12
作者 孔祥鑫 姜在兴 +3 位作者 韩超 郑丽婧 杨叶芃 刘雅萍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26,共8页
纹层状泥灰岩是束鹿凹陷源储一体式致密油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却笼统地概括了岩心上单层厚度小于1 cm的细粒碳酸盐岩,忽视了纹层的显微几何特征和成分上的不同。基于对岩心和薄片的观测,利用矿物X衍射、电子探针和同位素测试等方法,对纹... 纹层状泥灰岩是束鹿凹陷源储一体式致密油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却笼统地概括了岩心上单层厚度小于1 cm的细粒碳酸盐岩,忽视了纹层的显微几何特征和成分上的不同。基于对岩心和薄片的观测,利用矿物X衍射、电子探针和同位素测试等方法,对纹层沉积特征和储集意义进行研究。研究区富碳酸盐细粒纹层分为季节型韵律纹层组合和浊流型粒序纹层组合2类。前者是水文季节变化控制下的物理、化学、生物共同作用的湖相沉积物,组成季节型纹层状泥灰岩;后者是事件性的浊流沉积物,组成浊流型纹层状泥灰岩和纹层状粉砂岩。不同纹层组合对储层储集性能具有控制作用,其中季节型韵律纹层组合层间缝发育,所含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可以改善储集性能,所以季节型纹层状泥灰岩储集性能优于浊流型纹层状泥灰岩和纹层状粉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层状泥灰岩 季节型韵律纹层 浊流型粒序纹层 碳同位素 束鹿凹陷
下载PDF
石灰泥岩——一种陆源机械成因的碳酸盐岩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邱隆伟 姜在兴 +2 位作者 梁宏斌 黎承银 孙宝强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共7页
石灰泥岩是束鹿凹陷含量最多的岩石类型之一,它分布于始新世沙河街组三段中下部,前人笼统地称之为泥灰岩。应用沉积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对石灰泥岩的岩石类型进行详细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该类岩石结构组分主要... 石灰泥岩是束鹿凹陷含量最多的岩石类型之一,它分布于始新世沙河街组三段中下部,前人笼统地称之为泥灰岩。应用沉积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对石灰泥岩的岩石类型进行详细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该类岩石结构组分主要为砂粒级、粉砂粒级碳酸盐成分的碎屑颗粒以及泥粒级的碳酸盐质点;岩石的碎屑结构较清楚;石灰泥岩和由同成分而不同粒级颗粒(碳酸盐成分的砾、砂、粉砂、泥质等)所构成的岩石在空间上相伴出现;岩石中氧同位素(1δ8O)值为-9‰^-5‰,碳同位素(1δ3C)值大于1‰,最大值为3.2‰;碳-氧同位素资料均显示受物源的影响明显,认为这是一种罕见的陆源机械成因的碳酸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泥灰岩 致密碎屑岩 渤海湾盆地 束鹿凹陷
下载PDF
湖相碳酸盐岩致密储层有机质赋存状态与孔隙演化微观机理 被引量:9
14
作者 熊金玉 李思田 +5 位作者 唐玄 陈瑞银 王敏 黄正林 孙细宁 杜克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6-765,共10页
孔隙发育机理及预测是湖相碳酸盐岩致密储层研究中的一大难题。以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致密碳酸盐岩为对象,开展热压模拟实验模拟岩石埋深演化过程。通过对实验岩石产物进行地球化学、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及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分析... 孔隙发育机理及预测是湖相碳酸盐岩致密储层研究中的一大难题。以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致密碳酸盐岩为对象,开展热压模拟实验模拟岩石埋深演化过程。通过对实验岩石产物进行地球化学、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及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分析,研究了有机质赋存状态及成熟作用对其储集孔隙的影响,揭示了致密储层有机质孔隙热演化机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中有机质主要与泥质或灰泥质基质以络合-复合的形式存在,成熟作用对有机质孔隙形成与演化影响巨大。随有机质成熟度( R0 )从0.5%增加到1.5%,有机质丰度(TOC)减少一半以上(从2.07%降低到0.85%),孔隙总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增加3~4倍。在低成熟-生油窗阶段(R0 =0.5%~1.0%),有机质孔隙不很发育;随成熟度升高,有机质逐渐发育裂缝和孔隙,尤其进入湿气窗-干气窗阶段(R0≥1.5%),孔隙比表面积和总孔隙体积快速增加,孔隙大量生成。有机质的分解是孔隙总体积和比表面增加的主要原因。新生成孔隙主要为有机孔,尤其以微孔-介孔对成熟度变化最为敏感,直径小于5nm的孔隙对新增总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贡献最大。孔隙总体积和比表面的增加主要依赖于新增孔隙的形成,而不是原有孔隙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赋存状态 孔隙演化 湖相碳酸盐岩 致密储层 束鹿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束鹿凹陷碳酸盐角砾岩的成因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邱隆伟 杜蕊 +1 位作者 梁宏斌 马郡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209,共8页
碳酸盐角砾岩一般为内源或构造等成因,陆相沉积环境极难形成。研究发现束鹿凹陷古近系角砾岩为陆相成因。束鹿凹陷角砾岩分布于沙河街组三段中下部,在凹陷的东西斜坡地带呈裙状发育,是一种以碳酸盐岩碎屑为主的沉积岩。岩石类型为角砾... 碳酸盐角砾岩一般为内源或构造等成因,陆相沉积环境极难形成。研究发现束鹿凹陷古近系角砾岩为陆相成因。束鹿凹陷角砾岩分布于沙河街组三段中下部,在凹陷的东西斜坡地带呈裙状发育,是一种以碳酸盐岩碎屑为主的沉积岩。岩石类型为角砾岩及少量含砾泥灰岩,角砾岩具有以颗粒支撑为主,块状构造、粒序构造或其它层理构造不明显,角砾大小混杂,没有出现方向的优选,砾岩层单层厚度较大等特点;含砾泥灰岩为杂基支撑,具正粒序构造,并可见倒三角形状角砾。碳酸盐角砾岩中无论角砾还是填隙物都主要由棱角状及次棱角状碳酸盐碎屑颗粒构成,其母岩为盆地周围奥陶系及寒武系碳酸盐岩。研究认为束鹿凹陷沿缓坡分布的角砾岩属陆源非粘性碎屑流沉积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角砾岩 碎屑流 成因 束鹿凹陷 矿物岩石 油气地质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中南部沙三下亚段致密泥灰岩储层分布预测 被引量:11
16
作者 曹鉴华 王四成 +1 位作者 赖生华 熊聪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0-485,共6页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三下亚段)泥灰岩储层非常致密,具有源储一体、大面积连续分布、含油性好且边界不受构造控制等特性,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沙三下亚段岩性复杂、泥灰岩储层物性很差且非均质性强,储...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中南部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三下亚段)泥灰岩储层非常致密,具有源储一体、大面积连续分布、含油性好且边界不受构造控制等特性,勘探潜力巨大。但由于沙三下亚段岩性复杂、泥灰岩储层物性很差且非均质性强,储层预测难度大。为此在储层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致密泥灰岩储层的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技术。首先,通过多井对比及井-震精细标定建立地震层序框架,细分沉积单元,落实构造背景;然后,采用地质模型正演、基本地震属性分析、叠后波阻抗反演等处理分析技术开展致密储层定性解释;最后,在地震层序界面约束下结合地层切片技术对致密泥灰岩储层开展三维时空动态分布预测。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下亚段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泥灰岩储层空间分布范围随沉积阶段由低位域—湖侵域—高位域变化而逐步扩大。其中,洼槽区为沉积中心,其泥灰岩厚度最大;湖侵域晚期泥灰岩分布范围最广,且相对较纯;而临近洼槽区的西斜坡内带北北东向断裂发育,泥灰岩与砾岩交互沉积,为寻找勘探甜点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储层分布 泥灰岩 束鹿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束鹿西斜坡重力滑脱断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武耀辉 田建章 王文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54-760,共7页
武耀辉 ,田建章 ,王文军 .束鹿西斜坡重力滑脱断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6 ) :75 4~ 76 0  通过分析张性应力场下重力滑脱断层的形成机制 ,结合束鹿凹陷的地质结构 ,本文研究了束鹿凹陷西斜坡重力滑脱断... 武耀辉 ,田建章 ,王文军 .束鹿西斜坡重力滑脱断层对油气富集的控制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1,36 (6 ) :75 4~ 76 0  通过分析张性应力场下重力滑脱断层的形成机制 ,结合束鹿凹陷的地质结构 ,本文研究了束鹿凹陷西斜坡重力滑脱断层组合形式 ,进而分析了重力滑脱断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据分析结果可以认为 ,在断层下降盘形成的正向正断层圈闭是反旋回沉积岩性组合 ,与之相反 ,反向补偿断层形成的反向断块圈闭是正旋回沉积岩性组合 ,它们均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本文的结论可望能对其他凹陷的勘探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滑脱断层 束鹿凹陷 油气藏 油气富集 油气地质
下载PDF
束鹿凹陷古近纪构造活动对沉积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邱隆伟 马郡 汪丽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共4页
束鹿凹陷是一个典型的单断型箕状凹陷,在古近系沉积过程中,东、南、西三面的古生界碳酸盐岩和前古生界变质岩为凹陷内古近纪沉积提供了物源。受控盆边界断层———新河大断层活动的影响,束鹿凹陷古近纪的构造发育经历了湖盆形成期、强... 束鹿凹陷是一个典型的单断型箕状凹陷,在古近系沉积过程中,东、南、西三面的古生界碳酸盐岩和前古生界变质岩为凹陷内古近纪沉积提供了物源。受控盆边界断层———新河大断层活动的影响,束鹿凹陷古近纪的构造发育经历了湖盆形成期、强烈断陷期和断陷回返上升期。在束鹿凹陷古近纪的盆地断陷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构造发育特征和物源、古地形等的综合作用,导致了盆地充填过程及沉积类型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沉积作用 古近纪 束鹿凹陷
下载PDF
束鹿凹陷太古界潜山变质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宇飞 李强 李晨溪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8-172,共5页
以勘探程度较低的束鹿太古界变质岩潜山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地震资料,综合研究了束鹿凹陷潜山变质岩的类型和储层特征。研究表明:束鹿凹陷潜山变质岩以片麻岩、片岩、变质石英岩为主,为一套中—低级... 以勘探程度较低的束鹿太古界变质岩潜山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地震资料,综合研究了束鹿凹陷潜山变质岩的类型和储层特征。研究表明:束鹿凹陷潜山变质岩以片麻岩、片岩、变质石英岩为主,为一套中—低级区域变质;潜山储集空间有溶蚀孔和裂缝2种类型,潜山顶面溶蚀孔、缝发育,深部主要为构造裂缝,裂缝的形成与发育程度受岩性、断层、埋深及古风化作用的影响。文中指出束鹿凹陷南部雷家庄潜山带为变质岩储层发育的优势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 潜山油气藏 储层特征 束鹿凹陷
下载PDF
束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泥灰岩-砾岩致密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及成因 被引量:9
20
作者 韩超 田建章 +6 位作者 赵蕊 罗冬香 曲莹 鱼占文 辛玮江 王四成 刘燕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31-39,共9页
通过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场发射电镜和物性实验等手段,系统剖析了束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泥灰岩-砾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探讨了储集空间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区泥灰岩-砾岩主要发育纹层状泥灰岩、块状泥灰岩、... 通过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场发射电镜和物性实验等手段,系统剖析了束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泥灰岩-砾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探讨了储集空间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区泥灰岩-砾岩主要发育纹层状泥灰岩、块状泥灰岩、颗粒支撑陆源砾岩、杂基支撑陆源砾岩、混源砾岩5种岩性,储层致密,孔渗极差,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和裂缝,发育溶孔、有机质孔、砾内孔、粒(晶)内孔隙、粒(晶)间孔隙等,以及构造缝、层间页理缝、贴砾缝、收缩缝、有机酸溶蚀缝等;其中,泥灰岩储集空间以有机质孔隙、页理缝、粒(晶)间孔隙为主,砾岩储集空间以砾内孔、溶孔、构造缝为主。储集空间的发育主要受构造作用、沉积作用、物源和成岩作用等因素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鹿凹陷 泥灰岩-砾岩 储集空间 有机质孔隙 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