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二次运移方向模拟及有利区带预测:以束鹿凹陷西斜坡沙二段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富贵 高先志 +5 位作者 吴东胜 田建章 辛纬江 石国新 谭建华 司丹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0-229,共10页
束鹿凹陷位于冀中坳陷南部,为一典型的断陷湖盆。凹陷古近系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为了寻求油气勘探的突破口,进一步明确勘探的主攻方向和区带,急需深化对研究区油气二次运移的认识。以束鹿凹陷西斜坡沙二段为例,基于... 束鹿凹陷位于冀中坳陷南部,为一典型的断陷湖盆。凹陷古近系发育多套生储盖组合,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为了寻求油气勘探的突破口,进一步明确勘探的主攻方向和区带,急需深化对研究区油气二次运移的认识。以束鹿凹陷西斜坡沙二段为例,基于Arcgis软件对目的层的油源区、输导体系、构造及流体势特征等多种地质信息进行处理,在大尺度条件下以流体势模型为油气二次运移动力模型模拟油气二次运移方向。模拟结果揭示,油气在砂体发育状况的约束下,鼻状构造控制油气相对运移方向,油气向其脊部运移汇聚。最后,依据油气二次运移方向模拟结果及对成藏条件的认识,优选出台家庄鼻状构造带、雷家庄南部鼻状构造带以及西曹固南、北鼻状构造带4个长期继承性的鼻状构造带为成藏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鹿凹陷 古近系 沙二段 二次运移方向 模拟 主控因素 有利区带
下载PDF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不整合特征与油气运聚模式 被引量:7
2
作者 蔡川 邱楠生 +4 位作者 刘念 李振明 王元杰 鱼占文 焦亚先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88-904,共17页
本文从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顶面不整合接触类型及分布规律、结构特征及输导类型出发,精细刻画了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层的垂向岩溶分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典型剖面烃源岩热演化、油气运移进行模拟,建立了研究区潜山油气的运聚模式。... 本文从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顶面不整合接触类型及分布规律、结构特征及输导类型出发,精细刻画了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层的垂向岩溶分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典型剖面烃源岩热演化、油气运移进行模拟,建立了研究区潜山油气的运聚模式。结果表明,束鹿凹陷潜山顶面不整合包括4种接触类型、5种结构模式,具有3种输导类型,其中斜坡区和洼槽区西部以侧向型为主,斜坡区局部构造高点与洼中隆为侧向+圈闭型,凸起区以侧向+垂向型为主。不整合面之下半风化岩石孔缝洞体系发育,垂向上可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带以及三个水平潜流带,具有多期岩溶旋回特征。潜山顶部发育的垂直渗流带是油气沿不整合面运移的主力输导层,而内幕发育的多期水平潜流带是油气向内幕运移的潜在通道。深、浅部烃源岩热演化的差异以及与薄层砾岩是否接触导致了斜坡区与洼中隆潜山油气充注的差异,形成了斜坡区晚期薄层砾岩高效中转、不整合侧向运移、水平潜流带向内幕输导、顺向断层向上输导、反向断层圈闭成藏的油气运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特征 岩溶分带特征 油气运聚模式 束鹿凹陷潜山带 冀中坳陷
下载PDF
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多样性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洁琼 张以明 +5 位作者 黄远鑫 明锦 赵伟森 吴岚 甘运才 王元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91-798,共8页
针对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油藏特征复杂、主控因素不明等问题,运用石油地质学、沉积学综合研究的方法,对该区潜山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潜山类型、潜山储层和潜山油气输导体系的特征,得出了束鹿凹陷具备形成多样... 针对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潜山油藏特征复杂、主控因素不明等问题,运用石油地质学、沉积学综合研究的方法,对该区潜山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潜山类型、潜山储层和潜山油气输导体系的特征,得出了束鹿凹陷具备形成多样性潜山油藏的基础;并从烃源岩条件、储盖组合特点、油藏模式等方面对潜山多样性油气成藏特征进行探讨,明确了各类潜山油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底板层有效性是顶超削截楔状体地层潜山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基底油源断层是洼中隆起潜山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侧向封挡条件是断阶潜山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指出斜坡区断阶潜山和断沟侵蚀潜山是下步勘探最为有利的类型和区带,有效地指导了束鹿凹陷潜山目标的落实与钻探部署,实现了潜山领域勘探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鹿凹陷 多样性潜山 成藏条件 油藏模式 有利区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